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真奇妙》初中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0c7300b4daa58da0114a5b.png)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授课日期: 20xx 年 9 月 5 日课型新授题: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主备人:(xx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重点)
2.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
不同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3.初步知道原子有类别之分,物质有不同元素组成。
(难点)
4.简单了解水、氢气、氧气、铁等物质的化学符号
及内涵(最小构成、原子的排列等)。
实验准备:分子球棍模型
板书设计: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
2.物质的组成:元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活动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物质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 庖丁解牛② 菜刀生锈③恶狗分食
④擀面条⑤雾霾
学生:回答补充
归纳板书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落实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我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构成一样吗?
两千多年以前,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开始思考万物的构成,后人更是前仆后继,到现在,我们也只是领略皮毛而已。
思考这一带有哲学意境的问题,可以使同学们的思想得以提升。
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d2f09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6.png)
初中化学化学真奇妙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引入化学的概念,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学的看法;
2.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
1. 给学生提供化学实验的材料和步骤,让他们自行进行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并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
三、讨论
1. 跟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化学原理,澄清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疑惑;
2. 帮助学生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四、实践
1. 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
2.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实验成果。
五、总结
1. 综合学生的反馈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对化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探索更多化学的奥秘。
※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做出调整。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 第1节:化学真奇妙_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 第1节:化学真奇妙_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604c72ba417866fb84a8e8d.png)
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能够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4.能够通过制作分子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元素,初步建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初中化学真奇妙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真奇妙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fdd87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1.png)
初中化学真奇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等。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2. 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现象。
教学难点:1. 原子结构的深入理解。
2. 化学反应的复杂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显微镜、试管、试剂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背后的原理和知识。
二、原子结构的学习(10分钟)1. 利用课件或模型展示原子结构,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2. 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排布。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疑问。
三、化学反应的探索(10分钟)1. 利用实验或动画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等。
3. 解释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原因,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四、小组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2. 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正确操作实验用具。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对化学学科的进一步探索。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知识。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dbac4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8.png)
化学真奇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化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特点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 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4.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化学安全知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原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设置化学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3. 准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以供学生亲身体验。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化学的定义和特点1. 引入化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讲解化学的特点,如实验性、理论性、应用性等。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 教授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2. 演示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三、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现象1. 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燃烧、沉淀、气体产生等。
四、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举例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食品添加剂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倡环保意识。
五、化学安全知识1. 教授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安全器材等。
2. 强调化学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
![化学真奇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00f970680203d8cf2f24e5.png)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了解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3、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材料的分组讨论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
2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现象:通常是物质外型或状态发生变化
强调: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变色等现象不一定说明是发生化学变化,不能做为判断依据。如电灯发光发热等。
板书:3、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两者联系: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举例: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先受热融化
2、设想你你住在一座与时隔绝的荒岛上没有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总结归纳: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引导: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绝大多数是通过化学方法制的合成材料。化学是现代高科技的基础,没有化学制品就没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火箭和宇宙飞船就上不了天。制造化学产品的关键就是促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什么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呢?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化学、领悟化学,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和重要作用,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区别材料
教法与学法:引导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了解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别,体会化学这门学科的价值.
教具:试管、坩埚钳、酒精灯、酚酞、氢氧化钠溶液;多媒体.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1.1《化学真奇妙》教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1.1《化学真奇妙》教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2829541449649b6649d74774.png)
化学教学案__年_ _月 ___日第__ _课时主备教师______ 集备人员______点拨讲解合作探究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宏观和微观上有什么区别?2.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3、分析:下图为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变化是示意图:回答:水通电分解的变化为变化,理由是,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在该变化过程中,分解变成,、重新组合,变成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交流展示1.各小组之间相互纠错帮教。
2.各小组派讨论交流自己难解决的题目。
3.教师释难解疑。
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复习的收获。
作业练习题P5 3--8练习反馈1、H2O表示的意义:①表示②表示水是有两种元素组成③水④一个水分子是有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2、物质是有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据此说明化学变化的基础是()A、原子的破裂B、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C 、分子的破裂 D、原子、分子同时破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09泉州)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A.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B.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D. 计算物质世界重量2.(09厦门)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3.(09孝感)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4. (09雅安)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状态B. 熔点、沸点C. 还原性、可燃性D. 密度、硬度5. (09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 酒精燃烧 C. 铁丝弯曲 D. 西瓜榨汁6.(09朝阳)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e1b03b67ec102de2bd89c9.png)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2.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和能量变化并会举例说明。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自主活动,学会判断化学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学重点1.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 明确化学研究的范畴,激发热爱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图片资料等感受化学科学的奇妙认识人类社会已离不开化学科学。
2. 能较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预习与展示】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物质的世界中,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的方法加以改变。
学科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她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材料可分为和,人造材料是通过变化制得的。
3.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例如;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利用化学反应或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活动与探究】(导入)由自然景观图片和焰火图片导入化学科学的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将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坩埚钳、棉花、石块等物品从材料的来源上进行分类,了解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学生在教室里找出分别由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感受人造材料所占的比例和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展示飞火流星足球、约翰逊绝世跑鞋、鲨鱼皮连体泳衣等化学合成产品,感受化学带来的奇妙。
