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积贫积弱的北宋(1)

合集下载

积贫积弱的北宋

积贫积弱的北宋

说课
• • • • • • 1.说教材 2.说教学目标 3.说重点、难点 4.说教学程序设计 5.说教学理念 6.说教法、学法
说教材
• 本课上接必修一中关于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演 进的过程中关于北宋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举 措,下启北宋中期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相互 之间有着紧密的因果和继承关系。 •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北宋中期一系列社会危机的成 因及其表现,“庆历新政”是解决这一危机的一 次有益尝试,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 •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北宋初期一系列 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的过度集权是北宋积贫积弱 的重要原因,无论是本课的庆历新政还是而后的 王安石变法都是围绕这一问题而进行改革。
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
王安石 积贫积弱的北宋
复习
• 唐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 北宋开国时宋太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有哪些?有什么影响?
第一节 积贫积弱的北宋
• 重点:北宋积贫积弱的表现与原因,“庆 历新政”; • 难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成因,“庆历 新政”的意义。
唐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一代改革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改革家的情怀和志向就体现在这篇千古名作 当中,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小结
原因;“极端中央集权”
•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表现:“三冗”
影响:政治、经济、外交、军事、
• “庆历新政”
时间:宋仁宗庆历年间 背景: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 代表人物:范仲淹、欧阳修等名 臣良相 举措:以整饬吏治为中心 结果:失败 原因:措施激进,权贵阻挠,领 导动摇 意义:“王安石变法的”序幕和 排练
• 表现:
• 国家积贫积弱,社会矛盾激化,统治危机此起彼伏。内 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扰境。特别是对辽和西夏的作战 失利,(“澶渊之役”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宋辽的实力 对比。),宋朝被迫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更使本来就 窘困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内忧外患交织,加剧宋朝统 治危机。

积贫积弱的北宋(优质课件)

积贫积弱的北宋(优质课件)

最后结果如何?
请问: 范仲淹 “忧” 什么?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范而而 仲 淹乐忧 。,
——
北 宋 的 社 会 危 机 和 庆 历 新 政 的 失 败
三.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
直接原因: 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 人物: 范仲淹 宋仁宗 措施: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结果: 失败 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失败原因 宋仁宗动摇 影响: 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小结: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
——
兵虚财匮;内忧外患
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 提供了经验教训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3186万余贯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 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 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注意:
冗兵——军费开支过大; 冗官——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 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冗费——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冗官”的形成
2. 4万 1. 7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1万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费”的形成
制钱谷 财:______ 特点: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高中历史14.1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14.1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学素材)

4.1积贫积弱的北宋(教学素材)
【情境导入】
范仲淹曾感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北宋中期,国家积贫积弱。

为改变这一局面,范仲淹主持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但不久夭折.
【重点难点】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增设官僚机构(实行一职多官制,每年又通
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冗官
扩充军队(灾年将流民收编入伍;
为应付辽和夏的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

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
禁军频繁调动,形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的局面) —
—-———冗兵
养兵、养官、战争赔款(由“冗官、冗兵”
“冗费"带来的财政开支大激增;
统治者奢侈腐化:大兴土木等;
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
---——冗费
积弱:冗兵——-—军队战斗力弱,素质低下。

专题四 第一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

专题四  第一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

(2)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机
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3)任用范仲淹推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
命题立 言,千古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为国 意 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此为命题立意考查 “庆历新政”
[例]
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
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
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 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 深自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
合,是回答历史材料解答题的两个重心。三则材料中提供 了“冗吏”“内忧”“外患”及政府的财政问题等方面的 信息,据此可以判断朝代和所出现的问题。至于问题出现
的原因、对材料观点的评价和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主
要还是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
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 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岁币”。
病患、贪污、无能之人。
范仲淹这一改革主张的中心是什么?这一主张
的实施效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提示:整顿吏治。最终失败。变革损害了大地
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失败。
一、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有哪些?面临
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
1.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2.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 (1)社会矛盾激化: 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高中历史 4.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高中历史 4.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不得交侵。”
(1)这一材料出自于什么盟约?盟约的基本内容是
什么?
答案
①“澶渊之盟”。
②北宋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换取
辽宋之间的和平。
(2)这一盟约的签订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反映出长期积贫积弱局面使北宋统治者胆
小如鼠,以致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却签订了屈辱 的和约。
探究点4 社会矛盾尖锐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学案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 新政的失败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冗官、冗兵、冗费与尖锐的社会矛盾
1.三冗和积贫积弱困境 (1)原因:北宋初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集中兵权。将 禁军统领 权一分为三、实行 更戍法 等。 ②集中行政权。分割 相权 、派文臣任知州,另设 通判 监督 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集中财权,设 转运使 ,管理地方财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 们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 的弊端。(岳麓版)
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 将的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带来的后 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 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岳麓版)
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四)择长官,选好
(1)以上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答案 土地兼并严重,激化阶级矛盾。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政府纵容土地兼并的政策。
二、庆历新政及其废止
1.背景 :严重的社会矛盾迫使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 识到实行改革的必要。 2.庆历新政 (1)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实行变革。

