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第二学期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难题自检题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第二学期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难题自检题检测试题
一、解答题
1.在四边形ABCD 中,90A B C D ∠∠∠∠====,10AB CD ==,
8BC AD ==.
()1P 为边BC 上一点,将
ABP 沿直线AP 翻折至AEP 的位置(点B 落在点E 处)
①如图1,当点E 落在CD 边上时,利用尺规作图,在图1中作出满足条件的图形(不写
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用2B 铅笔加粗加黑).并直接写出此时DE =______;
②如图2,若点P 为BC 边的中点,连接CE ,则CE 与AP 有何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点Q 为射线DC 上的一个动点,将
ADQ 沿AQ 翻折,点D 恰好落在直线BQ 上的点
'D 处,则DQ =______;
2.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3AB cm =,5BC cm =,60B ∠=, G 是CD 的中点,E 是边AD 上的动点,EG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CE ,DF . (1) 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 ①当AE 的长为多少时, 四边形CEDF 是矩形;
②当AE = cm 时, 四边形CEDF 是菱形, (直接写出答案, 不需要说明理由).
3.如下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 中,将一个含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若点A 的坐标为()1,0-,30ABO ∠=︒.
(1)旋转操作:如下图2,将此直角三角板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时,则点B 的坐标为 .
(2)问题探究: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将直角三角板绕点O 顺时针60︒,如图3,在AB 边上的上方以AB 为边作等边ABC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 ,使得以点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构成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 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动点分析:在图3的基础上,过点O 作OP AB ⊥于点P ,如图4,若点F 是边OB 的中点,点M 是射线PF 上的一个动点,当OMB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OM 的长.
4.在矩形ABCD 中,将矩形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含端点)上,落点记为E ,这时折痕与边BC 或者边CD (含端点)交于点F (如图1和图2),然后展开铺平,连接BE ,EF . (1)操作发现:
①在矩形ABCD 中,任意折叠所得的△BEF 是一个 三角形; ②当折痕经过点A 时,BE 与AE 的数量关系为 . (2)深入探究:
在矩形ABCD 中,AB =3,BC =23. ①当△BEF 是等边三角形时,求出BF 的长;
②△BEF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E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E ,F 分别是AD ,BC 上的点,且AE =CF ,EF 与AC 交于点O . (1)如图①.求证:OE =OF ;
(2)如图②,将平行四边形ABCD (纸片沿直线EF 折叠,点A 落在A 1处,点B 落在点B 1处,设FB 交CD 于点G .A 1B 分别交CD ,DE 于点H ,P .请在折叠后的图形中找一条线段,使它与EP 相等,并加以证明;
(3)如图③,若△ABO 是等边三角形,AB =4,点F 在BC 边上,且BF =4.则CF
OF
= (直接填结果).
6.感知: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一点,F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且
DF BE =,求证:CE CF =;
拓展:在图①中,若G 在AD ,且45GCE ∠︒=,则GE BE GD +=成立吗?为什么?
运用: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C AD >,90A B ∠∠︒==,
16AB BC ==,E 是AB 上一点,且45DCE ∠︒=,4BE =,求DE 的长.
7.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点E 在边AD 所在的直线上,连接CE ,以CE 为边,作正方形CEFG (点C 、E 、F 、G 按逆时针排列),连接BF.
(1)如图1,当点E 与点D 重合时,BF 的长为 ;
(2)如图2,当点E 在线段AD 上时,若AE=1,求BF 的长;(提示:过点F 作BC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M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N.) (3)当点E 在直线AD 上时,若AE=4,请直接写出BF 的长. 8.在正方形
中,连接
,为射线
上的一个动点(与点不重合),连接,
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于点,连接
,
.
提出问题:当点运动时,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
探究问题:
(1)首先考察点的两个特殊位置:
①当点与点重合时,如图1所示,____________
②当
时,如图2所示,①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__________;(填“变化”或“不变化”)
(2)然后考察点的一般位置:依题意补全图3,图4,通过观察、测量,发现:(1)中
①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证明猜想:若(1)中①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成立,请从图3和图4中任选一个进行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D=30 ,CD=10,F是BC 的中点,P 以每秒1 个单位长
→→→路径以每秒3个度的速度从 A向 D运动,到D点后停止运动;Q沿着A B C D
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D点后停止运动.已知动点 P,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停止后,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秒,问:
(1)经过几秒,以 A,Q ,F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经过几秒,以A ,Q ,F , P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 ABCD面积的一半?
