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暴雨和径流对地表的侵蚀能力,提高表土的抗
蚀能力。
S4
(2)乔灌草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S1 云贵山区的石漠化
S2
成因:
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喀斯特
地貌,土层浅薄;山地地形崎岖,坡度大,不利于土层
沉积。
S3 人为原因:
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伐木取薪、陡坡开荒)
➢抓住对湿地、森林的保护、开发措施进行分析
S5
首先应是保护,主要表现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建
立健全保护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管理力度;
其次是合理开发,应退耕还湿、还林,植树造林;
最后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产业分布,减少人类
L1
生产活动干预,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等。
2
(2021·山东高考)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 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 “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 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 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 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 先导、储能蓄能、 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 光伏全产业链和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五大产业集群。 下图示意大同市 新能源产业链。
治理措施:
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采育结合,增加
地表植被覆盖率;
兴建沼气池、营造薪炭林,解决生活能源短缺问题;
发展立体农业。
S2 江南丘陵的红漠化
S3 成因:
自然原因:红壤“酸、瘦、黏”,较贫瘠;降水丰沛,
集中且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强;地形以低
山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土壤易侵蚀。 S4 人为原因:人地矛盾尖锐,毁林开荒;
S2 S3
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 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 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 剧自然灾害。
S4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S1
工程措施:
保塬(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护坡(鱼
N g 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a 控制工农业及生活废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弃物排放
真题
(2022·湖北高考)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 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 河支流——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 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 小,且多呈直线布局。 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 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 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 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人文
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S1
构筑防护体系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S1
原因:自然+人文
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 本题考查区城自然环境特征。地表储水条件差愈味着地表水易流失,
流失的途径包括蒸发、下渗等,所以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可从 下渗量大和蒸发量大两个角度分析: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早,地表水蒸发旺盛;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 壑区。沙质土壤,下渗强。
No
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促进 “两头”开发开放(上海及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3、“黄金水道”建设 “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加快黄金水道建设,,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
4、水能资源开发
age 长江宜昌以上的河段水能资源占全流域的80%以上,且主 要集中在金沙江河段和长江三峡河段
No age
植树 保护山地水源涵养林,控制水土流失; 保护 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水源 合理分配各河段水源;保持水质,防治 利用 水污染
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业结 土地
构(退耕还林、还牧);治理采矿区的土 利用
地生态
流域统筹管理
No age
黄河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黄河是找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
N ag措施,致使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
L1
L2Biblioteka ➢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a) 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流域的合理调配;
L3
b) 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对河流水资
o e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
c) 在农业中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如引进滴灌、
N ag 喷灌技术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
调沙减於、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
的协调发展。
No
(1)在上游地区,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 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 (2)对下游区域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 的经济补偿;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
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
规划、排污治污管控。
生态脆弱区
——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 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 S1 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 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生态脆弱区
➢原因分析 ①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降
水特征、气温、风力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
age (3)河长制就是其中一种流域管理机制,可以 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 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1、上、中、下游协作关系
河源和上游地区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地区更
要注重绿色发展和人居建设
2、长江经济带建设
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
流域协调措施
(1)河水的利用方式(经济效益):供水、养殖、 发电、航运、防洪、旅游等。
(2)资源的综合开发
No
结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林、 农业
牧、渔等产业 结合矿产资源及廉价电力优先发展高耗能 工业 工业
age 旅游 把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与旅游资源相 业 结合,发展旅游业
(3)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效益)
(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
本题考查输水线路的特点。隧洞、暗渠和渡槽均能减少水分蒸发;减轻 水体污染。
(3)评价输水线路网状布局的积极意义。
该区城水资源短块,输水线路网状布局可以增加区域内水资源供给 范围,满足沿线地区的用水需求:有利于完善沿线地区与供水相关的 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地区相产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给有利于沿 线地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利于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
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伐木取薪。
治理措施
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解决农村生活
S5
能源短缺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1
湿地(沼泽地)\森林
S4
➢ 湿地(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主要从来水(即降水量)和去水(即蒸发、下渗、
排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中,蒸发量与纬度位
置、气温、空气中水汽饱和度等有关;下渗能力与
L1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L2
(1)径流量少是黄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 (2)黄河流域人口、城市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径 L3 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人口、生产总值、 粮食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人水矛盾突出。
o e(3)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加迅速,黄河流域对水
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
S5 植被覆盖度有关;排泄能力与地形有关。
➢分析问题表现
湿地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萎缩、消失及污染
严重;
L1
森林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破坏严重,两者
2
都会导致生态功能退化,使生态失衡。
➢分析问题成因
S4
湿地问题主要是人类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导致河
湖淤积,任意排放导致湿地污染;而森林破坏问题则
主要是人类的乱砍滥伐、肆意开垦导致的。
L1
修建水库(大坝)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L2
(1)有利影响:
①提高了长江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效益
②调节局地气候、供水、增加生物多样性,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等。 L3 (2)不利影响
o ①下游和入海水量减少,含沙量减小,失去 e天然的肥料。
②下游水量减少,海水易倒灌。
N g ③海岸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萎缩。 a ④阻挡鱼类游,生物多样性减少。
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
10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区域协调 Regional 与区域发展
核心考点一 流域内协调发展
核心考点二 生态脆弱区的建设
核心考点三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转型发展
真题
(2021·浙江高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 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 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 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 图。
势起伏)、植被覆盖率大小及地质特点等方面进行
分析。
S1
②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进
行分析,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乱采滥挖、水资
源不合理利用等,要注意材料中的农业结构、居民
能源消费结构等。
➢防治措施 抓住成因,从原因上溯根源,从工程措施、生
物措施、技术措施三个方面分析其治理对策,根本 对策是恢复植被。
鳞坑、引流渠和水平沟)、固沟(淤地坝、沙坝、
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
农业技术措施:
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 S2 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
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
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
产的目的。
生物措施——根本措施之一
S3
(1)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各种生物措施能削
黄河的调沙减淤
②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
施,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
L2
Noage L3
积具有重要作用。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应 用调水调沙的原理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 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 成“人造洪峰”,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 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黄河的调沙减淤
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
侵蚀区需要减少人河泥沙量,
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L2
Noage L3
①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 区,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 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 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 合的综合治理。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优势。优点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氢能生产受时空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等角度分析作答。
氢能的生产受时空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新能源产业的作用。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可以结合材 料信息,从产业结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1)该类型小流域内( )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
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
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
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
(2)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
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
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
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
【分析】【小题1】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主要是丘陵山区,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 较少。A错误;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B错误;读图分析,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 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城镇多沙地,商业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C。 【小题2】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A错误;中游地区多为河运集散 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河流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水体污染有所缓解,C错误;随 着生态环境恶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正确;故选D。
⑤灌溉面积增大,土地盐渍化加重。
L1
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
L2
综合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 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涝灾害
L3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o 保护自然植被,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
e 植树造林
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 减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