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投影 第2课时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投 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并理解物体、影子、光线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作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发现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物体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确定时刻的先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于生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正确作图.
难点: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观测一天中不同时刻,同一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组长带领同学设计活动记录,分工如下:组内一人作为参照物体,两人负责量出参
照物体影子的长度,将方向和学生影子长度的数据记录在设计好的活动记录单上,组长负责组织并用数码相机拍摄这一同学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影子情况,数码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4-5张,附在活动单上,分析统计数据,将一天中不同时刻,同一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写在活动单上,并将思考的成因写在分析结果后.
2.学生观测一天中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的长短,组长带领同学设计活动记录单,分工如下:组内一人竖直摆放小棒,两人负责量出参照物体影子的长度,将小棒和影子长度的数据对应记录在设计好的活动记录单上,组长负责组织并用数码相机拍摄不同小棒和影子情况,数码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1-2张,附在活动单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思考影子的长度与小棒的长度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关系,将猜想及可能的原因写在活动记录单上.
二、探索归纳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最常见的平行投影是太阳光的投影,首先从它开始研究.
教师课前整理太阳光投影现象调查、选择合适的学生资多媒体展示,选1个代表小组结合照片对太阳光投影在一天中不同时刻,同一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情况进行介绍,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同学对展示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使学生明晰一天当中影子的变化方向为“西—西偏北—北—北偏东—东”,影子的长度变化为上午:“长—短”;下午“短—长”;一天变化为“长—短—长”.
例题讲解:
例: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已知乙木杆的高度为1.5 m.
(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
(2)在图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
(3)在(2)的情形下,如果测得甲、乙木杆的影子长为1.24 m和1 m,那么你能求出甲木杆的高度吗?
三、交流反思
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四、检测反馈
如图(1),中间是一盏路灯,周围有一圈栏杆,图(2)(3)表示的是这些栏杆的影子,但没有画完,请你把图(2)(3)补充完整.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32 习题5.2 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投影
1.探究
2.归纳总结:
3.练习:
七、教学反思
1.对比学习合理应用,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探究,本节课,让学生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刻的太阳光投影和不同事物在同一时刻的太阳光投影的调查,既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比提升,拓展提高”环节,让学生通过作图,自己对比、辨析太阳光投影和灯光投影,也达到了同样的学习效果.
2.本节课的设计循序渐进、挑战性逐渐增大,全程都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推进,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拓展能力.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