4.回归生活,寻找化学制品与衣食住行的关系,感受化学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
鲁教五四制初中化学八上《1第1节 化学真奇妙》word教案
![鲁教五四制初中化学八上《1第1节 化学真奇妙》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5b85ea1a37f111f1855b8f.png)
课题第一节化学真奇妙课型绪言课序号 1 备课人徐崇华单位柳埠中学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活动与探究建议】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化学变化现象(观察一组化学变化)讨论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一些特征。
设计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
学习情境素材: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
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对化学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
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
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切的体验,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些访谈和问卷调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鲁教版化学真奇妙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化学真奇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8a462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d.png)
初中化学鲁教版化学真奇妙教案
学科:化学
教材:鲁教版《化学真奇妙》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主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任务;
2. 掌握化学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学会化学方程式的基本书写方法。
教学步骤:
1. 准备阶段(5分钟):
- 引入化学学科,让学生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了解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 分发教材,并让学生先行阅读相关章节,引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2. 导入阶段(10分钟):
- 以化学实验为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发现实验中的化学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习阶段(20分钟):
- 通过带领学生探讨化学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让他们归纳出区分三者的主要特点;
- 给予学生举例子的机会,让他们实际操作并进行判断。
4. 结论阶段(10分钟):
- 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提醒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让他们进行练习。
5. 课堂反思(5分钟):
-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反馈意见,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 鼓励学生对化学学科进行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教师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化学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倡导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初中化学真奇妙教案
![初中化学真奇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f85f0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5.png)
初中化学真奇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
2. 化学反应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和分类;
2.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4. 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
教师用各种实例引入化学的概念,并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 梳理知识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3. 进行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的神奇之处。
4. 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化学反应的规律,让学生对化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5. 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经验和感受,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6.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并做好自我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调整。
七、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准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1db9b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c.png)
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感受化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1. 学习物质、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理解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第二章:原子和分子1. 学习原子的结构及其性质。
2. 理解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化学反应1. 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特点。
第四章:溶液的配制1. 学习溶液的基本概念及配制方法。
2. 掌握溶液的稀释、浓缩等操作技能。
第五章: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学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酸、碱、盐等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2.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3. 教案、PPT及相关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
3. 学生课后作业、小测验的成绩。
4.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六章:化学实验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意识。
3. 掌握基本的实验事故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1. 实验室安全基本原则。
2.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3. 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处理。
教学方法:1. 通过观看安全视频,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
2. 角色扮演,模拟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处理。
3. 讨论和分享实验室安全经验。
教学准备:1. 安全视频资料。
2. 实验室安全手册。
3. 防护装备样品。
八年级下册化学教案-1.1《化学真奇妙》|鲁教版(五四)
![八年级下册化学教案-1.1《化学真奇妙》|鲁教版(五四)](https://img.taocdn.com/s3/m/6b45bfadbd64783e08122b6e.png)
《神奇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变化,认识物质是永恒变化的,能初步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及本质特征。
3.通过化学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和实现能量转变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区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并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和实现能量转变的重要途径。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坩埚钳、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药品:镁条、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教学过程:导入:形态万千的物质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些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这些变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要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这些神奇的变化。
板书:神奇的化学变化投影:学习目标环节一:区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学生活动:1.列举纸张、饼干能发生的变化2.对列举出来的变化进行分类教师引导:总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学生交流:说说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例子质疑:为什么水沸腾、水结冰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提升:新物质具有不同的组成或结构练习: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 B 蜡烛燃烧 C 湿衣晾干 D 灯泡通电发光2.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下列材料不是人类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 石油制成塑料B 砂石制取玻璃C 矿石冶炼成金属铁D 石块磨成石刀过渡:化学学科通过化学变化时时刻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为我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
我们的祖先从铁矿石中冶炼出了铁,从此我们告别了风雨飘摇的茅草屋,住进了钢筋混凝土打造的楼房;我们的祖先以砂石为原料获得了玻璃,我们就跟纸糊窗说了再见,从此感受到了窗明几净的惬意与温暖;我们的科学家由石油制取出了塑料,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化学变化已经悄无声息的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而化学变化是通过对化学实验的研究得以总结和发展的。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1节化学真奇妙教案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1节化学真奇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11db1676a20029bc642d51.png)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化学研究的内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五彩缤纷的焰火非常美丽,它们为什么能飞上天空?为什么会有美丽的颜色?这都是“化学”带给我们的惊喜。
化学还能带给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奥秘无穷、精彩纷呈的化学世界吧!新课讲授: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物质和人造物质2.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科学,正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化学制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现代气息。
①大多数服装面料中都含有化学合成纤维。
②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使世界粮食产量提高了40%~60%。
③现代建筑和装饰材料很多来自化学工业。
④现代交通工具的制作材料大多是用化学方法生产的。
(2)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①化学合成功能材料的发展,成就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②利用化学技术消除机动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3)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疾病等重大问题;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设起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的桥梁。
【当堂练习】1.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真奇妙 初中化学 教案 第二课时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真奇妙 初中化学 教案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4c1fe17240c844768eaee6c.png)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2.了解: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
3.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关键点: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教学媒体: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的特征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7.绿色化学:化学对环境的承诺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微观)水:H2O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氢气:H2氧气:O2铁:Fe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3.化学: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61406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c.png)
化学真奇妙教案
《化学真奇妙教案》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神奇的化学世界啦!化学这玩意儿啊,那可真是奇妙无比。
想象一下,那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在化学的魔法下能变得完全不一样。
就好比水,平时看着没啥特别的吧,但是在化学的作用下,它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呢,厉害吧!
