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4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道德是从上帝的意志和神的启 示中产生出来的,是神或上帝指示 圣人提出来的行为规范。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
他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23
旧唯物主义:
道德是人的生理本能、感觉需 要的产物,道德是对幸福的追求, 实际上就是感官需要的满足;人的 本性就是趋利避害,道德是由人的 苦乐感觉决定的。
16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 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 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17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 2、调节功能 3、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 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18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与经济 经济决定道德 道德对经济的发展有能动的反 作用。
19
2、道德与其他意识 形态的互动关系
道德与法律 道德与宗教 道德与艺术 道德与科技
20
三、道德的起源及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认为道德是与生俱来,先天存在的,是 人的内心活动或主观意识的产物。
21
孟子:“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 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 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四端”或“四心”。
27
3、人类的自我意 识的形成与发展, 是道德产生的主 观条件
28
动物只有合群本能而没有道德。 《诗经》中就有“嘤其鸣矣,求其 友声”的诗句,说的是失群落队的 孤雁以其哀鸣求得同伴的呼应和援 助,但不能由此认为动物也有团结 互助、勇于自我牺牲的道德意识和 道德行为。
29
(二)道德的历史发展
1、道德发展的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道德 奴隶社会道德 封建社会道德 资本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32
什么是传统道德?一般来说,是 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 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思想的 精华。
33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 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 华民族优良道 德传统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客观需要
34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 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 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5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 要内容
(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 民族利益
《诗经》:“夙夜在公” 《尚书》:“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治安策》:“国而忘家,公而忘
私” 36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30
2、人类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是:人类道 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式 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道德发展的 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虽然在 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 象,但在总方向上,道德是沿着曲 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31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良传统道德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 者在巴黎宣言中表示:“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 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24
费尔巴哈《幸福论》: “没有快乐感和不快乐感的 地方,也就不会有善与恶的 区别。”
25
马克思主义认为:
1、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 历史前提。因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是道德的主体,道德只是人的道 德。
26
2、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孟子的五伦: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11
道德的涵义:道德是人类社会 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 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 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 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 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 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的总和。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 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12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道德以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 人内心信念为评价方式; 道德是调整人与自然、个人与个
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13
(二)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 道德的本质是被 社会物质生活条 件所决定的社会 意识。
14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 食足则知荣辱。”
15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 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
规范。 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
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道德是种内化的规范。
3
弟子们坐在谷子地边,等着哲学家 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 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 理他的遗著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 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 只有一种,那就方法 是:
让美德占据灵魂
5
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何感想:
6
调查:公众最反感的行为
04年11月12 日至11月19日, 人民网共同进 行了公众最反 感的不文明行 为调查,数据 显示:
7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如是说:
“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 美好的名声,就是因为它总 是伴随着巨大的牺牲。”
8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及其本质 (一)道德的涵义
道:道路,顺道而行,后引申 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行为、处事时 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准则。(生 活中也应顺道而行)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如何理解这一则寓言?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 外的旷野里上最后一堂课,一直探讨 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会问弟子的问题 是: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 纷纷给出各种答案,有的说要铲;有
2
的说用火烧;有的说在草上撒石灰; 有的说要挖根。哲学家听完后,站 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用 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有除 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一年后 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 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 满谷子的庄稼地。
9
德:通得。《论语集注》中说: “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 谓也。”许慎讲“德,外得于人, 内得于己也。”——道德会产生一 种功效,会有益于他人(对外), 也会使自己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感(对内的精神之得)。
10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春秋战 国时期的《管子》、《庄子》、 《荀子》等书。
荀子说: “故学至乎礼 而止矣,夫 是之谓道德 之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