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3章 研究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研究设计(4学时)
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研究目的
社会研究者在对各种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的具体目的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但是,所有这些研究的更为一般性的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以下三种之一,这就是:探索、描述和解释。

一、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现象的初步了解。

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探索性研究的直接成果包括:(1)形成关于所研究现象或问题的初始命题或假设;(2)发展和尝试可用于更为深入的研究中的方法;(3)探讨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性。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探索性研究常常成为一种先导性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成果往往为后继的研究开辟道路、指示方向和提供途径。

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不大严格。

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从资料中所得出的各种结果,并不用来推论研究对象所取自的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主要用来“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一项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各种结果和结论都只是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初步印象”,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相比较满意的答案。

或者说,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往往只是新的、更为系统的、也更加专门的研究的一种背景或起点。

二、描述性研究
社会研究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目的。

这种描述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与探索性研究有较大的差别。

这种差别突出地表现在描述性研究所具有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上。

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描述的难确性;二是描述的概括性。

淮确性的要求指的是对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等等,都要作出定量的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
概括性的要求则是指研究结果所描述的不应当是个别的或片面的,而应当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一般状况的普遍现象。

或者说,根据样本研究的结果,应能够反映出总体的水平和趋势。

总之,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三.解释性研究
人们时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不会只停留在全面了解其状况的层次上。

社会研究者在认识到现象“是什么”(what)以及其状况“怎么样”(how)的基础上,他还需要进一步开明白事物和现象“为什么”(why)是这样。

社会研究同样常常被用于回答社会生活中许多的为什么,常常州来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常常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样一类社会研究,我们称之为解释性研究。

简单地说,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由于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

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件和周密性以外,它还比描述性研究显得更为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二者之间在有无假设上也有较大差别。

描述性研究一般不需要假设.或者说,建立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对于描述性研究来说,既是无关的也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以解释为目的的研究,则需要有明确的假设。

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对研究目的所作的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的;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项具体社会研究往往表现为更侧重于某一种目的,它同时还可能包含有其他两方面的目的在内。

下表3—1是对三种不同目的研究类型特征的总结。

表3-1 三种不同目的的研究类型的特征
第二节研究性质
如同自然科学中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研究类型一样,社会研究也可以从性质上划分为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两大类,二者又分别称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达两类研究之间的差别实际上是如何运用社会研究的差别。

简单地说,一类关注运用研究来发展知识;而另一类则关注于运用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这类研究力图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或其中某一部分)是如何运转和相互联系的、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它们往往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理论倾向,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于增加对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这卑所介绍的理论性研究仍是一种经验研究。

它与那种以纯粹的思辨和逻辑推理为基础、以对抽象概念和命题的理性分析为主要特征的纯理论研究是不一样的。

它们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研究类型,而后者并不是我们所探讨的对象。

此外,理论性研究大多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内进行,这种概念框架是同一领域内不同社会研究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基础,也是有关社会世界的知识相互评价、不断完善和积累的基础。

二、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则是指那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其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

这类研究通常是描述性的,它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尽可能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等方面。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可以用来研究同一种社会现象。

但是,对于同一种社会现象,或者说同一种研究题材,两类研究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从定义上看,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是可以分割开来的;但在实践中,二者有时却难以严格区分。

第三节研究方式
一、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的研究方式主要有四种:(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3)文献研究;(4)实地研究。

由于每一种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它所能问答的问题类型,以及我们应用它们来研究社会现象及人们的行为时所具有的优点和局限性各不相同,因而在具体应用上也应有所选择。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方式指的是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这是社会学者在实际研究中采用得最多的一种研究方式,它在整个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关调查研究的详细内容,我们将在后面进行介绍。

2. 实验研究
实验是一种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引入、控制或操纵某个变量,同时观察另一个变量所发生的变化,以此来探讨不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有关实验研究的详细内容,我们将在后面的课程中进
行详细的讲解。

3.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种与其他几种方式在策略、思路、材料等方面都风格迥异的研究方式。

这种方式的最大特征是不接触研究对象。

它主要利用第二手资料进行研究,因而具有很明显的间接性、无干扰性和无反应性.有关文献研究方式的详细内容,我们也在后面进行介绍。

4.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它通常以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

其基本特征是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生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受、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此行为方式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有关实地研究详细内容,我们以后讲。

二、研究方式的选择
不同学科的社会研究者在进行经验研究时,往往习惯于、或者倾向于使用其中的某一种方式。

例如,心理学者经常采用实验研究的方式;社会学者经常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人类学者经常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而传播学者则经常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等等。

