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新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生命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新苏科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不同以下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A. 无目的观察
B. 有顺序的观察
C. 有思考的观察
D. 有记录的观察
【答案】A
【解析】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进行科学观察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细致地观察做到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进行科学观察时要认真要按一定的次序观察并如实做好记录故A错误
2.下列各项中没用到科学研究常用方法的是()
A. 发起保护珍稀动植物的倡议活动
B. 查阅资料为校园内树木悬挂名片
C. 调查计算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比例
D. 仔细观察操场上的蚂蚁搬家
【答案】A
【解析】A、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不属于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B、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上网收索、图片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故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C不符合题意
D、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3.探究性实验在制订计划时最根本依据是()
A. 实验现象
B. 提出问题
C. 作出假设
D. 实验条件
【答案】B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制订计划时最根本依据是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来制订计划
4.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使用的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描述法
D. 假设法
【答案】B
【解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
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弗里施是奥地利
动物学家早在1910年他就通过实验观察证明鱼类具有辨别颜色和亮度的能力而且辨
声能力超过人类成为研究鱼类色觉和
听觉功能的先驱以后继而研究蜜蜂的行为通过实验法证明蜜蜂不是色盲能分辨多种颜色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5.科学家()经过分析得知原来是微量元素钼的微妙作用最终确立了改良牧场的最佳
方案划线部分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哪一步骤?()
A. 分析资料
B. 发现问题
C. 收集资料
D. 作出假设
【答案】B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5个步骤当然对于一些简单的探究不一定这5个步骤都具备也就是说并不是说每一次
探究都要求一成不变或缺一不可而是可以随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对
待
牧场的一大片牧草又矮又小后来偶然发现牧场内有一小片牧草长得非常茂盛这一过程
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发现问题
6.读唐代诗人的优美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体会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 生物能呼吸
B. 生物能遗传
C.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废物
【答案】C
【解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说的是春天播种到了秋天种子经过萌发植株生长
发育开花结果再产生很多的种子体现的是生长和繁殖现象
7.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了“阳光对桃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该小组把24棵生长状态相近且
发育正常健康的桃树幼苗平均分为三组第一组桃树正常光照第二组桃树用黑色布罩住
第三组桃树延长光照时间其它栽培管理条件相同观察记录桃树幼苗生长状况该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A. 温度对桃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B. 空气对桃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C. 土壤对桃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D. 阳光对桃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了“阳光对桃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该小组把24棵生长状态相近且发育正常健康的桃树幼苗平均分为三组第二组桃树用黑色布罩住其它栽培管理
条件相同可见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阳光对桃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8.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
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A. 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
B. 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
C. 都呈蓝色
D. 玫瑰花仍然呈红色水仙花呈蓝色
【答案】D
【解析】当蓝光照射白色的水仙花白色的水仙花能反射蓝光白色的水仙花反射的蓝光进入人眼看到白色的水仙花是蓝色的当蓝色的光照射在红色的玫瑰花时红色的玫瑰花将蓝色光吸收没有色光反射即看上去是黑色的由此可见选项D正确
9.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10× 物镜是10× 第二次使用的目镜是5× 物镜是10× 那么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
A. 细胞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的数量增多
B. 细胞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的数量增多
C. 细胞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的数量减少
D. 细胞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的数量减少
【答案】A
【解析】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0×10=100 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5×10=50 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细胞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的数量增多
故选 A
10.测量人体体温时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的部位是()
A. 口腔
B. 直肠
C. 腋窝
D. 前面三项都是
【答案】B
【解析】
1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采集和使用显微镜观察水蚤的过程中看到以下视野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使视野从图1变为图2 选用反光镜中的凹面镜或者是选用一个较大的光圈使视野明亮一些然后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B. 要使视野从图3变为图4 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C. 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反光镜上
D. 该兴趣小组如用目镜5X和物镜10X来观察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15倍
【答案】A
【解析】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要使视野从图1变为图2 首先选用反光镜中的凹面镜或者是调节
遮光器选用一个较大的光圈使视野明亮一些然后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
晰 A正确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要使视野从图3变
