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分配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按比分配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按比分配》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按比分配》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理解按比分配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按比分配的方法和步骤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发现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按比分配的概念及其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按比分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设置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按比分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现按比分配的规律和方法。
3.巩固与应用: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与提高:设置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按比分配的关键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按比分配的概念2.按比分配的方法步骤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思考积极性、合作交流能力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113页至第114页,涉及到按比分配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个数按照给定的比例分配到几个部分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按比分配的概念,了解其应用范围,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例题卡片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家公司要将100万元按照4:3的比例分配给两个部门,那么每个部门可以得到多少资金?”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随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进行计算。
我会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后,我会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让他们根据题目要求,用粉笔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答案。
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目,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按比分配的公式和方法。
公式为:总数× 比例 = 分配数。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公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一家公司要将300万元按照5:4的比例分配给两个部门,每个部门可以得到多少资金?答案:第一个部门可以得到150万元,第二个部门可以得到100万元。
作业题目2:一个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计60人,男生占60%,女生占40%,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答案:男生有36人,女生有24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按比分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几个部分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如何正确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能够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如何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讨论,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如分配遗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几个部分。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按比分配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按比分配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按比分配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解释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听讲并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按比分配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按比分配的公式
按比分配的公式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按比分配”可是个相当有趣的家伙!这“按比分配”的公式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好多实际问题的大门。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按比分配。
比如说,老师给了咱班一笔班费,要按照男女生的人数比例来分配买奖品的钱。
又或者是,家里做了一大锅美味的汤,要按照家庭成员的口味偏好比例来放盐和调料。
这就是按比分配,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东西。
那按比分配的公式到底是啥呢?其实就是:分配总量×各部分量占总量的比 = 各部分的量。
听起来有点抽象?别担心,我给您举个例子。
假设学校组织春游,老师买了 60 个苹果要分给咱们班的男生和女生。
咱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 3 : 2 ,那这苹果该咋分呢?首先,咱们得算出总份数,3 + 2 =5 份。
然后呢,男生占 3 份,所以男生分到的苹果数就是 60×(3/5) = 36 个;女生占 2 份,女生分到的苹果数就是 60×(2/5) = 24 个。
您瞧,是不是用这个公式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啦?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帮忙分发物资。
当时有一批新到的文具,要分给附近几所学校。
每所学校的学生人数不一样,分配的比例也就不同。
我们就是靠着按比分配的公式,才把这些文具分得妥妥当当,没有出一点差错。
当时我就想,这数学知识可真是太有用啦,能在关键时刻帮我们把事情做得又公平又合理。
再比如说,咱们去做蛋糕。
做一个大蛋糕需要用到 500 克面粉,糖和面粉的比例是 1 : 5 ,那咱们需要多少克糖呢?这时候,按比分配的公式就派上用场啦!总份数是 1 + 5 = 6 份,糖占 1 份,所以糖的用量就是 500×(1/6)≈ 83.3 克。
您看,有了这个公式,做蛋糕都能更精确啦!在生活中,按比分配的例子真是无处不在。
像装修房子的时候,油漆和稀释剂的调配比例;做饮料时,各种原料的搭配比例;甚至是公司里奖金的分配,都可能用到按比分配的公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来进行分配,进一步理解比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经历探索比的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应用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应用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比的应用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索比的应用的方法,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3.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来进行分配,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比的应用的理解。
