语文第四专题《赤壁赋》测试(苏教版必修1).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整正确的一组是()
A. 举酒属客 (zhǔ)
.
B. 山川相缪 (li áo)
.
C.相与枕藉 (ji è)
.
D. 扣舷而歌 (xu án)
.
嫠妇 (l í)
.
横槊 (shuò)
.
桂棹 (zhào)
.
愀然(qi ǎo)
.
渔樵 (ji āo)
.
酾酒 (shī)
.
星宿 (sù)
.
扁舟 (bi ǎn)
.
分析: A 项“樵”应读“qiáo”;C 项“宿”应读“xi ù”; D 项“舷”应读“ xi án”,“扁”应读“piān”。
答案: B
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窈窕遗世独立枉操心计狼藉
B. 作秀既往不究犹豫不决沧海一粟
C.坐落心领神会急不行待蜉蝣
D. 传诵月白风清倚歌而和正襟危坐
分析: B 项“既往不究”应为“既往不咎”。
答案: B
3.对以下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状况讲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下江陵,顺水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A. ①和②不一样,③和④同样。
B.①和②同样,③和④不一样。
C.①和③同样,②和④同样。
D.①和④不一样,②和③同样。
分析:①和②均为名词作动词;③为名词意动用法;④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B
4.选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真同样的一项()
A. 望佳人兮天一方
B.忧劳能够兴国
....
C.此因此学者不可以够不沉思而慎取之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分析:本题考察古今异义现象。
A 项“佳人”指心中所思慕的人; C 项“学者”指修业的人; D 项“小学”
指小的方面; B 项基本与现代汉语同样。
答案: B
一、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5— 6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何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
而观之,则天地曾不可以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
各有主,苟非吾之全部,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与山之明月,耳得之而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5.段文字述了作者的三个点,归纳。
分析:第一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的,学会抓关句子。
参照答案:①天地万物与不,不过两种不一样的而已。
②人与天地万物一,都是永存的,大地没有什么可
敬羡的。
③江上,山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断,无无尽的宝藏,我能够共共享受。
6.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的情?
分析:此段的感情,能够系全文的感情索来领会、掌握。
参照答案:表达了作者豪迈的情。
(二 )下边的文字,达成7— 10 。
桓公出,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一老公而之曰:“是何谷 ?” 曰:“ 愚公之谷。
”桓公
曰:“何故 ?” 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公之状,非愚人也,何以公名之?” 曰:“臣之:
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之而。
少年曰:‘牛不可以生。
’遂持去。
傍之,以臣愚,故名此谷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愚矣 !夫何而与之 ?”桓公遂。
明天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
“此夷吾②之也。
使在上,咎繇③ 理,安有取人之者乎?如有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
之不正,故与之耳。
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之,桓公霸君也,管仲佐也,犹有以智愚者也,
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7.写出以下句中加点的意思。
(1) 以臣名之 ()(2) 臣故畜牸牛 ()
..
(3) 公愚矣 ()(4) 管仲正衿再拜曰 ()
..
分析:此考解。
掌握的解,一是靠平累,掌握常用虚、的基本和用法(包括活用 ) ;二是靠基本的法剖析,弄清某在句中充任的成分。
(1) 中的“名” 在的地点上,活
用,是“命名”之意。
(2)中的“畜”是通假字,通“蓄”,是“ 养、养”的意思。
参照答案: (1) 命名 (2) 养(3)确 (或:真 )(4)使⋯⋯正 (或:整理好 )
8.以下句中“ ”字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是()
A. 是何谷
B. 何以公名之
C.以臣愚
D. 故名此谷愚公之谷
分析:此考的用法辨析。
解主要靠法剖析,自然也要有基本累。
B “何以公名之”
是个疑句,有前置的象,因此 B 。
答案: B
9.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2)如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分析:本题考察翻译。
把古词句子译为现代文,一定译准重点词,(1) 句中重点词:“使”“理”“安”; (2)句中重点词:“见”“暴”“与”。
同时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成分,理顺特别句式,并使词句畅达。
参照答案: (1) 倘若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2)假如有人像这个老人同样被欺凌,也必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10.从全文看,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桓公、管仲都以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以为愚公是愚者。
D.桓公以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以为他是愚者。
分析:本题考察理解判断。
解这种题目,应该细读原文,抓住重点语句。
此后题来看,应入选择 C 项。
答案: C
二、语言运用
11.把下边这个句子改写为以“绝句”开头的形式,不得改变原意。
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现人的性情、气质、修养和才情,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炉火纯青。
分析:
所供句子是一个单句,变换的详细方略一般为:写出要求为开头的重点词——找出和重点词有关的“特点
词”——加工、整理,保证不漏信息、无语病,并依据语意对动词、代词作相应的更换。
依据这条
原则,详细步骤为: (1)先写出“绝句”二字; (2)找出表现“绝句”特点的重点词,即“最能展现人的性情、气质、修养和才情”“最难出珍品”; (3)加工、整理。
答案示例:绝句最能展现人的性情、气质、修养和才情,也最难出珍品,但是王维却把它运用得炉火纯青。
12.苏轼经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断,是造
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这句话,告诉人们,日月风光是自然界无量无尽的宝藏,是人类所
共共享有的。
但是在我们此刻看来,自然恩赐我们的宝藏其实不是无量无尽的,我们其实不可以将它们自私地据
为己有。
你能从环境的角度,以现代人的视角说说对这句话的不一样理解吗?
答案: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