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福建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金文族徽是商代以来的家族组织名号,常见于商周青铜器。

西周时,殷商遗民在被分封给各诸侯国时仍可以使用原有的族徽,今考古发掘证明一个叫冉族的殷商遗民的金文族徽在河南洛阳,陕西长安、宝鸡、凤翔,山东临朐,湖北荆州等地均有较多数量的出土。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华夏族群认同意识有所增强
B.分封削弱了殷商大族的势力
C.青铜器制作的地域特色鲜明
D.宗法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2.有学者指出:“在(汉武帝以后)汉朝,《春秋》仿佛是一部宪法。

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都引《春秋》解决。

”这说明,西汉中后期()
A.先秦法律得到了延承
B.“以法治国”得到落实
C.法律制度已基本完备
D.儒家伦理得到了弘扬
3.唐朝前期政府的正赋为租庸调,另有户税和地税两种附加税,后期户税和地税在国家收入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

这种变化折射出()
A. 均田制逐渐瓦解
B. 人身控制的强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社会矛盾的激化
4. 西夏都城兴庆府呈长方形,周十八余里,道路呈方格形,街道较宽,有崇义等二十余街坊,虽地处西陲,西夏仍称其为东京;其后又营建陪都平西府,其方位在兴庆府以北,但被称为西京。

这反映了()
A. 坊市制度在西夏得到延续
B. 西夏城建蕴含阴阳五行思想
C. 国防影响城市的方位布局
D. 党项政权学习北宋城建风格
5. 1584年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舆地山海全图》(图),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刻印的西洋式世界地图。

从16世纪下半叶起到17世纪,根据这一地图绘制的各种地图不断出现,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有十二种。

此现象说明()
《舆地山海全图》
A. 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B. 夷夏观念被抛弃
C. 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
D. 新思潮开始萌发
6. 晚清以来,国人对于举借外债的看法不一。

有人把借债与亡国等同起来,一次次掀起拒债高潮,企图以此挽救民族危亡:也有人将外债当作一种外交手段,希望通过引进外债使列强在华势力达到某种均衡,以维持社会安定。

由此可见,当时()
A. 列强控制着中国社会舆论走向
B. 民族利益影响国人价值取向
C. 政府与民众始终保持一致意见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7.19世纪初以来,外来银元已在徽州地区货币使用中占据相当优势。

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中期,徽州地区传统银两的使用却曾一度回升,之后外国银元又在市场重新取得了绝对优势。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农民战争的影响
B.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强
C.自然经济的抵制
D.晚清货币主权的旁落
8. 1915年1月,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在上海创刊。

该刊首创左起横排兼使用西式标点的书刊形式,“以便插写算术及物理化学诸程序”,创刊后一度畅销。

该杂志()
A.开启近代出版事业新篇章
B.实现了“科学救国”的理念
C.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载体
D.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进程
9. 1920年冬,李大钊派张国焘、邓中夏等到北京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次年初学校正式成立,听课的是工人及其子弟。

教员在向工人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经常宣讲“劳工神圣”的道理,工人们称劳动补习学校为“工友之家”。

该学校的创办()
A.意在提升工人的劳动技能
B.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要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响应了中共一大中心任务
10. 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次在开封市公开发行,全市多家书店门口都挂起了“庆祝《毛泽东选集》出版”的巨大横幅。

广大民众奔走相告,争相购买。

这表明()A.社会主义建设成效显著 B.西方国家加大了冷战攻势
C.民众政治认同意识强烈
D.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实现
11. 波斯帝国君主像苏美尔国王一样,不断强调他作为“天下四方之王”的地位,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把自身打扮成“天下四方第一公正与伟大之人”。

波斯君主的做法旨在()A.传承西亚的政治体制 B.宣扬君权神授的理念
C.建设公正的社会秩序
D.保持帝国的统一完整
12.1533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的《上诉法》宣称:“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对包括僧侣和俗界在内的所有人的一切行为进行审判。

”该法案的颁布()
A.加剧了政治分裂倾向
B.促进了英国政教分离
C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D.助推了民族国家形成
13.关于巴黎公社的发生,马克思指出,当时在法国起决定作用的是“偶然情况”,且这种偶然性决不应该“到法国社会的一般条件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普鲁士盘踞法国并兵临巴黎城下这样一种情况中去寻找”。