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方法
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方法
一、按比分配问题的定义
按比分配问题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例如,将一个总量按照不同部分所占的比例关系,分成几个部分量。
1. 方法一: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分别乘以各部分占比求出各部分量。
- 例题1:学校要把200本图书按照3:2分给五年级和六年级,求五、六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 解析:
- 首先求出总份数,五年级和六年级图书数量的比是3:2,那么总份数就是3 + 2=5份。
- 然后求五年级分得图书占总数的比例,五年级占3÷5=(3)/(5);六年级占2÷5=(2)/(5)。
- 最后求各年级分得的图书数量,五年级分得图书200×(3)/(5)=120本;六年级分得图书200×(2)/(5) = 80本。
2. 方法二:根据比的意义,把比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各部分量。
- 例题2: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照2:3:5搅拌而成的。
如果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 解析:
- 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总份数为2 + 3+5 = 10份。
- 水泥占总数的(2)/(10),沙子占总数的(3)/(10),石子占总数的(5)/(10)。
- 那么需要水泥20×(2)/(10)=4吨;沙子20×(3)/(10)=6吨;石子20×(5)/(10)=10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来分配数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按比分配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已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比来分配数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启发、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按比分配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创设情境。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分水果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10个苹果、20个香蕉、30个橘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3个小组,使每个小组得到的的水果数量相等?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家三口的年龄之比是2:3:4,求这家三口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引导学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并总结按比分配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按比分配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单元《按比分配》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比例的概念,按比分配的方法,以及如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按比分配的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如果有一块巧克力,小明想要其中的1/3,小红想要其中的1/4,他们应该如何分配?”3. 练习: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进行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按比分配的方法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将它们按照2:3的比例分给小红和小刚,请计算小红和小刚各自应该得到多少个苹果?答案:小红应得到6个苹果,小刚应得到4个苹果。
2. 题目:一家电器店将利润按照4:5的比例分配给店长和员工,如果店长得到了3200元,请问员工应该得到多少元?答案:员工应得到400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精心设计。
再次,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教学过程的细节,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的反思和拓展延伸,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分配》公式+练习题
总份数=a+b;每一份=总数量÷(a+b);
甲数=总数量÷(a+b)×a; 乙数=总数量÷(a+b)×b
类型2:已知甲数,甲数与乙数的比是a:b,求甲、乙两数之和是多少?
甲、乙两数之和=甲数÷a×(a+b)乙数=甲数÷a×b
六年级数学上册
六年级数学上册
《按比分配》公式+练习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4、一种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5656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千克?
解:1+100=1015656÷101=56(千克)
答:需石灰56千克。
5、体育室有200根跳绳,按人数分配给六年级一、二两个班,一班有52人,二班有48人,两个班各得跳绳多少根?
2、一种生理盐水是把盐水和水按照1∶100配制而成,要配制这种生理盐水5050千克,需要盐水多少千克?
解:1+100=101
5050÷101=50(千克)
答:需要盐水50千克。
3、山羊和绵羊的头数比是2∶5,山羊40头。山羊和绵羊一共有多少头?
解:40÷2=20(头)
20×(5+2)=140(头)
答:山羊和绵羊一共有140头。
《按比分配》公式+练习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1、把300本作业按4∶5∶6分给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各得多少本作业本?
解:4+5+6=15
300÷15=20
20×4=80(本),20×5=100(本),20×6=120(本)
答:四年级得80本,五年级得100本,六年级得120本。
六年级数学上册
按比分配教案
按比分配教案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学生能够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掌握按比分配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按比分配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4、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5、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考试成绩评价11 教学目标阐述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特征,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按比分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按比分配的相关问题。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按比分配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分析121 重点内容解析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理解按比分配的含义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按比分配的概念,以及如何将按比分配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122 难点内容突破对于一些复杂的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可能会在确定分配的总量和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上出现困难。
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题型的练习,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同时,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13 教学方法选择131 讲授法运用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按比分配的概念、方法和步骤。
