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上课时全班同学认真地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
B. 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C.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 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答案】B
【解析】A项语义重复“认真地”和“全神贯注地”删去其一
C项成分残缺删除“使”
D项语序不当“随时发现”和“及时纠正”调换顺序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人都会焦虑生活中处处可见焦虑焦虑是一种自然反应它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而非性格缺陷①_______________ 生理部分即焦虑时的躯体感受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冒汗、燥热、肠胃不适等认知部分②_______________ 如事情马上要失控、一定会出
现灾难化的结果等行为部分即在焦虑过程中或焦虑后采取的应对方法如坐立不安、拖延、回避等焦虑并不可怕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认识焦虑允许焦虑的存在
③_______________ 学习与自己相处
【答案】①焦虑由生理、认知和行为组成, ②即焦虑时头脑中的想法, ③学习与焦虑
相处
【解析】第①空依据后文“生理部分……认知部分……行为部分……”可知这里应是概括
句起引起下文的作用可填焦虑由生理、认知和行为组成
第②空句式上应该与“即焦虑时的躯体感受”相同而后文“事情马上要失控、一定会出
现灾难化的结果”是头脑中的想法所以这里可填即焦虑时头脑中的想法
第③空前文说“允许焦虑的存在” 那么我们就要和“焦虑”相处再结合后文“学习与自己
相处”的句式这里可填学习与焦虑相处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2)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
②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A. 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B. 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C. 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D. 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答案】B
【解析】(1)“私觌之礼”的意思是私下相见(别人送他)的礼物“私觌”作“礼”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曰”后“吾终拒之是近名也”是曹彬所说的话故应在“曰”后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答案】D
【解析】(2)D项“太宗”不是年号是庙号
【答案】D
【解析】(3)D项“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无中生有文中无据
【答案】(4)①在长期的围困中曹彬常常放缓进军的节奏希望李煜能归降城池即将被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处理公事
②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微微发笑皇帝察觉了急忙(立即)追问其中的缘故潘美不敢隐瞒于是用实际情形来回答
【解析】(4)①缓师放缓进军的节奏冀希望垂将近即将视事处理公事
②窃偷偷地暗地里遽急忙诘追问对回答
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4.(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2)试鉴赏曲的最后两句“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A. 这首曲由“晨鸡初叫”引发人生的思考既是触景生情又是以小见大颇有意趣
B. 首句中的“晨鸡”和“昏鸦”既是实景之物又是喻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作了铺垫
C. “哪个”句一语双关既是指鸡叫和鸦噪又指红尘世界个个争名逐利的闹腾之状
D. 第三句描写已获取功名的锦衣秀士在长安道上来往奔忙的情景表现出羡慕和感慨【答案】D
【解析】(1)D项第三句理解有误该句描写在“路遥遥水迢迢”的长安道上尽是为夺取功名而来往奔忙的人们为最后两句抒发感慨作铺垫
【答案】(2)该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今日”与“明日”对比“山依旧好”与“人憔悴了”对比其中“少年”与“老”二者的对比体现人生易逝岁月难留之苦状“山依旧好”与“人憔悴了”的对比突出人们为了追逐功名耗尽毕生精力而变得面容憔悴的样子发出了人生悲哀的感慨点明了题旨
【解析】(2)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少年明天就会衰老江山依旧那样美好可人的容颜却憔悴不堪了其中“今日少年明日老”一句将“今日”与“明日”对比“少年”与“老”对比道出了青春短暂的事实饱含着韶光易逝的慨叹又将“山依旧好”与“人憔悴了”进行对比说明时光易逝、人生苦短不应该将生命耗费在追名逐利上体现了作者对世人热衷于追
求功名的否定同时也以“山”的美好与“人”的憔悴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的美好作者认为人生应该由争名逐利转而珍惜美好的自然点明了题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5.(1)小说开头部分采用倒叙的手法请对此加以赏析
5.(2)第⑩段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
5.(3)阅读第⑯段画线句分析黑虎的心理状态
5.(4)评析小说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答案】①﹣⑥写黑虎艰难的归途与第⑳﹣㉒段相呼应、引发思索黑虎在此处的原因
【解析】
【答案】由写狗与人友好、和谐转向/转折写人狗的冲突内容上
【解析】
【答案】第三次被送走但黑虎没有叫唤表现出忠诚、温顺基于对前两次被遗弃又独自回来的经历、意料之中还有一定能回来的自信等黑虎上前一步、忠诚、戒备、怀疑【解析】
【答案】通过记叙黑虎不断被抛弃却不断回家的事表达了人类对故乡、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追寻、隔阂呼呼人们正视自己对和谐精神家园的渴望
【解析】
6.(1)关于中国南北文化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周朝起至今吴、越、楚等南方诸国因为“断发文身” 地广人稀刀耕火种被北方视为“蛮夷” 其文化被称为“蛮夷文化”
B. 早期代表中国北方文化的《诗经》灌注着现实主义精神而南方文化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流淌着浪漫主义神韵
C. 中国北方文化是麦黍文化因而充满着阳刚之气刚烈豪放而南方文化则是稻作文化因而弥漫着阴柔之气
D. 中国北方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而完全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道家思想则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答案】B
【解析】
(1)A项“从周朝起至今”时间表述错误“至今”属无中生有
C项强加因果
D项分析错误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B
【答案】B
【解析】
(2)B项“王逸《楚辞章句》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分析错误偷换概念原文说“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 这只是陈述了一个信巫的事实与“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应该是作者的观点
故选B
【答案】D
【解析】
(3)A项无中生有
B项曲解文意
C项强加因果
故选D
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7.56 .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这段对祥林嫂的描写对表现小说主旨有何作用?
