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
创业是成功的过程,成功也是一辈子的过程,看看那些80后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一
李一航电子垃圾创业: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到年赚400万
他的父亲在深圳街头卖甘蔗,母亲沿街乞讨。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他却偏偏不去,后来流落街头,靠捡垃圾为生。
从捡垃圾到收破烂,最后他竟年赚40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
讲述李一航电子垃圾废品收购的励志创业故事: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为生到年赚400万!
1、母亲寄来学费,他却放弃读大学
1984年6月1日,李一航出身在河南一个农村家庭。
父亲以苦力养家,母亲早年残废不能行走。
2003年的一天,父母托堂叔捎来了学费。
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全部是新旧不一的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
堂叔告诉他父母在深圳乞讨赚钱,他一听就哭了。
高考发榜,李一航被河南一所高校录取。
但想到辛苦赚钱的父母,他决定,不读大学,到深圳赚钱。
2、3元闯深圳,连吃面都不够
还完学校同学的302元债务,加上160元的车票钱,李一航将仅有的3元积蓄藏在了底裤里,就这样出发了。
初到深圳,川流不息的人群、奔驰而过的车子、生硬难懂的粤语,让他感到窒息,路在何方?
好不容易凭口音找到一家老乡的面馆,叫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地吃完。
才发现自己吃了人生中最贵的一碗面:5元钱。
吃完面后,他等了很久,主动帮老板收碗。
老板看他提着一个袋子,应该是刚从农村出来,就没有收钱。
倔强的李一航把3元钱压在碗底,说声谢谢后离开
了。
走出面馆的李一航,身无分文,反而让他释然了。
于是,他开始睡大街,宝安区的流塘天桥成了他第一个“正式”住所。
3、捡垃圾为生,碰到母亲在乞讨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白天捡垃圾,晚上在天桥上的修表摊成为他的第一个职业,一天2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饭票的问题,却因交不起管理费又被城管赶跑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此时的母亲跪在地上,向路人乞讨。
父亲在削甘蔗,旁边摆着一个菠萝罐。
他大脑一片空白,泪水模糊了双眼!
虽然近在咫尺,但他没有勇气上前相认。
他发誓要赚大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一次,他拾到一个摔成两半的手机。
他狠下心花了几块钱去网吧查到华强北有回收手机的,于是他便步行20多公里来到华强北,没想到这个坏手机竟然卖了300多元钱,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于是回收坏手机也成为了李一航的第二个职业、第一个创业项目。
2004年1月,他把租了一间房,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拼了命的干活。
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就搬6吨货。
4、90万买了一堆电子垃圾,净赚40多万
2007年一天,他听到一家电子厂倒闭的消息,这家电子厂正在拍卖一批废旧手机物料,这让他大为兴奋。
在外面他听到里面已经叫到90万了,他一推开门就说:90万,我要了,我们公司要了!
那时的他别说90万,连9万都没见过。
那么他哪里来的钱买这批货呢?他想到了以前收购电子垃圾的一个名叫潘云贵的人,之前说过一句“以后遇到大生意,可以给我打电话”,于是他就给拍卖的人说,我给我们老板打电话。
90万买一堆垃圾,潘云贵接到电话很忐忑,心里很没底。
李一航拍着胸脯对潘说:“如果要亏钱,我给你打工,这一辈子我都不收费用。
我把合同给你签好字。
”
这个承诺给了潘一个定心丸,他决定拿出90万买下这批货。
短短
3天,李一航就给了潘一个惊喜,他把所有的货全卖出去了,卖成130多万,净赚40多万,他怎么做到的呢?
他知道这批货是全新的待料,而不是废品,是完全可以使用。
于是他3天内找对应的相同厂家,生产同类产品的对口厂家进行对口销售。
潘给了他10万元钱,然而他却没有要,他让潘帮他注册一个电子产品回收公司,这让潘很意外。
潘云贵觉得这个小伙很不错,除了帮他注册公司,还给了他5000元。
拿着5000元钱,他开了个宾馆。
他把钱撒得满床满地都是。
他没冲过淋浴,便开着淋浴在宾馆冲了2个小时,一直到睡着。
5、反向思维,赚得人生中的400万
在潘的帮助下,他的电子产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2007年底,他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他的父母前后双双去世!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主心骨,李一航的世界塌下了一片天,仿佛被抽空了灵魂。
他流着泪说:“也许,我应该(初中)毕了业就出去打工,哪怕干苦力赚钱,都应该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
创业时间太久,父母也等不到那个时候”。
父母去世后,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然而,他却干了一件所有人都不理解的事——砸手机,拆开卖钱,还录成视频,发给卖旧手机的电子厂。
原来,整体手机卖得更贵,而拆开后更便宜。
但是李一航有自己的想法:市场上,很多废旧的手机往往被翻新后重新流入市场。
然而,电子厂最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方面翻新后的手机占领了低端市场,会影响他们的销售量。
同时,对电子厂的手机品牌也会有损害。
抓住这个特点,李一航把砸废旧手机拍成视频,虽然回收价较低,但他却赢得了电子厂的信任,拿到很多废旧手机。
2014年,李一航的电子回收公司净利润达到400万,他也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奥迪Q5。
80后创业人物励志故事二
郑州女孩韩月广告餐厅创业故事:吃饭不收钱,却赚了百万
开餐厅却不收顾客钱,这件事在平常人看来像是一场商业自杀,但创业者韩月却看到其合理的地方。
你吃饭,广告主付费,这家广告餐厅不仅没有倒闭,还在激烈的餐饮业另辟蹊径,赚了上百万的利润。
一起来看这个叫韩月的郑州女孩的餐馆创业故事:
2007年,如同许多创业者一样,郑州女孩韩月遭遇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与同学一起合作开的以面食为主的饭店由于资金问题面临停业。
接下来的事情怎么做呢?韩月首先想到了给饭店打广告。
后来经询问同学她才发现,自己连广告费都掏不起。
她开始抱怨那些媒体的广告费用太高。
同学长叹一口气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啊!你的餐厅如果免费,不用打广告也会人潮涌动。
”韩月苦笑了一下,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被同学的这句话启发了。
餐厅免费,人潮涌动,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吗?自己的餐厅如果和广告结合起来,不是很好的模式呢?