10.如图,矩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B,CD于点E,F.
(1)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2)若四边形DEBF是菱形,则需要增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试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AB=8,AD=6,求EF的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解答题
EC A;(2)为4和16.
1.(1)①6;②结论://P
【分析】
()1①如图1中,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CD 于E ,作EAB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
P ,点P 即为所求.理由勾股定理可得DE .
②如图2中,结论:EC//PA.只要证明PA BE ⊥,EC BE ⊥即可解决问题.
()2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①如图1中,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CD 于E ,作EAB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P ,点P 即为所求.
在Rt ADE 中,90D ∠=,10AE AB ==,8AD =,
22221086DE AE AD ∴=-=-=,
故答案为6.
②如图2中,结论://P EC A .
理由:由翻折不变性可知:AE AB =,PE PB =,
PA ∴垂直平分线段BE , 即PA BE ⊥,
PB PC PE ==, 90BEC ∠∴=,
EC BE ∴⊥, //EC PA ∴.
()2①如图31-中,当点Q 在线段CD 上时,设DQ QD'x ==.
在Rt AD'B 中,AD'AD 8==,AB 10=,AD'B 90∠=,
22BD'AB AD'6∴=-=,
在Rt BQC 中,
222CQ BC BQ +=,
222(10x)8(x 6)∴-+=+,
x 4∴=, DQ 4∴=.
②如图32-中,当点Q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
DQ //AB , DQA QAB ∠∠∴=,
DQA AQB ∠∠=,
QAB AQB ∠∠∴=, AB BQ 10∴==,
在Rt BCQ 中,
CQ BQ 6==,
DQ DC CQ 16∴=+=,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DQ 的值为4或16. 故答案为4和16. 【点睛】
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1)证明见解析;(2)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2
【分析】
(1)证明△FCG ≌△EDG (ASA ),得到FG=EG 即可得到结论;
(2)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过A 作AM ⊥BC 于M ,求出BM=1.5,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DA=∠B=60°,DC=AB=3,BC=AD=5,求出DE=1.5=BM ,证明△MBA ≌△EDC(SAS),得到∠CED=∠AMB=90°,推出四边形CEDF 是矩形;
②根据四边形CEDFCEDF 是菱形,得到CD ⊥EF ,DG=CG=1212CD=1.5,求出∠DEG=30°,得到DE=2DG=3,即可求出AE=AD-DE=5-3=2. 【详解】
(1)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CF ∥ED , ∴ ∠FCG =∠EDG , ∵ G 是CD 的中点, ∴ CG =DG ,
在△FCG 和△EDG 中,FCG EDG CG DG CGF DGE ∠=∠⎧⎪
=⎨⎪∠=∠⎩
,
∴ △FCG ≌△EDG (ASA ), ∴ FG =EG , ∵ CG =DG ,
∴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2)解: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 理由是:过A 作AM ⊥BC 于M , ∵∠B=60°, ∴∠BAM=30°, ∵AB=3, ∴BM=1.5,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CDA=∠B=60°,DC=AB=3,BC=AD=5, ∵AE=3.5, ∴DE=1.5=BM , 在△MBA 和△EDC 中,
BM DE B CDE AB CD =⎧⎪
∠=∠⎨⎪=⎩
, ∴△MBA ≌△EDC(SAS), ∴∠CED=∠AMB=90°,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CEDF 是矩形;
