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

合集下载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认识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常见试题及其答案进行阐述,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一、阴阳五行学说试题:请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

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通过消长平衡来维持事物的和谐与稳定。

在医学上,阴阳用于描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

试题: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有何应用?答案: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类型。

五行之间存在生克制化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中医中用来解释脏腑功能和相互影响,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二、脏腑经络学说试题:中医如何通过脏腑学说理解人体?答案: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内部的器官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通过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医能够解释和治疗各种疾病。

试题:经络学说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内部通道系统的理论,它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和脏腑联系的通道。

经络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气血的流动和脏腑的功能,中医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段调节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津液学说试题:气血在中医学中有何重要性?答案:气血是中医学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的重要概念。

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血则承载着气和营养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态。

试题:津液在中医中有何作用?答案: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体液,包括体内的各种液体,如唾液、胃液、关节液等。

津液有滋养、润泽、调节的作用,对于维持脏腑功能和生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通过调整津液的生成和分布来治疗相关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什么所决定的?A. 气血B. 阴阳C. 五行D. 脏腑答案:B. 阴阳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摸诊答案:D. 摸诊3. 中医中的“脾胃”主要指的是什么功能?A. 消化B. 吸收C. 分泌D. 排泄答案:A. 消化4.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一说法主要体现了中医的哪种理论?A. 脏腑学说B. 经络学说C. 阴阳五行学说C. 气血津液学说答案:A. 脏腑学说5. 中医认为,哪种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外在原因?A. 七情B. 六淫C. 饮食不节D. 劳逸失宜答案:B. 六淫二、填空题1.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五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红、黄、白、黑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

答案:气、血3.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两个方面处于______状态,而疾病则是由于______。

答案:平衡、阴阳失衡4.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5.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______。

答案:肾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答: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因、病机、病位,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辨证是识别疾病过程中的各种证候,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和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特点。

2. 描述中医中的“气血津液”理论。

答:气血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推动和温煦身体的动力,血是营养身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包括身体内的各种液体,如唾液、泪液、关节液等,它们起到润泽、滋养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医基本理论的内容?A. 五行学说B. 阴阳学说C. 八纲学说D. 脏腑学说2.中医基本理论中,阳对应的属性是?A. 寒B. 热C. 阴D. 湿3.中医基本理论中,病因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六淫B. 五劳七伤C. 精神因素D. 饮食不当4.中医中,人体的防御系统被称为?A. 免疫B. 抵抗力C. 气虚D. 抗生素5.中医中,主要用于养生的方法是?A. 针灸B. 推拿C. 草药D. 饮食调养6.下面哪一种中药性质味道偏寒凉?A. 附子B. 生姜C. 人参D. 枸杞7.中医理论中,脉搏的数量和质地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情况?A. 中药的煎煮时间B. 病情的变化C. 饮食的调节D. 灼烧伤的程度8.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之一?A. 望诊B. 问诊C. 听诊D. 切诊9.中医中,主要通过哪些方法辨识病情?A. 洗澡B. 摸诊C. 闻诊D. 拉诊10.中医基本理论中,气血的生成与哪一脏腑的功能相关?A. 心脏B. 肺脏C. 肾脏D. 肝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描述万物变化。

阴阳是根据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进行划分的。

阴阳学说的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维护身体健康。

2.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来描述和分析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的原理包括相生相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应用于中医诊断、治疗和药物选择等方面。

3.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体器官为基础,研究脏腑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脏腑学说的原理包括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它应用于中医诊断、辨证施治和养生等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1. 元气是()。

A. 先天之精命门处化生,水谷之精滋养补充B. 水谷之气的精华部分C. 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D. 一身之气分布到脏腑或脏腑之精化生【答案】A2. 治疗血瘀证,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其机制是()。

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答案】B3. 连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 经脉的相互连结B. 气血的相互关系C. 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D. 宗气的贯通和运行【答案】D4.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下列哪两者的关系?()A. 气与血B. 气与津液C. 津液与血D. 津液与汗【答案】C5. 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 三焦B. 肺、脾、肾C. 十二经脉D. 奇经八脉【答案】A6.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和津液的关系?()A. 气能载津B. 气能生津C. 津能化气D. 气能摄津【答案】A7. “气随液脱”的原理是()。

A. 气能行津B. 气能生津C. 津能载气D. 气能摄津【答案】C8. 《金匮要略心典》所云“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病机是()。

A. 气不固津B. 气随液脱C. 脾胃气虚D. 津停气阻【答案】B9.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宗气的作用?()A. 行呼吸B. 行血气C. 资先天D. 温养全身【答案】D10. 与语言、声音及心脏搏动等密切相关的是()。

A. 元气B. 宗气C. 卫气D. 中气【答案】B1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暨南大学2019研]A. 隋唐时期B. 金元时期C. 战国至秦汉时期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C12.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攻下派”的医家是()。

