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
H2O2+I-=H2O+IO-;H2O2+IO-=H2O+O2↑+I-。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无KI加入。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加入KI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b. 加入KI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 H2O2+I-=H2O+IO-是放热反应
(3)实验中发现,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
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3: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
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有I2生成。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浓度降低;ii. ________。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
A试管加入CCl4,B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资料4:I-(aq)+I2(aq)ƒI3-(aq) K=640。
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20 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10mL 0.10mol·L-1 KI溶液,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
微粒I-I2I3-
浓度/(mol·L-1) 2.5×10-3a 4.0×10-3
①a=__________。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2O2KI2H2O+O2↑ a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 A试管
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 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32.510-⨯ 2c (I 2)+c (I -)+3c (I 3-)<0.033mol ·L -1
【解析】
【分析】
(1)H 2O 2+I -=H 2O +IO -,H 2O 2+IO -=H 2O +O 2↑+I -,把两式加和,即可得到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 加入KI 后,一步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也就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a 正确; b. 加入KI 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都没有改变,b 不正确;
c. 由图中可知,H 2O 2+I -=H 2O +IO -是吸热反应,c 不正确。
(3)①加CCl 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有I 2生成。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 2O 2浓度降低;ii. 在水溶液中I 2的浓度降低。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 不是主要原因:向H 2O 2溶液中加入KI 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 、B 两试管中。
A 试管加入CCl 4,B 试管不加CCl 4,分别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H 2O 2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产生气泡的速率差异很大。
(4)① 3
34.010K 6402.510a
--⨯==⨯⨯,由此可求出a 。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 -,I 2,I 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原来溶液中c (I -)=
10mL 0.1mol/L 0.033mol/L 30mL
⨯=,求出I -,I 2,I 3-中所含I 的浓度和,二者比较便可得到结论。
【详解】 (1)H 2O 2+I -=H 2O +IO -,H 2O 2+IO -=H 2O +O 2↑+I -,把两式加和,即可得到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KI 2H 2O +O 2↑。
答案为:2H 2O 2KI 2H 2O +O 2↑;
(2)a. 加入KI 后,一步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也就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a 正确; b. 加入KI 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都没有改变,b 不正确;
c. 由图中可知,H 2O 2+I -=H 2O +IO -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 不正确。
答案为:a ;
(3)①加CCl 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有I 2生成。
答案为: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 2O 2浓度降低;ii. 在水溶液中I 2的浓度降低。
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 不是主要原因:向H 2O 2溶液中加入KI 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 、B 两试管中。
A 试管加入CCl 4,B 试管不加CCl 4,分别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H 2O 2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产生气泡的速率差异很大。
答案为:在水溶液中I 2的浓度降低;A 试管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 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4)① 3
34.010K 6402.510a
--⨯==⨯⨯,由此可求出a=2.5×10-3mol/L 。
答案为:2.5×10-3;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 -,I 2,I 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原来溶液中,c (I -)=10mL 0.1mol/L 0.033mol/L 30mL
⨯=;现在溶液中,I -,I 2,I 3-中所含I 的浓度和为2c (I 2)
+c(I-)+3c(I3-)=2×2.5×10-3+2.5×10-3+3×4.0×10-3=0.0195<0.033,I不守恒,说明产物中还有含碘微粒。
答案为:2c(I2)+c(I-)+3c(I3-)<0.033mol·L-1。
【点睛】
在做探究实验前,要进行可能情况预测。
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则表明生成了I2,加入CCl4且液体分层后,发现气泡逸出的速率明显变慢,CCl4与H2O2不反应,是什么原因导致生成O2的速率减慢?是c(H2O2)减小,还是c(I2)减小所致?于是我们自然想到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工业上重要的还原性漂白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抗氧化剂。