②∵四边形CEDFCEDF 是菱形, ∴CD ⊥EF ,DG=CG=1212CD=1.5, ∵∠CDE=∠B=60∘∠B=60∘, ∴∠DEG=30°, ∴DE=2DG=3, ∴AE=AD-DE=5-3=2, 故答案为:2.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定理,熟练掌握各定理并运用解答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3.(1)(
3,3
2);(2)存在,点D 的坐标为(0,3)或(23,1)或(0,-1);(3)OM=32或21 【分析】
(1)过点B 作BD ⊥y 轴于D ,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OB ,再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BD 和OD 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然后根据菱形的顶点顺序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分别求出结论; (3)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OP 和BP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如图2,过点B 作BD ⊥y 轴于D
由图1中,点A 的坐标为()1,0-,30ABO ∠=︒,∠AOB=90° ∴OA=1,AB=2OA=2
由勾股定理可得OB=223
AB OA
-=
∵将此直角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
30
∴∠BOD=30°
∴BD=13 2
OB=
∴OD=223 2
OB BD
-=
∴点B的坐标为(3
,
3
2
)
故答案为:(
3
2
,
3
2
);
(2)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将直角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60︒,此时点A落在y轴上,点B 落在x轴上
∴点A的坐标为(0,1),点B的坐标为(3,0)
∵△ABC为等边三角形
∴∠ABC=60°,AB=BC=AC=2
∴∠OBC=90°
∴点C的坐标为(3,2)
设点D的坐标为(a,b)
如图所示,若四边形ABCD为菱形,连接BD,与AC交于点O
∴点O既是AC的中点,也是BD的中点
∴
033
120
22
a
b
++
=
⎨
++
⎪=
⎪⎩
解得:
3 a
b
=⎧
⎨
=⎩
∴此时点D的坐标为(0,3);
当四边形ABDC为菱形时,连接AD,与BC交于点O
∴点O既是AD的中点,也是BC的中点
∴033 2
120
22
a
b
⎧++
=
⎪⎪
⎨
++
⎪=
⎪⎩
解得:
23
1
a
b
⎧=
⎪
⎨
=
⎪⎩
∴此时点D的坐标为(23,1);
当四边形ADBC为菱形时,连接CD,与AB交于点O
∴点O既是AB的中点,也是CD的中点
∴
033
22
102
22
a
b
⎧++
=
⎪⎪
⎨
++
⎪=
⎪⎩
解得:
1
a
b
=
⎧
⎨
=-
⎩
∴此时点D的坐标为(0,-1);
综上:点D的坐标为(0,3)或(231)或(0,-1);(3)∵3,∠ABO=30°
∴OP=
1
2
3
∴22
3
2
OB OP
-=
当∠OMB=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BM
∵F为OB的中点
∴PF=1
2
OB,MF=
1
2
OB,OF=BF
∴PF=MF
∴四边形OPBM为平行四边形
∴OM=BP=3
2
;
当∠OBM=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OM,
∴∠PBM=∠PBO+∠OBM=120°
∵点F为OB的中点
∴FP=FB
∴∠FPB=∠FBP=30°
∴∠BMP=180°-∠PBM-∠FPB=30°
∴∠BMP=∠BPM
∴BM=BP=3 2
在Rt△OBM中,2221
OB BM
+=;
综上:OM=3
2
或
21
2
.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1)①等腰;②BE ;(2)①2;②存在,
【分析】
(1)①由折叠的性质得EF=BF,即可得出结论;
②当折痕经过点A时,由折叠的性质得AF垂直平分BE,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E=
BE,证出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BE AE;
(2)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BF=BE,∠EBF=60°,则∠ABE=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
质得BE=2AE,AB,则AE=1,BE=2,得BF=2即可;
②当点F在边BC上时,得S△BEF≤1
2
S矩形ABCD,即当点F与点C重合时S△BEF最大,由折叠的
性质得CE=CB=EF=
当点F在边CD上时,过点F作FH∥BC交AB于点H,交BE于点K,则S△EKF=
1 2KF•AH≤
1
2
HF•AH=
1
2
S矩形AHFD,S△BKF=
1
2
KF•BH≤
1
2
HF•BH=
1
2
S矩形BCFH,得S△BEF≤
1
2
S
矩形ABCD =3,即当点F为CD的中点时,BEF的面积最大,此时,DF=
1
2
CD=
2
,点E
与点A重合,由勾股定理求出EF即可.