[暨南大学2019研]A. 刘完素B. 李杲C. 朱震亨D. 张从正【答案】D13.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暨南大学2019研]A.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B.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答案】C14. 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奠定基础的书籍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1)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1)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具有“生我”“我生”关系的是A.木和火B.火和土C.水和金D.金和木E.木和土【答案】A B C2、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A.趋同性B.相对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答案】E3、瘀血的成因有A.气滞B.血寒C.血热D.气虚E.津亏【答案】A B C D E4、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外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答案】A5、神的具体表现包括A.思维B.言谈C.应答D.举止E.表情【答案】A B C D E6、后天之精源于A.先天之精B.营养之精C.水谷之精和清气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答案】C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藏C.阴阳互根D.阴阳转化E.阴阳自和【答案】C8、胆的别称表述错误的是A.中精之府B.中清之府C.精明之府D.清净之府E.中正之官【答案】C9、祛邪兼扶正之法适用于A.正虚之证B.邪实之证C.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D.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E.真虚假实证【答案】D10、创新温病理论的代表医家有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士D.王清任E.薛生白【答案】A B C E11、象思维的基础包括A.形象B.物象C.现象D.意象E.应象【答案】A B C12、与手厥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厥阴B.足少阳C.手阳明D.手太阳E.手少阳【答案】E13、与痰饮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A.外感六淫B.饮食不节C.七情内伤D.三焦水道不利E.肺脾肾功能失常【答案】A B C D E14、人体之精生成的物质基础是A.先天之精与水谷精微B.吸人清气与水谷精微C.水谷精微与五脏六腑之精D.先天之精与吸入清气和水谷精微E.先天之精与五脏六腑之精【答案】D15、有关脏与象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脏变决定象变B.脏决定象C.象变反映脏变D.象反映脏E.象变决定脏变【答案】E16、540:经络基本生理功能包括A.运行全身气血B.沟通联系作用C.感应传导信息D.调节功能平衡E.主司水液运行【答案】A B C D17、属于“邪气盛则实”的症状有A.壮热B.狂躁C.声高气粗D.腹痛拒按E.二便不通【答案】A B C D E18、不属于肝疏泄功能的是A.调节排精行经B.维持血液循行C.贮藏血液D.调畅全身气机E.调畅情志【答案】C19、“元气”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兴起时期是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E.两汉【答案】E20、壮热,面赤,烦躁,大汗,舌红,脉数,兼见口渴,尿少,便秘等症状,其病机是A.阳盛化火B.邪郁化火C.五志化火D.脏腑热盛E.阴虚火旺【答案】A21、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A.巢元方B.陈无择C.张仲景D.钱乙E.王清任【答案】D22、瘀血的其他称谓有A.恶血B.溢血C.败血D.衃血E.蓄血【答案】A C D E23、风气内动的病机中,属于虚风的有A.热极生风B.阴虚风动C.血虚生风D.肝阳化风E.血燥生风【答案】B C E24、不属于风邪性质的是A.善行B.主动C.开泄D.数变E.升散【答案】E25、外感热病的病位传变主要有A.伤寒六经传变B.温病卫气营血传变C.温病的三焦传变D.经络之间的传变E.经络脏腑之间的传变【答案】A B C26、北方人易形成阳虚体质的原因是A.情志因素B.饮食习惯C.气候类型D.地理因素E.生活条件【答案】D27、“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因地制宜【答案】D28、创造性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病机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类经》D.《素问玄机原病式》E.《临证指南》【答案】D29、《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A.热B.火C.心D.风E.暑【答案】B30、十二经脉中,以“少阳经”命名的经脉有A.大肠经B.小肠经C.三焦经D.胆经【答案】C D31、中医养生方法的作用有A.有益康复B.预防疾病C.增强体质D.调摄身心E.延年益寿【答案】A B C D E32、某女,37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选)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A)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科室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2.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B )A.鼻B.耳C.口D.目3.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B )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气虚质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D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 )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8.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C )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9、下列关于藏象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脏,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B.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属人体整体生命机能的体现,与五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C.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三焦、女子胞、子宫D.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沟通联系成有机整体10、肝的生理特性是( C )。

A.主疏泄,调畅气机B.主藏血,调节血量C.肝为刚脏,肝气升发D.主血海而调冲任11、肝主藏血不包括( D )。

A.濡养肝及形体官窍B.为经血生成之源C.化生和濡养肝气D.化生和濡养神12、肾开窍于( D )A.齿B.耳C.二阴D.耳及二阴1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D )A.神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14、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 C )A.胸腹部B.肌肤体表部位C.关节和骨骼D.四肢末端15、奇经八脉中,联络全身阴阳的经络的是( D )。