某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设计实验制取保险粉。
已知:Na2S2O4是白色固体,还原性比Na2SO3强,易与酸反应(2S2O42-+4H+=
3SO2↑+S↓+2H2O)。
(一)锌粉法
步骤1:按如图方式,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在3~3.5时,停止通入SO2,反应后得到ZnS2O4溶液。
步骤2:将得到的ZnS2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过滤,滤渣为Zn(OH)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
步骤3:,经过滤,用乙醇洗涤,用120~140℃的热风干燥得到Na2S2O4。
(二)甲酸钠法
步骤4:按上图方式,将装置中的Zn粉和水换成HCOONa、Na2CO3溶液和乙醇。
温度控制在70~83℃,持续通入SO2,维持溶液pH在4~6,经5~8小时充分反应后迅速降温45~55℃,立即析出无水Na2S2O4。
步骤5:经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Na2S2O4。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容器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
(2)步骤2中“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的原理是(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文字说明)______。
(3)两种方法中控制温度的加热方式是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判断,Na2S2O4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为:______。
(5)甲酸钠法中生成Na2S2O4的总反应为______。
(6)两种方法相比较,锌粉法产品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7)限用以下给出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甲酸钠法制得的产品中含有Na2SO4。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AgNO3溶液、BaCl2溶液______。
【答案】H 2O +SO 2=H 2SO 3,Zn +2H 2SO 3=∆ZnS 2O 4+2H 2O 或Zn +2SO 2=∆ZnS 2O 4 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溶液中存在:
Na 2S 2O 4(s )ƒNa 2S 2O 4(aq )ƒ2Na +(aq )+2-24S O (aq )[或
Na 2S 2O 4(s )ƒ2Na +(aq )+2-24S O (aq )],增大c (N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水浴加热 Na 2S 2O 4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小
2HCOONa +4SO 2+Na 2CO 3=2Na 2S 2O 4+H 2O +3CO 2 Zn (OH )2难溶于水,易与Na 2S 2O 4分离 取少量产品配成稀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 2SO 4
【解析】
【分析】
合成保险粉的反应物为Zn 、SO 2、H 2O ,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 在3~3.5时,停止通入SO 2,反应后得到ZnS 2O 4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合成保险粉的反应物有Zn 、SO 2、H 2O ,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 在3~3.5时,说明发生了:H 2O +SO 2=H 2SO 3反应,最后反应得到ZnS 2O 4溶液,说明又发生了:Zn +2H 2SO 3=∆ZnS 2O 4+2H 2O 反应,总过程也可以写成:Zn +2SO 2=∆
ZnS 2O 4,多孔球泡可以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2)溶液中存在:Na 2S 2O 4(s )ƒNa 2S 2O 4(aq )ƒ2Na +(aq )+2-24S O (aq )[或
Na 2S 2O 4(s )ƒ2Na +(aq )+2-24S O (aq )],增大c (N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 2S 2O 4•2H 2O 晶体;
(3)根据温度控制在40~45℃可知需要控制温度的加热方式一般是水浴加热; (4)根据步骤2中将得到的ZnS 2O 4溶液加入NaOH 溶液中,过滤,滤渣为Zn (OH )2,向滤液中加入食盐,才析出Na 2S 2O 4•2H 2O 晶体,可知Na 2S 2O 4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根据步骤5析出的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使晶体迅速干燥,避免溶解而减少损耗,可知其在酒精中溶解度较小;
(5)由题意可知甲酸钠、二氧化硫、碳酸钠反应生成Na 2S 2O 4,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HCOONa +4SO 2+Na 2CO 3=2Na 2S 2O 4+H 2O +3CO 2;
(6)锌粉法产品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Zn (OH )2难溶于水,易与Na 2S 2O 4分离; (7)设计实验证明甲酸钠法制得的产品中含有Na 2SO 4,要避免Na 2S 2O 4干扰,所以取少量产品配成稀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 2SO 4。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
实验Ⅰ:将3Fe +转化为2Fe (+如图)
(1)Fe 3+与Cu 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查阅资料:
.SCN -ⅰ的化学性质与I -相似,2.2Cu 4I 2CuI (+-+=↓ⅱ
白色2)I +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步骤1:取4mL ______ mol /L 4CuSO 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 /L KSCN 溶液 产生白
色沉淀
4CuSO 与KSCN 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 ______ 无明显
现象 2Cu +与SCN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Ⅱ:将2Fe +转化为3Fe +
实验方案
现象 向3mL 0.1mol /L 4FeSO 溶液中加入
1mL 8mol /L 稀硝酸 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查阅资料:22Fe NO Fe(NO)(+++ƒ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 产生的原因______.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2Fe +与3HNO 反应; 反应Ⅱ:2Fe +与NO 反应
①依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______(填“快”或“慢”).