4.1积贫积弱的北宋

4.1积贫积弱的北宋

A、改革措施不科学 B、皇帝对改革不感兴趣 C、旧势力的阻挠 D、改革派内部分裂
巩固: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 因有(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 各级官员的权力; ②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二、内忧外患 1、内忧?
——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
2、外患? ——辽、西夏的侵扰;
(一)、内忧
1、
材料: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总计 宋真宗景德年间 (1004—1007) 450万贯 428万贯 355万贯 1233万贯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4) 1975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4400万贯
B、融洽官兵关系
C、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 D、抵御辽与西夏的入侵
3.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造成了北宋中期 “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最大教训是 ( A) A.政治改革应与发展经济相结合 B.要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 C.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 D.应加强地方防御能力 4.北宋统治者采用“分化事权”方法的直接结果是 ( C ) A.防止了文官武将专权 B.形成了“积弱”的局面 C.形成了冗官局面 D.导致财政入不敷出
原因: 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 兼并严重、负担沉重
阶级矛盾尖锐
自然灾害严重
农民起义
巩固: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 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 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 策 C、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

专题四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1

专题四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1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一积贫积弱的北宋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解析:材料大意为富有人家的田间小路纵横相连,这是在为国守财。

遇有盗贼兴乱,边境告急的危难之时,这些集中起来的财物,都乐于为国输送缴纳,都是我国之财物。

因此得出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本题排除A项,选择B项。

C、D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B2.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其根源有()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不抑兼并的政策③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④经济停滞不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③④与北宋历史发展的事实不符,宋初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了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

答案:A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解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

材料只是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与北宋、辽的军事力量无关。

答案:B4.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材料中,范仲淹认为()①应对科举制考试内容进行改革②应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③科举制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④科举制导致天下危困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从题干“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与②不符合,排除;④科举制的弊端才是导致天下危困的原因之一,排除。

答案:C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积贫积弱的北宋

积贫积弱的北宋
3、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 呼声强烈。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探究一:
材料1: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 荫之烂,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 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廿二史札记》 材料2: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每逢荒年, 政府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养兵之费,在天 下十居七八 。 ----引自《张载集》
思考:1、宋仁宗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2、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整顿吏治 3、新政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课堂 小结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 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
2、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透过名作,感悟历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积贫积弱的北宋
课标: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贫 积弱
财 匮

虚Hale Waihona Puke 内忧外患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俺来为君 分忧!!
宋仁宗
二、庆
历新政
探究四 庆历新政
范仲淹上奏折《答手诏条陈十事》给宋仁宗 ,提出改 革的基本方案:(一)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二) 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三)精贡举, 即严密贡举制度。(四)择长官。奖励能员,罢免不才。 (五)均公田。均北宋地方官员的收入。(六)厚农桑, 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七)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 的惠政和信义。(八)修武备,即整治军备。(九)重命 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十)减徭役。 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_1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1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重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根本国情以及所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庆历新政〞的施行和破产。

2.难点:从体制因素探究北宋统治危机出现的必然性及改革的迫切性。

知识点一 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表现:“三冗〞“两积〞(1)冗兵⎩⎪⎨⎪⎧①每逢灾年把成千上万的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在边塞大量屯兵以应对辽、西夏的侵扰。

(2)冗官⎩⎪⎨⎪⎧①北宋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

②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使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3)冗费⎩⎪⎨⎪⎧①军队、官员人数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激增。