由此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的爆发()
A.是一场必然的社会革命
B.根本原因是法国阶级矛盾的尖锐
C.是一次偶然的城市起义
D.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结果
14.如表是1914年,列强对拉丁美洲累计的投资额统计。

据此可知()
国家投资额份额
英国37亿美元43.5%
美国17亿美元20%
法国12亿美元14.1%
德国9亿美元10.6%
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0亿美元11.8%
A.拉丁美洲与列强的矛盾缓和
B.欧洲列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拉丁美洲经济深受西方影响
D.美国推行门罗主义取得效果
15.1962年,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代表阿尔及利亚民族利益的本·贝拉和布迈丁政权在外交政策中多次强调继续保持和发展与法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关系。

法国可以在阿保留优先开矿、续租基地等权益。

阿尔及利亚的外交政策()
A.违背了不结盟运动宗旨
B.体现了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C.并未真正实现独立自主
D.说明非洲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16.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

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

这()
A.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说明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
D.体现出各国携手解决全球问题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远在唐朝以前,我国侨胞的足迹已到达东南亚,其中绝大部分是福建籍同胞,他们由闰南泉州港乘帆船抵达。

公元六世纪的文献上已有泉州与海外交往的记载。

宋元时代,泉州港与东南亚、伊朗、阿拉伯、东非和日本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

侨胞身居异城,但心向祖国,关心家乡人民的生活,经常把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经济植物的种苗和栽培技术带回国内。

——摘编自李芳洲《华侨在植物引种方面的贡献》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华侨引种是过去华侨引种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同时新中国的成立也极大鼓舞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广大侨胞传承引种文化的心情更加迫切。

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及冷战禁运背景下,为中国引进优质战略、经济作物以及种植技术成为20世纪50年代华侨引种工作的重中之重。

1951年8月31日,政务院第100次政务会议做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指出:“为保证国防及工业建设的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

11月,华南垦殖局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担任局长并主抓橡胶引种和种植工作,种源除了征集自之前华侨在海南创办的橡胶园外,还广泛联系东南亚华侨引进最新的橡胶良种和技术。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被誉为“华侨橡胶王”的雷贤钟冒着生命危险把100多斤优质胶籽、300多株芽接桩和200多米芽条带回国并试种成功,周恩来称赞其“比带金子回国更宝贵”。

——摘编自张行明艳林《新中国华侨植物引种历史的考察》
材料三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世界各地大多数物种都能在我国生存,且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所以中国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几率非常高。

在中国,外来入侵生物分布范围极其广泛,除了青藏高原等少数人迹罕至的偏远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区都有外来入侵物
种。

在我国,从森林、水城、湿地、草地荒漠、戈壁等自然生态区域到农业区域、城市居民区等随处可见到入侵生物,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最为严重。

——摘编自范秀琴《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对策及新的研究方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华侨植物引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相关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华侨橡胶引种的背景及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引进外来物种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对苏联(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吉尔外交政策变化所遵循的原则。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儒家国家学说的指导下,各级官员都要受到“忠君保民”信条的约束。

他们分处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上,执行统一的中央政府的号令,但在贯彻过程中又不需要事事请示,而往往是按统一的儒家国家学说处理大量日常事务,从而自动地对各地区实行控制调节。

实际上,历代中国政治家对这种特大系统组织方式亦有较为明确的意识。

儒家国家学说的“强干弱枝,大本小末”的原则,很符合控制论关于分层控制和组织的原理。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阐述儒学发展对该王朝的影响。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答案
一、、选择题
1—16 ADADC BADCC DDCCB D
二、非选择题
17.(1)特点:海外引种历史悠久;引进的物种地域来源广泛;重视经济作物和栽培技术的引进;海路是物种引进的重要路径。

(2)背景:华侨引种优良传统的影响;新中国成立激发华侨爱国热情;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西方的冷战禁运;国防和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政府(国家)的政策鼓励。

意义:丰富了我国农
作物品种,促进了我国橡胶产业的发展:弘扬了华侨爱国优良传统;有利于打破西方对我国的禁运,为国防建设和工业建设提供了战略物资。

(3)认识:坚持科学引种,充分发挥引种在促进中外经济交流和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完善外来生物引进的相关立法,加强海关稽查;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自觉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18.(1)变化的原因:十月革命后,丘吉尔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仇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面对可能会发生的世界大战和德国对英国的进攻,为了英国利益,丘吉尔愿意与苏俄合作;二战期间,苏德战争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德国对英国的攻势,同时作为同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丘吉尔主张联合苏联抗击法西斯。