②乙认为反应Ⅰ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③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_____.
【答案】3222Fe Cu 2Fe Cu ++++=+ 0.1 取44mL0.1mol /LFeSO 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 /LKSCN 溶液 ()222Cu 4SCN 2Cu SCN (SCN)+-+=↓+
23323Fe 4H NO 3Fe NO 2H O ++-+++=+↑+ 慢 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
中加入几滴(]
36K [Fe CN)溶液或者4KMnO ,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 是不可逆反应
2Fe +被硝酸氧化为3Fe +,导致溶液中2Fe +浓度降低,导致平衡22Fe NO Fe(NO)+++ƒ逆向移动,最终2Fe(NO)+
完全转化为3Fe +,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解析】
【分析】
(1)Fe 3+与Cu 粉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与亚铁离子;
(2)图1中得到溶液中Fe 2+为0.2mol/L ,Cu 2+为0.1mol/L ,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 溶液进行对照实验;由题目信息ii 可知,Cu 2+与SCN -反应生成CuSCN 沉淀,同时生成(SCN)2;
(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 与水;
(4)①反应速率快的反应现象最先表现;
②反应中硝酸过量,若存在平衡,溶液中含有Fe 2+,否则没有Fe 2+,可以用K 3[Fe(CN)6]溶液检验;
③Fe 2+被硝酸氧化为Fe 3+,导致溶液中Fe 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发生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 3+。
【详解】
(1)Fe 3+与Cu 粉发生反应生成铜离子与亚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222Fe Cu 2Fe Cu ++++=+,
故答案为:3222Fe Cu 2Fe Cu ++++=+;
(2)由反应3222Fe Cu 2Fe Cu ++++=+,可知图1中得到溶液中2Fe +为0.2mol /L ,2Cu +为0.1mol /L ,分别取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滴入KSCN 溶液进行对照实验,故实验方案为:
步骤1:取44mL0.1mol /LCuSO 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 /LKSCN 溶液, 步骤2:取44mL0.1mol /LFeSO 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 /LKSCN 溶液, 由题目信息ii 可知,2Cu +与SCN -反应生成CuSCN 沉淀,同时生成2(SCN),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22Cu 4SCN 2CuSCN (SCN)+-+=↓+,
故答案为:0.1;取44mL0.1mol /LFeSO 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 /LKSCN 溶液;222Cu 4SCN 2CuSCN (SCN)+-+=↓+;
(3)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铁离子、NO 与水,反应离子方程为:23323Fe
4H NO 3Fe NO 2H O ++-+++=+↑+, 故答案为:23323Fe 4H NO 3Fe NO 2H O ++-+++=+↑+;
(4)①溶液先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反应速率快的反应现象最先表现,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的慢,
故答案为:慢;
②反应中硝酸过量,若存在平衡,溶液中含有2Fe +,否则没有2Fe +,具体的实验方案
是: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36K [Fe 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 是不可逆反应,
故答案为: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
36K [Fe 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 是不可逆反应;
③Fe 2+被硝酸氧化为3Fe +,导致溶液中2Fe +浓度降低,导致平衡22Fe NO Fe(NO)+++ƒ逆向移动,最终2Fe(NO)+完全转化为3Fe +,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故答案为:2Fe +被硝酸氧化为3Fe +,导致溶液中2Fe +浓度降低,导致平衡
22Fe NO Fe(NO)+++ƒ逆向移动,最终2Fe(NO)+完全转化为3Fe +,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4.生产中可用双氧水氧化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法探究有关四环素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注:破氰反应是指氧化剂将CN -氧化的反应)
相关资料
①氰化物主要以CN -和[Fe(CN)6]3-两种形式存在
②Cu 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Cu 2+在偏碱性条件下对双氧水分解影响较弱,可以忽略不计。
③[Fe(CN)6]3-较CN -难被双氧水氧化,且pH 值越大,越稳定,越难被氧化。
实验过程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序号
实验目的 初始pH 废水样品体积/mL CuSO 4溶液的体积/mL 双氧水溶液的体积/mL 蒸馏水的体积/mL 1 为以下实验操作参
考
7 60 10 10 20 2 废水的初始pH 对破
氰反应速率的影响
12 60 10 10 20 3 ___ 7 60 ___ ___ 10
