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解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解析“算法与程序设
计”的课程目标]
在素养教育背景下,以公布《平凡中学技术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标记,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了由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作为计算机教育主要内容达十六年之久的“程序设计”,变成了新课标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以下简称“编程模块”〕。

有关教学目标变成了课程目标,并规定为:“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洁问题启程,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运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该目标较原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这种历史的渊源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课程目标〔以下简称“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承受和理解产生了紧要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疑释惑,启发对课程目标的深化思索,促使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走向深化,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教学实践中片面理解课程目标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困惑进展全面的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对该课程目标进展全方位的诠释。

曲解课程目标的事实及由此产生的教学困惑
所谓课程目标是某一课程学习完以后,学习者在情感与看法、过程与方法、学问与技能等方面发生的改变,是造就目标在特定课程中详细化、操作化的表述。

与广阔一线老师习惯了的教学目标相比,课程目标要求全面表达素养教育的精神,从学问目标的一维表述,开展成为“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三维呈现。

这种三维目标的大革命使得从一维目标的传统中走来的广阔老师,对新课标中编程模块课程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存在诸多困难,出现了不少问题,引出了很多困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状况。

1.编程实力说
把编程模块理解成造就程序员的根底课,着重强调编程实力的造就。

在长达十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国信息技术课就是程序设计,就是学习BASIC语言。

其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训练和造就学生运用计算机语言进展程序设计的实力。

从这一传统中走来的广阔老师很简单有意无意地接着把造就编程实力当成新课标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全部。

这种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带来很多困惑。

有人质疑:“有必要为了1%的程序员,让101%的人陪着学习他们终生不用的课程吗?”还有人困惑:“此时此刻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有必要人人都自己编写程序么?”在教学实践中,编程实力说表现为讲不完的编程技巧、说不尽的软件产业……其结果是强化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神奇感、恐惊感,使学生们感到程序设计遥不行及、高不行攀。

这导致编程模块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厌学、学难致用。

有些老
师甚至用“骑虎难下”、“味如嚼蜡”等词汇来形容编程模块的教学。

2.编程工具说
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偏执于让学生驾驭一种编程工具,强调编程语言的教学。

受11017年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明显带有“计算机工具论”倾向的影响,很多人把“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学会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理解成:为了能够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而驾驭计算机的编程工具。

这种课程目标的理解虽然看起来近于荒唐,但却较为广泛,影响很深。

以致在计算机语言的选择上,盲目攀高、求新的现象比拟普遍。

受其影响,很多老师面对编程模块的三十几个课时不知所措,不知是应当让学生熟识界面和工具,还是应当让学生学习语句和函数。

在编程语言的选择上更是无所适从:选择简洁的VB怕学生的开发实力弱,选择JAVA、C++又怕课时不够,更怕学生听不懂。

无怪乎有人讲:教了十几年的程序设计,面对新课标的编程模块,突然不会上课了……
3.解决实际问题说
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偏执于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到达这个目标,把新课标中的“简洁问题”演化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而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往往超出中学生学问构造和心智模式的限制,算法成为课堂教学中难以逾越的障碍,绝大多数学生听不懂。

笔者特地与很多一线老师谈及编程模块的教学,大家相同反映:“此时此刻的学生实力差,很‘简洁’的问题无论你怎么讲他就是不明白。

”我们应当反过来思索这个问题:学生“都”听不明白的问题,还是简洁问题吗?像这样
把根底教育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当成高校软件工程课来讲的课,中学生只能听天书了,其结果只能使学生丢失对编程模块的学习爱好,使编程模块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大难”。

多方位诠释“课程目标”
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不在于造就和开展学生的编程实力,而是“使学生进一步去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也不在于使学生通过编程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能从简洁问题启程,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

这里的所谓“简洁问题”就是中学生简单理解,或由老师稍加讲解就能全面理解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实力、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以此为手段,实现让学生“去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目的。

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更不在于驾驭一种编程工具,而是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这里“初步运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的“算法”是解决“简洁”问题的“简洁”算法。

所以,新课标要求的“初步运用”与人们普遍追求的“根本驾驭”相去甚远。

而且“实现算法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编程语言的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而不是课程目标本身。


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所说:“在根底教育阶段,‘程序设计’课程的关键是要协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认知构造,而不在于要求学生驾驭多少语法学问与编程技巧,进一步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终身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


笔者认为要想深刻领悟专家的诠释和更加精确地把握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目标的真正内涵,促进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教学改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索。

1.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是打算性教学
根底教育具有开展性和未完成性。

这就是说根底教育的教学是打算性教学,它的价值取向是受教育者的打算性学习所约束的。

无论根底教育教学的打算性是导向接着深造学习,还是导向生活与社会实践,无论以何种详细的价值取向、何种规定的教学内容、何种模式与方法来实施,都不应当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终结性。

所以理解该课程目标必需充分留意该课程教学的打算性和非终结性。

即该课程不是让学生驾驭一种开发工具,也不是通过具有或接近管用意义的工程的开发执意去造就学生的编程实力,而是让学生通过“简洁的问题”、“简洁问题的简洁算法”、“简洁算法的简洁程序”这样一个“简洁”的活动链条“让学生从中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编程模块的技术根底性
在新课标中编程模块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根底设置的一个选修模块。

这个“技术根底”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编程模块
使学生驾驭程序设计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这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继承。

与过去程序设计的“工具性教学”相比,淡化了语言与技巧,更注意过程与方法。

另一方面是指编程模块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其他模块的技术支持性。

使学生通过编程、调试、编译、安装、运行的整体实践来领悟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系统各组成局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假如说计算机是作为一个智能型的工具而存在的,那么,操作、运用计算机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机沟通的过程,“理解”是运用计算机的技术根底。

另外编程模块还通过常量、变量、函数、代码等内容干脆支持或支撑其他模块,这也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技术根底性的又一价值取向。

3.编程模块渗透的素养教育
素养教育的中心是德育,即素养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

所以,素养教育要求老师既教书又育人。

当然,教编程模块的老师也不能例外。

所以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不单纯是教书的目标,也应当包含育人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使育人的目标通过有目的、有措施、讲方法的行为,落实在课堂上。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把育人当成老师的即兴发挥,或临场赠送。

同时,素养教育也是没有显性课程的教育。

素养教育的目标只能整合到每一门详细的课程目标中。

所以,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也势必要蕴含素养的目标成分和教育职责。

笔者倡议站在根底教育的立场,以素养教育的高度,在深刻反思传统程序设计教学的根底上,分析、探究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

在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的根底上,澄清问题、指导教学。

为推动算法
与程序设计的课程改革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