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420070 工程质量问题与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A420070 工程质量问题与处理
知识点六:质量问题的处理
(一)质量事故等级的判定
根据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工程质量问题分为四个等级: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具体如下: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工程质量问题常见的成因
1.边坡支护事故
设计方案不合理、基坑降水措施不到位、土方开挖程序不合理等。

边坡顶部堆载超过设计要求,边坡锚杆深度不足或预应力张拉过早且不到位,孔内水泥灌浆不饱满、边坡监测不到位等造成边坡塌陷。

2.防水工程事故
(1)防水材料的质量未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在使用中出现严重渗漏。

(2)防水工程交叉施工时成品保护不到位,材料等未按要求堆放导致防水层被破坏。

(3)防水工程未按施工方案、工序、工艺要求进行施工,造成严重渗漏。

(三)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依据
主要依据有四个方面:质量问题的实况资料;具有法律效力的,得到有关当事各方认可的工程承包合同、设计委托合同、材料或设备购销合同以及监理合同或分包合同等合同文件;有关的技术文件、档案和相关的建设法规。

(四)质量问题的报告
1.工程质量问题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
2.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3.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建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的初步原因;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五)质量问题的处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负有责任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等有关单位分别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其中一项或多项处罚,对事故负有责任的注册人员分别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终身不予注册其中一项或多项处罚。

(六)常见工程质量缺陷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不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不符合设计要求(答题模板)
原因:
(1)配置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拌制混凝土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未能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规范操作。

(3)拌制混凝土时投料计量有误。

(4)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2.钢柱底部螺栓孔偏移。

防治措施:
(1)钢柱底部预留螺栓孔应放大样后制作,并确保螺栓孔位与柱子轴线相对位置准确。

(2)如螺栓孔偏移不大,经设计人员许可,沿偏差方向将孔扩大为椭圆孔,然后换有加大的垫圈进行安装。

(3)如螺栓孔偏移较大,经设计认可,可将原孔塞焊,重新补钻孔。

3.填充墙砌筑不当,与主体结构交接处裂缝。

防治措施:
(1)柱边(框架柱或构造柱)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2Ф6,且在砌体内锚固长度不小于1000mm的拉结筋。

(2)填充墙梁下口最后3皮砖应在下部墙砌完7天后砌筑,并由中间开始向两边斜砌。

(3)如为空心砖外墙,里口用半砖斜砌墙;外口先立斗模,再浇筑不低于C10细石混凝土,终凝拆模后将多余的混凝土凿去。

(4)外窗下为空心砖墙时,若设计无要求,应将窗台改为不低于C10的细石混凝土,其长度大于窗边100mm,并在细石混凝土内加2Ф6钢筋。

(5)柱与填充墙接触处应设钢丝网片,防止该处粉刷裂缝。

4.防水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原因: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

(2)在支模和绑钢筋的过程中,掉入缝内的杂物没有及时清除。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未按规定处理施工缝,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粘结。

(4)钢筋过密,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混凝土浇捣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5)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浇筑地面混凝土时,因工序衔接等原因造成新老接槎部位首先收缩裂缝。

治理措施:
(1)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八字形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5.防水混凝土裂缝渗漏水原因及治理措施
原因:
(1)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滥用,收缩不一产生裂缝。

(2)设计中对土的侧压力及水压作用考虑不周,结构缺乏足够的强度。

(3)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产生局部断裂或环形裂缝。

治理措施:
(1)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对不渗漏的裂缝,可用灰浆或用水泥压浆法处理。

(3)对于结构所出现的环形裂缝,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后埋式止水带、粘贴式氯丁胶片以及涂刷式氯丁胶片等方法。

6.管道穿墙(地)部位渗漏水原因及措施
原因:
(1)穿墙(地)管道周围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

(2)没有认真清除穿墙(地)管道表面锈蚀层,致使穿墙(地)管道不能与混凝土粘结严密。

(3)穿墙(地)管道接头不严或用有缝管,水渗入管内后,又从管内流出。

(4)在施工或使用中穿墙(地)管道受振松动,与混凝土间产生缝隙。

(5)热力管道穿墙部位构造处理不当,致使管道在温差作用下,因往返伸缩变形而与结构脱离,产生裂缝。

治理措施:
(1)对于水压较小的常温管道穿墙(地)渗漏水采用堵漏法处理: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采用水泥胶浆将沟槽挤压密实,达到强度后,表面做防水层。

(2)对于水压较大的常温管道穿墙(地)渗漏水采用下线堵漏法处理: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挤压水泥胶浆同时留设线孔或钉孔,使漏水顺孔眼流出。

经检查无渗漏后,沿沟槽抹素浆、砂浆各一道,待其有强度后再按(1)堵塞漏水孔眼,最后再把整条裂缝做好防水层。

(3)热力管道穿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可将穿管孔眼剔大,采用埋设预制半圆混凝土套管进行处理。

(4)热力管道穿外墙部位出现渗漏水,修复时需将地下水位降至管道标高以下,用设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