实验测得含氰废水中的总氰浓度(以CN -表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实验①中20~60min时间段反应速率:υ(CN-)=___mol•L-1•min-1。
(3)实验①和实验②结果表明,含氰废水的初始pH增大,破氰反应速率减小,其原因可能是__(填一点即可),在偏碱性条件下,含氰废水中的CN-最终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4)该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Cu2+是否对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反应起催化作用,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并验证上述结论,完成表2中内容。
(己知:废水中的CN-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___
【答案】双氧水的浓度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 10 20 0.0175 初始pH增大,催化剂Cu2+会形成Cu(OH)2沉淀,影响了Cu2+的催化作用(或初始pH增大,[Fe(CN)6]3-较中性和酸性条件下更稳定,难以氧化) CN-+H2O2+H2O═NH3↑+HCO3-
【解析】
【分析】
(1)影响该反应的因素有溶液的pH以及双氧水的浓度,根据实验2实验目的确定实验3的实验目的,根据实验1的数据确定CuSO4溶液的体积和双氧水的体积;
(2)根据υ=
c
t
∆
∆
计算求解;
(3)根据pH越大,[Fe(CN)6]3-越稳定,越难被氧化,破氰反应速率减小,且pH较大时,溶液的碱性较强,铜离子可能形成氢氧化铜沉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书写离子方程式;
(4)要探究Cu2+是否对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反应起催化作用,分别取温度相同、体积、浓度相同的含氰废水的试样两等份,滴加相同的过氧化氢,一份中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另一份不加,用离子色谱仪测定废水中的CN一浓度来做对比实验。
【详解】
(1)影响该反应的因素有溶液的pH以及双氧水的浓度,实验2的目的为废水的初始pH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3的目的为双氧水的浓度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其它量应不
变,CuSO4溶液的体积为10mL,而且总体积不变,蒸馏水的体积为10mL,所以双氧水的体积为20mL,故答案为:双氧水的浓度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10;20;
(2)根据υ=c t
∆
∆
=
1.40.7
6020
-
-mol/(L•min)=0.0175mol•L
-1•min-1,故答案为:0.0175;
(3)pH越大,[Fe(CN)6]3-越稳定,越难被氧化,且铜离子可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破氰反应速率减小;因为氰废水中的CN-最终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其中的碳由+2价变成+4价,1mol转移2mol的电子,而过氧化氢1mol也转移2mol的电子,所以CN-和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H2O2+H2O═NH3↑+HCO3-,故答案为:初始pH增大,催化剂Cu2+会形成Cu(OH)2沉淀,影响了Cu2+的催化作用(或初始pH增大,[Fe(CN)6]3-较中性和酸性条件下更稳定,难以氧化);CN-+H2O2+H2O═NH3↑+HCO3-;(4)要探究Cu2+是否对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反应起催化作用,可以分别取温度相同、体积、浓度相同的含氰废水的试样两等份,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份中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另一份不加,用离子色谱仪测定废水中的CN-浓度,如果在相同时间内,甲试管中的CN-浓度小于乙试管中的CN-浓度,则Cu2+对双氧水破氰反应起催化作用,反之则不起催化作用,故答案为: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含氰废水于甲、乙两
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
水溶液,只向甲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
粉末,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相同反应时间内两支
试管中的CN-浓度
相同时间内,若甲试管中的CN-浓度小于
乙试管中的CN-浓度,则Cu2+对双氧水破
氰反应起催化作用;若两试管中的CN-浓
度相同,则Cu2+对双氧水破氰反应不起
催化作用
5.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1可通过观察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0.05 mol/L 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2)定量分析:如图2所示,实验时均生成40 mL气体,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
(3)加入0.10 mol MnO2粉末于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①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____mL。
③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④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产生气泡的快慢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产生40 mL气体所需的时间
2H2O22H2O+O2↑ 60 D C B A 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0.11 mol/L