这四种方式也可以说是四种不同的研究策略,它们各有利弊,对于社会研究来说都是重要的。

因为这四种研究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用来研究特定的社会科学课题。

社会研究者在研究设计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决定自己将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式或研究策略。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

同时,就是对同一个研究问题或同一个假设,研究者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第四节分析单位
一、分析单位的概念
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称之为分析单位(unit of analysis)。

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这就是: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分析单位,都具有下列特点:
(1)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

(2)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对于分析单位的理解,需要将其与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或主题进行区分: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研究所研究的对象;而调查对象则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研究的内容或主题则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有时可能会由同一种对象承担着,这种情况比较多地发生在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中。

当然,分析单位与
调查对象不一致的情形也许更多。

我们应该仔细区分。

1. 个人
对于社会研究来说,也许没有哪一种分析单位的类型比个人这种分析单位类型用得更多。

可以说,计会研究方法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所用的分析单位最经常地是社会中的个人。

这种个人在具体的研究中各不一样:它既可能是大学生、中学生,也可能是工人、农民、军人、个体经营者,或者是城市居民、老人、女职工、少年犯等等。

正是通过对个人进行描述,并将这些描述进行聚合和处理,我们能够描述和解释由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群体,以及由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现象。

以个人作为分析单位的描述性研究一般旨在描述由那些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而那些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解释性研究则是为了发现存在于该总体中的社会动力。

2.群体
由若干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比如,由若干个有着姻缘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个人所组成的家庭、由若干个居住在一起的个人所组成的邻里、由若干名学生所组成的班级、由若干个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所组成的朋友群体、由若干个长期共同从事盗窃犯罪的人所组成的团伙等,都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当以杜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它们的特征有时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群体的特征则不同于个人的特征。

应当记住的是,当我们以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我们的研究和分析就不能下滑到群体层次之下,我们所研究的群体就是资料集合中的最小单位。

3.组织
各种正式的社会组织,比如工厂、公司、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等,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我们也能在以组织为分析单位的社会研究中,通过对组织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来解释和说明某些社会现象。

由于组织与群体一样,都是由若干个个人组成的,因而作为分析单位的组织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往往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组成它的个人有关。

有时,对同一现象的研究,会依据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分析单位。

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分析单位的复杂性。

4.社区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也可以作为研究中的分析单位。

无论是乡村、城市,还是街区、集镇,我们都可以用社区的人口规模、社区异质性程度、社区习俗特点、社区的空间范围等等特征对它们进行描述。

也可以通过分析社区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和说明某些社会现象。

5.社会产品
我们用社会产品一词来概括那些无法包括到前述几种分析单位类型中去的其他一些分析单位形式。

其范围可以说涉及到各种形式的人类行为以及由人类行为所导致的各种社会产
物。

书籍、歌曲、图片、公告、建筑、服饰等等,这是此类分析单位中的一大类型;而婚礼、殡葬仪式、考试、课堂教学、实习、求职、约会等等,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分析单位;此外还有诸如家庭制度、文化传统这样的更为抽象、也更为复杂的分析单位。

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区群谬误
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比如,当研究发现越穷的“村庄”(分析单位为社区)生育率越高时,我们不能立即推论为越穷的“农民”(分析单位为个体)生的孩子越多。

因为可能是穷村中那些故富裕的农民生的孩子多,才使得整个村庄的生育率增高。

又如,当研究发现黑人多的“城市”比黑人少的城市犯罪率高时,我们并不能因此作出“黑人”的犯罪率高的结论。

因为也许是黑人多的城市中的白人犯罪多,而使得整个城市中的犯罪率增高。

2.简化论
简化论又称做简约论,它指的是研究者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从形式上看、简化论的错误正好与区群谬误相反。

在研究者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作出的是有关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时,或者说,在研究者所拥有的是有关个人如何行为的资料,但是,他所作出的却是有关宏观层次的单位如何运作的结论时,这种错误最容易发生。

导致简化论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研究很容易获得有关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宏观层次的单位的运行则往往比较抽象和模糊。

要避免犯简化论以及层次谬误这两种错误,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你作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你运用证据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

这也提醒我们在做社会研究时,必须对所使用的分析单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第五节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是社会研究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可划分为两类方式:即横向的和纵向的。

一、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横向研究是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各种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横向研究的形式进行的。