②大兴土木费用和皇室的开支也在增加。

③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增加了财政负担。

(4)积贫:“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5)积弱⎩⎪⎨⎪⎧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边疆兵力缺乏。

②为防止将领开展私人势力,宋太祖收回禁军统率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图解历史]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知识点二 内忧外患1.内忧——政治危机(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表现:阶级矛盾锋利,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外患——边境危机(1)原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削弱了边防力量。

②统治者将禁军频繁调动,形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③至宋太宗以后,宋对辽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2)表现⎩⎪⎨⎪⎧①宋辽之战:1004年,辽攻北宋,宋胜,最后订立“澶渊之盟〞。

②宋夏之战:北宋对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展和议。

知识点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在与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4-1 积贫积弱的北宋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4-1 积贫积弱的北宋

(2)综合上述图片信息,围绕中心主题 写一篇短文。 短文应包含以下要点: 军队战斗力低下,欺压百姓;向辽 和西夏输送岁币加重了北宋负担;各地 人民起义不断,宋神宗急需寻找摆脱困 境的出路。
宋初加强皇帝集权的措施虽然加强了皇帝对中央 及地方的控制,但也使北宋出现了冗官、冗兵、 冗费,导致积贫积弱局面出现,为缓和矛盾巩固 统治,出现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但 很快就夭折了。
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 级矛盾激化。 (2)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 部矛盾。
3.积贫:(冗官、冗兵、冗费)
(1)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军队开支巨大。 (2)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制 和恩荫赏赐大量授官,造成官俸开支巨 大。 (3)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的费用及宋仁 宗时皇室开支增大。 (4)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
北宋“三冗”局面的形成,从反 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3.积弱 (1)皇帝对军队的严密,对辽、西夏和金 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统治者对 农民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多方面,具体如 下: 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 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法。 3.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 措施不到位。 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1.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 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 反面证明了( )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4.1积贫积弱的北宋

4.1积贫积弱的北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 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建国后采取的加 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利弊。 利:①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国家统一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③有利于社 会经济发展。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 支巨大;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 愁 什 么?
一 、积贫积弱 二 、阶级矛盾尖锐 三 、辽和西夏的威胁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 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 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改变科举 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四)择官长。选好地方 官。(五)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六)厚农 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 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 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 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贪污 、无能之人。 (1)范仲淹这一改革主张的核心是什么?何时得以实施? 核心:整顿吏治。时间:1043年。 实施效果:失败(夭折)。原因:改革损害了大地主、大官 (2)这一改革主张的实施效果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不灵,战斗力下降;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
开展。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一、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知识回顾
集中军权
“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
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材料题:积贫积弱的北宋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材料题:积贫积弱的北宋

材料题:积贫积弱的北宋1.(2015·河北邢台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不借粮种,及时种莳、俟牧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一一摘编自宪续资治通鉴》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

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北宋这些规定与建议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规定或建议出现的历史背景。

2.(2015·河北邢台三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等上奏宋仁宗)“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为大用之名一,……两府两肖子水亲戚,不以贤不肖,辄自陈乞馆阁职事者,亦得进补。

”材料二(庆历三年十一月,宋仁宗)诏:“自今见任,前任两府及大两省以上官,不得陈乞子弟、亲成情职并读书之类。

”材料三(庆历五年三月,宋仁宗就补荫选人问题下诏)“其庆历三年十一月条制勿行。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中范仲淹等所言涉及北宋哪方面弊政?(2)据材料二回答,庆历三年的诏令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3)据材料三回答,庆历五年的诏令意味着什么?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不单判断本题反映的是宋代土地兼并对生产发展的重要影响,依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的相关内客,不难分析出其主要涉及的背景。

参考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限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护生产正常进行。

宋代积贫积弱的意思

宋代积贫积弱的意思

宋代积贫积弱的意思
宋代积贫积弱的意思是,在宋朝时期,由于长期的贫困状态而导致国家的整体力量变得虚弱。

具体来说,“贫”指的是国家实力的不足和经济状况的疲软;“弱”则体现在国防力量的薄弱和外战的不利情况。

这个表述通常用来概括宋朝在政治、经济和国防上的困境,特别是在与周边国家进行军事斗争时的弱势地位。

其实关于宋代(960年-1279年)积贫积弱的说法,主要指在那个时期,尽管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的经济相对较为繁荣,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政治腐败、军事弱势、社会不平等等。