【解析】
【详解】
⑴该反应中产生气体,所以可根据生成气泡的快慢判断;氯化铁和硫酸铜中阴阳离子都不同,无法判断是阴离子起作用还是阳离子起作用;硫酸钠和硫酸铜阴离子相同,可以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答案为: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
⑵仪器名称分液漏斗,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过一会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该反应是通过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分析判断的,所以
根据v=
V
t
∆
∆
知,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答案为:分液漏斗,关
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过一会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产生40ml 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⑶从曲线的斜率可排知,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因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①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②根据图象知,第4分钟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60 mL;
③根据图象结合v=
V
t
∆
∆
知,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D>C>B>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④设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x,
2H2O22H2O+O2↑
2mol 22.4L
x 0.06L
x=20.06
22.4
mol L
L
⨯
=0.0054mol,
所以其物质的量浓度=0.0054
0.05
mol
L
=0.11 mol·L-1,故答案为0.11 mol·L-1.
6.某小组研究了铜片与-1
3
5.6mol?L HNO反应的速率,实现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时间段现象
0~15min铜片表面出现极少气泡
15~25min铜片表面产生较多气泡,溶液呈很浅的蓝色
25~30min铜片表面均匀冒出大量气泡
30~50min铜片表面产生较少气泡,溶液蓝色明显变深,液面
上方呈浅棕色
为探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监测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所得曲线如下图。
实验II:②-④试管中加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铜片和相同体积、-1
3
5.6mol?L HNO。
结
果显示:32
Cu(NO)NO
、对Cu和
3
HNO反应速率的影响均不明显,
2
NO能明显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III:在试管中加入铜片和-1
3
5.6mol?L HNO,当产生气泡较快时,取少量反应液于
试管中,检验后发现其中含有-
2
NO。
(1)根据表格中的现象,描述该反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
(2)实验I的结论:温度升高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
原因。
(3)实验II 的目的是:__________。
(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测:该反应由于生成某中间产物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请结合实验II 、III ,在下图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微粒符号①____②_____,以补全催化机理。
(5)为验证(4)中猜想,还需补充一个实验:__________(请写出操作和现象)。
【答案】反应速率先变快后变慢 不是 检验()322Cu NO NO NO 、、能否加快铜和硝酸
反应的速率 2NO 2NO -
在试管A B 、中均加入相同的铜片和等体积的1
5.6mol L -g 硝
酸,向B 中加入2NaNO 固体,产生气泡的速率B 比A 快。
【解析】 【分析】
(1)表格中的现象变化:极少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较少气泡; (2)5—30min ,温度不变,但是15—30min ,反应速率加快;
(3)实验II 结论:32Cu(NO )NO 、对Cu 和3HNO 反应速率的影响均不明显,2NO 能明显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4)结合实验II 与实验III ,实验II :可知2NO 能明显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III :发现其中含有-2NO 。
再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可判断; (5)中间产物为-
2NO ; 【详解】
(1)根据表格中的气泡多少的现象,可知该反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反应速率先变快后变慢;
(2)由分析可知,温度不变时反应速率却加快,故温度升高不是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3)由分析可知,实验II 的目的是:检验322Cu(NO )NO NO 、、能否加快铜和硝酸反应的速率;
(4)Cu → Cu 2+,化合价升高,则①→②的化合价降低,故①为2NO ,②为-2NO ; (5)验证中间产物-2NO 加快了反应速率,则可以在试管A B 、中均加入相同的铜片和等体积的-1
5.6mol?L 硝酸,向B 中加入2NaNO 固体,产生气泡的速率B 比A 快。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 2C 2O 4溶液和酸性KMnO 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不考虑溶液混合所引起的体积缩小) 实
