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
剪切增稠流体材料,抗外力防护的能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剪切增稠流体材料,抗外力防护的能手
在剪切增稠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抗外力防护领域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中国粉体网讯剪切增稠流体(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是由纳米粒子分散在高聚物中或长链高分子聚合而形成的一种混合流体,由于纳米粒子能自由运动,因此STF 呈液态;当受到迅猛的外来剪切应力时,体系黏度骤增,受力
区域呈类固态,极大地损耗了外来应力的能量。
当外力撤去后,体系状态逐渐恢复,表现出可逆性质。
剪切增稠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抗外力防护领域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纳米粒子/聚合物悬浮体系
这类剪切增稠液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悬浮体系,主要由纳米至微米量级颗
粒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分散相粒子可分为天然存在的矿物质和化学合成的聚合物,如二氧化硅、碳酸钙、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等。
目前,针对此类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工作在整个剪切增稠材料的研究领域所占比重较大。
高分子溶液体系
疏水缔合高分子
在具有剪切增稠性质的高分子体系中,最常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疏水缔合
型高分子。
在接触浓度C*(溶液状与胶状的分界浓度)附近或者以下,疏水基团相互作用缔合在一起,导致高分子链产生分子内或者分子间的聚集,高分子以分子内缔合为主。
在剪切流场中,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高分子链将被拉伸,导致高分子间形成缔合,因此溶液的黏度迅速升高,出现剪切增稠行为。
劣溶剂中的高分子。
剪切增稠液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橡 胶 工 业CHINA RUBBER INDUSTRY312第71卷第4期Vol.71 No.42024年4月A p r.2024剪切增稠液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陈柏宇1,管登高1,彭 燕2,刘 涛2(1.成都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化工材料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000)摘要:剪切增稠液(STF )作为新一代智能耗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抗刺扎、抗冲击和阻尼减振等领域。
介绍STF 的特性和剪切增稠机理,综述STF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式,包括浸渍或喷涂、夹层或填充、共混以及胶囊化;分析STF 复合材料的抗刺扎性能、抗冲击性能、阻尼减振性能与应用。
建议进一步探索STF 的剪切增稠机理,研发对环境不敏感、长使用寿命、可在高冲击速率下应用、磁流变性或电流变性的STF 复合材料。
关键词:剪切增稠液;复合材料;抗刺扎性能;抗冲击性能;阻尼减振性能;共混;胶囊化中图分类号:TQ336.4+2 文章编号:1000-890X (2024)04-0312-08文献标志码:A DOI :10.12136/j.issn.1000-890X.2024.04.03121931年R.V.WILLIAMSON [1]在胶体分散体系中发现了异常流变行为,当剪切力到达一定阈值时,硬球分散液的黏度会出现急剧增大现象。
之后H.FREUNDLICH 等[2]也验证了这一现象,该现象被描述为剪切增稠(由T.GILLESPIE [3]于1966年提出)。
由于突然增大的黏度会破坏仪器设备、阻塞输送流体的管道、使涂料涂覆不均匀,当时多被视为工业生产中的不利现象。
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现象在防护和阻尼减振等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被发现,剪切增稠材料的制备也受到关注。
剪切增稠液(STF )是一种典型的剪切增稠材料,通常是由极性溶剂以及纳米或微米颗粒组成的颗粒悬浮液。
这种悬浮液在正常情况下呈液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当所受的剪切力到达一定阈值时,悬浮液黏度急剧增大,甚至出现类固态的转变,而当剪切力加载取消后,悬浮液又快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变为可流动的液体。
剪切增稠液体对织物防刺性能的影响
象, 粒子簇” 用“ 生成机理能较好地解释这种现 象。为降低成 本 , 暂选 用普通玻 纤织物作 为载体 , 制备 出 S F 玻纤 织 T- 物, 并将 其和纯玻 纤织物进行准静 态防刺试验 。结果表 明在 面密度相 同的情 况下 , 剪切增稠 液体 的使 用能 有效提 高
玻 纤 织 物 的 防刺 性 能 , 其 项 破 强 力 比 未 处理 时 高 2 . 4 。 使 8 1 关 键 词 剪切增稠液体 流变性 S F玻纤织物 防刺性能 T-
0 引言
防刺服要求能保护人体免受刺刀 、 匕首等尖锐物体 的伤
害, 同时还要保证穿戴者适当的舒适性 , 使穿戴者 的行动不 过度受到限制 , 这就要求装甲材料质轻、 柔软 , 在提供有效防 护的同时 不 影 响 穿 戴 者 的 活动 灵 活 性。剪切 增 稠 液 体 (T ) s F 由分散相粒子和分散介质组成, 是一种非牛顿力学行 为可逆流体口 , ]在平衡状态下 , 表现为分散胶体形式 ; 而在
13 S F玻 纤织物 的 制备 . T -
首先用无水乙醇稀释配制好的 S F 然后将已剪好的直 T ,
*生态纺 织教 育部 重点实验室( 南大 学) 江 开放课题( L T 90 ; K E 01)江南大学青年基金项 目 20L N 2 ; (09 Q 0 )江南大 学g进人才项 目 I
s e rt ik nn p lme ip r in p s iey vs o iy h a hc e ig oy r ds e so s’( a sv l ic st
s i hn lis口] h o,9 13 () 9 9 w t igf d ) .JR e l 9 ,5 6 : 9 c u 1
24・ 3
材 料导报
高分子溶液剪切增稠行为、机理及应用
前言剪切增稠流体(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也称之为膨胀性流体,其剪切黏度会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加。
绝大多数分散体系如悬浮液、乳胶、高分子——填料体系等均具有剪切增稠的行为。
