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数学专题《数列》超经典.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序列 -----
高中数学数列
一、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的和的关系
① a
s 1,
n
1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n
s n
s n 1, n 2
② S n
S
n 1
a n (n 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③
S n a 1 a 2 L
a n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④ s n+1 - s n-1 = a n+1 + a n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二、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
1、等差数列
⑴ 通项公式与公差:
定义式: a n a
n 1
d
一般式: a n
a 1
n 1 d
a n pn q
推广形式: a n
a m ( n m)d d
a n a m ;
n m
前 n 项和与公差的关系:
d
S n
S m
n m ;
2
n m
⑵ 前 n 项和与通项 a n 的关系:
前 n 项和公式: s n
n ( a 1 a n )
na 1
n ( n 1)
d n 2
1
d ) n .
2
2 d
2
( a 1
2
前 n 项和公式的一般式:
S n An 2
Bn, 其中 A
d
, B
a 1 1 d
2
f n
2
a
2
应用:若已知 f
n
n ,即可判断 为某个等差数列 n 的前 n 项和,并可求出首项及公差的值。
n 2
a n 与 S n 的关系: a n S n S n 1 (n 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例:等差数列 S n 2n 1, a n a n 1
(直接利用通项公式作差求解)
⑶
常用性质:
①若 m+n=p+q ,则有 a m
a n
a p a q ;特别地:若 a m 是 a n , a p 的等差中项,则有 2 a m
a n a p n 、
m 、 p 成等差数列;
②等差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
(如 a 1 a 2 a 3 , a 4 a 5
a 6, a 7 a 8 a 9 ,
)仍是等差
数列;
③ a 为公差为 d 等差数列, S n 为其前 n 项和 ,则 S m , S 2 m S m , S 3 m S 2 m , S 4m S 3m ,...也成等差数列 ,
n
....
A 、 构成的新数列 公差为 D=m 2d ,即 m 2
d=(S 2m -S m )- S m ;
S n
S m
d
等差数列。
B 、
对于任意已知 m
, n , 等差数列 a
d n
m
,即 S n 也构成一个公差为 S S
n
公差
n m n 2
2
2
⑥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2n 项,则① S 偶S 奇 nd ;②S奇a
n ;S偶a n 1
⑦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2n 1 项,则① S 奇S 偶n 中;② S奇n 。
a a S
偶n 1 例:已知等差数列a n,其中 S10 100, S100 10, 则 S110
解析:法一,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na 1 n ( n 1) d 求出 a1 , d
2
法二, S10 , S20 S10 , S30 S20 ...S110 S100 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则:
S110 S100 10S10 45D
法三 ,
6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⑴ ①一般形式: a n a1q n 1a1 q n (n N * ) ;
q
n m n m
a
②推广形式: a n a m q , q n
a m
a1 (1 q n )
1 a1 a n q
1
s n , q
1 q
,q
③其前 n 项的和公式为: 1 q ,或 s n .
na1, q 1 na1, q 1
⑵数列 a n 为等比数列
a
n 1 q q 0 a n2 a
n 1
a
n 1 0 n 2, n N a n a1 q n 1
a n
a 、q 0,n N* S n A q n B
1
⑶ 常用性质:
3
①若 m+n=p+q ,则有a m a n a p a q;特别地:若a m是a n, a p的等比中项,则有a m 2 a n a p n、
m、 p 成等比数列 ;
②等比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如 a1 a2 a3 , a4 a5 a6, a7 a8 a9,)仍是等
比数列;
③a n为等比数列,S n为其前n项和,则S m, S2 m S m , S3m S2m ,
S4 m S3 m,...也成等比数列(仅当当
q1或者 q 1 且m不是偶数时候成立);
设等比数列 { b n} 的前项积为 T n,则 T k,T
2k ,
T
3 k
,
T
4k成等比数列.
.n
..
T k
T
2 k
T
3k
④a n 为等比数列,则下标成等差数列的对应项成等比数列.
