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最小粒子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2、只含有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A.O2B.CaCO3C.CO2D.H2O
3、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4、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实验时先挤压软塑料滴管,再点燃酒精灯D.热浓硫酸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5、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CO2和 CO 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
C.碳具有氧化性,能用于冶炼金属D.C60 中的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6、随着安九高铁12月30日通车,宿松已迈入高铁时代。
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是石墨电刷,它没有体现出石墨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稳定性D.润滑性
7、“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
下列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B.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C.露天焚烧玉米桔梗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8、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9、下列知识归纳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天然硬度最大的物质
B.二氧化碳能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C.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书写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请对下面宏观事实进行微观解释。
(1)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___。
(2)喷洒75%的乙醇杀灭新冠病毒时闻到特殊气味:___。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_______(填化学式),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2)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S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SO+2NaOH=X+H O。
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程式为22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利用化石燃料也造成不良影响。
氢气作为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优点有_______(答一条)。
(5)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干冰 B.氖气 C.金刚石 D.氮气 E.氧气
(1)占空气体积约78%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3)天然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____;
(5)可用作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
4、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冰上场馆,将采用CO2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
(1)固体二氧化碳俗称______,能用作制冷剂的原理是______。
(2)再举出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一个实例:______。
5、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1)如图实验中观察到现象:外焰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这证明外焰的温度______。
(2)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假设一:猜测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假设二: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颗粒。
查阅资料:石蜡的熔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石灰水变浑浊,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白烟是______,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从而得出白烟是石蜡颗粒。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2.5克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计算:
CO的质量 ______。
(1)生成2
(2)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35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请计算:
(1)碳酸钙中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______g。
(3)用该反应制得的CaCl2配制成10%的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
欲将所得液体过滤蒸发所得CaCl2最多能制得保湿剂溶液______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3、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三次实验,其平均数据如下表。
若样品中的杂志不参与反应也不溶解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4、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称取大理石样品10g放入烧杯中,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每次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_g。
(2)实验过程中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为______g。
(3)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5、某学习小组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求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生成。
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是Mg(OH)2;猜想②是MgCO3;猜想③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①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每步反应都完全)。
(实验现象)装置A中______,装置B中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
请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______,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
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2所示装置C和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yMgCO3表示,则x:y=______。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只称量装置C、D增重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选项A错误。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均为10,但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选项B错误;
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选项C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选项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游离态是元素存在的一种状态,和化合态相对,在化学上,指一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是指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氧气属于单质,故氧气中的氧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碳酸钙、二氧化碳、水都是化合物,即氧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三种物质中,故选A。
3、D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应该通入灼热氧化铜,点燃是不行的,错误;
B、检验O2是否收集满,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错误;
C、加足量的盐酸溶解、过滤,铁反应了。
碳粉出来了,不能达到分离铁粉和木炭粉的目的,错误;
D、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产生气泡是过氧化氢溶液,无变化的是水,可以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实验中所需CO可通过控制甲酸的滴加实现现制现用的效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此装置为微型实验装置,药品用量少,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先挤压软塑料滴管,再点燃酒精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酸在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为水和一氧化碳,热浓硫酸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5、C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和水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C、碳具有还原性,能用于冶炼金属,错误;
D、C60为碳单质,其中的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正确;
故选C。
6、B
【详解】
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是石墨电刷,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稳定性、润滑性,石墨没有燃烧,没有利用可燃性;
故选B。
7、C
【详解】
A. \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 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焚烧玉米桔梗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D.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A、稀醋酸中含有醋酸和水,实验Ⅰ中小花变红,实验Ⅱ中小花不变色,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水不能使小花变红,选项A正确;
B、实验Ⅲ中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选项B正确;
