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试卷
语文考试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共10题;共23分)
1.(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jié)责解剖(pōu)芦荟(huì)深恶(è)痛疾
B.畸(jī)形匿(nì)名叮嘱(zhǔ)杳(yǎo)无消息
C.绯(fēi)红发髻(jì)挟(jiā)带抑扬顿挫(cuó)
D.不逊(xùn)瞥(piě)见扒(pá)手诲(huì)人不倦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恶”应读“wù”;C项,“挟”应读“xié”;D项,“瞥”应读“piē”。
故答案为:B。
【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声调愤然霉菌几次三翻
B.照像芋梗威慑油光可鉴
C.亵渎枪毙和蔼好意难却
D.绎站寓居脱漏喜不介意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翻——番;B项,像——相;D项,绎——驿。
故答案为:C。
【点评】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疾。
B.对于藤野先生的谆谆教诲,鲁迅先生也曾不以为意。
C.电影《流浪地球》的故事情节抑扬顿挫,扣人心弦。
D.小丹的父母三年前外出打工,至今杳无消息。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不能用来形容故事情节。
A项,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使用正确。
B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使用正确。
D项,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4.(2分)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其中“看电影”事件对作者的影响极大,是作者选择“弃医从文”的救国救民道路的直接原因。
B.本文在描写人物时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对藤野先生第一次出场时的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特点,几笔就勾勒出一位相貌平平的学者形象。
C.本文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这篇回忆性散文注重对典型事例的描述,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作者的彷徨心理。
【答案】D
【解析】【分析】本文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主要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影响——使作者“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继续战斗,并无“彷徨”之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词属文学常识类题。
解答此题,要调动平时的积累。
对相关的作家及其作品和作品风格有所记记忆。
5.(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小品表演往往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出现台上台下齐动情的场景。
B.“华为”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
C.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对涉及人们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的重要保证。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故答案为:D。
【点评】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6.(2分)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的是《无常》,《五猖会》指出了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平时应该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要认真仔细识记。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7.(2分)下面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油光可鉴:这里
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B.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了解社会大事)
C.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D.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答案】B
【解析】【分析】“精通”本义就是擅长的意思,对于“时事”原指政治事件,即最新的国内外的大事,而在这里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是什么意思呢?那就要根据语境了,从下文可知,对于问题的答案那个人是知道的:那是在学跳舞。
这里是讽刺的说法。
这些人“精通”的“时事”。
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
能力层级B
8.(2分)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答案】C
【解析】【分析】词语的情感色彩指的是褒义、贬义、中性。
根据各项句子的意思,理解作者讽刺的用法,判断词语的情感色彩。
C句中“伟大”为褒义词,在句中也是为褒义。
故答案为:C
【点评】指导学生辨别词语感情色彩的策略包括:一是通过反义词和近义词,比较词语感情色彩;二是紧扣课文情节联想同类词,区分词语感情色彩。
9.(3分)《藤野先生》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暗线
是。
本文按顺序组织材料。
【答案】“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我”思想感情的变化;时间先后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藤野先生》明暗两条线索及写作顺序的把握。
文章以“我”与藤野先生
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为暗线,既怀念了藤野先生,也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本文以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事件的,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点评】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记叙的线索大致有: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空间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5.以物品为线索;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另外,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即明线和暗线。
10.(4分)写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②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④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答案】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解析】【分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
“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是肖像描写;“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是语言描写。
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是心理描写。
“脸色仿佛有些悲哀”是神态描写。
【点评】(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共3题;共66分)
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回忆老师陈寅恪
季羡林
①要论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
②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
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
除了选修课以外,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
,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
我曾旁听过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都安然无恙,而且因此同郑振铎先生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③但也并不是一切都一帆风顺。
我同一群学生去旁听冰心先生的课。
她当时极年轻,而名满天下。
我们是慕名而去的。
冰心先生满脸庄严,不苟言笑。
看到课堂上挤满了这样多学生,知道其中有“诈”,于是威仪俨然地下了“逐客令”:“凡非选修此课者,下一堂不许再来!”我们悚然而听,憬然而退,从此不敢再进她讲课的教室。
四十多年以后,我同冰心重逢,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由怒目金刚一变而为慈眉菩萨。
我向她谈起她当年“逐客”的事情,她已经完全忘记,我们相视而笑,有会于心。
④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
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
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
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寅恪师这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
⑤在清华时,除了上课以外,同陈师的接触并不太多。
我没到他家去过一次。
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陈师去上课。
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
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的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
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
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⑥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
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延根大学。
到了这里,我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等。
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极关重要的转折点。
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
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真是无巧不成书,我的德国老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同寅恪先生在柏林大学是同学,同为吕德斯教授的学生。
这样一来,我的中德两位老师同出一个老师的门下。
有人说:“名师出高徒。
”我的老师和太老师们不可谓不“名”矣,可我这个徒却太不“高”了。
忝列门墙,言之汗颜。
但不
管怎样说,这总算是一个中德学坛上的佳话吧。
(有删改)
(1)(5分)第②段中划线词语“安然无恙”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5分)选文第③段较为详细地叙写冰心先生有何用意?