实验温
参加反应的物质
溶液颜色
验
序
号
度/K KMnO4溶液(含硫酸)H2C2O4溶液H2O褪至无色
时所需时
间/s
V/mL c/mol·L-1V/mL c/mol·L-1V/mL
A29320.0240.106
B T120.0230.1V18
C31320.02V20.11t1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_,T1=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___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C组实验中溶液褪色时间t1______(填“>”或“<”)8s,C组实验的反应速率v(KMnO4) =
_________________。
(用含有t1的式子表示)
(3)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并以此分析造成n(Mn2+)突变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293 B、C < 0.02/3t1 mol·L-1·s-1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n(Mn2+)突增
【解析】
【分析】
(1)实验A、B,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同温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H2C2O4溶液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解答;
(2)实验B、C应为同浓度的前提下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先根据醋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判断过量,然后根据不足量及反应速率表达式计算出反应速率;
(3)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反应速率突然增大。
【详解】
(1)实验A、B,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H2C2O4浓度,故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总体积相同,高锰酸钾和草酸的浓度相同,用量也相同,根据实验1可知溶液总体积为6mL,所以V1=1.0mL;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温度T1=293;其他条件相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B、C符合;
(2)实验B、C应为同浓度的前提下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3温度较大,则反应速率较大,t1<8s,C组实验的反应速率v(KMnO4)=
1
1
0.02mol/L
3
t s
=
1
0.02
3t mol•L
-1•s-1;
(3)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可说明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n(Mn2+)突增。
8.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xH2O晶体是一种亮绿色的晶体,是制备负载型活性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有机反应良好的催化剂。
已知M(K3[Fe(C2O4)3])=437g/mol。
本实验以(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为原料,加入草酸(H2C2O4)制得草酸亚铁(FeC2O4)后,在过量的草酸根(C2O42-)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在沉淀A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并用40℃左右水浴加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足量的30%H2O2溶液,不断搅拌。
此过程需保持温度在40℃左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2)某兴趣小组为知道晶体中x的数值,称取1.637g纯三草酸合铁酸钾
(K3[Fe(C2O4)3]•xH2O)晶体配成 100ml 溶液,取25.00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H2SO4,用浓度为0.05000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选填 a、b)。
由如图KMnO4滴定前后数据,可求得x=______。
【答案】适当提高温度以加快反应速率,若温度太高则H2O2分解 b 3
【解析】
【分析】
由制备流程可知,硫酸亚铁加入稀硫酸抑制Fe2+水解,然后与草酸发生
(NH4)2Fe(SO4)2·6H2O+H2C2O4═FeC2O4↓+(NH4)2SO4+H2SO4+6H2O,用过氧化氢将草酸亚铁氧化为K3[Fe(C2O4)3],发生2FeC2O4+H2O2+3K2C2O4+H2C2O4═2K3[Fe(C2O4)3]↓+2H2O,溶液C含K3[Fe(C2O4)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晶体。
【详解】
(1)在沉淀A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并用40℃左右水浴加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足量的30%H2O2溶液,不断搅拌,此过程需保持温度在40℃左右,可能的原因是适当提高温度以加快反应速率,若温度太高则H2O2分解;
(2)KMnO4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橡胶,应选酸式滴定管,只有图b合理;图中消耗高锰酸钾的体积为20.80mL-0.80mL=20.00mL,由2MnO4-+5C2O42-
+16H+=2Mn2++10CO2↑+8H2O可知,K3[Fe(C2O4)3]•xH2O物质的量为0.02L×0.05mol/L×5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