⑤a n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a n是各项不为零的常数列. 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
a n 1 a n d( 常数)(n N )n 是等差数列
a
②中项法:
2a n 1 a n a
n 2 ( n N ) a n是等差数列
③一般通项公式法:
a n kn
b (k ,b为常
数 ) a n是等差数列
④一般前 n 项和公式法:
S n An 2 Bn ( A, B为常
数 ) a n是等差数列
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 1)定义法:a
n
1
q(常数)a n为等比数列;
a n
( 2)中项法: a 2 a a ( a 0)
a n为等比数列;
1 n 2
n n n
( 3)通项公式法:a n k q n ( k, q为常数)a n为等比数列;
( 4)前n项和法:S n k (1 q n ) ( k , q为常
数)a n为等比数列。
S n k kq n( k, q为常数)a n为等比数列。
数列最值的求解
( 1)a10 ,d0 时, S n有最大值;a10 ,d0 时, S n有最小值;
4
( 2)
n 最 的求法:①若已知
n , S 的最 可求二次函数 S n
an 2 bn 的最 ;
S
S
n
可用二次函数最 的求法( n N );②或者求出 a n 中的正、 分界 ,即: 若已知 a n , S n 最 n 的 ( n
N )可如下确定
a n
a n 0 a n
或
a
n 1。
1
例 1:等差数列 a n 中, a 1
0, S 9
S 12 , 前
的和最大。
【解析】:
a 1 ,
S 12
S 12
S 9 0 a 12
a 11 a 10 0
0 S 9
a 11 a 12 a 10 a
12
a
10
前 (或前 项)项和最大
2a 11 a 12 a 10
a 11
11 10
例 2. 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和 S ,已知
a 3
12
13
n
12, S 0, S
①求出公差 d 的范 ,
②指出 S 1,S 2, ,S 12 中哪一个 最大,并 明理由。
【解析】:
a 1 a 3 2d 12
2d, S 12 12 a 1
a 12 12 2 12 2d
11d
42d
2
2
144 ①
24
同理: S 13
156 52d,根据已知 S 12
0, S 13 0,
d3
7
② 由 a 3
12, S 12 0, S 13 0及 d 0,可知, n=12 是前 n 和正 分界 ,
故 a n
0 n
6 , a n 0 n
7 , 所以, S 6 最大
式:若等差数列的首 31,从第 16 开始小于 1 , 此数列公差 d 的取 范 是
解析: a 16 1 ,但要注意此 要一个 含条件
a 15 1, 立不等式 求解。
3、若数列的前
n 和 S n n 2 10 n , a n
, ns n 数 最小 是第。
【解析】:法一( 数法) :
根据等差数列前 n 和的 准形式
S n
An 2
Bn ,可知 数列 等差数列,
a 1 S 1 n 2 10n 9,a 2 S 2 S 1
7,
d a 2 a 1 2,
令
a n 2n 11
nS n
2n 2 11n
11
时 ,取得最小 ,
f ( n) nS n
2n 2 11n, f (n)
4n 11,当 f (n) 0时,即 n
‘
’
11
4
其中 2
3,分别求出 f (2)
14, f (3)
15 ,可 当 n=3ns n 取得最小。
4
法二(列 法): 于 a 1 0且数值较小 ,d 0且数值较大时 , 可用列 法, 分 求出 n=1 、2⋯ 的 ns n
的 ,再 行比 。
5
4、已知数列 a n , 1
33,a n 1 a n
2n, 则 a n
的最小值为
a
n
【 解 析 】: 法 一 ( 均 值 不 等 式 ): 由 累 加 法 : a n a 1 n 2 - n a n n 2 - n 33 , 令
f ( n) a n
n 33 1,可见当 n
33
,即 n
33时,
a n
取得最小值, 5
33 6,
n n n
n
f (5)
33
, f (6)
63
,可见 n 6时取得最小值。
5
6
法二(列举法) :实在没招时使用该法。
5、 已知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 S n , S 10 0, S 15 25, 则 n S n 的最小值为。
【解析】:
d S n
S m 2
n m
d 0 a 1
a 10 0 a 1
3
2
n m
, S 10
3
n S n
n 3 10n 2 , 令
'
(n) n 2
20 当 '
,即
20
时取得最小值,
3
f (n) n S n , f
n,
f
( n) 0
n
3
3
6
20 7,
而 f (6)
, ,故取 - 49 3 -48 f (7) -49
6 、
6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类型 1 :等差数列型 a n 1
a n
f (n)
思路:把原递推式转化为
a n 1
a n f (n) ,再使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例, 已知数列 { a n } 满足 a n 1 a n 2n 1, a 1 1 ,求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解:由 a n
1
a n 2n 1得 a n 1 a n 2n 1则
a n a n 1 2(n 1) 1
a n 1 a n 2
2( n 2) 1
?