为图4 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不正确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
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
在物镜上所以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C不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兴趣小组如用目镜5×
和物镜10×来观察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50倍 D不正确
12.用一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第一次使用的目镜和物镜都是10X 第二次使用
的目镜5X、物镜10X 第二次看到的细胞与第次相比()
A. 大小是原来的frac12 数目减少
B. 大小是原来的frac12 数目增多
C. 大小是原来的2倍数目增多
D. 大小是原来的2倍数目减少
【答案】B
【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
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
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
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0×10=100(倍)第二次物像放大
倍数=5×10=50(倍)因此第二次看到的细胞大小是原来的\frac12 细胞数目增多
13.位于人体胸腔内的一对器官是()
A. 心脏、肺
B. 心脏、肝脏
C. 胃、肺
D. 胃、肝脏
【答案】A
【解析】哺乳动物体腔内特有结构是膈肌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二部分胸腔内有
心脏和肺腹腔内有胃、肠、肝脏、脾脏等
14.武城县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不同类化肥对校园植物的影响进行探究他们认真思
考并设计了使用某种新型化肥和使用常规用的化肥对校园某一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
验步骤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
D. 实施计划
【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探究“不同类化肥对校园植物的影响”活动他们认真思考并设计了使用某种
新型化肥和使用常规用的化肥对校园某一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步骤这属于制定计
划
15.研究生命起源可以通过科学的推测进行那么科学的推测不包括()
A. 确凿的证据
B. 凭空的想象
C. 严密的逻辑
D.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答案】B
【解析】解科学的推测需要①确凿的证据凭空想象是站不住脚的②有严密的逻辑
③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故选 B
16.秋冬季节发现校园内的银杏叶渐渐变黄、落叶这体现了生物()
A.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生长繁殖
C. 能进行呼吸
D. 需要营养
【答案】A
【解析】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校园内的银杏树叶渐渐变黄、落叶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冷的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 A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7.(1)乙能保鲜的原因是________
17.(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17.(3)乙装置采取的是________消毒法
17.(4)设置甲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
17.(5)实验后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在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为什么?________
17.(6)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18.(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使标本放大到一定倍数的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 当外界光线较弱时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反光镜的凹面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
________________选择较大的________ 以使视野变得明亮
18.(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了物像如果要想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___ 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左下方应该将临时装片向________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18.(3)在显微镜操作中通过转动________________ 可以将5倍的物镜换成10倍18.(4)若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目倍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判断这个污点在________上
【答案】目镜, 物镜, 6, 遮光器, 光圈
【解析】
【答案】9, 细准焦螺旋, 左下方
【解析】
【答案】3, 转换器
【解析】
【答案】物镜
【解析】
19.(1)
如果室内光线较暗应调节()
19.(2)
转动⑥观察到物像不够清晰为增加物像清晰度可转动()
19.(3)
观察物像时看到的字母应该是()
A. ③
B. ④
C. ⑤
【答案】C
【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此若室内光线较暗应调节遮光器(用大光圈)、反光镜(用凹面镜)调节
会使视野变亮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解析】A、③是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有放大物像的作用 A不符合题意
B、①是目镜在镜筒的上端观察时靠近眼睛有放大物像的作用 B不符合题意
C、⑦是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
物像 C符合题意
【答案】C
【解析】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b”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q” 所以载玻片上写的是
字母p 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q” 选项C符合题意
20.(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________ 制定合理的________
20.(2)兴趣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选填“抽样调查法”或“普查法”)
20.(3)为了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他们在选取样本时应________(选填“以男生为
主”“以女生为主”或“随机抽样”)
20.(4)分析图中数据六年级学生的发病规律是________
20.(5)对于预防感冒你有什么建议?________
【答案】调查对象, 调查方案
【解析】
【答案】抽样调查法
【解析】
【答案】随机取样
【解析】
【答案】春季、冬季感冒的人数多夏季、冬秋季感冒的人数少
【解析】
【答案】经常通风、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注意增减衣物、在流感时少到公共场
合等等
【解析】
21.(1)从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来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和交流.
21.(2)你认为本地区预防疟疾病的主要办法是什么?
【答案】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解析】解(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
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
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方法步骤提出
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答案】(2)保护环境防止水污染大量杀灭蚊子
【解析】(2)让蚊子去叮咬体内有疟原虫的麻雀再解剖发现在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
的疟原虫所以得出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通过蚊子传播因此要保护环境防止水污染大
量杀灭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