【详解】
解:(1)①由折叠的性质得:EF=BF,
∴BEF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等腰;
②当折痕经过点A时,
由折叠的性质得:AF垂直平分BE,
∴AE=BE,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A=90°,
∴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E;
故答案为:BE;
(2)①当BEF是等边三角形时,BF=BE,∠EBF=60°,∴∠ABE=90°﹣60°=30°,
∵∠A=90°,
∴BE=2AE,AB
∴AE=1,BE=2,
∴BF=2;
②存在,理由如下:
∵矩形ABCD中,CD=AB BC=
∴矩形ABCD的面积=AB×BC=3×23=6,第一种情况:当点F在边BC上时,如图1所示:
此时可得:S△BEF≤1
2
S矩形ABCD,
即当点F与点C重合时S△BEF最大,此时S△BEF=3,
由折叠的性质得:CE=CB=23,
即EF=23;
第二种情况:当点F在边CD上时,
过点F作FH∥BC交AB于点H,交BE于点K,如图2所示:
∵S△EKF=1
2
KF•AH≤
1
2
HF•AH=
1
2
S矩形AHFD,S△BKF=
1
2
KF•BH≤
1
2
HF•BH=
1
2
S矩形BCFH,
∴S△BEF=S△EKF+S△BKF≤1
2
S矩形ABCD=3,
即当点F为CD的中点时,BEF的面积最大,
此时,DF=1
2
CD
3
E与点A重合,BEF的面积为3,
∴EF22
AD DF
51
综上所述,BEF的面积存在最大值,此时EF的长为351
.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矩形与折叠问题,此题难度较大,掌握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1)见解析;(2)FG=EP,理由见解析;(32
【分析】
(1)证△ODE≌△OFB(ASA),即可得出OE=OF;
(2)连AC ,由(1)可知OE=OF ,OB=OD ,证△AOE ≌△COF (SAS ),得AE=CF ,由折叠性质得AE=A 1E=CF ,∠A 1=∠BAD=∠BCD ,∠B=∠B 1,则∠D=∠B 1,证△A 1PE ≌△CGF (AAS ),即可得出FG=EP ;
(3)作OH ⊥BC 于H ,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则∠ABC=90°,得∠OBC=30°,求出AC=8,由勾股定理得
BC=
CF=,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H=CH=
12
BC=
HF=4-,OH=
12
OB=2,由勾股定理得
OF=,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D=BC ,
∴∠ODE=∠OBF ,∠OED=∠OFB ,
∵AE=CF ,
∴AD-AE=BC-CF ,即DE=BF ,
在△ODE 和△OFB 中, ODE OBF DE BF
OED OFB ∠=∠⎧⎪=⎨⎪∠=∠⎩
, ∴△ODE ≌△OFB (ASA ),
∴OE=OF ;
(2)FG=EP ,理由如下:
连AC ,如图②所示:
由(1)可知:OE=OF ,OB=OD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C 过点O ,OA=OC ,∠BAD=∠BCD ,∠D=∠B ,
在△AOE 和△COF 中,
OA OC AOE COF OE OF =⎧⎪∠=∠⎨⎪=⎩
,
∴△AOE ≌△COF (SAS ),
∴AE=CF ,
由折叠性质得:AE=A 1E=CF ,∠A 1=∠BAD=∠BCD ,∠B=∠B 1,
∴∠D=∠B 1,
∵∠A 1PE=∠DPH ,∠PHD=∠B 1HG ,
∴∠DPH=∠B 1GH ,
∵∠B 1GH=∠CGF ,
∴∠A 1PE=∠CGF ,
在△A 1PE 和△CGF 中,
111
A PE CGF A FCG A E CF ∠=∠⎧⎪∠=∠⎨⎪=⎩,
∴△A 1PE ≌△CGF (AAS ),
∴FG=EP ;
(3)作OH ⊥BC 于H ,如图③所示:
∵△AOB 是等边三角形,
∴∠ABO=∠AOB=∠BAO=60°,OA=OB=AB=4,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A=OC ,OB=OD ,
∴AC=BD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C=90°,
∴∠OBC=∠OCB=30°,
∵AB=OB=BF=4,
∴AC=BD=2OB=8,
由勾股定理得:2222=84AC AB --3 ∴CF=43,
∵OB=OC ,OH ⊥BC ,
∴BH=CH=12BC=23 ∴HF=4-23OH=
12OB=2, 在Rt △OHF 中,由勾股定理得: 22OH HF +()222423+-2622, ∴434226222
CF OF -===- 2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压轴题.
6.(1)见解析;(2)GE=BE+GD 成立,理由见解析;(3)
685
【分析】
(1)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出△BCE ≌△DCF (SAS ),即可得到CE=CF ;
(2)借助(1)的结论得出∠BCE =∠DCF ,再通过角的计算得出∠GCF =∠GCE ,由SAS 可得△ECG ≌△FCG ,则EG=GF ,从而得出GE=DF+GD=BE+GD ;
(3)过C 作CG ⊥AD ,交AD 延长线于G ,先证四边形ABCG 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再设DE =x ,利用(1)、(2)的结论,在Rt △AED 中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即可求出DE .