A.冲脉B.任脉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16、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B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属于“内火”的有A.胃火B.心火C.虚火D.五志之火E.壮火【答案】A B C D E2、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所属的治则有A.反治B.正治C.逆治D.从治E.反佐【答案】B C3、津液对气的作用表现为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生气E.津能载气【答案】D E4、不属于评价心理发育水平的是A.智力B.情感C.个性D.意志E.耐力【答案】E5、养生健体.抗衰老的中心环节是A.保精护肾B.调养心肺C.形神共养D.顺应自然E.饮食有节【答案】A6、属于“虚则补其母”的治法是A.抑木扶土B.泻南补北C.培土生金D.佐金平木E.培土制水【答案】C7、偏阳质者疾病初愈,不宜食用的是A.熟地B.龟甲C.羊肉D.乌梅E.枸杞【答案】C8、偏阳质者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A.寒证B.实证C.虚证D.热证E.郁证【答案】B D9、某患者突然出现食后脘腹疼痛,呕吐,腹泻,甚至神志不清,高度怀疑其病因是A.食物中毒B.饮食不节C.寒热偏嗜D.五味偏嗜E.暴饮暴食【答案】A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答案】C11、火邪.暑邪共同致病特点有A.均为阳邪B.均易致疮痈C.均易伤津耗气D.均夹湿邪E.致病均见热象【答案】A C E12、七冲门中,所谓“下极”是A.贲门B.幽门C.太仓下口D.太仓上口E.魄门【答案】E13、气的运动称为A.气机B.气交C.气化D.气变E.气和【答案】A14、胆腑的别称有A.中精之府B.清净之府C.中清之府D.元神之府E.精明之府【答案】A B C15、偏阳质者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A.寒证B.实证C.虚证D.热证E.郁证【答案】B D16、内风的病机有A.肝阳化风B.血虚生风C.阴虚风动D.热极生风E.血燥生风【答案】A B C D E17、属瘀血所致病证之特征是A.胁肋胀痛B.肿块时聚时散C.疼痛如针刺D.出血色淡清晰E.舌淡苔滑【答案】C18、藏象的含义是指A.五脏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表象C.五脏六腑的形象D.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E.人体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答案】E19、阴阳的最初涵义指的是A.月亮圆缺B.日光向背C.气候冷热D.空气燥湿E.性别雌雄20、“肝肾同源”理论依据是A.同居下焦B.精血同源C.同寄相火D.水能生木E.津血同源【答案】B21、泻南补北法中的“南”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B22、“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所体现的治则是A.正治反治B.治病求本C.扶正祛邪E.调整阴阳【答案】D23、某女,61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套)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套)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创立“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朱丹溪B.吴鞠通C.吴又可D.刘完素E.薛生白【答案】B2、六淫中,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A.燥邪B.风邪C.湿邪D.暑邪E.寒邪【答案】D3、将肺称为“娇脏”的主要依据是A.肺主一身之气B.肺外合皮毛C.肺不耐寒热D.肺为水之上源E.肺朝百脉【答案】C4、手阳明经直接联络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D5、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A.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B.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C.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D.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E.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 B C E6、“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因地制宜【答案】D7、与痰饮.瘀血.结石致病相关的有A.导致疼痛B.继发性病因C.阻滞气机D.病理产物E.病程较长【答案】B C D8、导致昏厥的病机是A.气滞B.气逆C.气闭D.气陷E.气脱【答案】D9、“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是A.气与津液B.气与血液C.精与血液D.血与津液E.精与津液【答案】D10、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输精于皮毛D.肺朝百脉E.肺气宣发和肃降【答案】E11、“金水相生”说明的两脏关系是A.心与肾B.肝与肾C.脾与肾D.肺与肾【答案】D12、使人体脏腑.经络.官窍间传递信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答案】B13、容易侵犯人体上部的邪气是A.风邪B.燥邪C.湿邪D.寒邪E.毒邪【答案】A14、“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明血具有的功能是A.濡养作用B.化神作用D.推动作用E.固摄作用【答案】A1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所指的治法是A.阴中求阳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阳病治阴E.阴阳互济【答案】D16、与津液失常有关的脏腑有A.肺B.脾C.肾D.肝E.三焦【答案】A B C D E17、与四肢强健与否关系紧密的脏是A.心B.肾C.肝D.肺E.脾【答案】E18、血虚引起气虚病变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D19、肝阳上亢证患者病情加重,又出现畏寒肢冷,其病机变化是A.阳损及阴B.阴损及阳C.阳盛格阴D.阴盛格阳E.阳盛阴虚20、《内经》概括上.中.下三焦功能特点包括A.上焦如雾B.中焦如沤C.上焦如羽D.下焦如渎E.下焦如权【答案】A B D21、与冲脉相关的称谓有A.血海B.气海C.十二经脉之海D.阴脉之海E.五脏六腑之海【答案】A C E22、属阴阳转化的是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寒甚则热E.热极生寒【答案】A B C D E23、创新温病理论的代表医家有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士D.王清任E.薛生白【答案】A B C E24、关于邪正盛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邪气留结之处,即是邪正相搏明显之所B.亡阳多是正不敌邪,邪胜正衰的表现C.邪去正虚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D.邪正相持的态势多不稳定E.邪胜正衰是指正气无力祛除病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答案】E25、对三焦描述错误的是A.决渎之官B.原气之别使C.水谷之道路D.孤脏E.孤府【答案】D26、循行于内踝尖八寸以上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D27、病位传变主要包括A.表里传变B.外感热病传变C.内伤病传变D.寒热转化E.虚实转化【答案】A B C28、不属于内生五邪的是A.寒从中生B.暑从中生C.湿从中生D.津伤化燥E.风气内动【答案】B29、“母子相及”的传变形式是A.脏与脏之间传变B.脏与腑之间传变C.腑与腑之间传变D.形脏之间传变E.表里传变【答案】A30、不属于评价心理发育水平的是A.智力B.情感C.个性D.意志【答案】E31、阴阳转化形式包括A.此消彼长B.渐变C.突变D.此长彼消E.同消同长【答案】B C32、92: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A.炎上B.稼穑C.润下D.从革E.曲直【答案】C33、五脏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A.肝B.心D.肺E.肾【答案】D34、血虚者出现少气懒言.体倦乏力.头晕自汗等症状的原因是A.血不养气B.血不化神C.血不濡筋D.血不荣面E.血不化津【答案】A35、体现出中医学动静相召思维特点有A.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B.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C.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D.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E.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答案】A B C D36、患者神疲肢倦,食欲不振,兼见舌苔厚腻,其病机是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真实假虚【答案】B37、如果阴阳双方失去互为存在的条件,则可出现的是A.阳损及阴B.孤阴不生C.独阳不长D.阴阳离决E.阴损及阳【答案】B C D38、属于阴阳平和质的有A.喜动好强B.精力充沛C.身体强壮D.胖瘦适度E.工作潜力大【答案】B C D E39、中医学关于“证”的高度概括是A.临床症状B.疾病原因C.病机本质D.疾病部位E.疾病性质【答案】C40、肺与肾的关系包括A.水液代谢B.精微输布C.呼吸运动D.津液排泄E.阴液互滋【答案】A C E41、偏阳质者,易感受的邪气是A.阳邪B.阴邪C.湿邪E.燥邪【答案】A42、太极图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形象化表示的阴阳关系包括A.交感B.对立C.互根D.消长E.转化【答案】A B C D E43、称为“刚脏”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答案】D44、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A45、体质偏寒者,饮食应注意的是A.宜凉忌热B.甘润生津C.宜温忌寒D.辛辣之品E.滋腻之品【答案】C46、奇恒之腑中,有表里配合关系的是A.脑B.髓C.骨D.脉E.胆【答案】E47、病位传变主要包括A.表里传变B.外感热病传变C.内伤病传变D.寒热转化E.虚实转化【答案】A B C48、中医学对发病原理的认识主要是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失调【答案】A49、93:属于五行之“水”的是A.恐B.脉C.肉D.皮E.怒【答案】A50、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是A.《素问》B.《伤寒杂病论》C.《中藏经》D.《灵枢》E.《难经》【答案】B51、内燥多见的脏腑包括A.脾B.肺C.大肠D.肝E.胃【答案】B C E52、如果阴阳双方失去互为存在的条件,则可出现的是A.阳损及阴B.孤阴不生C.独阳不长D.阴阳离决E.阴损及阳【答案】B C D53、540:经络基本生理功能包括A.运行全身气血B.沟通联系作用C.感应传导信息D.调节功能平衡E.主司水液运行【答案】A B C D54、心与肝的关系包括A.消化吸收B.血液运行C.血液贮藏D.气的生成E.神志活动【答案】B E55、某女,48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靠哪两大系统的相互协调?A. 气血系统B. 脏腑系统C. 经络系统D. 骨肉系统答案:B2. 以下哪项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 整体观念B. 阴阳学说C. 病因学说D. 药物治疗答案:A3. 中医学中的“精”指的是什么?A. 精神B. 精液C. 精微物质D. 精神和精微物质答案:D4. 中医学认为,以下哪种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A. 饮食不当B. 情绪波动C. 外感六淫D. 体质虚弱答案:C5. 以下哪个是中医学中的“五行”?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湿D. 金、木、水、火、寒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靠______和______两大系统的相互协调。