二战结束,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立和苏联对欧洲的威胁,使得丘吉尔主张全面反苏反社会主义,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2)原则:意识形态对立的原则;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19.示例:
观点:儒学的发展对明王朝产生双重影响。

阐述:明朝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得以巩固,成为各级官员的执政理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儒学倡导的封建伦理纲常成为明代乡约制度的主要内容,在地方教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明代八股取士强化专制统治的同时,也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是明朝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明代儒学发展,既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统治秩序的稳定,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
一、选择题:
1.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形成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畜牧业占有一定的比重;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形成稻作农业体系。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不同
B.地区交流的缺乏
C.自然环境的影响
D.生产技术的发展
2.西汉昭帝时期。

霍光组织了一场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史称盐铁会议、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说道:‘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这表明贤良文学()
A.仍然秉持传统重本轻末的观念
B.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全盘否定
C.仅从道德层面反思了盐铁政策
D.完全忽略了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如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

这一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A.中央集权的需要 B.传统政治的弊端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经济发展的要求
4.唐、元两朝御史台官员对照表(部分)反映出()
A.唐朝官僚廉洁高效
B.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趋向严密
C.元朝行政效率低下
D.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完备
5.有学者指出,明朝皇帝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礼仪规范,稍有逾越就要受到来自文官的参劾和指责。

皇帝不能与他的臣僚一样既有阳也有阴,任何个性的展露都被视为逾越规矩。

这表明明朝()
A.伦理道德左右了政府的决策
B.君主专制受到严重挑战
C.文官集团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治国理政重视法律教化
6.鸦片战争后,中国很多地理学者撰写了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滇缅勘界记》、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其影响传播甚广。

据此可知,当时()
A. 经世致用思潮初兴
B. 西方史地知识广泛传播
C. 民族意识日渐觉醒
D. 官方高度关注边疆问题
7.下图为1885年绘制的《服之不衷》,其配文曰:“……差役等大半狐裘黄黄,邑尊(知县)大怒曰:‘尔何人斯?乃衣斯?衣其平时所入钱文必多不义!’饬从人将其丽服剥去,堆积于堂下而火之。

每人给钱二千文易制布衣。

闻者为之大快。

”画中知县的做法()
A.揭示了社会矛盾激化
B.表明反帝斗争的高涨
C.展示出新旧交替特征
D.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8.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提出“国学”不是经学,而是一门研究“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术体系。

同时,他主张通过索引式,结账式整理,使古书人人能用、人人能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史式整理,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汇编成中国文化史。

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
A.意在排斥西方文化渗透
B.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
C.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D.使新文化运动的重心发生转向
9.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后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大连医学院南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改名为遵义医学院;哈尔滨工程学院内迁长沙,改名长沙工业院,后为国防科大;北京矿业学院搬迁至四川,改名四川矿业学院。

这一转移()A.旨在适应工厂技术人员迁移的需要 B.主要基于当时国家安全形势的考量
C.推动了中西部地区文化知识的普及
D.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10.如表是中共九大和十二大政治报告的高频词,据下表可知()
社会主义阶级革命经济建设发展人民国家中国领导
九大84 335 288 27 24 28 121 38 68 56
十二大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
A.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B. 经济发展开始成为首要
C. 现代化建设道路全面开创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1.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

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

据此可以说明()
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
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
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
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
12. 中世纪的欧洲,如果对国王或对自己的上级领主不服从,那将看作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不忠。

1628年,英国《权利请愿书》指出,对国王的不忠,并不是对公共事业的不忠。

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处死刑,罪名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

这些变化反映出英国()
A.共和国体制的建立
B.忠诚观念日益沦丧
C.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D.民族国家意识强化
13.华兹华斯的诗体故事《迈克尔》(1800年)歌颂浪漫主义理想的自然人性。