【详解】
(1)证明: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 中,BC=CD ,∠B =∠ADC =90°,
∴∠CDF=90°,即∠B =∠CDF =90°,
在△BCE 和△DCF 中, BC DC B CDF BE DF =⎧⎪∠=∠⎨⎪=⎩
,
∴△BCE ≌△DCF (SAS ),
∴CE=CF ;
(2)解:如图①,GE=BE+GD 成立,理由如下:
由(1)得△BCE ≌△DCF ,
∴∠BCE=∠DCF ,
∴∠ECD +∠ECB=∠ECD +∠FCD ,
即∠ECF =∠BCD =90°,
又∵∠GCE =45°,
∴∠GCF =∠ECF −∠ECG =45°,则∠GCF=∠GCE ,
在△GEC 和△GFC 中,
CE CF GCE GCF GC GC =⎧⎪∠=∠⎨⎪=⎩
,
∴△GEC ≌△GFC (SAS ),
∴EG=GF ,
∴GE=DF+GD=BE+GD ;
(3)解:如图②,过C 作CG ⊥AD 于G ,
∴∠CGA=90°,
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B =90°,
∴四边形ABCG 为矩形,
又∵AB=BC ,
∴四边形ABCG 为正方形,
∴AG =BC=AB =16,
∵∠DCE =45°,由(1)和(2)的结论可得:ED=BE+DG ,
设DE=x ,
∵4BE =,
∴AE =12,DG=x −4,
∴AD =AG −DG =20−x
在Rt △AED 中,
由勾股定理得:DE 2=AD 2+AE 2,
即x 2=(20−x )2+122 解得:685=
x , 即685
=DE . 【点睛】
本题是一道几何综合题,内容主要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道好题.
7.(1)35;(241;(353101或【分析】
(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2)过点F 作FH ⊥AD 交AD 于的延长线于点H ,作FM ⊥AB 于点M ,证出
ECD FEH ∆∆≌,进而求得MF ,BM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3)分两种情况讨论,同(2)证得三角形全等,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详解】
(1)由勾股定理得:22223635BF AB AF =+=+=
(2)过点F 作FH ⊥AD 交AD 于的延长线于点H ,作FM ⊥AB 于点M ,如图2所示:
则FM=AH ,AM=FH
∵四边形CEFG 是正方形 ∴EC=EF,∠FEC=90° ∴∠DEC+∠FEH=90°,
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C=90° ∴∠DEC+∠ECD=90°,∴∠ECD=∠FEH 又∵∠EDC=∠FHE=90°,∴ECD FEH ∆∆≌ ∴FH=ED EH=CD=3
∵AD=3,AE=1,ED=AD-AE=3-1=2,∴FH=ED=2
∴MF=AH=1+3=4,MB=FH+CD=2+3=5
在Rt △BFM 中,BF=22225441BM MF +=+=
(3)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E 在边AD 的左侧时,过点F 作FM ⊥BC 交BC 的反向延长线于点M ,交DE 于点N.如图3所示:
同(2)得:ENF DEC ∆≅∆
∴EN=CD=3,FN=ED=7
∵AE=4∴AN=AE-EN=4-3=1
∴MB=AN=1 FM=FN+NM=7+3=10
在Rt FMB ∆中
由勾股定理得:2222
FB FM MB
=+=+=
101101
②当点E在边AD的右侧时,过点F作FN⊥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N,交BC延长线于M,如图4所示:
∆≅∆
同理得:CDE EFN
∴NF=DE=1,EN=CD=3
∴FM=3-1=2,CM=DN=DE+EN=1+3=4
∴BM=CB+CM=3+4=7
∆中
在Rt FMB
由勾股定理得:2222
=+=+=
FB FM MB
2753
或
故BF的长为53101
【点睛】
本题为考查三角形全等和勾股定理的综合题,难点在于根据E点位置的变化,画出图形,注意(3)分情况讨论,难度较大,属压轴题,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是解题关键.