(3)(5分)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4)(5分)陈寅恪老师对“我”有哪些积极影响?
【答案】(1)指相安无事地旁听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
(2)用一次不太顺利的旁听冰心先生课的经历来突出陈寅恪先生的课给作者的如坐春风之感,给作者“无法比拟的享受”;展示了两位老师不同的形象、风格,从而使陈寅恪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陈寅恪先生讲课时的细致入微、层层深入,表现了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
(4)实事求是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朴素无华的穿着令“我”受益无穷;在陈寅恪老师的影响下,“我”告别了文学研究转向佛学研究。
【解析】【分析】(1)“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结合前面的“除了选修课以外,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
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可以推测此处应为相安无事旁听其他老师的课。
(2)选文主要是回忆陈寅恪老师的,第③段写“我”旁听冰心先生课的不顺利,展示了两位老师不同的形象、风格。
(3)赏析句子一般可从以下两点入手:①通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找出句子特点;②根据句子特点,从修辞手法、句式、用词等角度分析,注意说明其表达效果。
画线句将陈寅恪先生讲课时引导学生分析一个个问题,最终获得真知比作引导学生走山路,最终将学生引上阳关大道,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
(4)解答此题,要紧扣陈寅恪老师对“我”的积极影响,从选文中提取关键词句分析。
细读选文可知,本题的阅读区间在第④段、第⑤段和第⑥段,抓住关键句分点概括即可。
如第④段“寅恪师这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第⑤段“朴素无华”“令我受益无穷”等。
故答案为:⑴指相安无事地旁听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
⑴用一次不太顺利的旁听冰心先生课的经历来突出陈寅恪先生的课给作者的如坐春风之感,给作者“无法比拟的享受”;展示了两位老师不同的形象、风格,从而使陈寅恪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陈寅恪先生讲课时的细致入微、层层深入,表现了陈寅恪先生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
⑴实事求是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朴素无华的穿着令“我”受益无穷;在陈寅恪老师的影响下,“我”告别了文学研究转向佛学研究。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代词指代内容的能力。
文章中代词所指代的内容通常出现在上文;
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即可解答;
⑴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
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
⑴本题考查对小说整体内容的理解能力及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时,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即可。
12.(25分)阅读《那年花开》,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
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
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
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
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
”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
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
”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
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
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
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
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
“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
”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
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
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
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
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
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5分)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5分)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3)(5分)请从A句和B句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句: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句: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4)(5分)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5分)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表面指故事发生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深沉含义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
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或:①题目新颖有美感,引人遐思;②暗示了文章的中心—老师的赏识、鼓励,让“我”重拾信心获得成功,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
(2)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
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
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3)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4)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
(5)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文章主要是记叙初三那年,我参加作文比赛失败了,后来在徐老师的鼓励下,重拾信心,终于取得了成功。
“那年花开”也就是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2)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答题注意结合相关句子的内容。
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
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
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答题的角度,题干中已经作了明确“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不要从其他的角度进行赏析。
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4)本题考查分析情境作用的能力。
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是有原因的,“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名次,“我”对写作失去信心。
于是徐老师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是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
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