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
B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入足量的铜粉
C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稀盐酸
D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加入足量的碳酸钙
A.A B.B C.C D.D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3.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
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
A.3:2 B.2:3 C.1:2 D.1:1
4.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
6.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7.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加水
B.浓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O2在水中的溶解性
8.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9.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4)2SO4
C.“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3转化为FeOOH和CO2,此时与FeCO3反应的物质有O2和H2O
D.取14.06g还原铁粉(仅含有Fe和少量Fe x C)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 x C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2,则Fe x C的化学式是Fe2C
10.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9a B.1﹣8a C.12a D.8a
11.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滴加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
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2.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 →FeO→F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13.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料是酒精C2H5OH)。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
C.白色固体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D.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
14.下列除考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D.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5.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
D.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
16.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 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提示:白色 CuSO4粉末遇水变蓝)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和 CO,一定没有 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CO2和 H2,一定含有 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可能含有 CO,一定没有 H2
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CO2
17.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3*******.5110138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18.某不纯的氯化钙样品中含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某些物质。

取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澄清的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8.7克沉淀,则关于该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推断正确的是
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镁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C.只有氯化钠、没有氯化镁D.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钠
19.下列溶液中无色,且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SO4NaCl KNO3 B.NaOH NaCl NaNO3
C.Na2SO4KCl ZnCl2 D.K2SO4AgNO3 NaCl
20.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 B.碳酸镁消耗的氯化氢少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
2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选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3.著名化学家傅鹰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B.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C.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烧碱的“侯氏制碱法”
D.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24.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 A,取 5.6g 该样品与100g 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m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 m<1.8
B.若 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
C.若 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 A 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D.若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 m>1.8
25.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
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Δ
MgO + 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
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
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
二、实验题
26.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
___,作用是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图2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当观察到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27.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KCl溶液、KOH 溶液、K2SO4溶液的滴瓶.
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KCl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K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KCl和KOH;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KCl、KOH和K2SO4。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1)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
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证明猜想Ⅳ成立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Ⅱ、Ⅲ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你是否赞
同?(选填“是”或“否”).
28.通过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①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装置 B 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③装置 C 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选填编号)。

I.给装置 A 中通入 0.1mol 二氧化碳,装置 C 中可生成 0.2mol 铜
II.装置 C 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与装置 D 中增加的质量相等
III.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C 处酒精灯
IV.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2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一瓶干燥的不含HCl 气体的二氧化碳。

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

(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 ___→ ___→ 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若将二氧化碳通入大量的新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有机物(CxHy)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

使该有机物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装置中,洗气瓶B1、B2都吸收水分,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E的玻璃管中有机物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D质量增加ag,仪器B2的质量增加b g,则在该有机物试样组成中x : y = ________(计算结果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0.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课上,同学们把一瓶CO2气体(排空气法收集,并已验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有的小组没有观察到水压入瓶中,有的小组观察到少量水压入瓶中。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现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按教材的说法“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CO2”,水槽中的水足够把集气瓶中的CO2气体全部溶解,为什么集气瓶中的水面不上升或上升很少呢?
(作出猜想)1.排空气法收集到的CO2气体可能不纯。

2、。

3、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分别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2瓶CO2,重复图B实验,在不
同时间测得压入的水量占集气瓶容积的百分数,数据见表1。

(已知: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表1 24小时内CO2溶解情况
气体样本1234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排水法
2小时13.7%15.0%15.3%15.1%
24小时35.7%56.3%94.2%93.6%
实验室制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课堂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反思)
该实验引发了同学们对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及CO2收集方法的思考。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纯度。

小组同学用容积为 150mL 的集气瓶,装入部分水,留一定量的空气,用CO2排出这些水。

用此法收集到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气体,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试验不同浓度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情况,实验结果见表 2。

表2 占空气体积分数不同的CO2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情况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集气瓶中预留水的体积60mL45mL42mL39mL
CO2的体积分数40%30%X26%
上表中X的值为。

(2)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小组同学分4组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分别收集1瓶(集气瓶容积相同)CO2气体,记录所需时间,如表3所示。