8.(1)①45;②不变化;(2)成立;(3)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判断;
(2)画出图形即可判断,结论仍然成立;
(3)如图2-1中或2-2中,作作EF⊥BC,EG⊥AB,证得
∠AEG=∠PEF.由∠ABC=∠EFB=∠EGB=90°知∠GEF=∠GEP+∠PEF=90°.继而得
∠AEP=∠AEG+∠GEP=∠PEF+∠GEP=90°.从而得出∠APE=∠EAP=45°.
【详解】
解(1)①当点P与点B重合时,如图1-1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PE=45°
②当BP=BC时,如图1-2所示,①中的结论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45°,不变化.
(2)(2)如图2-1,如图2-2中,结论仍然成立;
故答案为:成立;
(3)证明一:如图所示.
过点作于点,于点.
∵点在的垂直平分线上,
∴.
∵四边形为正方形,
∴平分.
∴.
∴.
∴.
∵,
∴.
∴.
∴.
证明二:如图所示.
过点作于点,延长交于点,连接.
∵点在的垂直平分线上,
∴.
∵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又∵,
∴.
又∵,
∴.
∴.
【点睛】
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中垂线的性质等知识点
9.(1)25
4
秒或
25
2
秒;(2)15秒
【分析】
(1)Q点必须在BC上时,A,Q ,F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才能是平行四边形,分Q点在BF和Q点在CF上时分类讨论,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即可求解;
(2)分Q点在AB、BC、CD之间时逐个讨论即可求解.
【详解】
解:(1)∵以A、Q、F、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AP在AD上,
∴Q点必须在BC上才能满足以A、Q、F、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30,AB=CD=10,
∵点F是BC的中点,∴BF=CF=1
2
BC=15,AB+BF=25,
情况一:当Q点在BF上时,AP=FQ,且AP=t,FQ=35-3t,
故t=25-3t,解得
25
4
t ;
情况二:当Q点在CF上时,AP=FQ,且AP=t,FQ=3t-35,
故t=3t-25,解得t=25 2
;
故经过254或252
秒,以A 、Q 、B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情况一:当Q 点在AB 上时,0<t<
103
,此时P 点还未运动到AD 的中点位置, 故四边形AQFP 面积小于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的一半, 情况二:当Q 点在BC 上且位于BF 之间时,
102533t , 此时AP+FQ=t+35-3t=35-2t ,
∵102533
t ,∴35-2t <30, 四边形AQFP 面积小于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的一半, 情况三:当Q 点在BC 上且位于FC 之间时,
254033t 此时AP+FQ=t+3t-35=4t-35
∵254033
t ,∴4t-35<30, 四边形AQFP 面积小于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的一半,
情况四:当Q 点在CD 上时,
405033
t << 当AP=BF=15时,t=15,112
2APF ABFP PFQ DCFP S S S S 且 ∴1+2APF PFQ AFPQ ABCD S S S S , ∴当t=15秒时,以A 、Q 、F 、P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的一半,
故答案为:15秒.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动点的位置不同需要分多种情况分类讨论,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1)证明见解析;(2)DE BE =或EF BD ⊥,理由见解析;(3)
152 【分析】
(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点O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通过证明OFD OEB △≌△得DF BE =,从而完成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2)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3)设BE=DE=x ,结合AB=8,AD=6,通过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计算得BE ,再通过BDE 面积建立等式并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矩形ABCD
∴//AB CD
∴FDB EBD ∠=∠,DFE BEF ∠=∠
∵点O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
∴OD OB =
∴()OFD OEB AAS △≌△
∴DF BE =
∵//DF BE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
∴DF BE =,DE FB =
若DE=BE
∴=DF BE DE FB ==
∴四边形DEBF 是菱形
又∵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
若EF BD ⊥
∴四边形DEBF 是菱形
∴增加DE=BE 或EF BD ⊥,即可判定四边形DEBF 是菱形;
(3)设BE=DE=x
∵AB=8
∴AE=8-x
∵直角三角形ADE
2226(8)x x +-= 解得:254
x = 25BE 4
= ∵直角三角形ABD ∴22228610BD AB AD
∵111222BDE S BD EF BE AD =
⨯=⨯△ ∴111251062224
EF ⨯⨯=⨯⨯ ∴152
EF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平行四边形、全等三角形、菱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三角形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矩形、平行四边形、全等三角形、菱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