勤劳淳朴的农村小伙子路克自从到城市工作以后,开始工作很努力,但“在那座荒淫浪荡的城市里,他终于陷进了泥坑;丑事和耻辱弄得他没脸见人,最后他只得逃到海外去”。

据此可知,这一作品()
A.基于对工业革命的深刻反思
B.凸显出原始积累的野蛮
C.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D.批判了殖民扩张的罪恶
14.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了国家垄断广告业务的法令;1918—1920年,商业广告在苏俄近乎消失;1921年,列宁承认“国家垄断广告”的设想是错误的;1922年,列宁促使党代表大会取消了已经通过的禁止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刊登广告的决议。

上述转变()A.表明国家政策的盲目性 B.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加快了工业化建设进程
D.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15.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美国召开,在小组讨论中与会学者展开学术研讨,下表是部分学者的发言统计。

这表明他们旨在()
A.扩大苏联社会主义影响力
B.抵制美国的“金元外交”政策
C.推动亚非拉国家走向联合
D.反对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学说
16.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多次采用政府补贴或关税壁垒等方式来扶持和保护国内特定的企业和产业;但在面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类似的做法时,他们却高举“贸易自由化”的大旗,罔顾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惯例,对这些行为大加斥责。

发达国家的这些做法()
A.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B.传播了自由竞争的理念
C.满足了跨国公司的利益
D.推进了南北国家的合作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政由方伯”,诸侯国基本上已具有独立权。

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军事竞争催生出国际间的战争规则和交往原则,并由此出现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和外交官。

各国为了协调国际关系,经常组织会盟活动,制定盟约作为诸侯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

盟约具有国际司法和调节功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国家平等、和平外交、互不侵犯等原则。

与此同时,儒家也力图将国际法纳入“礼”的范畴,构建和谐的“天下秩序”。

——据高旭《先秦国际法的溯源与探究》等
材料二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依托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而实现,主要适用于欧洲主权国家之间。

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优势,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推广至全球,将非西方国家置于它们单方确立的国际法之下。

在这一进程中,主权平等原则得到承认,但这只是欧洲范围内的有限承认,如柏林会议商讨非洲国家的国际公约时,列强是以西方的文明标准决定非洲国际事务,非洲国家却无从参与。

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偏离了主权平等原则,这种单一性的话语权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法的“国际”属性。

——据冯胜勇《国际法史背后国际法话语权体系的现代性反思》
材料三国际法脱胎于西方文明的母体,如今已逐渐为中国所接受、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从国际法律秩序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中国应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求使自身的主张与行动符合国际法的规范与理念,并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据韩逸畴《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国际法体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具有全欧意槟伯爵领地上四个城市中定期轮流举行的集市)是当时最大的集市。

它的繁荣期是在12至13世纪。

香槟的领土同德意志、佛兰德、法兰西等国相毗邻。

香槟本身的政治条件也是有利的,因为香槟伯爵只是名义上依附于法兰西国王,他们在自己不大的领土上建立了牢固的警察秩序。

但香槟的主要优越性在于:它位于中世纪商业河道的中心,东方的香料和奢侈品、佛兰德的呢绒和法国的葡萄酒、家畜是香槟集市的典型商品。

但香槟集市在14世纪失去了以往的意义。

从1300年起,香槟归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统治。

法国封建主严重的财政政策使陆路贸易无利可图。

所以意大利以及其他各国的商人开始在大海上寻找出路。

材料二随着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价格(特别是殖民地商品的价格)依赖下列情况为转移:欧洲和殖民地政治形势;商业公司活动;海上天气情况;海盗袭击;远方国家该种产品的收成以及其他难以预料的事变。

这样一来,商品价格的波动往往非常大,投机家取得了最广泛的活动机会。

在等待运载东方香料的新船队的期间,里斯本、安特卫普、里昂及欧洲其他商业中心都开始进行或跌价或涨价的投机活动。

另一方面,欧洲商人开始运用放在远处的大量商品、甚至经常是途中的商品进行交易,而商业合同的参加者事实上不可能看见这些商品,只能满足于规定所买的商品样品的质量。

1531年安特卫普产生了现代形式的商品与证券交易所一即期票、公债券、商品(主要是殖民地商品)和各国通货的国际投机中心。

——摘编自波梁斯基《外国经济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欧洲集市到交易所的变化。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占领区人民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热血青年革命者的“圣地”。

党中央及时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青年干部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先后创办起来,培养了大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