咱先来说说实验。
做化学实验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这个变色了,一会儿那个冒泡了,超级有趣!就像有一次我们做酸碱中和的实验,看着指示剂在酸碱混合的时候颜色发生变化,同学们都“哇”地叫起来了,那感觉,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还有那些化学反应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理解了就会发现很有意思哦。
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密码,解开了就能看到奇妙的变化。
比如说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哇塞,看着铁慢慢变成铜的颜色,那感觉太神奇啦!
再说说生活中的化学。
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面包会那么松软?那可是因为有小苏打在发挥作用呢!还有,为什么有些东西会生锈?这也是化学在搞鬼呀!
化学无处不在,就像一个小精灵,在我们身边蹦蹦跳跳。
同学们学习化学可不能马虎哦,要细心观察,大胆尝试。
哎呀,说了这么多,总之化学真的太奇妙啦!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在这个充满奥秘的领域里尽情探索吧!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爱上化学,发现更多化学的奇妙之处哦!好啦,今天的化学之旅就先到这里啦,同学们下次再见咯!嘿嘿。
以上教案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1.1化学真奇妙第三课时教案(鲁教版八年级全)
![1.1化学真奇妙第三课时教案(鲁教版八年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4b1f38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e.png)
1.1化学真奇妙第三课时教案(鲁教版八年级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难点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教学用具
主要仪器、药品:烧杯、水槽、集气瓶、导气管、玻璃片、胶头滴管。
火柴、蜡烛、澄清石灰水。
辅助材料:探究活动报告(空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那么化学由是怎么样的一门科学呢?今天我们
来揭晓答案.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
从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一些有研究简直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实验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获得有简直的结论
四、布置作业:
课本P16页习题
五、板书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鲁教 化学真奇妙 教案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鲁教 化学真奇妙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9162aca98271fe900ef965.png)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学准备: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木头、纸张、石头、塑料、橡胶、纤维、镁带、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硫酸铜溶液等教学重点: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3.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1.日常生活中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辨别。
2.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妙的化学。
教师活动:出示收集的材料,如木头、石头、塑料等,说明为什么是化学合成材料。
学生活动:讨论所出示的材料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
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由化学合成材料制成的化学产品。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说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化学合成材料。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大多是化学合成材料,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各式各样的衣服、汽车、化学农药、装饰好的房间等,提出问题: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化学产品吗?(可介绍建筑材料的变化过程)学生活动:看完录像或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一步体会化学对日常生活、生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座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岛。
如果没有化学产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学生活动:发挥想象力,发表见解。
通过想象没有化学产品的生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类离不开化学,社会离不开化学。
教师活动:(1)介绍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海水淡化等(2)新型材料,入贮氢材料,各种智能材料等谈谈通过观看录像资料有何感想使学生了解化学在高科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教学设计2.doc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教学设计2.doc](https://img.taocdn.com/s3/m/546e2fbd172ded630a1cb605.png)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
2、了解: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科学的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及绿色化学观。
3、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
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关键点: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教学媒体: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复习提问:思考并回答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举两例2.化学变化的特征3.两种变化的关系二、神奇的化学变化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7.绿色化学(新授)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常伴随热、光、电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了解:举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水:H2O氢气:H2氧气:O2铁:Fe2.物质的构成——元素3.化学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
(常见的气体、液体物质一般由分子构成;常见的金属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元素是宏观概念,论种不论个;原子、分子是微观粒子论种又论个。
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1.1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1.1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6a6c447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5.png)
1.1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常见的变化类型。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情感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学会判断一些常见的变化。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展示幻灯片:有关玻璃制品、金属、塑料以及化学纤维等化工产品的图片。
教师: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化学家们的重要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化学改变了世界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的内容,感悟化学的发展对于社会的重大意义。
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例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B )A.合成新材料B.编写电脑程序C.研发新能源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探究点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2.观察教材演示实验及“活动天地12”,完成下列问题。
【例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A.粮食酿酒B.湿衣晾干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探究点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答案: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化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学习化学有何意义?答案: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
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开始学习化学,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