表3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气体所需时间对照
①每次收集气体时,需要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再收集,其原因是。

②综合上述实验,请你对CO2的两种收集方法做出评价:。

31.兴趣小组对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相同质量的石灰石与同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完成表中实验:
(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得出的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__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___________和_______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稀盐酸浓度的关系是
____。

(4)要比较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快慢,除了可以看反应结束的时间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

(5)将过量的石灰石分别加入400mL,浓度各为1、2、3、4、5、6mol/L的盐酸溶液中。

资料:mo1/L是一个浓度单位,读作摩尔每升,数值越大说明浓度越大。

盐酸的利用率与盐酸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盐酸利用率不是很高的原因,除了盐酸挥发外,你认为还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验证用较浓的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硫酸亚铁,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能达到除杂目的;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B
解析:B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如升温会析出固体,所得仍是饱和溶液;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12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2+100g)×100%≈11%,故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里形成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因为降温前后甲的溶解度差较大;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也是乙>甲=丙,溶液升高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不析出,故溶液组成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晶
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升温后甲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所以升温后三种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选B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
Na CO+2HCl=2NaCl+CO+H O

2322
10673
x m
106x
=
x=106m/73
73m
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 O
2
4036.5

y200m
g7.3%-
40y
=
y=40(14.6g-m)/36.5

36.5200g7.3%-m
x+y=(106m/73)+40(14.6g-m)/36.5=18.6g,m=7.3g
x=10.6g y=8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CO=Na CO+H O
2232
80106
z10.6g
80z
=
z=8g
10610.6g
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

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
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
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
+=+
Zn2AgNO2Ag Zn(NO)
332
65216
13g x
65216
=
13g x
x=43.2g
Cu+2AgNO=2Ag+Cu(NO)
332
64216
3.2g y
64216
=
3.2g y
y=10.8g
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
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
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故选B。

5.C
解析:C
【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不说明温度时,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1℃时,甲、乙两物质哦溶解度为40g,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都只能是40g,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
140g;D.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少。

选C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
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
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

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详解】
A、根据题意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

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
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

故选B。

7.C
解析:C
【解析】A. 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始终成酸性,pH始终小于7
B. 浓H2SO4加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然后慢慢冷却至室温,所以最终溶液的温度能恢复到原温;
C. 煅烧CaCO3,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因此固体减少,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生石灰的质量,大于零;
D. O2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8.C
解析:C
【解析】A. 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两者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B. 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所以镁先反应完;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锌生成氢气多。

C.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应逐渐减小;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通常粉末状时,药品和盐酸接触更充分,反应较快;当块状石灰石反应时,速率较慢;但过氧化氢质量相同时,生成物的质量相同。

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转化时,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 、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碳酸铵过量,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铵和碳酸铵,符合题意;
C 、“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 3转化为FeOOH 和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铁、氧、氢、碳元素,故反应物中也应含铁、氧、氢、碳元素,故有水参与了反应,反应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故应该有氧化剂参与了反应,故有氧气参与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D 、14.06g 还原铁粉(仅含有Fe 和少量Fe x C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Fe x C 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
0.22g 100%=0.06g 12+162
⨯⨯⨯,设还原铁粉中铁
的质量为x
2442Fe +H SO =FeSO +H 5620.48g
x ↑ 56=20.48g
x x =13.44g 故还原铁粉中Fe x C 的质量为:14.06g-13.44g=0.62g ,故Fe x C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62g-0.06g=0.56g ,故56x :12=0.56g :0.06g ,x =2,故Fe x C 的化学式为:Fe 2C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酸(CH 3COOH )、葡萄糖(C 6H 12O 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乙酸(CH 3COOH )、葡萄糖(C 6H 12O 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则将乙酸(CH 3COOH )和葡萄糖(C 6H 12O 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 ,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 =1−9a 。

故选A 。

11.D
解析:D
【解析】BaCl 2溶液分别与Na 2CO 3、Na 2SO 4溶液常温反应生成BaCO 3和BaSO 4沉淀,因为BaCl 2溶液是用稀盐酸酸化的,故含有少量的稀盐酸,生成的BaCO 3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 2,故开始沉淀质量较少,故选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