横向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社会总体的横截面进行了解,它也可以用来分析和比较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总体小的不同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当然,许多解释性研究也同样居于横向研究。

只不过有些解释性的横向研究中的结论往
往难以成立。

二、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1.趋势研究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报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比如,通过对我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的比较.来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就是趋势研究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关于趋势研究,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在不同时间点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

更具体地说,每次研究所问的问题都应该是一样的。

如果问题不同,就无法进行比较。

2.同期群研究
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

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

比如,以1968午上山下乡的“老三届”学生为一特殊人群,分别研究他们在1978年、1988年和1998年的情况,以反映这一特殊人群在我国几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这就是一个同期群研究。

3.同组研究
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即第一次研究了这些人,以后每次再研究时,依旧还是找这些人作样本,无论这些人分散在哪里,都要一一找到进行研究。

同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出素。

纵向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描述事物变化的过程,便于探寻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

但是,纵向研究的这种优越性是以比横向研究多得多的时间和金钱为代价的。

这也是导致纵向研究较少被研究者采用的一个更要原因。

横向研究及三种形式的纵向研究的基本逻辑,还可以通过图3—1来表示。

横向调查趋势研究
1990 1990 2000
21-30 31-40 41-50 51-60 21-30 21-30 31-40 31-40 41-50 41-50 51-60 51-60
同期群研究同组研究
1990 2000 1990 2000
21-30 21-30 31-40 31-40 41-50 41-50 51-60 51-60 21-30* 21-30 31-40* 31-40* 41-50* 41-50* 51-60* 51-60*
表示比较*表示同一组个人
图3-1 横向调查及三种形式的纵向调查的基本逻辑示意图
第六节具体方案
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涉及从研究题目确定开始,直到资料收集、分析、报告撰写为止的整个过程。

因而我们在设计具体方案时应将它与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统筹进行考虑,既使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又使各方面内容都紧紧围绕研究的总目标:从大的方面说,一项研究的具体方案中应当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即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从事这项研究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有什么样的价值。

当然,要说明这些的前提条件是,研究者必须首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个清楚明确的认识。

这种认识既包括对研究课题本身含义的了解,即该研究究竟要探讨和回答什么问题,也包括对研究课题在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中所具有的作用的了解。

2.说明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对研究目的的具体分解和细化。

在研究设计中,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是落实目标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如前所述,研究课题的确定只是指出了我们所研究现象的大致范围或基本方向,至于在这个题目下,究竟应该研究哪些具体现象,则是在研究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应完成的仟务。

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尽管不是每一类研究都必须有理论假设,但对于那些必须有理论假设的研究来说,则应该在研究方案中对理论假设进行一番陈述和说明。

一般来说,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了解情况来发现问题,来建立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直至建立起解释这种联系的理论假设。

因此,探索性研究显然是不需要事先建立起理论假设的;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描述某种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点,为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打下基础。

因此,它一般也不需要建立明确的理论假设;只有在解释性研究中,才必须事先建立起明确的理论假设。

所以,在解释性研究的具体方案中,不能缺少对理论假设的陈述和说明。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指明研究课题的分析单位,可以使研究者有针对性地收集研究所需的资料,同时也可以使研究者避免犯层次谬误或简化论的错误。

而抽样常常涉及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它也是社会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从总体中所抽出的那一小部分研究对象对总体是否具有代表件,有多大的代表性,与我们的抽样方法、抽样过程紧密相关。

5.说明研究资科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社会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每一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不足,它们分别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条件和场合。

研究者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研究课题的具体情况,从中进行选择,以达到最好的研究效果。

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对于—项较大规模的研究课题来说,往往需要不止一个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同时还可能会涉及到挑选、培训调查员的问题。

因此,在研究方案设计中,必须对研究课题的组成人员及其在研究中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全盘考虑,明确分工,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

对调查员的挑选、培训工作也耍事先进行规划.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一项社会研究课题从定下题目到完成报告,往往有时间上的限定或要求。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研究任务,顺利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研究者应该在开始课题研究之前,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时间分配和进度进行安排。

每一阶段所分配的时间要合适,还要留有一点余地。

特别要注意给研究的设计和准备阶段多安排—些时间,不要匆匆忙忙地开始收集资料的工作。

此外,对于课题经费的使用,也应有一个大致的考虑和合适的分配,以保证研究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能顺利址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进行研究设计时,研究者还应尽量注意和自己的研究题目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注意参考和借用这些研究在设计、工具选择、对象选取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在自己的研究中少出错误,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