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更系统的审视和分析在管理实践中是非常必要。
本文根据管理实践的需要,从权变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与分析,旨在促进人们对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权变管理;理论;教育管理
一、前言
权变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70年代逐渐形成体系,到80年代时达到顶峰,其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一定时代背景条件下实际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给组织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这些都要求组织必须以权变的思想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权变”就是权宜应变或者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权变管理”,则是指以组织的系统观为基础,以组织的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所存在着的权变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管理活动应与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相适应,旨在提出一定环境条件下,可采取的最适宜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式[1]。
权变管理理论的诞生有其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管理思想的僵化模式,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在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时,管理方式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此,根据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的审视与分析时非常必要的。
二、权变管理理论概述
1 权变管理理论的产生
早在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孟子、孙子等人的学说中就已经提出权变管理思想,特别是孟子被当代的很多管理学家们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权变管理理论大师。
如《孟子·尽心上》中有:“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为之。
子莫执中。
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表明做事情一定要懂得变化[2]。
权变理论最早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
琼·伍德沃德(JoanWoodward)于1965年出版《产业组织》,研究了组织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保罗·劳伦斯(wrence)和杰伊·洛希(JayW.Lorsch)1967年发表在《管理科学季刊》上的“复杂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一文认为,不同环境对组织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市场不确定和技术变化极快的环境[3]。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石油危机、经济动荡和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并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
以往的管理理论,诸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如何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分析得较少,而且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另外,在理论的发展上,从二战以后到60年代,西方管理理论研究极度繁荣,以至于最终形成了孔茨所称的“管理理论的丛林”。
在这种环境下,又有不少学者尝试走出丛林,建立一般的管理理论。
在上述背景下,人们不再相信会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而是必须根据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处理管理问题,于是权变管理理论应用而生。
系统管理学派以及经验管理学派成为权变管理理论的两大渊源。
系统管理学派为它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手段;经验管理学派注重研究特定情景和条件下的不同管理经验,同样否认有任何普适的管理方法。
另外,社会系统学派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等管理学说对权变管理理论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
2 权变管理理论的发展
2.1 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
从权变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其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
2.1.1 组织结构的权变管理理论
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有琼·伍德沃德(Joanwoodward)、汤·伯恩斯(TomBurns)和斯托克(G.M.Stalker)、保罗·劳伦斯((wrence))和杰伊·洛希(Jayw.Lorsch)等。
组织结构的权变管理理论把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并试图从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动态活动中考察和建立一定条件下最佳组织结构的关系类型。
例如,琼·伍德沃德认为技术类型和公司结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即“结构因技术而变化”组织的绩效与技术和结构之间的“适应度”密切相关[4]。
她否认有某种最佳的管理方法存在,反对把管理中的原则当作普遍适用的原则看待。
汤·伯恩斯等人关于环境和组织结构的研究认为,市场和技术环境的变化与组织结构的功能有关,在变动的环境中有机型结构组织有较好的适应力,在稳定的环境中机械型结构组织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保罗·劳伦斯和杰伊·洛希关于组织分化和整合的研究认为,组织分化程度和环境的稳定性成反比;而当分化少的组织采用集权结构,分化多的组织采用分权结构时,一般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可以看出,这些代表人物都不同程度的将外在环境作为组织存在必须考虑的因素,只有当组织结构与其所处环境相互适应时,组织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2.1.2 领导的权变管理理论
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有弗雷德·费德勒(FredE.Fiedler)、罗伯特·坦南鲍姆(RobertTannenbaum)和沃伦·施米特(warrenH.Sehmidt)、罗伯特·豪斯(RobertJ.House)和特伦斯·米切尔(TerenceR.Mitchell)等。
领导的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条件和工作任务结构四个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一般领导方式,好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
弗雷德·费德勒提出了著名的“权变领导模型”并论证了“领导方式取决于情境”的著名论断,即应当根据领导者的个性及其面临的组织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罗伯特·坦南鲍姆和沃伦·施米特提出并运用了“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种固定的理想模式,在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中,应当给予下属多少参与决策的机会,是采取专制的命令型更好一些、还是采取民主的参与型更好一些,取决于多种相关因素,因而要采取权变的态度。
罗伯特·豪斯和特伦斯·米切尔合作于197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全面阐述了“目标—途径”的权变领导理论。
领导的权变管理理论对实际管理中的领导者有很大的启示,它告诉领导者,具体的领导行为应当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形势来运行,领导风格可能会很难改变,但是领导者可以调整环境以适应其风格,以做出最有效的领导行为。
总之,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当懂得“权变”的道理。
2.1.3 一般的权变管理理论
这个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Luthans)。
他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著作《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提出了权变管理理论的概念框架和基本观点,指出权变管理理论就是通过具体地研究和建立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权变关系,从而使管理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理论体系。
卢桑斯对权变管理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表达:他以权变思路构建了一个平面坐标体系,横坐标是“如果”,即独立的环境变量;纵坐标是“那么”,即依赖性的管理变量。
在这个坐标系当中,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功能关系。
坐标横轴上每一个独立环境变量,纵轴上必有一个依赖性管理变量与其对应,二者构成一个权变矩阵。
权变管理理论就是寻找两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5]。
“如果……那么……”形象的反映了环境这个因素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应当说也表现出了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
2.2 权变管理理论的观点
从权变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以及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分析来看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否认存在普遍的适用于所有环境的原则和方法,在进行组织和管理时并不存在某种最好的办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
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
卢桑斯在其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有[6]:
2.2.1 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2.2.2 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着“如果——那么”的权变关系。
