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

第一章行星地球

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

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

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

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

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

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

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

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

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

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

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

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量度

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

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由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说以才

显得暗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发现太阳黑子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②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又可称色球爆发,它是

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一个大耀斑可以在几分钟内发出相当于10

亿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出,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以距离地

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

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

地球自转速度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

地球自转角速度约15°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

都相等。

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②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

是1年,其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地球公转的轨迹叫

做公转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

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随地球的公转,提地距离不断地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随之发生变

化。

2、黄道平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的交角23°26′。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5、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6、因他央视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

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7、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现改成“国

际日界线”。

8、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9、四季更替: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

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10、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分为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等五个热量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

传播,这种弹性波称地震波。

2、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

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的面称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

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

4、地球内部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划分为:

①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②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2800千米。

③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400多千米。

5、岩石圈:地球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有坚硬的岩石组成

6、大气圈:有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