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体位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式体位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
发布时间:2022-12-30T02:01:38.5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7期作者:徐梦芸
[导读] 【目的】分析改良式体位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徐梦芸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急诊科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体位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截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内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2例),将联合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2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肺间质气肿、气胸、纵膈气肿]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护理效果好,能够
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病房;机械通气;改良式体位干预;并发症
机械通气是指利用呼吸机器以控制或辅助患者呼吸以及代替无法自主呼吸患者实现正常呼吸的一种治疗方法,依据患者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可分为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及经鼻罩或口鼻罩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的无创机械通气两种类型[1]。

机械通气是ICU病房用于救治危急重症患者或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通过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避免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为临床救治及疾病恢复创造有利条件[2-4]。

基于此,本研究为分析改良式体位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开展分组调研,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研究时间截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内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2例),将联合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2例)。

对照组:男性26(61.90%)、女性16(38.10%),年龄平均(53.67±4.25)岁;观察组:男性24(57.14%)、女性18(42.86%),年龄平均(53.62±4.32)岁。

两组基线资料经研究对比无差异(P>
0.05)。

1.2方法
对照组: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评估患者身体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先兆表现等;治疗用药、机体营养维持;语言、碰触肢体等方式安抚患者、以疏导其负面情绪。

做好口腔护理,如清理分泌物、帮助排痰、清洁口腔等工作。

观察组:更换体位前准备:由多名ICU护士分工进行,其中一名护士首先负责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能否耐受需更换的体位,另一名护士则负责固定引流导管、梳理其他管道,由其他护士准备好枕头、约束带、急救器械等物品,以便于更换体位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做好随时急救的准备。

更换体位时:在其中一名护士的指导下,多名护士共同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体位以30°—45°的左侧半卧位或右侧半卧位为主,且更换体位时病床床头需升高30°为宜,每间隔2h为患者更换体位。

更换体位后:在更换完毕后,由一名护士负责仔细检查引流导管的固定情况及其他管道是否受到压迫,同时在检查过程中通过触碰、语言等方式安抚患者;由另外几名护士负责使用约束带妥善固定患者肢体,以防止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并使用多个枕头紧贴患者后背、支撑患者保持侧卧体位。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主要分为呼吸机相关肺炎、肺间质气肿、气胸、纵膈气肿四种,统计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指标数据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描述,经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经χ2检验,结果显示(P<
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机械通气即需要借助呼吸机的机械做工和相应通气模式帮助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实现改善呼吸功能、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机体缺氧和酸碱失衡状态、避免二氧化碳潴留、防止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效果,但ICU病房内患者的病情多为危急或重症,同时机体抵御能力的下降再加上需接受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极易引起较多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而耽误病情恢复。

因此,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机械通气并发症
发生、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分析其原因,认为改良式体位干预在每间隔2小时为患者更换一侧侧卧体位,并结合病床床头太高一定角度,在患者经留置胃管进食时有利于食物直达小肠、减少在胃部的滞留,从而减少返流、误食等情况发生,且定时更换体位,能够加强气体交换、扩张肺泡、减少肺不张、气胸的发生;同时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身体是否耐受等情况的评估、各种物品的准备、更换体位后对病情变化的观察等工作,能够尽可能减少意外风险事件发生;此外,完成体位更换后对患者负面情绪的疏导安慰,使用枕头支撑患者保持侧卧体位、约束带约束肢体、检查引流导管情绪等措施,能够极大程度的安抚患者在更换体位因不适感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并有效地避免导管堵塞、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改良式体位干预在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艳辉.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 甘肃医药,2022,41(6):517-518,524.
[2]王晓锋,张秀锦. 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7):58-61.
[3]张婷婷. 对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实施规范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0):280-281.
[4]张海霞. 体位交替管理方案预防ICU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2,35(15):156-159.
[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65-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