2.2.3 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表现出了其系统性、实证性和复杂性[7],认为管理是动态的,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后,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灵活地处理各种具体的管理项目。
这就是说分权不一定比集权好;科层组织不一定全坏;目标明确也不一定总好;民主参与式的领导风格也很可能不适合于某些环境;而严格的控制在某些时候也可能是有效的策略。
总而言之,“这全取决于”很多相互作用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变量。
指令性的指导原则应以这样的方式来陈述:“如果情况是A,那么X措施可能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情况是B,就应采取Y措施。
”[8]
2.3 权变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权变管理理论为人们分析和处理各种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但是,权变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 权变管理理论过分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过多的强调管理要“顺从”环境,从而忽视了组织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2.3.2 权变管理理论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
权变管理理论强调变化,却既否定管理的一般方法、原则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始终无法提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每个管理学者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理想模式,未能形成普遍的管理职能,权变管理理论使实际从事管理的人员感到缺乏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初学者也无法适从。
权变管理理论试图实现管理理论的整合和统一,走出“管理丛林”,但这种期望并没有实现,而且永远不可能实现。
2..3.3 权变管理理论不能穷举所有的环境变量模型,所以,只能指导部分实践活动[9]。
因此,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复杂环境和条件下的问题,权变管理也不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2.3.4 权变管理理论的假设并不一定正确。
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其他管理理论是在追求一种普
遍适用的、最好的方法。
而事实上,这样的管理理论并不存在,很多管理学派并不追求这样的目的。
正如孔茨所说,权变管理理论所强调的传统理论往往寻求“所有条件下惟一最好的方法”是对传统理论的误解[10]。
3 权变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
3.1 权变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教育管理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制约下,在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的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目的[11]。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既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受到社会内部其它各个系统的影响,因此,教育领域内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而教育管理行为作为教育必须的实践活动,应当有某种管理理论的支撑才能使教育管理活动行之有效。
传统的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受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始注重效率、成本和标准化的观念;在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教育部门开始关注人的行为,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管理效率;在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影响下,人们开始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教育管理问题。
然而,教育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的,即有外部社会环境,如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又有内部,如教育管理领导者的个人素质、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教育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等诸因素的影响。
传统的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总是短暂的,教育管理活动急需一种更为有效的管理理论的指导。
权变管理是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如果某种环境情况存在或发生,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12]。
组织结构的权变理论表明组织机构的设置应当与外在环境、组织的任务目标及组织成员的需求等相一致,组织才能有效。
领导的权变理论表明,有效的领导方式要根据组织的任务类型、领导者与下属间的关系等而定。
权变理论的这些思想和观点对教育管理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因为,各种复杂和不稳定的因素影响着教育管理的质量,权变性成为教育管理的一大特点。
权变管理理论的思想和观点告诉教育管理者,要善于把教育管理理论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的运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更为合理的管理方法。
因此,将权变管理理论应用到教育管理中来,将会给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帮助。
目前,许多学者开始探究将权变管理方法引入到教育管理当中,例如,把权变管理引入到教学管理的改革中以促进教学管理效率[13];为使学科建设更为科学、更
为合理,以权变管理理论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14]等等。
可以看出,权变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的广阔。
3.2 权变管理理论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前景
正如有学者所说“权变方法体现了非常切合实际的理论成果,在弥补理论——实践的差距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15]权变管理理论将以往各种管理理论所强调的重点都纳入到自己的理论中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理论。
它提出管理的动态性,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尽管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仍然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业、医学、建筑等各个管理领域。
随着理论本身的完善,它还不断的地被运用于其它的管理研究领域,如计划、战略、集权与分权领域[16]。
权变管理虽没有实现整合其它管理理论的期望,但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其作用和地位会越来越大,应用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广阔。
三、总结
“权变思想的贡献,不在于它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现成而合适的方法,或者提供了‘怎样做’的简便途径,而是在于它为我们分析组织系统中相互影响的部分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新方法。
”[17]但是,权变管理理论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它并不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最佳的管理理论,正如科特总结说:“尽管存在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但从一般管理者的层次看,管理更像是艺术,而不像科学。
”[18]因此,权变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体系,与其它理论方法相互结合起来运用。
不过,随着人们对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权变管理理论的适用范围将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 姚炜.权变管理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
[2] 杨瑾,余群英,徐媛.孟子哲学视野中的权变管理理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6):34.
[3] 张玉利.学术管理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的问题分析[J].管理学报,2008,(3):336-370.
[4] 宋峥嵘.浅谈权变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北方经贸,2006,(11):104-105.
[5] 闻华,申莉.卢桑斯的权变理论整体观[J].管理学家,2010,(9):55.
[6] 弗雷德·卢桑斯.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M].纽约: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76.
[7] 李巧林,林志远.基于权变理论的高校教师评价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1):17.
[8] 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 邹文娜,胡晶晶.权变管理理论初探[J].科技与经济,2006,(19):107-109.
[10] 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1]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 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13] 王桂林.走向权变管理的大学教学管理改革[J].江苏高教,2009,(5).
[14] 戚洪.权变理论在高校学科建设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9,(9).
[15] 丹尼斯.莫伯格,詹姆斯.L.科克.权变研究结果综合处理的批评性评价[J].管理学杂
志,1975,(1):109—124.
[16] 姚炜.权变管理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
[17] 唐纳德.赫尔里格尔,小约翰.W.斯洛克姆.组织行为:权变观点[M].圣保罗:西方出版公
司,1976.
[18] 约翰.P.科特.一般管理者[M].纽约:自由出版公司,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