a 2 a 1 2* 1 1
以上逐次累加, a n
n 2
所以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为 a n n 2
变式:
已知数列 { a n } 满足 a n 1
2a n
3 2n , a 1 2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解: a n 1
2a n 3 2 n
n 1 a
n 1
a n
3 a
n 1
a n 3
,此时 f
(n) 3 a n
}
两边除以 2 ,得 n 1
n
2
,则 n 1
n
2 2 ,故数列 { n
2
2
2
2
2
是以
a 1
2 1为首项,以
3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
式,
得
a n 1 (n
3
,所以数列 { a n }
21
2
2n 1)
2
2
的通项公式为 a n
( 3
n 1)2 n
2
2
评注:本题 a n 1、 a n 前的系数不一致 ,不能直接使用前述方法, 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 a n
1
2a n
3 2n
a
n 1
a n
3
a n
} 是等差数列,再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 a n
1 (n 1) 3
,
转化为
n 1
n
,说明数列 { n n
2
2 2
2
2
2
进而求出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类型 2 :等比数列型
a n 1
n
f (n) a
把原递推式转化为 a n 1 f (n),再使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
a n
例 ( 2004 年全国 I 第 15 题,原题是填空题)已知数列
{ a n } 满足
a 1 1, a n a 1 2a 2 3a 3
L (n 1)a n 1 (n 2) ,求 { a n } 的通项公式。
解:因为 a n
a 1 2a 2 3a 3 L
( n 1)a n 1( n 2)
①
所以 a n 1 a 1 2a 2 3a 3 L (n 1)a n 1 na n
②
7
用②式-①式得
a
n 1 a n na n. 则 a n 1 (n 1)a n (n 2) ;故a
n 1
n 1(n 2) a n
所以 a n a n a n 1 L a3 a2 [n(n 1) L 4 3]a2 n!
a2 . ③
a
n 1 a n 2 a2 2
由 a n a1 2a2 3a3 L (n 1)a n 1(n 2) ,取 n 2得 a2 a1 2a2,则 a2 a1,又知 a1 1,则 a2 1,
代入③得 a n 1 3 4 5 L n n!。
所以, {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
2 2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 a n 1 (n 1)a n (n 2) 转化为a
n 1
n 1(n 2) ,进而求出a n
a n a n 1 L a3 a2,从而可得当 n 2时, a n的表达式,最后再求出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
a
n 1 a
n 2 a2
类型 4 :待定系数法处理a n 1pa n q 或 a n 1pa n q n型数列
把原递推式a n 1pa n q,转化为a n 1t p( a n t ),t
p
;转化思路:1q
令a n 1t p(a n - t ), 此式与原式比较,得到 t p ,则数列a n 1t为等比数列
1 q a n - t
例,数列a n , a11,a n 12a n3, 求 a n
解:令 a n 1 t 2(a n t),比较原递推式,
2
-1,所以
a
n 1 1
即 a n 1 是公比为2的等t
3 a n
2
1 1
比数列,a n 1 =(a1 1 ) 2n -1,或令a n 1 b n, b n 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所以b n b1 * 2n 1 , 其中 b1 a1 1 2, b n 2 n,
变式 1:已知数列{ a n}满足a n 12a n 3 5n, a1 6 ,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思路:等式两边同时除于 5n 1 ;原递推式变成a
n 1
2
*
a
n
3
,令
a
n b n,5n 1 5 5n 5 5n
8
2 3 2 2
2 n 1 a1 6 5
b
n 1 5b
n 5 b n 1 t 5 (b n t ) t 1 3
1b
n
1 b
1 5 , b1 5 5
5
n 1
1 2 n 1 2n 1
b n 1 b n 1 * 2 2n 1
b n 1 a n 2 n 1n 5
*
5n 5n
5
5 5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a
n 1 2a n 3 5n转化为 a n 1 t p(a n - t ) ,最后再求出数列 { a n} 的
通项公式。
