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第十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第十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家曹乃谦访谈录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独特的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说它独特,是因为它的作者曹乃谦是一位37岁才开始写作的警察。

因为在我们还不大熟悉他的文字的时候,海外却已经对他的文学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瑞典皇家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给这本书写了序,他还这样评价书的作者:“曹乃谦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济南时报:在您的成长道路上,哪些事情对您以后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您是如何走上写作道路的?
曹乃谦:小时候,我最好听父亲叨故事。

我父亲叨的既不是童话,也不是神话,而是跟历史有关系的故事。

因为我对故事的情节和里面的人物很熟了,我在很小的时候便连蒙带猜地把《三国演义》看完了。

后来又把《水浒传》《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红楼梦》也都看了。

初中二年级时,我看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是我看的头一部翻译小说。

书中的人物命运和遭遇把我给吸引住了。

接下来,我又《简?爱》,看完后,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书。

从此以后我就大量地阅读外国名著。

因为好看书,我也就常买书。

天长日久,家里到处都是书。

有一次一个朋友指着我的书橱说,有一本书你永远不会摆在这上面。

我说名家代表作我几乎都有了,你说说我缺哪本。

他说书名他不知道,作者他知道。

我问是谁,他说:曹乃谦。

于是我就跟他打赌,开始写小说。

那是1986年,我37岁。

济南时报:读您的小说,觉得语言像黄土一样粗砺、直接。

作为一个长篇,《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结构也很独特。

您在语言和结构上是如何考虑的?
曹乃谦:我是土生土长的雁北人,我平时的说话就是雁北的地方语言。

当我想起写小说时,我就是用这种语言来写。

因为我从没有学过小说的写法,不知道写小说对语言的要求是如何的,应该是何样的语言才对,其实即使知道了,我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到。

因为我仅仅是个高中一年级的文化水平。

至于你提到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结构很独特,这我倒是事先就想到了的。

我叫我的这个结构为“组合柜”式。

做的时候一件一件的,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好像没关联,可最后摆在一起才能看出是一套完整的家具。

济南时报:那么多媒体来采访您,会影响你的写作吗?现在您的一天时间一般都是怎么分配的?
曹乃谦:不会的。

我的写作是在半夜。

差不多每到凌晨三点半,我就醒来了,前后误差不超过一刻钟。

醒来,开电脑写作。

差不多在五点半时,我妻子醒来了,她一起床我就关机。

为这,她问过我好几次:“为啥我一起来你就关机?你是在干什么?”我真的是在写作,我的毛病是,写作时怕有人在跟前。

我把写作比作是在生孩子,生孩子是不想让人看的。

我关了机就到单位写毛笔字,写到8点上班,做工作。

中午睡一个半小时,弥补睡眠的不足。

晚饭后看电视,最多看到十点钟,就关电视,看书,翻不了两页就瞌睡了,一关灯就睡着了。

济南时报:《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写的是1974年的事情,那年代那个封闭的地方的生活,在很多现代人眼里,也许这样的生活已经离得很远。

您在写作的时候,最想传递给读者的是什么?
曹乃谦:没有史书,我们不知道几千年几百年前的事。

而史书也只是告诉我们,当时有些什么事件有些什么人物。

能上了史书的,也都是些大人物大事件。

小人物有些什么事,是如何生活的,这是不会被史书记载的。

所以我们现在从古墓里挖掘出千年以前的谷物就异常地激动,哇!他们是在吃这些。

别的呢?只能想象了。

我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写的就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那个叫做“温家窑”小村庄里的、那些小人物的、那些人类得以生存的大事情。

我想告诉现今的人们和将来一百年乃至一千年以后的人们,你们的有些同胞、你们的有些祖先曾经是这样活着的。

济南时报:台湾人认为您是沈从文、汪曾祺序列中的特厉害的作家,马悦然更认为您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又认为您是个地道的乡巴佬,并认为您是最有机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对这些说法您是怎么看的?
曹乃谦:台湾有说法,说我传承了沈从文、汪曾祺的特色,专写卑微小人物的无奈情景。

这种说法把我和大师们联系在一起,这让我有点不敢当,也有点偷偷地乐儿。

汪老曾说我的小说有股莜面味儿,马悦然又说我是个真正的乡巴佬,乡巴佬写出了莜面味儿的小说,这让我也很高兴。

我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乡巴佬。

至于你说的什么奖的事儿,我从来没想过,也不去想。

反正我认为,是作家你就想你的写作,而不要去想别的。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曹乃谦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纯属偶然:一个朋友跟他打赌,断定他不可能写出一本书。

B. 曹乃谦小说的结构类似于组合家具,看似松散、没有关联,但组合在一起却是整体。

C. 曹乃谦常常在凌晨进行文学创作,并因为妻子一起床就关电脑而引起过妻子的猜疑。

D. 曹乃谦在文学创作上虽被人说过是个真正的乡巴佬,但他不以为忤,反而非常高兴。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小时候听父亲讲故事,后来又有大量的阅读,这为曹乃谦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文学基础。

B. 因为出生雁北,又没有完整的理论学习,所以曹乃谦在小说创作上达不到真正的高度。

C. 曹乃谦认为史书只是关注大人物、大事件,不关心小人物,这一点和小说有很大区别。

D. 曹乃谦写久远的事情,是想把他们的祖先曾经的生活方式用小说形象地告诉后来的人。

E. 曹乃谦的创作在海内外引起广泛轰动,如台湾文学界对他的评价,马悦然对他的褒扬。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曹乃谦“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参考答案:
7. A 8. AE
9. (1)小说创作使用雁北方言,具有地方特色。