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132 练习法实施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练习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一些较难的问题进行讨论。
按比分配应用题解题方法
按比分配应用题解题方法1. 基本解题方法。
- 先求出总份数。
- 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 最后用总量分别乘以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得到各部分量的值。
2. 例题。
- 例1:学校把450本图书按照2:3:4的比例分给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解析:- 首先求总份数:2 + 3+4=9(份)。
- 然后求各年级分得图书占总数的比例:四年级占(2)/(9),五年级占(3)/(9)=(1)/(3),六年级占(4)/(9)。
- 最后求各年级分得的图书数量:- 四年级:450×(2)/(9) = 100(本)。
- 五年级:450×(1)/(3)=150(本)。
- 六年级:450×(4)/(9) = 200(本)。
- 例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解析:- 因为长方形周长C = 2×(text{长}+text{宽}),所以长与宽的和是48÷2 = 24(厘米)。
- 总份数为5 + 3=8(份)。
- 长占长和宽总和的(5)/(8),宽占(3)/(8)。
- 长:24×(5)/(8)=15(厘米);宽:24×(3)/(8) = 9(厘米)。
- 例3: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1:2:3,它们的平均数是60,求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 三个数的和为60×3 = 180。
- 总份数为1+2 + 3=6(份)。
- 甲占(1)/(6),乙占(2)/(6)=(1)/(3),丙占(3)/(6)=(1)/(2)。
- 甲:180×(1)/(6)=30;乙:180×(1)/(3)=60;丙:180×(1)/(2)=90。
- 例4:把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解析:- 长方体棱长总和=(长 + 宽+高)×4,所以长、宽、高的和是96÷4 = 24(厘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按比分配》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以及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展示给大家。
4.巩固(10分钟)讲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如下: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总计:50分钟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按比分配》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分配生日礼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下面我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等方面。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6页至第108页的“按比分配”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按比分配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按比分配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按比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按比分配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教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假设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从而引出按比分配的概念。
2. 讲解:我通过PPT展示教材第106页至第108页的内容,详细讲解按比分配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我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计算方法。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按比分配知识进行解答。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我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按比分配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48平方厘米。
2. 题目: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答案:64平方厘米。
3. 题目:一个圆的直径是14厘米,求这个圆的面积。
答案:81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于按比分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进行分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运用比进行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体会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比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案例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配。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基本运算。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比的基本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进行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进行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运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人教新课标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5.培养学生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增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按比分配是指将一个数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定义及意义,能够识别并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按比分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按比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如何识别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进行计算。
(3)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比例的性质掌握不够灵活。
举例:设计一些变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强对比例性质的运用。
(4)计算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在按比分配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需要注意细节。
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一、解题步骤。
1. 求出总份数。
-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将各项比例相加,得到总份数。
2. 求出每份的数量。
- 用总量(这个总量可能是物体的总数、总金额等)除以总份数,得到每份的数量。
3. 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 用每份的数量分别乘以各部分所占的份数,得到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二、例题。