以下是一些导致"宋代积贫积弱"说法的原因:
1.金朝入侵: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末期,金朝入侵,导致北方人民流离失所,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南宋时期,尽管南方相对安定,但北方的动荡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稳定。

2.政治腐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宋代南宋时期存在一定的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腐化,导致国家资源被挥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健康。

3.社会不平等:在宋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仍然存在,社会贵族层与普通百姓之间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

这可能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一部分人民的贫困。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历史时期的评价往往受到不同历史学家和研究者的观点和方法的影响,因此对于"宋代积贫积弱"的说法,也有不
同的解读和争议。

历史:专题四积贫积弱的北宋

历史:专题四积贫积弱的北宋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 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皆我之物。”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 有”。
地主官僚和豪强 兼并农民土地严重 (政府纵容兼并) 苛捐杂税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反抗不断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1975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商税 450万(贯) 酒税 428万(贯) 盐税 355万(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范仲淹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补充: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是什么?

(1)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 主要原因。 (2) 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 法。 (3) 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 实际。 (4) 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 配套措施不到位。 (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人物: 范仲淹 宋仁宗 措施: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结果: 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失败原因 宋仁宗动摇 影响: 王安石变法的前奏,揭开了北宋变法
改革的序幕


方案: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 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 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 (二 )抑侥幸,限制恩荫。 (三 ) 精 贡 举 , 改 变科 举 的 内 容 和 办 法 , 选 择 “ 经 济人 才”。 (四 )择长官,选好地方官。 (五 )均公田,这主 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 农业生产。 ( 七 ) 修武备。 ( 八 ) 减徭役。 ( 九 ) 覃恩信, 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 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 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 患、贪污、无能之人。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讲义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讲义 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 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难点)一、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积弱(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在边塞大量屯兵。

(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3.积贫(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

(3)冗费:除冗兵、冗官的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的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岁币”。

思维点拨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矫枉过正,使宋朝出现了兵虚财匮的弊端,但是其措施在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功莫大焉。

二、内忧外患1.阶级矛盾激化(内忧)(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思维拓展北宋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封建土地国有制建立不起来)、“不抑兼并”(对土地兼并不加干预)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

2.边境烽烟四起(外患)(1)表现①宋太宗时曾两度出兵攻辽,但都归于失败。

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送给辽大量的“岁币”。

②1040年到1042年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被迫进行和议,结果是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2)影响:对辽、西夏的用兵,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易错提醒(1)北宋统治危机出现在统治中期,这与其统治政策密切相关。

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的放任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4.1“积贫积弱”的北宋

4.1“积贫积弱”的北宋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一节“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预习】1.北宋建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自主提升】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三冗”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一)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造成局面(财政危机)1.出现背景:赵匡胤为防止割据和分裂,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加强集权.弊端也明显2.弊端表现:⑴冗兵:①从开始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

③为防止侵扰,在边防大量。

⑵冗官:①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

②每年通过和方法大量授予官职。

③官吏因循苟且,相互牵制,效率低下,庞大官僚机构日益糜烂。

⑶冗费:①庞大(冗官,冗兵)。

②大兴土木,修建寺院。

③开支不断增大。

④每年给辽夏“”(冗费)。

3、产生危害:“”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4、产生根源:北宋初年加强的措施。

(二)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局面(边境危机-----外患)1、策略失当:⑴军事部署:实行“”政策,一半禁军驻守及附近,造成相对空虚。

(目的是?)⑵频繁调动:实行禁军轮流驻守,形成“,”的局面。

(目的是?)2、对辽夏作战失败:(外患)⑴对辽作战:太宗被动防御,1004年之战胜利却订立屈辱“”,岁币银十万两,绢20万匹⑵对夏作战:屡败和议,给西夏“”白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⑶战争结果: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是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三)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政治危机----内忧)1.原因:⑴北宋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

⑵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

2.影响: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二、庆历新政-----揭开改革序幕(人物:宋仁宗、范仲淹、富弼)1、背景:对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革新弊政。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1《积贫积弱的北宋》经典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1《积贫积弱的北宋》经典课件

