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冀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教案第27章反比例函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27.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形式.
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与函数有关的问题:
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 ,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3.二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以上三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代表展示后,师生共同将答案补充完整.
导入新课
同一条铁路线上,因为不同车次列车的运行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有快有慢.
速度v,时间t与路程s之间满足的关系是什么?
(1)如果速度v一定,那么路程s与时间t是什么函数
关系?
(2)如果时间t一定,那么路程s与速度v之间又是什
么函数关系?
(3)如果路程s一定,那么速度v和时间t又是什么关系呢?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上面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解答:
(1)s=vt,正比例函数关系;(2)s=vt,正比例函数关系;
(3)
s
v
t
,是函数关系
学生思考:这个函数是不是我们前边学过的函数?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问题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制作容积为15 700 cm3的圆柱形水桶,水桶的底面积为S cm2,高为h cm,则
Sh=,用h表示S的函数表达式为 .
2.自行车运动员在长为10 000 m的路段上进行骑车训练,行驶全程所用时间
教学反思
为t s,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 m/s,则vt= ,用t 表示v 的函数表达式为 .
3.若y 与x 的乘积为-2,则用x 表示y 的函数表达式为 .
答案:1.
15 700;15700S h = 2.
10 000;10000
v t
=
3.2y x -=
师生活动: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1.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得到怎样的函数表达式? 2.每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
3.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随之怎样变化?
4.上面的函数表达式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
1.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得到这样的三个函数表达式:
15700S h =;10000v t =;2
y x
-=. 2. s 和h ;v 和t ;x 和y .
3.当一个量增大时,另一个量减小;当一个量减小时,另一个量增大.
4.上面的函数表达式都是k
y x
=的形式,其中k 是非零常数.
【归纳总结】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变量y 和变量x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
成k
y x
=(k 为常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k 称为比例系数.
教师追问1:在反比例函数k y x =中,k,x,y 可以取任意实数吗?
学生回答:k 为常数,且k ≠0,x 和y 都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教师追问2:反比例函数k
y x
=中,自变量x 的指数是1吗?如果不是,请写出正确的指数.
学生回答:不是,指数是-1
教师追问3:12y x -=和4xy =中,y 是不是x 的反比例函数?
学生回答:1
2y x -=可以转化为2y x =的形式,4xy =可以转化为4y x
=的形式,这两个函数都是反比例函数.
教师追问4:反比例函数除了这种分式的形式外,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 【归纳总结】1
y kx -=(k 为常数,k ≠0),xy k =(k 为常数,k ≠0)也是反比例函数的不同形式. 新知应用 练一练: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二次函数?
(1)y =8x -1;(2)2
2x y x ⎛⎫=+ ⎪⎝⎭;(3)45y x =;(4)32y x =;
(5)1y x =-;(6)24y x =+;(7)5y x =;(8)2
x
y =;
(9)2xy =-;(10)27xy -=;(11)61y x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2)0.4
y x
=
;(13)24y x =+.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上面的问题和函数表达式,引导学生从函数定义的角度辨析函数类型,特别注意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存在不同的形式.
解:一次函数:(1)y =8x -1;(4)32y x =;(8)2
x
y =;(11)61y x =-+;
(13)24y x =+.
二次函数:(2)2
2x y x ⎛⎫=+ ⎪⎝⎭
;(6)2
4y x =+. 反比例函数:(3)45y x =;(5)1y x =-;(7)5
y x
=;(9)2xy =-;(10)27xy -=;(12)0.4
y x
=. 【归纳总结】判断函数类型主要以函数的定义为依据,在判断之前先把函数化为最简形式或一般形式,注意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系数不能为0,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还要注意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有3种不同的形式. 例1 写出下列问题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指出其中的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并写出它们的比例系数k.
(1)y 与x 互为相反数.
(2)y 与x 互为负倒数.
(3)y 与2x 的积等于a (a 为常数,且a ≠0).