1. 例题1。
- 题目: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解析。
- 首先求总份数:三个班的人数比为46:44:50 = 23:22:25,总份数为23 + 22+25 = 70份。
- 然后求每份的数量:树的总数是70棵,那么每份的数量是70÷70 = 1棵。
- 最后求各部分的数量:- 一班应栽树23×1 = 23棵。
- 二班应栽树22×1 = 22棵。
- 三班应栽树25×1 = 25棵。
2. 例题2。
-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解析。
- 先求总份数:长和宽的比是5:3,总份数为5 + 3=8份。
- 因为长方形的周长=2×(长 + 宽),已知周长是48厘米,所以长与宽的和是48÷2 = 24厘米,那么每份的数量是24÷8 = 3厘米。
- 最后求长和宽:- 长是5×3 = 15厘米。
- 宽是3×3 = 9厘米。
3. 例题3。
- 题目:甲、乙两数的和是120,甲、乙两数的比是7:5,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
- 求总份数:甲、乙两数的比是7:5,总份数为7 + 5 = 12份。
- 每份的数量为120÷12 = 10。
- 甲数为7×10 = 70,乙数为5×10 = 50。
4. 例题4。
- 题目: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五十道按比分配,带答案
五十道按比分配,带答案(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600本.如果每本少用5页,可以装订多少本?分析:这批纸的总页数不变,也就是积不变,每本页数和装订本数成反比例,列成乘积式设:可以装订x本?30-5=25(页)25x=30×600 25x=18000 x=720答:可以装订720本.(2)用同样砖铺地,如果铺15平方米要用165块,如果铺50平方米要多用多少块砖?分析:同样砖铺地,每平方米用块数一定,商一定,平方米数和块数成正比例,列成比例式设:如果铺50平方米要用x块砖.15:165=50:x 15x=50×165 x=550 550-165=385(块)答:如果铺50平方米要多用385块砖.(3)一项工程,10人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分析:一项工程不变,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前后的总工时数是相等的,所以设:需要x人.(24-4)x =10×24 20x=240 x=12答:现在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12人.【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一、填空:1、有三种量,A B C,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A ×B=C表示.(1)如果A一定,BC成()比例;(2)如果B一定,AC成()比例;(3)如果C一定,AB成()比例.2、有三种量,A B C,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A÷B=C表示.(1)如果A一定,BC成()比例;(2)如果B一定,AC成()比例;(3)如果C一定,AB成()比例.3、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5,这个比例式的内项分别是3.5和2,这个比例式为或.二、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底面周长与高.()(2)三角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3)天数一定,总产量和每天的产量.()(4)圆柱体积一定,底面半径和高.()(5)比的前项一定,后项和比值.()(6)出粉率一定,原料和面粉.()(7)一幅设计图,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8)每页书的字数一定,书的页数和这本书的总字数.()(9)长方形长一定,周长和宽.()(10)和一定,两个加数.()(11)平形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12)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台数和所需的天数.()(1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14)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15)房间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砖的块数.()(16)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17)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时间和加工零件数.()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比的后项不能是0.()2、一个圆的半径和它周长的比为1:2л()3、A与B的比是5:3,A比B多40%()4、圆锥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四、求比值6.3:1.8=五、化简比=:=:0.75=六、用1.4、10、7和2这四个数组成比例.你组成了多少个比例?七、选择长方形周长14米,长和宽的比是6:1.长与宽各多少米?()(1)6+1=7(2)6+1=7 14×=12(米)7×=6(米)14×=2(米)7×=1(米)。
六年级上册4.4 按比分配最新人教版
选自教材第53页练习十二第1题
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 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名?
方法二: 51+50=101 男婴儿有: 303×15011=153(名) 女婴儿有: 303×15001=150(名)
答:上月新生男婴儿有153名,女婴儿有150名。
选自教材第53页练习十二第1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平均分 1:1
份
按
归一 先求每份,再求几份。
比
分
求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
配
分数
已知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
已知两个数的和, 以及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1.教材第53页练习十二第1、2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按比分配
总数
按一定的比分配
每份数×对应的份数=对应的数量
第四单元 比
第4课时 按比分配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 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 是多少平方米?
100÷2=50(平方米)
如果按3﹕2分配保洁区,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按3﹕2分配是什么意 思?说说你的理解。
2 李阿姨按1:4的比配制了一 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
浓缩液 +水= 稀释液
浓缩液
水
稀释液
李阿姨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 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 1﹕4表示把稀释液平均分成5份, 浓缩液占1份,水占4份。
要求的是浓缩液和水 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李阿姨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 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甲乙两种糖的单价比是4:5,质 量比是4:1,把这两种糖混合成100 千克的什锦糖,单价为8.4元,原来 每种糖的总钱数各是多少元?
LOGO
从前有个农民,临死前留下遗言, 要把17头牛分给三个儿子,其中大 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小 儿子分得1/9,但不能把牛杀掉或卖 掉。三个儿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 也分不好。你能帮帮他够正确熟练 地解决有关按比 分配的相关问题。
LOGO
例:小华准备用60厘米长的铁 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若围成的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3:2,那 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LOGO
例:丽丽、贝贝、甜甜三个好朋友 共收集废旧电池420节,其中甜甜 收集的比贝贝的少1/3,贝贝与丽丽 收集的废旧电池的比是4:5。那么三 个人各收集废旧电池多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