西夏王陵
契丹人引马图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 (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北宋宋真疆宗域为图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 (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 (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B
3.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造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最大教训是( ) A.政治改革应与发展经济相结合 B.要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 C.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 D.应加A强地方防御能力
4.北宋统治者采用“分化事权”方法的直接结果是( ) A.防止了文官武将专权 B.形成了“积弱”的局面
谢谢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 一4.1《积贫积弱的北
宋》经典课件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藩镇割据
•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往往发展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 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职位由子弟或部将 承袭,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巩固练习1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
C
A.辽、夏的军事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 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变法的背景 (一)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局 面 1、出现背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 立宋朝后为防止割据和分裂,将地方行政权、财权 和军权收归中央,加强集权。弊端也明显。 2、弊端表现: ⑴冗兵:①从赵匡胤开始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为防止辽和西夏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 ⑵冗官:①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 ②每年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方法大量授予官职。 ③官吏因循苟且,相互牵制,效率低下,庞大官僚 机构日益糜烂。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 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天与人不相关,各有其道。自 然界的灾异与人类社会的动乱同时发生,是偶然的巧合, 二者没有因果联系,不必畏惧。 “祖宗不足法”是针对司马光一再要求的“谨守祖宗 之成法”而提出的。王安石认为,制定法律制度的目的在 于使天下安宁,民富国强。宋朝建立法律制度的宗旨应该 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不必效法祖宗。 “人言不足恤”,是为了摒弃流俗异论,提出国家立 法不能受“人言’左右,应以国民长远利益为标准;如果 忧虑个别人的话,则不能制定善法。 王安石的”三不足“的变法理论,是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 思想的总结和升华。
五代十国形势图
北宋建立---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 分裂割据的局面。只是五代十国范围的 统一,非全国性的统一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
课程标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想一想:
看下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北宋面对着什么样的问题?
宋太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决的? 由此引出了那些问题?

2、对辽夏作战失败(外患): ⑴对辽作战:太宗被动防御。1004年澶州之战胜利 却订立屈辱“澶渊之盟”,岁币银十万两,绢20万 匹 ⑵对夏作战:屡败和议,给西夏“岁币”白银7.2 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⑶战争结果: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是 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三)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 集团矛盾尖锐(内忧) 1、原因:⑴北宋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 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 ⑵官僚豪强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

背景: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 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 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 2、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 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 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贫积弱的局 面;
3、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1043 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 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历史上将这次 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以整 顿吏治为核心)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 尖锐; 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的大无畏精神。

2、影响: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问:面对危机,北宋统治者做了什么尝试呢? 结果如何? 岳阳楼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 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 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提起岳阳楼,我们就会联想到一个人——范仲 淹,以及他那句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问:范仲淹“忧”什么?
A
材料阅读与思考: “三冗”给北宋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 “冗官”造成北宋政府行政效率 低下,且政府财政不堪负荷;“冗兵” 使得北宋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处 于不利地位,国家养兵负担沉重;“冗 费”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 敷出,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 南方三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答:“三冗”、“两积”。 他是如何尝试解决问题的呢?

(四)揭开序幕——“庆历新政”(人物:宋仁宗、 范仲淹、富弼) 1、背景:对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 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2、 目的:革除弊政、挽救统治 3、 中心:整顿吏治 4、 时间:1043年 5、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范仲 淹被罢官后创作《岳阳楼记》) 6、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 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C
C
3、北宋中期C
B.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D.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4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 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 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 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⑶冗费:①庞大军费官俸(冗官,冗兵)。 ②大 兴土木。 ③皇室开支不断增大。④每年给辽夏“岁币”。 3、产生危害:“三冗”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 积贫局面 4、产生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 成积弱局面 1、策略失当: ⑴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一半禁军驻 守京师及附近,造成边境相对空虚。 ⑵频繁调动:实行禁军轮流驻守京师,形成“兵不 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B
5、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是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赋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王安石变法
根本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巩固封 建统治。 1、目的: 直接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
2、时间:1069年。 3、人物:宋神宗、王安石。
4、性质: 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是对封建生
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中心:富国(理财)。
富国 强兵 育才
6、主要措施:
巩固练习
1、北宋“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 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 A、宋太祖 B、宋神宗 C、宋仁宗 D、宋高宗、 2、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A、发展经济 B、加强军事 C、整顿吏治 D、调整阶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