解:(1)因为y + x =0,即y = - x ,
所以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1. (2)因为xy =-1,即1y x -=, 所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 -1.
(3)因为2xy =a ,即2a
y x
=, 所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1
2
k a =. 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例2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 =4时,y =6.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当x =-2时,求y 的值.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汇
报展示,教师做出点评.在学生解答有困难的时候,老师可提出如下问题:
教师追问1: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时,我们如何确定函数表达式?
学生回答:用待定系数法.
教师追问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1.设出表达式;2.代入对应的x 与y 的值,转化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3.求出待定系数;4.将求出的系数代回原表达式,得到要求的函数表达式. 解:(1)设k y x
=.因为当x =4时,y =6,所以64k
=,解得k =24,
因此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24y x
=.
教学反思
(2)把x =-2代入24y x =
,得y =242-=-12. 变式:已知y 是x 2
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 =2时,y =4.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求当x =1
2
时,y 的值.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展示,教师做出点评.
教师追问1:在这个题目中,与y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谁? 学生回答:是x 2.
教师追问2:你该如何设这个函数表达式呢?
学生回答:应设为2k
y x =.
解:(1)设2k y x =.因为当x =2时,y =4,所以242
k
=,解得k =16,
因此216
y x
=.
(2)把x =12代入216
y x =,得y =2
1612⎛⎫
⎪⎝⎭
=64. 【归纳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1.设出表达式;2.代入对应的x 与y 的值,转化为关于待定系数k 的方程;3.求出待定系数k ;4.将求出的k 代回原表达式,得到要求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
例3 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5,它的一边长l 随这边上的高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小区绿地总面积是400 m 2,该小区的人均绿地面积数y 随人口数x 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展示,教师做出点评.
教师追问1:问题(1)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表示?问题(2)中,如何求人均绿地面积?
学生回答:问题(1)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5=lh ;问题(2)中,人均绿
地面积=绿地总面积
人口数
.
教师追问2:在这两个问题中,自变量分别是什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1)中自变量是h ,问题(2)中自变量是x ,这两个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都要大于0.
解:(1)35
(0)l h h =>;
(2)400
(0)y x x
=>.
【归纳总结】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表达式,一定要关注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1.若函数2
(1)m y x x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为( ) A.-1 B.1 C.2或-2 D.-1或1
教学反思
2.若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像经过点(-3,2),则k 的值为( ) A.-6 B.6 C.-5 D.5
3.下列各点中,在函数6
y x
=-的图像上的是( )
A.(-2,-4)
B.(2,3)
C.(-6,1)
D.132⎛⎫
- ⎪⎝⎭

4.已知点A (x 1,y 1),B (x 2,y 2)都在12
y x
=的图像上,若x 1x 2=-3,求y 1y 2
的值. 参考答案
1.B
2.A
3.C
4.解:12y y =112x ·212x =12144x x =144
3
-=-48.
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总结,教师补充概括.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130页习题A 组第1,2,3题.
板书设计
27.1 反比例函数
一、定义:一般地,形如k
y x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 1.k
y x
=
(k 为常数,k≠0); 2.1y kx -=(k 为常数,k≠0); 3.xy k =(k 为常数,k ≠0).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设出表达式;
2.代入对应的x 与y 的值,转化为关于待定系数k 的方程;
3.求出待定系数k ;
4.将求出的k 代回原表达式,得到要求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第二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27.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能结合函数图像进行探索.
2.能确定一个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能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确定相应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难点:能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确定相应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2.你还记得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吗?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展示,教师做出点评.
学生回答:
1.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
y
x
=(k为常数,k≠0)
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2.用图像法表示函数关系时,首先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取一些值,列表,描点,连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探究1】尝试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
6
y
x
=和反比例函数
6
y
x
=-的图像.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问题:(1)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是什么?
(2)该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3)画函数图像列表时,取哪些x的值使函数图像完整、准确?
(4)如何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5)从左到右连线时,图像与x轴、y轴有没有交点?为什么?