答案:脏腑系统、经络系统7.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8. 中医学中的“精”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先天之精、后天之精9. 中医学认为,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外感六淫10. 中医学中的“五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木、水、火、土三、判断题1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答案:正确12. 中医学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注重养生保健。

()答案:正确13. 中医学中的“精”是指精神活动。

()答案:错误14.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虚弱有关。

()答案:正确15. 中医学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6. 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辨证论治则强调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因时因地制定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答案】(1)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答案】(1)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A.肝火犯肺B.肾病及肝C.心病及肝D.脾病传肺E.肺病及肾【答案】A2、愈后防复主要针对的情况有A.劳复B.食复C.药复D.传变E.外感【答案】A B C E3、体现火.燥.暑三种外邪的共同致病特点的是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E.扰乱心神【答案】C4、饮食不洁会导致的病证有A.肥胖症B.肠胃功能紊乱C.肠道寄生虫病D.肠道传染病E.食物中毒【答案】B C D E5、不属于“七冲门”的是A.吸门B.飞门C.户门D.气门E.阑门【答案】D6、病位传变主要包括A.表里传变B.外感热病传变C.内伤病传变D.寒热转化E.虚实转化【答案】A B C7、体现出中医学动静相召思维特点有A.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B.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C.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D.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E.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答案】A B C D8、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是A.藏精气而不泻B.传化物而不藏C.实体性器官D.管腔状器官E.实而不满【答案】A9、与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的脏腑有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 B C E10、主司妇女带下的经脉是A.督脉B.冲脉C.带脉D.任脉E.跷脉【答案】C11、“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明血具有的功能是A.濡养作用B.化神作用C.温煦作用D.推动作用E.固摄作用【答案】A1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法B.培土制水法C.佐金平木法D.泻火润金法E.泻南补北法【答案】A13、属于内风病机及病证的是A.伤风B.破伤风C.热极生风D.风疹E.风痹【答案】C14、中医学以中国地域的东.西.南.北四海,合于人体的气海.血海.髓海.水谷之海;以十二条主要河流和八个湖泽,合于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其思维方式为A.形象思维B.意象思维C.应象思维D.抽象思维E.逻辑思维【答案】C15、发病类型有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复发【答案】A B C D E16、与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C17、属阴阳互藏互根关系失常而出现的是A.阳虚阴盛B.阴虚阳亢C.精气两虚D.气血两虚E.阴胜则阳病【答案】C D18、到达舌的经脉有A.心经B.肝经C.脾经D.胃经E.肾经【答案】C E19、人体之精按其功能可分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生殖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C E20、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有A.邪未尽除B.正虚未复C.诱因D.情志安和E.气血失和【答案】A B C21、“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的病机变化是A.气血两虚B.气随血脱C.气不化水D.气不摄血E.气随液脱【答案】E22、津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滋润B.濡养C.化精D.化神E.充养血脉【答案】A B E23、大实有羸状,是指A.真虚假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真实假虚E.因虚致实【答案】D24、治疗某些出血性疾病时,常用止血药配合补气药的原理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C25、关于七情,说法错误的是A.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B.七情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C.七情是致病因素D.七情致病属于内伤病因E.七情活动与五脏精气密切相关【答案】C26、人体之精生成的物质来源有A.先天之精B.吸入清气C.水谷精微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答案】A B C27、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E28、偏阴质者的临床用药应注意A.宜温补B.宜益火C.宜苦寒D.宜清热E.忌温燥【答案】A B29、水火之宅是指A.脾B.胃C.肾D.肝E.肺【答案】C30、足阳明经所属的腑是A.胆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答案】B31、“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因地制宜【答案】D32、不属于情志内伤引起的病变是A.结石B.气滞C.痰饮D.瘀血E.疫疠【答案】E33、胆为六腑的依据有A.形态中空B.内藏精汁C.助饮食消化D.泌别清浊E.与肝相表里【答案】A B C E34、七情变化和病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七情变化对病情影响不大B.只有剧烈的情志刺激才会影响病情变化C.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D.不良的情绪对患者的刺激度如果不大,则不影响病情E.喜是良性情绪,故此大喜的情绪有利于疾病康复【答案】C35、“一源而三歧”的经脉是指A.督脉.足少阴肾经.冲脉B.任脉.督脉.足少阴肾经C.任脉.督脉.带脉D.冲脉.督脉.带脉E.冲脉.督脉.任脉【答案】E36、阴胜则A.热B.躁C.寒D.动E.虚【答案】C3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藏C.阴阳互根D.阴阳转化E.阴阳自和【答案】C38、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39、中医养生方法包括A.调饮食B.慎起居C.适寒温D.食补剂E.和喜怒【答案】A B C E40、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精液C.血液D.宗气E.营气【答案】C41、《素问·热论》有热病少愈,忌食肉或多食的禁忌,其原理是A.未病先防B.阻断病传C.愈后防复E.因人制宜【答案】C42、大惊过度,容易导致的病机变化有A.心神不宁B.肝气郁结C.肺失宣降D.脾气亏虚E.肾气不固【答案】A E43、《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E44、共同维持人体正常血液循行和津液代谢的重要环节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答案】A D45、属阴的是A.体表B.体内C.五脏D.六腑E.精血津液【答案】B C E46、表述不正确的是A.脑为元神之府B.灵机记性在脑C.脑为中精之府D.脑为髓之海E.脑为奇恒之腑【答案】C47、814:便溏泄泻,小便不利,苔白滑,多是A.肾虚水泛B.湿犯上焦C.湿阻中焦D.湿滞下焦E.寒从内生【答案】D48、某女,61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精气血津液D. 病因病机答案:A2.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 精B. 气C. 血D. 津液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五行相生关系()A. 木生火B. 火生土C. 土生金D. 金生木答案:D4. 脏腑中,具有“将军之官”之称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5.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医病因分类()A. 风寒暑湿B. 疠气C. 情志D. 药物答案:D二、判断题6.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答案:正确7. 中医学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答案:正确8. 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答案:正确9. 中医学治疗原则中的“标本兼顾”是指治疗时既要考虑病因,又要考虑病机。

