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发展实践反思王海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2013-05-15
首都师大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王海燕
思考一:何谓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意义理解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思考一:现实困惑
教育是什么?教育怎样做?
理解1:班主任专业化的特殊性
“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方面”
理解2:班主任专业化的教育性
班主任专业化以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为核心内容“育人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
“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脑动手,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全面发展。
理解3:班主任专业化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作为个体专业发展与群体队伍提升的统一
明确发展目标——促进班级学生健康成长
清晰专业素养——教育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搭建成长平台——班级成长、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理解4: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性
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围绕班级教育工作展开教育研究、改进教育工作、促进班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反思过程。
——问题即课题
——教育即研究
——成果即成长
班主任专业成长:教育理念、行动与反思
教育理念:关于教育的理想信念、知识与认同追求
教育行动:日常教育生活的真实表达与教育能力
教育反思:教育的自知与他识,理论自觉
思考二:实践取向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1、为什么教?
(1)教育是鲜活的实践,具有强烈的意向性。
(2)教育是人获得意义的活动,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3)教育与知识、情感、价值、方法、过程(关系)等不可分割的社会活动、具有突出的情境性
(4)课堂教学、班级活动是实现教育的基本途径,具有师生共同发展的主体性。
2、培养目标。
(1)营造成长氛围——
(2)对所有学生充满人文关怀
(3)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态度
(4)鼓励学生明白成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
(5)为学生的成功提供保障性支持
(6)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和学生交流
(7)关注所有学生、分享期待
3、在什么地方教?如何理解学校?如何理解班级?
——目标/任务
——组织/结构
——气氛/价值
——文化/传统
——角色/关系
4、建设班级:成长共同体
(1)每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2)学生间、师生间、师师间关系具有教育影响力
(3)班级目标是班级建设的发展方向
(4)班级教育的平行影响力-个体与集体
(5)教育活动与人际交往是形成班级的基本途径
班主任是班级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愿景与任务、活动和参与、载体与成果。
5、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改进和研究?
(1)掌握生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公民的健康人格、身体和思想就业的准备人生规划能力
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整体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教学的对话互动—德育基本途径
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等)
(2)课程取向社会中心课程加强班级教育研究:从学生出发
态度:对发生在教育中的任何事情都追问为什么、务求根本的态度
过程:总在寻找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系列尝试、
持续探索的行动
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人的发展,体现科学、规范的多种方式方法班主任在“做教育”中发展知-情-意-行的融合
(3)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渴望自我实现的精神追求。
开放——心、脑、手、时间、空间
敏锐——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化“熟悉”为“神奇”
反思——方法、行动、理论。
班级教育实践:
“辛”、“心”、“新”、“薪”、“欣”……
《做中国最好的老师-解读教师专业标准》主讲人:刘振有
2013年6月5日
1.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质量提升、均衡发展”需要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为依据)
2.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开发的教师教育体系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保障,而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
在众多标准中,教师专业标准是基础和前提)
3. 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判断教师个体和群体是否达到高素质专业化的期待和要求,需要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
(二)作用
1. 有关部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2. 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师教育的基本依据
3. 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4.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指南
板书:
二、性质与理念
(一)性质
1.“专业”标准
2.“合格”标准
3.“通用”标准
板书:
(二)理念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既是贯穿《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发展中应秉持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引领。
1.师德为先:
强调“师德为先”出自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诉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强调师德为先,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一方面可以规范教师的行为,保证受教育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又能以此赢得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信任与尊重,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保障。
板书:
2.学生为本
“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这种新理念只有真正为教师所理解,所信奉,所落实,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变。
《标准》高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板书:
3.能力为重
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不仅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个人实践理论的能力。
《专业标准》突出了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实践+反思才是教师实现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基本路径。
板书:
4.终身学习
《标准》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职业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
在现今的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成为生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担负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现代人之职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下面,我们将具体的解读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首先,我们对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板书:
三、内容与要求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
——“维度”包含三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在三个“维度”下,确立了十四个领域。
——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若干个“基本要求”。
1.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待职业)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 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2.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待学生)
(6)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中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对待教育教学)
(10)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究、勇于创新的氛围。
(13)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尊重和发展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解读
主要要求: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
——尊重规律,因材施教。
——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板书:(展示标准内容要求4)
4.个人修养与行为(对待自身)
(15)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6)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17)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18)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个人修养与行为”解读
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服饰仪表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手段。
关于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的要求体现了对教师“内外兼修”,“为人师表”的期盼。
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一个故事,它可以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的解读做个注脚:(板书)板书:
(二)专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基于分科教学的考虑,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幼儿园教师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无学科和学科教学知识)。
1.教育知识
(20)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1)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2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3)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4)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施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5)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 教育知识”解读
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教育知识: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知识主要包括:一是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二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识。
:
2.学科知识
(26)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7)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8)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9)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 学科知识”解读
学科知识: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
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事教学的前提。
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
——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的联系。
3.学科教学知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2)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3)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肖川教授的讲座《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2013年7月17日
一、教师的幸福人生
(一)、为什么要提幸福人生?
1、每个人本身就是目标。
2、能感受到社会的幸福。
3、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的生活。
(善指的是社会的评价,好则指自我评价)
2、幸福:充实而又闲适(精神上有成就,物质上宽裕+没有过强的外在压力,没有内在的紧张)
(二)、幸福意味着什么?
1、幸福意味着内心的充实、闲适。
说明我们的生活不无聊、不溃乏、不空虚,没有压力,不紧张,能从容自在的生活,有成就感。
幸福就要拥有一颗平静地心态。
2、幸福人生四个有:
1、心中有盼头(目标、追求)
2、手中有事做(社会需要你)
3、身边有亲友(情感的归宿、相互支持)
4、家中有积蓄(物质基础不会有太多的斤斤计较)
(三)、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的幸福人生:(21条)
1、待遇
2、学校中人际关系(欣赏、鼓励、公平、正义)
3、劳动强度(不宜太大)和心理压力
4、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足够)
5、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下)。
(要培养孩子对问题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
特别提醒:教师要成为家长的模范,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生的学生。
教师要有这样这样一种素养: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学生的家长。
6、学校生活的环境
7、学校硬件设施
8、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9、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合理期盼)
10、生源质量(影响教育生命质量)
11、对教师的评价
12、学校制度(公平、正义)
13、教师的健康
14、教科书的质量
15、课程资源丰富程度。
16、教师的健康。
17、社会期望(对学校、学生、家长的期望是否适度)
18、经济状况
19、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
20、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
21、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二、教师的专业的成长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1、观念(心态是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
)
2、行为(课堂管理行为)
3、个性(教师的个性很重要)
(二)、什么是积极的心态
1、接受现实
2、悦纳自我
3、懂得感恩
4、追求卓越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途径
1、专家引领(系统阅读和学习某专家的文字,或结成师徒关系)
2、教育反思(教育目标、教学设计、优劣评价、今后方向)
3、同伴合作(团队精神)
(四)、教师专业成长。
三个关键词:观念、行为、个性。
要具有积极的心态: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五)、给老师们的建议
1、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
2、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3、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4、给学生更好的真诚的鼓励。
5、有意味的言说。
(六)、 8句有哲理的话:
1、快乐是一种美德(不快乐是一种缺德)
2、微笑是一种力量(更多地微笑,微笑训练)
3、歌唱是心灵的阳光
4、简单就是享受(少一点无聊的应酬和虚假的客套)
5、优秀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教师专业成长注重积累的习惯)
6、成功是一种心态(不与别人攀比)
7、清白是温柔的枕头
8、幸福是灵魂的香味(充实+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