变式 2:已知数列{ a n } 满足 a n 1 2a n , a 1,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a n 1
2
思路:将原递推式两边倒数后换元,再转化为a n 1 pa n q,
变式 3:已知数列{ a n}满足a n 1 3 a n5,a17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思路:将原递推式两边求对数后换元,再转化为
a n 1
, pa n q
变式 4:已知数列{ a n}满足a n 1
1
1 ,求数列{ a n}的通项公式。
(1 4a n 1 24a n ),a1
16
思路::换元 b n 1 24a n,则 a n
1 (b n21),再代入原递推式,再转化为a n 1pa n q,
24
类型 5 已知S n、a n递推式 S n f a n 求 a n
S1 , n 1
导出 a n S n S n 1,消去 S n,得到 a n与 a n 1的递推式,再利用前这种类型一般利用a n
S n 1 ,n
S n 1
a n(知识迁移: a n S1 , n 1
面的方法求解出a n 1
S n )
S n 2 , n 2
例,已知数列a n前n项和S n 4 a n 1
,求:( 1)a n
1与 a n的关系,(2)通项
a n。
n 2
2
解:( 1)
a n 1 S n 1 S n (4 a n 1
1 1
a n 1
1 1 1 1 2
n 1 ) (4 a n
2
n 2
) a n
2 2
n 2
2
n 1
2
1 1 1 1 1 1 n 1 n
a
n 1 2 a n 2n 1 2 *
2n 1 2 a n 2n 2
a
n 1 2 a n 2
9
( 2)由上式:
2n 1 a n 1 2n a n 2 2n 1 a n 1 2n a n 2 ,
令 b n 2n a n ,即有 b n 1 b n 2 ,而, b 1
2 a 1 2S 1 2 ,
所以, b n 为 b 1
2,公差 2,的等差数列, b n 2n, b n 2n a n a n
n
2n 1
类型 6: a 1ga 2 gL ga n
f (n) 求 a n
f (1),( n 1) 用作商法: a n
f (n)
,( n 2)
f (n 1)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然数和公式:
1
2
n n 1
n
2
①
;
12 22
n 2 n n 1 2n 1
②
6 ;
n 2 2
③ 13
23
n 3 n 1
4
一、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 n(a 1 a n ) na n(n 1) d
n 2 1 2
na 1 q n )
(q 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 n
a 1 (1 a 1 a n q (q 1)
1 q
1 q
[ 例 1] 已知 log 3 x
1 ,求 x x 2
x 3
x n
的前 n 和 .
log 2 3
log 3 x 1 log 3 x
log 3 2
1 解 : 由
log 2 3
x
, 由 等 比 数 列 求 和 公 式 得
2
1
1
S n
x x
2
x
3
x n = x(1
x n
) = 2 (1 2n
) =1- 1
(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
1 x 1 1 2n
2
[ 例 2]
S n = 1+2+3+ ⋯ +n , n ∈ N * ,求 f (n)
S n 的最大 .
(n 32)S n 1
10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 ( 1) ,
1 ( 1)( 2)
S n
2 n n
S n 1
2 n n
∴ f (n)
S n
= n 2
n =
1
=
1
1
(n 32) S n 1
34n
64
8
50
64
n 34
( n
2
n
)
50
n
∴ 当
n
8
,即 n = 8 , f (n)max
1
8
50
二、 位相减法求和
种方法是在推 等比数列的前
n 和公式 所用的方法,
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
{a n · b n } 的前 n
和,其中 { a n } 、 { b n } 分 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
[ 例 3] 求和: S n
1 3x 5x
2 7x 3
( 2n 1)x n 1 ⋯⋯⋯⋯⋯⋯⋯⋯⋯
①
解:由 可知, { ( 2n
1)x n 1
} 的通 是等差数列 {2n - 1} 的通 与等比数列
{ x n 1
} 的通 之
xS n
1x 3x 2 5x 3 7 x 4
(2n 1) x n ⋯⋯⋯⋯⋯⋯⋯⋯⋯. ②
①-②得 (1 x)S n
1 2x 2x
2 2x
3 2x 4
2x n
1
( 2n 1)x n
( 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1
x)S n
1 2x 1 x n 1
(2n 1) x n
1 x
∴
S n
(2n 1) x n 1
(2n 1) x
n (1 x)
(1 x)
2
[ 例 4]
求数列 2 , 4 , 6
,
, 2n
,
前 n 的和 .