C、实验Ⅱ说明水不能使小花变红,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实验Ⅳ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呈酸性的物质(即碳酸),选项C正确;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呈酸性的物质(即碳酸),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
故选D。
9、C
【详解】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说法正确;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是最清洁能源说法正确;
B、热胀冷缩的微观原因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在变化,说法正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别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C、进入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可防止氧气不足造成窒息,说法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说法错误;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说法正确;干冰升华大量吸热是水蒸气凝结,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10、B
【详解】
A、金刚石是天然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不是,错误。
B、二氧化碳能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错误。
D 、书写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
1、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析】
(1)
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
(2)
分子在不断运动,乙醇有挥发性,乙醇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能闻到特殊气味。
【点睛】
2、
(1)CO 2
(2)蒸馏
(3)Na 2SO 3
(4)热值高、无污染等
(5)252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解析】
(1)
植物经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故答案填:CO 2。
(2)
经过沉淀、过滤、吸附之后的水,仍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 蒸馏后几乎不含杂质,可认为是纯水,故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都不变,反应前硫、钠、氧、氢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2、4、1,反应后硫、钠、氧、氢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0、1、2,所以反应后还缺少1个硫原子,2个钠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X 的化学式为:Na 2SO 3。
(4)
由于氢气燃烧生成水且放热多,所以氢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无污染,另外氢能源还有可再生,来源广的优点。
(5) 乙醇和氧气在点然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2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3、
(1)D
(2)A
(3)C
(4)E
(5)B
【分析】
(1)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填:D ;
(2)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A;
(3)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填:C;
(4)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填:E;
(5)
氖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不同用途的电光源,故填:B。
4、
(1)干冰升华吸热
(2)出行时乘公交车代替开私家车(合理即可)
【解析】
(1)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能用作制冷剂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
(2)
出行时乘公交车代替开私家车、植树种草等(合理即可)都可以减少碳排放。
5、(1)
【解析】
(1)
外焰的铁纱网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网无明显变化,说明外焰提供的热量多,证明外焰的温度最高;
(2)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化学符号为C、H;
(3)
①澄清石灰水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周围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白烟是二氧化碳并不合理;
②白烟能够被燃着的木条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三、计算题
1、
(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最后剩余固体为杂质,故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2.5g=10g;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3222
CaCO2HCl=CaCl H O CO
10044
10g x
+++↑
10010g
44x
=
x=4.4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g
100%80% 12.5g
⨯=
答: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分析】
(1)
见答案;
(2)
见答案。
2、
(1)10:3:12
(2)25
(3)222g
【分析】
(1)
该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
310312⨯=:::: (2)
第2次加入盐酸后,有图像可知仍未盐酸溶液不足,固体参与反应的质量与第一次相同35g-30g=5g ,故剩余固体质量a=30g-5g=25g
(3)
解:设20g 盐酸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x
32222H O 731005g
HCl CaCO CaCl CO x
+=++↑
731005g x = 解得x =3.65g 故参与反应的盐酸的浓度为3.65g 100%18.25%20g
⨯= 由图像可知,当消耗80g 盐酸时,恰好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完全,此时参与反应的HCl 的质量为80g 18.25%14.6g ⨯=
设碳酸钙完全反应时,生成的CaCl 2的质量为y
3222
2H O 7311114.6g HCl CaCO CaCl CO y
+=++
7314.6g 111y
= 解得y =22.2g ,故可配成10%的CaCl 2溶液的质量为
22.2g 222g 10%= 【点睛】
3、
(1)2.2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442.2g
x
+++↑
=
10044 2.2g x = x =5g ;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g 100%62.5%8g
⨯= 。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2.5%.
【解析】
(1)
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30.0g+8.0g-235.8g=2.2g 。
(2)
详见答案。
4、
(1)3.3
(2)75
(3)解:设 10g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22 CaCO+2HCl=CaCl+H O+CO 10044
3.3g
x
100 44=
3.3g
x
x=7.5g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7.5g
10g
×100%=75%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
【解析】
(1)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10g+50g+50g−106.7g=3.3g,故填3.3。
(2)
向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反应后的烧杯中第二次加入50g稀盐酸,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
106.7g,说明第二次加入的盐酸参加了反应,则第一次加入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0g+50g−57.8g=2.2g,即生成1.1g二氧化碳需稀盐酸25g,第二次加入50g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57.8g+50g−106.7g=1.1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25g,所以实验过程中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50g+25g=75g,故填75。
(3)
见答案。
5、
(1)8.8g
(2)解:设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22CuO +C
2Cu+CO 160
448.8g x
↑高温
160448.8g
x = x =32g 答: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32g 。
【分析】
碳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和二氧化碳。
(1)
根据分析可知,此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实际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则二氧化碳的质量=38.0g-29.2g ,解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
(2)
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无水硫酸铜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ΔMg(OH)MgO+H O 稀盐酸(或稀硝酸或稀硫
酸) 2:3 ①、②
【详解】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为:猜想③正确,故白色不溶物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碳酸镁和氢氧化镁均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故装置A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Mg(OH)MgO+H O ∆;
拓展探究:碳酸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故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如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镁;
实验结论: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 ,设生成13.2g 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镁的质量为x
3
2MgCO MgO +CO 84
4413.2g
x ↑高温 84=4413.2g
x x =25.2g 所以含有氢氧化镁的质量为36.8g-25.2g=11.6g ,x :y =11.6g 25.2g 2:35884
=:; 反思评价:①只称量装置C 、D 增重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白色不溶物的质量,故选项正确;
②去掉装置D ,根据水增加的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镁的质量,再根据白色不溶物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镁的质量,故选项正确;
③去掉装置C ,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 增重的质量,装置D 既能吸收水分,又能吸收二氧化碳,不能计算出氢氧化镁或碳酸镁,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