()答案:错误10. 中医学认为,药物归经是指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答案:正确三、填空题11.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______。

答案:气12. 脏腑中,具有“后天之本”之称的是______。

答案:脾13. 中医学病因分类包括: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和______。

答案:病理产物14. 中医学治疗原则中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______来制定治疗原则。

答案:病因病机15. 中医学认为,药物有四气五味,其中“四气”指的是药物的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四、名词解释16. 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宇宙观,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构成的。

在中医学中,阴阳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用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17. 脏腑:脏腑是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五个腑。

脏腑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相互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的基本理论是()。

A.平衡的概念B.阴阳五行学说C.脉学D.方剂学答案:B2.中医四诊法包括()。

A.望、闻、问、切B.望、听、问、摸C.望、闻、问、拍D.望、听、问、拍答案:A3.中医重视独立人体的整体性,强调()。

A.以病控证B.以证治病C.辨证施治D.辩证治疗答案:C4.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是()。

A.辨寒热、寒热症候、寒热病程B.寒热、症候、病程C.病程、症候、寒热D.寒热病程、寒热、症候答案:B5.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

A.因时制宜B.因证施治C.因病立法D.因症选方答案:B二、判断题1.中医以病为中心,以病证治则为基础,因此在治疗时只需根据病状选方和用药。

()答案:错误2.中医的理论阐释主要以经典著作为依据,借助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方法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答案:正确3.中医辨证施治中,治疗的重点在于根据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方剂。

()答案:错误4.中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主要有四诊法和八纲辨证。

()答案:正确5.中医的治疗过程分为疗法的选择和具体疗法操作两个环节。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请简述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答:中医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整个世界是由阴阳两个相对统一、相互依赖的对立面构成,并通过五行来描述和说明事物的生发、发展、变化等规律。

2.中医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医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症状、病史等来了解病情。

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病情。

3.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什么?答: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因证施治。

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证候来确定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的原则包括辨证分析、辩证施治、辨病立法和辨症定治。

4.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是什么?答: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包括病因分析、病位分析、病机分析、病势分析和病理变化分析。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1)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1)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技等专业)姓名:科室:得分: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木→土→水→金→火→木B.水→火→金→木→土→水C.金→木→水→土→火→金D.土→金→水→木→火→土E.火→金→水→土→木→火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A.精B.津C.液D.阴液E.血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A.运化水液B.通调水道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E.贮尿、排尿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A.战乱不停B.气候反常C.社会动荡不安D.生活极度贫困E.工作环境恶劣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C.试探反问E.详问发病经过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血脱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A.动力B.原料C.动力和原料D.气能化津E.气能生精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A.寒为阴邪B.寒邪易伤阳气C.寒主收引D.寒性凝滞E.湿性重浊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A.舌质紫暗B.舌质淡红C。

舌质淡白 D.舌质鲜红 E.舌质红绛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胜邪负 D.正气虚衰 C.正邪两盛 D.邪气致病 E.正气未虚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A.实证B.虚证C.虚转为实D.实转为虚E.虚实错杂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A.面始焦,发始堕B.面皆焦,发始白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D.天癸至,精气溢泻E.发堕齿槁13.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