回到饭店,在房间里坐了一个下午,一个草案就迅速形成了。
她给饭店设置了两扇门,一扇是正常收餐费的门,一扇则是走地下消防通道的免费门。
正常收餐费的与以前到餐馆吃饭没什么两样,吃多少收多少钱。
但免费的那扇门里却做了一个弯弯曲曲的走道,两边墙上挂满了广告位。
她想:免费吃饭能大幅提高人气,有人气就能吸引商家来做广告,赚取广告费,同时也能带动收费餐馆的营业收入。
这个想法令她十分兴奋,人一旦有某种成型的想法之后,就很容易迅速投入行动。
韩月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半个月之后,终于在9月份的一天清晨,打出了“本店吃饭免费”的牌子。
之前,她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免费餐限量提供的话,一份面的成本是一元五角左右,每天从她的“九曲广告回廊里”经过的人如果有二百个,那么最多每天多支出三四百元。
而且,她还要求,每个就餐的客人,必须在结账时背诵出三个广告才能免单,这样的话,广告的宣传效应,不言而喻。
在此之前,韩月免费拉了很多广告放在自己的广告位上。
由于她的餐厅位置还算不错,附近又有几家写字楼。
很快,她那里吃饭不要
钱的消息就传遍了那几幢写字楼和几个商场。
有来这里看新鲜的,有来品尝的,也有冲着不要钱的午餐去的,韩月的饭店,一下子火爆起来,一些排队排不上的客人,也不想再换地方,干脆就直接花钱用餐。
桌椅工装都成载体,广告餐厅初见成效
免费已经半个月了,效果要比想象的好,但是临时筹措来的几万元资金也一天天地赔进去,毕竟正常用餐的人还是不多,她几乎捉襟见肘。
看来广告不能再免费了。
于是,她又一家家跑去找那些已经免费登过广告的商家。
可尽管韩月百般劝说,他们就是不打算交费。
结果,广告位一块块空出去了,韩月开始着急。
可没想到,没多久有部分商家开始主动找到她交费做广告,每块广告位每月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原来,这半个月来的广告终于收到了效果。
有一家化妆品代理商说,自从在韩月的餐厅免费做了广告之后,不少女孩子跑过来问他们这款化妆品,甚至有几个对广告词倒背如流。
此后,陆陆续续有更多的商家参与进来。
终于收支平衡之后,有人开始劝韩月扩大广告回廊的规模,但是韩月却拒绝了这个建议。
原来,这个广告回廊利用了所租店面的安全通道和一部分楼梯空间,按照消防管理部门的要求不能再进一步扩大了。
那么该如何在不增加广告位的前提下发布更多的广告呢?
2008年初,韩月找到了河南当时一家规模比较大的LED外屏生产商,要求合作。
这样就能在一个LED屏上播放多个广告,不必开辟新的广告位。
几经商谈,对方同意赞助一块中型LED屏,但条件是必须划出一部分展示空间让厂商免费打出广告内容。
韩月看着手里不多的资金,只好咬咬牙答应了。
另外,她还对菜品进行了细分。
面和份饭都按照广告词的难度、长度进行了等级划分。
背诵三段比较长比较难的广告词之后,不仅可以得到一份顶级茄汁面,还可以得到一份小菜的奖励。
同时,韩月也对LED显示屏上的广告进行了难易区分。
有时,为了一顿免费的午餐,很多人会把整个广告群看两到三遍,同时也记住了很多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广告。
韩月的这个做法,得到了那些商家的高度赞赏,她的广告收入渐渐多了起来。
广告收益虽然多了,但是仅仅一个LED屏远远不能满足广告需求。
对此韩月早就有自己的想法,餐厅既然是以广告为主题的餐厅,那么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里,都应该体现广告的效应。
她思索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另外一些方法。
比如服务员的工装上,点菜的菜单上,甚至是盘子、碗以及桌面等等,都是很好的广告载体。
就这样,韩月的餐厅逐渐变成了广告的“天堂”,同时还获得了不少商家赞助的餐厅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