先回答前四个问题,第五个问题等作出图像再回答.
教师在学生作图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活动:
1.列表: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均匀地取一些值,并计算出对应的y值,填入下
表中.
注意:
(1)列表时自变量取值要均匀对称;
(2)x≠0;
教学反思
直角坐标系内进行描点.
3.连线: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一条平滑的曲线将所描的点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
图1
师生活动:
教师追问1: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图像都是由两部分曲线组成的,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象限(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且关于原点对称.
教师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由两支双曲线组成的.因此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探究2】如图2,观察几何画板中老师展示的反比例函数图像.
图2
教师追问1:改变k 的取值,k
y x =
(k >0)的图像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k
y x
=-(k >0)的图像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
称轴是什么?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学生回答:k y x
=(k >0)和k
y x =-(k >0)的图像都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是直线y =x 和直线y =-x ,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师追问2:
k
y
x
=(k>0)和
k
y
x
=-(k>0)的图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k
y
x
=(k>0)和
k
y
x
=-(k>0)的图像之间成轴对称,对称轴是
直线y=x和直线y=-x,也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是原点.
【探究3】思考:
1.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与函数表达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时,需要将几个点的坐标代入?
3.如何判断点是否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答案:
1.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表达式,反之,满足函数表达式的点在该函数的图像上.
2.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中有一个待定系数,所以将函数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代入即可.
3.将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若满足函数表达式,则该点在函数图像上,反之,则不在函数图像上.
新知应用
例1已知点P(-6,8)在反比例函数
k
y
x
=的图像上.
(1)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判断点M(4,-12)和N(2,24)是否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选两名学生口述解答过程,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评价.
解:(1)把点P(-6,8)的坐标代入
k
y
x
=,得8
6
k
=
-
.
解得k=-48.
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48 y
x
-=.
(2)当x=4时,
48
12,
4
y
-
==-当x=2时,
48
2424
2
y
-
==-≠,
所以,点M(4,-12)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点N(2,24)不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小组同学交流解此类问题应注意的事项,然后总结归纳,教师做出点评.
【归纳总结】
解题思路:
1.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表达式;
2.判断点是否在函数图像上,要把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看表达式能否成立.若成立,则点在函数图像上,否则不在函数图像上.
【归纳总结】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支,它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分别位于第
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
2.反比例函数
k
y
x
=(k≠0)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
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这是因为x ≠0, y≠0.教学反思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k
y x
=
(x<0)的图像经过点P ,则k 的值为 ( ) A.-6 B.-5
D.5 2.已知点A (-1,m )与B (2,m -3)是反比例函数k
y x
=图像上的两个点,则m 的值为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12y x
=
和12
y x =-的图像,并分别指出两个函
数的图像所在的象限.
参考答案
1.A 解析:∵函数图像经过点P (-3,2),∴k= xy=-3×2=-6.故选A.
2.2 解析:把(-1,m ),(2,m -3)代入函数表达式,得m= - k , m -3=2
k
,解得m=2.
图3
函数12
y x =
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 函数12
y x =-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
课堂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支,它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
2.反比例函数k
y x
=(k ≠0)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
3.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确定相应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133页习题A组第1,2题.
板书设计
27.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支,它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分别位于第
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
2.反比例函数
k
y
x
(k≠0)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
3.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确定相应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第二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27.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图像进行比较和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并会应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
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问题,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探究新知
一、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老师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图4):观察上节课我们画出的反比例函数6
y x
=与6
y x
-=
的图像及表达式,探究下列问题:
学生自己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答案:一、三 减小 二、四 增大 师生活动
老师指导学生画出反比例函数2y x
=和2
y x -=的图像.
学生根据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图像.
教学反思
图5
教师提出问题:指出反比例函数2y x
=和2y x -=的图像所在的象限,并说明y
(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是什么?
(2)反比例函数图像无限延伸后与x 轴、y 轴有公共点吗?反比例函数图像关于原点O 对称吗?