2
22
23
2n
2n
} 的通 是等差数列
{2n} 的通 与等比数列
1 解:由 可知, {
n
{
n } 的通 之
2
2
S n
2
4 6
2n ⋯⋯⋯⋯⋯⋯⋯⋯⋯⋯⋯⋯⋯
①
2 2 2
2 3
2 n
1
2
4
6
2n
S n
2 2
2 3
2 4
2 n 1 ⋯⋯⋯⋯⋯⋯⋯⋯⋯⋯⋯⋯
② 2
① -② (1
1
)S n
2 2
2 2
2
2n
2
1 2n
2
2 2 2
23
24
2 n
2n 1
2n 1 2n 1
n 2
∴
S n 4 2n 1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11
是推等差数列的前n 和公式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a1a n ) .
[ 例 5] 求sin21sin2 2 sin2 3sin2 88 sin2 89 的
解: S sin2 1 sin2 2 sin2 3sin2 88 sin2 89 ⋯⋯⋯⋯. ①
将①式右反序得
S sin2 89 sin2 88sin2 3 sin2 2 sin2 1 ⋯⋯⋯⋯..②
又因sin x cos(90 x), sin 2 x cos2 x 1,① +②得
2S (sin 2 1cos2 1 ) (sin 2 2cos2 2 )(sin 2 89cos2 89 ) =89
∴S= 44.5
1 已知函数
( 1)明:;
( 2)求的.
解:( 1 )先利用指数的相关性函数化,后明左=右
( 2)利用第( 1 )小已明的可知,
两式相加得:
所以.
四、分法求和
有一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适当拆开,可分几个等差、等比或常
的数列,然后分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12
[ 例 5] 求数列的前 n 和:1 1,1
4,
1
2 7, , 1n 1 3n 2 ,⋯
a a a
解:S n (1 1) ( 1 ( 1 7) ( 1 3 2)
4)
a n n
a a2 1
将其每一拆开再重新合得
S n (1 1 1 1 ) (1 4 7 3n 2)
a a 2 a n 1
当 a= 1 ,S n
(3n 1) n (3n 1)n
n 2 = 2
1
1
(3n 1)n a a1 n (3n 1)n
a 1 ,S n
a n
1 1 2
=
a 1 2
a
五、裂法求和
是分解与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用. 裂法的是将数列中的每(通)分解,然后重新合,使之能消去一些,最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分解(裂项)如:
( 1)a n f (n 1) f ( n) ( 2)
sin 1
tan(n 1) tan n cosn cos(n 1)
( 3)a n 1
1) 1
n
1
; a n
2n
1
1
1 1 1
n(n n 1 1 2n 2 2n 1 2n 1
( 4)a n
1 1 1 1
) ( An B)( An C ) C
(
An B An
B C
⑸a n
1
n 1 n ; a n
1 1
a b n n 1 a b a b
[ 例 6] 求数列
1 , 1 , , 1 , 的前 n 和 .
1 2 n n
2 3 1
解: a n
1
n 1 n n n 1
S n 1 1 1
2 2
3 n n 1
1
= ( 2 1) ( 3 2) ( n 1 n )
=n 1 1
13
[ 例 7] 在数列 {a n} 中,a n 1 2 n ,又
b n 2 ,求数列 {b
n} 的前 n 项的和 .
n 1 n 1 n 1 a n a n 1
解:∵ a n
1 2 n n n 1 n 1 n 1 2
∴ b n
2 1 1
) n n 1
8(
n
n 1 2 2
∴数列 {b n} 的前 n 项和
S n 8[(1 1 ) ( 1
1) (
1
1 ) (
1
1 )]
2 2
3 3
4 n n 1
= 8(1 1 ) =8n
n 1 n 1
六、分段求和法(合并法求和)
针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将某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求数列的和时,可将这些
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 n.
[ 例 8]求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的值.
解:设 S n= cos1° + cos2° + cos3° +···+ cos178° + cos179°
∵cos n cos(180 n )
∴S n=( cos1° + cos179°) +( cos2°+ cos178°) + ( cos3°+ cos177°) +···+( cos89° + cos91°) + cos90°= 0
[ 例 9]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a5a69, 求 log 3 a1log 3 a2log 3 a10的值.
解:设 S n log 3 a1log 3 a2log 3 a10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m n p q a m a n a p a q(找特殊性质项)和对数的运算性质log a M log a N log a M N得
S n(log 3 a1log 3 a10 ) (log 3 a2log 3 a9 )(log 3 a5log 3 a6 )(合并求和)= (log 3 a1 a10 ) (log 3 a2a9 )(log 3 a5a6 )
= log 3 9 log 3 9log 3 9
=1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