此属下列中何种类型:A.病已痊愈B.原发与继发C.卒发与徐发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E.复发与休止交替14.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A.徐发B.伏而后发C.并病D.继发E.复发15.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A.胃气虚弱,饮食减少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D.误治,使病情迁延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二、B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阴阳二气的交感B.阴阳二气的制约C.阴阳二气的运动D.阴阳二气的平衡E.阴阳二气的互根1.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2.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心B.肾C.脾D.肺E.膀胱3.答案中哪一项为“君主之官”:4.能“主二便”的脏腑是:5.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A.肝与脾B.心与肾C.肺与肾D.肺与脾E.肝与肾6.“水火相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7.“乙癸同源”说明哪两脏的关系:8.“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汗出恶风B.皮肤干涩C.狂躁妄动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E.下利粘液,小便浑浊9.火热之邪致病可见:10.湿邪致病可见:三、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阳盛则热属于下列中哪几项:A.阳偏盛B.阴阳偏衰C.实热证D.虚热证E.格阳证2.过逸是指: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C.患病适当休息D.长时期脑力劳动E.长时期足不出户3.下列病机与病证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证C.阴盛格阳D.虚热证E.寒实证4.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下列中哪两项:A.补气为主B.佐以养血C.活血化瘀0.佐以活血化瘀 E.佐以补气5.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A.泻而不藏B.满而不能实C.藏而不泻D.实而不能满E.以补为用6.原有疾病“少愈”,进人病理静止期,从正邪相搏角度言,其病理一般是:A.邪气炽盛B.余邪未尽C.正气已虚D.正气已复E.邪正俱实7.淖,夜亏损可引起血的哪几种病理变化:A.血燥B.血热C.血虚D.血瘀E.出血8.下列中哪两种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A.补气升提B.宣肺散邪C.苦温燥湿D.降气宽胸E.甘寒生津9.《内经》和李时珍分别称脑为:A.神明之府B.五脏六腑之大主C.髓海D.元神之府E.精明之府10.下列经脉与循行部位,哪两项有关:A.心经B.肾经C.连目系D.抵小腹E.经乳头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A.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B.涕液C.人体的血液D.汗液E.尿液2.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气B.血C.精D.津液E.营气3.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体现出下列中的哪些特点:A.升已而降B.降已而升C.升中有降D.降中有升E.升降出入4.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5.下列六淫病邪中,哪些可与湿邪相兼:A.风邪 D.寒邪 C.燥邪 D.火邪 E.暑邪五、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1.饮食偏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偏嗜饮酒三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A.医古文B.中医基础理论C.中医临床医学D.中医预防医学E.中国医学史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中国B.日本C.印度D.埃及E.古希腊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神农本草经》E.《温疫论》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A.《伤寒论》B.《金匮要略》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难经》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E.《小儿药证直诀》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黄帝内经》D.《千金要方》E.《神农本草经》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难经》E.《医学纲目》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难经》E.《千金要方》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E.《温病条辨》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巢元方B.华佗C.张仲景D.陈无择E.扁鹊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B.张从正C.刘完素D.朱丹溪E.李杲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A.李杲B.李中梓C.吴又可D.张子和E.王清任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A.叶天士B.李东垣C.李中梓D.张介宾E.朱丹溪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朱震亨B.李东垣C.张从正D.刘完素E.吴鞠通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A.李中梓B.朱丹溪C.李东垣D.张介宾E.赵献可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子和C.李东垣’D.朱丹溪E.张介宾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A.李中梓B.赵献可C.张介宾D.李东垣E.朱震亨18.《温疫论》的作者是:A.叶天士B.吴鞠通C.薛生白D.王孟英E.吴又可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吴鞠通B.吴有性C.王孟英D.叶天士E.薛生白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A.叶天士B.吴鞠通C.薛生白D.王孟英E.余师愚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A.吴有性B.王清任C.张锡纯D.李中梓E.王孟英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A.心 D.肺 C.脾 D.肝 E.肾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命门B.脑C.五脏D.六腑E.经络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A.叶天士B.王叔和C.张介宾D.王清任E.李杲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A.病B.症C.体征D.证E.病因(二)B型题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E.《神农本草经》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D.《金匮要略》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C.《伤寒论》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E.《神农本草经》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B.《医宗金鉴》C.《证治准绳》D.《医学纲目》E.《千金要方》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B.《医宗金鉴》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C.《证治准绳》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B.“春善病鼽衄”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B.“春善病鼽衄”(三)D型题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C.阴盛则寒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B.社会的进步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A.宏观观察法B.微观观察法C.直接观察法D.试探法E.整体观察法(四)X型题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A.治未病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李中梓B.张景岳C.赵献可D.吴又可E.王肯堂3.温病学理论源于:A.《温疫论》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C.《内经》D.《伤寒杂病论》E.《难经》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A.《难经》B.《内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千金要方》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A. 形神一体观B.五脏一体观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D.“病在上者下取之”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7.中医的“证”包括:A.病变的过程B.病变的原因C.病变的部位D.病变的性质E.邪正的关系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A.《诸病源候论》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难经》E.《神农本草经》二、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24.“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E.阳虚阴盛25.“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阴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26.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2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2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2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30.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31.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肾32.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3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E.肾阳虚而心火越34.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35.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36.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37.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二)B型题 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A.精气学说 B.比较、演绎、类比 C.诊断方法 D.治疗方法 E.预防方法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滋阴扶阳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阴阳的运动 B.阴阳的交感 C.阴阳的制约 D.阴阳的互根 E.阴阳的平衡 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7.肝火犯肺属于:8.肝气犯脾属于: A.益火补土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E.金水相生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11.滋养肺肾法称: A.比较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以表知里 E.反证法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 A.反证法 B.试探法 C.司外揣内 D.比较 E.类比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诊断性治疗属于:(三)D型题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 A.弥散 B.变幻莫测 C.凝聚 D.气化 E.以上均是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 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 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母子关系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胜 E.传其所不胜3 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A.传其所胜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不胜 E.所胜所不胜关系 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 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平衡 E.转化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 A.阴阳交感 B.阴阳制约 C.阴阳消长 D.阴阳互用 E.阴阳转化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A.抑强 B.扶弱 C.虚则补其母 D.实则泻其子 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A.类比 B.试探 C.比较 D.司外揣内 E.反证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 A.气血津液学说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病因学说(四)X型题 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 A.水地说 B.道家思想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优质.参考.资料说 E.五行学说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 A.气 B.血 C.津液 D.先天之精 E.水谷之精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 A.肾精所化之气 B.水谷精气 C.自然界清气 D.肾中所藏精气 E.脏腑之气 4.阴阳消长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稳定的 D.无条件的 E.有条件的 5.属于阳的属性有: A.温煦 B.兴奋 C.明亮 D.潜藏 E.滋润 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 A.阳中求阴 B.阴损及阳 C.阳病治阴 D.阳胜则阴病 E.气虚导致血虚 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 A.阴阳双补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寒者热之 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 D.阴阳中复有阴阳 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A.五行的特性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C.五行的生克制化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 A.肾主水 B.肾开窍于耳 C.肾主骨生髓 D.肾藏精 E.肾在液为唾 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唇、口、黄、化、肉 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 E.长夏、湿、中、歌、哕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 A.爪、筋、皮、肉、 B.鼻、皮、毛、收、悲 C.皮、鼻、口、胃、长 D.商、辛、白、哭、悲 E.秋、西、咳、燥、收 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 A.爪、筋、皮、肉、苦 B.舌、脉 、喜、夏、长 C.喜、鼻、口、胃、长 D.苦、赤、、、南E.夏、小肠优质.参考.资料 学思维 D.强调功能联系 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23.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 A.视外揣内 B.类比 C.比较 D.演绎 E.试探与反证 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 A.以表知里法 B.试探法 C.取象比类法 D.推演络绎法 E.比较法二、填空题 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______所同化。