(3)函数图像在哪个象限内?函数表达式中谁决定函数图像的位置?
(4)观察函数图像,在每个象限内随着x 的增大, y 如何变化?函数表达式中谁决定函数图像的增减性?
学生回答: (1)双曲线.
(2)反比例函数图像无限延伸后与x 轴、 y 轴没有交点,关于原点O 对称. (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函数表达式中k 的取值决定函数图像的位置
(4)当k >0时,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k <0时,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函数表达式中k 的取值决定函数图像的增减性.
归纳总结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
y x
=(k ≠0)的图像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
1.当k>0时,它的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减小;
2.当k <0时,它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增大;
3.双曲线的两支向两边无限延伸,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4.双曲线的两支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 新知应用
例1 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如图6所示.
(1)判断k 为正数还是负数.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2)如果A(-3,y1)和B(-1,y2
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图6
解:(1)∵反比例函数
k
y
x
=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k>0.
(2)由k>0可知,在每个象限内, 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
二、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师生活动:
在困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探究.
如图7所示,点A在反比例函数
3
y
x
=(x >0)的图像上,AB
轴于点B,AC⊥y轴于点C,你能求出矩形OBAC的面积吗?
提出问题:
(1)矩形的两条邻边长与点A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2)点A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
之间是否有等量关系?
(3)你能求出矩形OBAC的面积吗?
(4)求出的矩形面积与比例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解决上面问题后,可求出矩形的面积.
解:设点A的坐标为(x,y),则xy=3.∴S矩形OBAC= xy=3.
师生活动:
分别求得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归纳总结】在反比例函数
k
y
x
=(k>0
作x轴、y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则S=k.
拓展思考:
师生活动
进行汇报.
(1)若点A在反比例函数
3
y
x
=(x<0)的图像上,矩形的
面积是多少?它与比例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图8所示,若点A是反比例函数
k
y
x
=(k≠0)图像上
任意一点呢?
(3)若连接OA,则△AOB与△AOC的面积又有怎样的关系结论
反比例函数
k
y
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教学反思
1
||||||,||2
ABO ACO OBAC S x y k S S k △△矩形====.
例2 如图9,矩形AOBC 的面积为4,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的一支经过矩形对角线的交点P ,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
A.4y x =
B.2y x =
C.1y
= D.12y x =
图9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例题,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位同学上讲台上进行讲解后师生进一步共同解析,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解析:过点P 作PD ⊥OB (图略),由矩形的性质可知S △OPD =1
8
S 矩形AOBC =
11482⨯=,由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S △OPD =1
2
=2k ,解得k =±1.又因为反
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所以k >0,所以k =1,所以1
y x
=.故选C.
答案:C 【归纳总结】运用k 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一般要通过双曲线上的点向x 轴或y 轴作垂线,构造矩形,矩形面积等于k ,或连接双曲线上的点和原点,再通过双曲线上的点向x 轴或y
轴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面积等于2
k
,利用面积最终得到函数表达式.
课堂练习
1.已知反比例函数1
y x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图像经过点(1,1) B.图像在第一、三象限
C.当x <0时,y <0
D.当x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2.如图10,A 是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像上的一点,AB ⊥x 轴于点B ,且△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
A.3
B.-3
C.6
D.-6
图10
教学反思
3.函数y1=x(x≥0),
24
y
x
=(x>0)的图像如图11所示,下列结论:(1)两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为A(2,2);(2)当x>2时,y2>y1;(3)直线x=1分别与两函数图像交于B,C两点,则线段BC的长为3;(4)当x逐渐增大时,y1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y2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则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1)(2)
B.只有(1)(3)
C.只有(2)(4)
D.只有(1)(3)(4)
图11
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2,6).
(1)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这个函数的图像位于第几象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点B(3,4),C
14
24
25
⎛⎫
--

⎝⎭
,,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参考答案
1.D
2.C
3.D
4.解:(1)设
k
y
x
=.因为点A(2,6)在函数图象上,所以6
2
k
=,
解得k=12,因此
12 y
x =.