【答案】再到鲁镇先有四婶不允许她“沾手”祭祀用品的警告后有柳妈“阴司”将其锯成两半的恐吓再到捐门槛后仍得不到“宽恕”的喝
止让祥林嫂精神彻底崩溃所以“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 这些变化是对封建制度吃人罪恶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塑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
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
象承担的重要任务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然后
对情节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主旨
本题
根据封建的宗教观念一个再嫁女人死后阎王爷也要把她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夫这对林嫂来说比她在现实生活所受的丧
夫失子的痛苦还要使她感到悲哀和恐惧但她并没有因此感到绝望她听从柳妈的建议去求捐门槛诚实的善良的祥林嫂哪
能明白这种封建迷信的精神愚弄也渗透着血腥的内容它永远保持着对卑贱者的精神威压等到祭祖时她再次遭到拒绝
”你放着祥林嫂!”四嫂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没
有比这更沉重的打击捐门槛所带来的希望随着四婶的斥责顿时化为泡影祥林嫂捐门槛之后还赎不了“这一世的罪名” 仍然得
不到世人的认可彻底丧失了生存的信念这正是封建“神权”给予了她最后的致命一击这些变化是对封建制度吃人罪恶的揭
露、控诉和批判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败坏风俗” “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 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
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通向死地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 是她精神崩溃后痛苦心灵的写照最
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而沦为乞丐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
8.(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8.(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8.(3)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自然而然地生发许多感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A. 云集弥散孤独排遣
B. 聚居弥漫孤寂排除
C. 云集弥漫孤寂排遣
D. 聚居弥散孤独排除
【答案】C
【解析】(1)“聚居”多指人集中地居住在某一区域“云集”指像天空的云一样从各处聚集在一起结合上下文描述对象麻雀的特点可知此处应选择“云集”
“弥散”指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外扩散“弥漫”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结合上文“温馨”及下文“村庄” 可知此处应选择“弥漫”
“孤独”指独自一个孤单“孤寂”指孤独寂寞在孤独的基础上更添一层寂寞更加重内心的感受结合上下文的“充满”“流行音乐” 可知此处应选择“孤寂”
“排除”指除掉、消除“排遣”指借某种事消除寂寞和烦闷上文的对象是“空虚” 指一种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用“排遣”更恰当一些
故选C
【答案】(2)①也随着那小小的身影飞远了, ②我远离了家乡的田野
【解析】(2)①处联系上文内容可知此处表达的是那只逃了生的幼雀承载着“我”的童年的乐趣飞远了应填写“也随着那小小的身影飞远了”
②处根据下文“远离了小鸟歌唱寄居城市的高楼时间一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乐趣我已习惯了在汽车的尾气和喧嚣中生活看惯了灰色天空下蒙满尘埃的树木与花草”可知是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应填写“我远离了家乡的田野”
【答案】(3)①原句采用反问句式比陈述句式语气更强烈
②原句更利于表现“我”当时在城市听到鸟鸣时的感情
③原句更典雅与全文语言风格更吻合
【解析】(3)解答时先从句式的角度考虑原句采用反问句式比陈述句式语气更强烈再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原句有利于表现作者在城市中听到鸟鸣时的兴奋心情最后结合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来作答原句更典雅与全文语言风格更吻合
9.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群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要求不能出现数字
(改编自2019年4月11日《中国教育报》)
【答案】①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
②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
③对崇拜影视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
④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观察图表弄清坐标代表的含义注意各项之间的横向、纵向的
比较建议要根据图表的信息提出本题是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进行的调查要求根据调查给出建议根据图表信息
有45%的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为榜样据此可建议“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 有30%多的学生以
英模、劳模为榜样有25%的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有不到15%的学生以政商界精英为榜样据此可建议“多宣传英模、劳模等
杰出人物的事迹” 有不到40%的人以影视明星为榜样据此可建议“对崇拜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 有近15%的学生没有榜样
据此可建议“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