1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1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结论与阴阳五行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以下同)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真诀》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陈无泽D、吴又可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A、刘完素3、张从正C、李杲D、朱丹溪4、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五脏B、六腑C、经络D、气血5、中医治疗疾病时“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其意思主要是指在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理环境D、社会环境6、“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7、阴阳的概念是:()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B、代表白昼和黑夜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8、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A、寒与热B、动与静C、上升和外出D、表与里9、事物的阴阳属性是:()A、绝对的B、相对的C、统一的D、平衡的10、不属于阴的是:()A、晦晴的B、内在的C、静止的D轻清的11、不属于阳的是:()A、明亮的B、外在的C、运动的D、重浊的12、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制约和消长B、互根互用C、相对平衡D、相互转化13、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脚厥冷,脉微软绝等症象,这种现象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1D、阴阳的相互转化14、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A、阴阳相互制约B、阴阳互根C、阴阳相互转化D、阴平阳秘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16、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A、五脏B、六腑C、津液D、血17、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失调18、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A、阳虚则寒B、阴胜则寒C、阴虚则热D、阳损及阴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阳两虚D、重阴必阳20、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A、对立制约的B、互根互用的C、消长平衡的D、可以转化的2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A、阴的绝对亢盛B、阳的绝对亢盛C、阴虚而致阳亢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22、“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23、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A、孤阴不生,孤阳不长B、阳平阳秘,精神乃治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24、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25、属于阳的药味是:()A、酸B、咸C、淡D、苦26、属于阴的药味是:()A、辛B、甘C、淡D、苦27、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A、曲直B、炎上C、从革D、润下28、五行中金的特性是:()2A、寒凉B、收敛C、承载D、条达舒畅29、五色中属水的是:()A、青B、黄C、白D、黑30、“喜”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A、木B、火C、土D、金3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A、木—肝、春、东B、土—脾、夏、南C、金—肺、秋、西D、水—肾、冬、北32、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A、心B、肺C、脾D、肾3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心B、肺C、肝D、肾34、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之“所胜”是:()A、心B、脾C、肝D、肾35、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A、心B、肺C、脾D肝36、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生火B、火生土C、土生金D、水生木37、肺气的肃降,能制约肝气的上升,肺与肝的这种关系属于五行学说中的:()A、相生关系B、相克关系C、相乘关系D、相侮关系38、肾阴上升以制约心阳,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克土B、土克水C、水克火D、火克金39、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水,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反侮40、肝气横逆犯脾,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A、木克土B、木乘土C、木不疏土D、土侮木41、由于土本身不足,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这种情况称为:()A、木克土B、木乘土C、土侮土D、土虚木乘42、脾虚病人,面见青色,为:()A、木来乘土B、水来克火C、木来克土D、土来侮木43、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证是:()3A、肺虚脾弱B、心肾不交C、肝脾不调D、脾肾阳虚44、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A、心肝火旺B、肝气横逆犯脾C、肝虚致脾失健运D、肾阴不足至肝阳上亢45、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培土制木B、佐金平木C、滋水涵木D、抑木扶土46、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培土生金D、益火补土47、“泻南补北”的治法适用于:()A、肝火偏盛,肺失清肃B、肾阴不足,心火偏旺C、肝旺脾虚D、脾虚湿盛48、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对由于思虑过度致疾的病人采用精神疗法时,可用哪种情志活动达到治疗目的?()A、喜B、怒C、惊D、恐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以下同)1、金元时期,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仲景B、张从正C、刘完素D、李杲E、朱丹溪2、创立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湿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A、赵献可B、张景岳C、叶天土D、吴鞠通E、王清任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预防为主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4、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主要体现于:()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精神情志活动可以致病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D、异病同治,同病异治E、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关5、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认为,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生理、病理:()A、四时气候的变化B、昼夜晨昏的变化C、地区气候的差异D、地理环境的不同E、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6、所谓辨证,就是要辨清病变的:()A、部位B、原因C、性质D、邪正关系E、治疗原则和方法7、属于阳的有:()A、运动的B、湿热的C、明亮的D、向外的E、上升的48、属于阴的有:()A、静止的B、寒冷的C、晦暗的D、内守的E、下降的9、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属于阴的有:()A、凝聚B、下降C、外出D、滋润E、抑制10、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属于阳的有:()A、推动B、温煦C、升发D、濡养E、兴奋11、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A、阴阳的相互对立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可以互相转化E、事物的无限可分性12、阴阳的对立制约,可体现于:()A、四季的变化B、昼夜的变化C、动极者,镇之以静D、阴胜则阳病E、阳胜则阴病13、阴阳的互根互用,可体现于:()A、气与血的关系B、津与液的关系C、兴奋与抑制的关系D、推动与温煦功能的关系E、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4、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属于阳的有:()A、体表B、上部C、背D、上肢E、心肺居上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属于阴的是:()A、体内B、下部C、腹D、下肢E、肝肾位于下16、下列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中属于阴的有:()A、精B、气C、血D、津E、液17、属阴阳失调的病理有:()A、阳胜则热B、阴胜则寒C、重寒则热D、阴虚则热E、阴阳互损18、属阴阳偏衰的病理有:()A、阴虚则热B、阳虚则寒C、阳虚则寒D、重热则寒E、阴阳互损19、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有:()A、阴胜则阳病B、阳胜则阴病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互损20、阴阳偏胜的治疗,可应用下列哪几项原则和方法?()A、调整阴阳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寒者热之E、热者寒之21、阴阳偏衰的治疗,可应用下列哪几项原则和方法?()A、调整阴阳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22、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阴的有:()5A、沉静少言B、形寒怕冷C、呼吸微弱D、语声低微E、脉数23、用阴阳来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阳的有:()A、躁动不安B、发热C、呼吸气粗D、语声高亢E、脉沉迟24、属于阳的药味有:()A、辛B、甘C、苦D、酸E、咸25、属于阴的药味有:()A、辛B、甘C、苦D、酸E、咸2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无限可分27、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向下B、生长C、生化D、承载E、受纳28、归属于木的有:()A、夏B、青C、肝D、筋E、目29、归属于土的有:()A、湿B、甘C、脾D、南E、思30、属五行相生关系的有:()A、土与木B、木与火C、土与金D、金与水E、火与土31、属“母子”关系的有:()A、心与脾B、脾与肺C、肺与肾D、肾与肝E、肝与心32、属于行相克关系的有:()A、金与木B、木与土C、火与土D、水与土E、金与水33、可用五行的相生关系来解释的是:()A、肝藏血以济心B、肺清肃下行以助肾水C、心火下降于肾使肾不寒D、肾阳湿煦脾阳E、肾藏精以滋养肝血34、属于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B、心水旺盛引动肝火C、肝气横逆犯脾D、肝之气火上逆肺E、肾精不足致肝血不足35、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肝病的脉症是:()A、面色青B、面色白C、喜食甘D、喜食酸E、脉弦36、根据五行的归属,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的脉症是:()A、面色黑B、面色赤C、口味苦D、口味酸E、脉洪37、适用“虚则补其母”治则的病证有:()6A、肝肾阴虚B、肺肾阴虚C脾肺气虚D、肝旺脾虚E、肾阴虚而心火旺38、适用“抑制”法治疗的病证是:()A、肝气横逆犯脾B、脾胃湿热致肝失条达C、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D、肝火偏盛致肺失清肃E、肾阴不足致心火偏旺39、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40、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B、佐金平木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三、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为主导思想,以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B. 秦汉C. 隋唐D. 宋元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整体观B. 阴阳五行C. 预防为主D. 个体化治疗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学的基本原则?A. 治未病B. 辨证论治C. 药食同源D. 以形补形4. 中医认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不包括以下哪项?A. 气血B. 精液C. 脏腑D. 经络5. 以下哪个脏腑被称为“后天之本”?A. 心B. 脾C. 肝D. 肺二、判断题6. 中医学认为,阴阳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规律。