(2)因为k>0,所以函数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将B,C,D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
12
y
x
=,得B,C两点的坐标满足表达
式,D点坐标不满足表达式,所以B,C两点在函数图像上,D点不在函数图像上.课堂小结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
k
y
x
=(k≠0)的图像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
1.当k>0时,它的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
2.当k<0时,它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
3.双曲线的两支向两边无限延伸,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4.双曲线的两支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
反比例函数
k
y
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教学反思
1
||||||,||
ABO ACO OBAC S x y k S S k △△矩形====.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136页习题A 组第1,2,3题.
板书设计
27.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k>0时,它的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减小;
当k <0时,它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增大.
反比例函数k
y x
(k ≠0)中比例系数
k 的几何意义:
1
||||||,||ABO ACO OBAC S x y k S S k △△矩形====.
第二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27.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经历“问题情境—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运用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能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实际问题中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一段长为45 km的高速公路上,规定汽车行驶的速度最低为60 km/h,最高为110 km/h.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段高速公路上,设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km/h),时间为t(h),写出v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司机开车用了25 min匀速通过了这段高速公路,请你判断这辆汽车是否超速,并说明理由.
3.某天,由于天气原因,汽车通过这段高速公路时,要求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5 km/h.此时,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要用多长时间?
师生活动: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写出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完善,得出最终正确的答案.
探究新知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针对导入新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问题中有哪些量?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自变量和因变量?
(2)在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3)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乘积是不是常数?两者之间是不是存在着反比例函数关系?
(4)你能否写出v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5)你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
(6)已知自变量t的值,怎样求因变量v的值?
(7)已知因变量v的值,如何求自变量t的值?
(8)在该反比例函数关系中,已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怎样求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后先独立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若有困难,可小组内交流讨论.讨论结束,请某位同学展示解答过程,师生共同分析,最终得到正确解答.
导入解答过程:
4593
().
224
1v t
t
⎛⎫
= ⎪
⎝⎭
≤≤
教学反思
(2)当25
60
t =
时,v =108,∵ 108<110,∴ 没有超速. (3)当v =75时,45
75t
=,解得t =0.6,0.6 h =36 min ,
∴ 通过该路段最少要用36 min.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例题展示】
例 气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m 3)内所含气体的质量(kg ).现有某种气体7 kg.
(1)某储气罐的容积为V (m 3),将这7 kg 的气体注入该容器后,该气体的密度为ρ(kg/m 3),写出用V 表示ρ的函数表达式.
(2)当把这些气体装入容积为4 m 3的储气罐中时,它的密度为多大?
(3)要使气体的密度ρ=2 kg/m 3,需把这些气体装入容积是多少立方米的容器中?
(4)在如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
函数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回答:
①当这些气体的体积增大时,它的密度将怎样变化?
②把这些气体装入容积不超过2 m 3的容器中,气体的密度ρ在什么范围内?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选两名学生口述解答过程,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评价.
解:(1)用V 表示ρ的函数表达式为: 7
V
ρ=.
(2)当V =4 m 3时,377
1.75(kg/m )4
V ρ===.
(3)当ρ=2 kg/m 3时,7
2V =,解得V =3.5(m 3).
(4)函数7
V
ρ=的图像如图2所示.
①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可以看出,当这些气体体积增大时,它的密度减小.
②把这些气体装入容积不超过2 m 3的容器中,气体的密度ρ≥3.5 kg/m 3.
做一做
厨师将一定质量的面团做成粗细一致的拉面时,面条的总长度y (m )是面条横截面面积S (mm 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像经过A (4,32),B (m ,80)两点(如图3所示).
(1)写出y 与S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出m 的值,并解释m 的实际意义. (3)如果厨师做出的面条最细时的横截面面积
教学反思
图2
图1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