(2)小说创作使用“组合柜”式结构,结构独特。

(3)关注小人物,具有平民特色。

(4)风格朴实,有类似沈从文、汪曾祺等大师的特色。

(意思对即可。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一个朋友跟他打赌”说法错误,不是“朋友跟他打赌”,而是曹乃谦与他朋友打赌。

故选A。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评价材料中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正确”“两项”,B项,“在小说创作时达不到真正的高度”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相关信息;C项,“曹乃谦认为史书只是关注大人物、大事件,不关心小人物”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四段,原文为“没有史书,我们不知道几千年几百年前的事。

而史书也只是告诉我们,当时有些什么事件有些什么人物。

能上了史书的,也都是些大人物大事件。

小人物有些什么事,是如何生活的,这是不会被史书记载的”,且“这一点和小说有很大区别”原文并未提及;D项,“告诉后来的人”以偏概全,原文为“我想告诉现今的人们和将来一百年乃至一千年以后的人们,你们的有些同胞、你们的有些祖先曾经是这样活着的”。

故选AE。

9.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曹乃谦‘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通读文章,可以从文中筛选出“读您的小说,觉得语言像黄土一样粗砺、直接”“我是土生土长的雁北人,我平时的说话就是雁北的地方语言。

当我想起写小说时,我就是用这种语言来写”“我的这个结构为‘组合柜’式。

做的时候一件一件的,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好像没关联,可最后摆在一起才能看出是一套完整的家具”“史书也只是告诉我们,当时有些什么事件有些什么人物。

能上了史书的,也都是些大人物大事件。

小人物有些什么事,是如何生活的,这是不会被史书记载的”“我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写的就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那个叫做‘温家窑’小村庄里的、那些小人物的、那些人类得以生存的大事情”“台湾有说法,说我传承了沈从文、汪曾祺的特色,专写卑微小人物的无奈情景”“汪老曾说我的小说有股莜面味儿,马悦然又说我是个真正的乡巴佬,乡巴佬写出了莜面味儿的小说”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曹乃谦“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要去北京
李全
“我要去北京。

”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

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

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

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

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

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

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

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

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

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

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

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

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

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

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

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

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

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

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

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

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

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

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

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
我说的是实话。

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

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

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

高铁通北京了。

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

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

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

那你就去吧。

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

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

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

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

专门给你带回来的。

我问,你去过北京啦?
那还有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

你就别骗我了。

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

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

我说的是实话。

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

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

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

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

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

我才想起伤了一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

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

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

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

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

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

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

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
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公经常说起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

全文也以“我要去北京”为线索而展开故事。

B. “我”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是因为谎言被“我”揭穿而自尊心受到伤害,之后四年未见,也是由于丢了面子,不好意思再见“我”。

C. 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小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但两次被“我”看穿,且两次都被‘我’揭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牢牢抓住了读者。

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我”经常去玩的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

5. 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 小说结尾写“我”明知道张二狗又一次造假去北京,但是“我”却没有揭穿他,而是认真看完他发来的视频,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4. C
5. (1)张二狗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承担家庭重担,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外地民工。

(2)生活艰辛。

他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

(3)渴望受尊重而不得。

他常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

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

6. (1)体现张二狗想要去北京的执着,渴望被人尊重,不惜再一次撒谎。

(2)照应前文情节,“我”不关心他为什么要去北京,不关心他的执念,这种冷漠推动了张二狗的再度“北上”。

(3)从不留情面地揭穿到默默守护这样卑微的梦,体现“我”对张二狗的理解,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C项,“两次都被‘我’揭穿”错误,张二狗两次造假“北上”,两次被“我”看穿,但仅是第一次被“我”揭穿,第二次没有再揭穿他。

故选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张二狗”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

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张二狗”是民工形象;然后找出描写“张二狗”的言行举止的内容,如“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

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

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张二狗生活艰辛,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如张二狗多次在“我”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

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分析人物形象。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这里主要是考查结尾的好处,也就是结尾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

文中张二狗一直想要去北京,他渴望通过去北京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说结尾写多年后张二狗对我打来电话,“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

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

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

”而事实是“我”正在北京看升旗,“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我”明知道张二狗又一次造假去北京,但是“我”却
没有揭穿他,而是认真看完他发来的视频,表明“我”由以前从不留情面地揭穿,到现在默默守护张二狗这样卑微的梦,体现了“我”对张二狗的理解,也体现了“我”人性中温暖的一面。

这与前文“我”对张二狗去不去北京,毫不关心,以及后来“我”毫不留情地揭穿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形成对比。

【点睛】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张二狗”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

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

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

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

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

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

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

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

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更是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圣人立象以尽意”,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

森严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审美上,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他的小篆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体现了法家“好质而恶饰”的主张。

B.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省去了大篆的繁缛而更趋简易,是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C.汉代融合了道家“无为而治”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强调“文” “质”辩证统一的审美观。

D.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南国楚文化显著的审美特征。

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都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2)下列对“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篆书是汉代审美趋于开放的产物。

汉代美学思想突破了秦代美学思想,讲实用也讲审美,促使了包括篆书在内的汉代艺术的繁荣。

B.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主宰了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C.汉代篆书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特别是鸟虫篆更将篆书的装饰意味和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D.汉代篆书既有道家“无为”的审美观,也有儒家“文质”辩证统一的思想;既有秦文化的森严法度,也有楚文化的浪漫情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

B.汉代篆书在书法艺术上继承了秦代小篆的写法,但与秦代小篆相比,它又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C.汉代篆书流动瑰丽,表达了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D.汉代篆书在汉代繁荣发展,它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

参考答案:
(1)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