()7. 中医的辨证论治,强调的是病因、病机和症状三者之间的联系。

()8. 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经络是脏腑功能的体现。

()9. 中医学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平衡。

()10. 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2. 简述中医学的基本原则。

13. 简述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

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4. C5. B二、判断题6. √7. ×(中医的辨证论治,强调的是病因、病机、症状和体质四者之间的联系。

)8. ×(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经络是脏腑功能的通道。

)9. √10. √三、简答题1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阴阳五行、辨证论治、预防为主。

12. 中医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治未病、辨证论治、药食同源、个体化治疗。

13.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有:调整饮食、作息规律、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悦、按摩推拿等。

以下为补充内容,以满足900字以上的要求:中医学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其理论体系丰富多样,包括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

以下为补充内容:1. 阴阳五行:中医学认为,阴阳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规律,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衡则产生疾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1按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求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

在强化公益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注重利用涉农科研、教学、企业、专业协会、专合组织等各方面作用,共同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在抓好农技推广单位的基地建设情况下,配置基本试验基地,配备电脑、照相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推广服务设备,提升农技推广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农技推广工作活力。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发挥"农业信息网站"、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作用,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

中医基础理论(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30. 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A.手太阳小肠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阳明胃经D.手少阳三焦经E.足少阳胆经31.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32. 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年龄不同B.性别差异C.体质强弱D.生活习惯不同E.肤色不同33. 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A.心B.肝C.脾D.肺E.肾34. 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35. 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A.心B.肝C.脾D.肺E.肾36. 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A.手太阴肺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手太阳小肠经37.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A.风邪B.燥邪C.暑邪D.湿邪E.火邪38.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化生血液B.排泄糟粕C.分泌胆汁D.贮存胆汁E.排泄胆汁39.血液的生成来源有()A.津液B.肾精C.营气D.元气E.卫气40. 影响外环境的因素有()A.气候变化B.地域特点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社会环境三、填空(41~50题,每空0.5分,共10分)4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42. 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与()。

43.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与()两个方面。

44. 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和()水谷。

45. 血运失常包括()与()两个方面。

46. 十二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上接()经,下交()经。

47. 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大失血急用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

4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与()。

49. 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与()三个方面。

50. 预防包括()与()两个方面。

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计10分)51. 阴阳52. 藏象53. 经络54. 体质55. 内生“五邪”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56.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57.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58.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59.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60.简述精的概念内涵。

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61.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

62.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1.D2.D3.C4.B5.C6.B7.A8.A9.C 10.D 11.C 12.D 13.D 14.B 15.D 16.B 17.A 18.C 19.D 20.C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 分,计20分)21.C.D.E 22.A. B 23.A.D.E 24.A. B.C.D.E 25.C.D.E 26.B. E 27.A. B.C 28.B.C.D 29.A. B.C.D 30.A. B.C 31.A. C.E 32.A.B.C.D 33.C.D 34.A. B.C.D.E 35.B.C36.B.C 37.C.E 38.D.E 39.A. B.C 40.A.B.C.D.E三、填空(41~50题,每空0.5分,计10分)41.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42.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43. 主疏泄主藏血44. 受盛传化45. 血瘀出血46. 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47. 津能载气气能摄血48.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49. 饮食偏嗜饮食不洁50.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共10分)5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1分)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分)。

52.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分)。

53.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分)、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1分)。

54.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1分)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分)。

55.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1分),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1分)。

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56.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分)。

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分);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分)。

57.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0.5分);手三阳经,从手走头(0.5分);足三阳经,从头走足(0.5分);足三阴经,从足走腹(0.5分)。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0.5分);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0.5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0.5分);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0.5分)。

58.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袭人易阻滞气机,损伤脾阳(1分)。

②湿性重浊。

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等特征(1分)。

③湿性黏滞。

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黏腻不爽,病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1分)。

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致病多引起下肢及下焦部位病变(1分)。

59.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2分)。

反治的常用治法有:①寒因寒用,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0.5分);②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0.5分);③塞因塞用,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0.5分);④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0.5分)。

60. 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1分)。

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①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1分);②广义之精:指人体之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1分);③一般意义的精,即通常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1分)。

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61.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分)。

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2分)。

62.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1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1分);②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1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1分);③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1分)与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