对于特定的具有特殊相互作用的高分子,在特定的浓度条件下(亚浓溶液),往往会表现出剪切增稠行为,其剪切黏度将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不断增加。
本文将主要介绍高分子溶液剪切增稠行为、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高分子溶液剪切增稠行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高分子溶液剪切增稠行为可以如图1所示,用高分子溶液的剪切黏度对剪切速率作图来加以描述。
图1 DMA-AA-PDCA三元共聚物水溶液的剪切黏度对剪切速率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剪切速率比较低的时候,高分子溶液表现出牛顿流体的行为,其剪切黏度与剪切速率无关;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高分子溶液的剪切黏度迅速上升并且达到最大值;随着剪切速率进一步增加,高分子溶液的剪切黏度逐渐下降。
整个图形呈类“λ”形状。
显然,为了更好地对高分子溶液剪切增稠行为进行描述,需要引入以下几个参量:牛顿平台区对应的剪切黏度η0,剪切黏度的极大值ηmax,出现剪切增稠时对应的剪切速率γc和剪切黏度达到最大值对应的剪切速率γmax。
ηmax与η0的差值(Δη)可以用来表示剪切增稠的效率,γc决定了剪切增稠高分子溶液体系应用的条件和范围,而γmax与γc的差值(Δη)可以用来表示剪切黏度上升的程度。
疏水缔合型高分子在具有剪切增稠溶液性质的高分子中,最常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疏水缔合型高分子。
疏水缔合高分子多为三嵌段共聚物,一般由骨架基团、助溶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
在水相中,共聚物中的疏水基团因为憎水相互作用缔合在一起,导致高分子链产生分子内或者分子间的聚集。
在接触浓度C*附近或者以下,高分子链彼此分离,因此高分子以分子内缔合为主。
在剪切流场中,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高分子链将被拉伸,导致高分子间形成缔合,因此溶液的黏度迅速升高,出现剪切增稠行为。
剪切增稠流体浸渍纤维织物的防刺性能研究
剪切增稠流体浸渍纤维织物的防刺性能研究摘要随着恐怖威胁遍及全球,个人的防护意识增强,个人防护也成了一个重要的世界性问题。
由于全球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对枪械的使用管制严格,但来自匕首、刺刀等尖利锐器的袭击威胁却无法控制,这使得近身防刺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成为当前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对服装性能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穿着舒适、灵活性好又满足防刺性能要求的柔性防刺服,国内外开始注重柔性防刺服的研究与开发。
本课题是研究一种先进的由剪切增稠流体(STF)和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织物组成的复合防刺材料。
在这项研究中,STF是由二氧化硅/聚乙二醇悬浮液做成的。
研究结果显示,STF在超过临界剪切速率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剪切增稠现象。
UHMWPE织物和STF通过浸渍的方法处理后研究其防刀性能和防锥性能。
通过研究发现:用STF浸渍复合后的UHMWPE织物的防刺性能明显提高;STF体系的二氧化硅质量分数、溶剂种类以及织物面密度都会对防刺性能有影响;在相同抗穿刺性能情况下,用STF复合的UHMWPE织物的灵活性较纯织物有明显提高。
11867关键词剪切增稠流体UHMWPE织物二氧化硅STF复合织物防刺性能毕业设计说明书()外文摘要TitleStab-resistant Properties of Fabric Impregnated withShear-thickening FluidAbstractWith the threat of global terrorism, person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s enhanced, making personal protection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issue.Though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control the use of firearms strictly, but the daggers from sharp threat are out of controll, m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lee stab-resistant materials a currenthot spo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clothing improved, comfortable and flexibile soft stab-resistant clothing are urgently needed. The whole world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soft stab-resistant clothing.3实验结果与分析173.1SiO2的制备与表征分析173.2STF的制备与性能表征分析193.3STF-UHMWPE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分析22 结论36致谢37参考文献381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防刺服作为一种人体装甲,主要用来针对匕首等常见锐器从各种角度对人体的攻击,保护人体防护部位不受到刺伤。
剪切增稠液复合三维织物抗高速冲击性能的研究
剪切增稠液复合三维织物抗高速冲击性能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一些
特定的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对于材料的抗高速冲击性能要
求尤为严格。
而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剪切增稠液复合三维织物的抗高速冲击性能展开研究,希望通
过实验验证,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剪切增稠液的定义。
剪切增稠液是一种具有剪切
增稠特性的流体,其粘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这种特殊的流变性
质使其在一些特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将剪切增稠液与三维织物
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复合材料的性能,尤其是在抗高速冲击
方面。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剪切增稠液复合三维织物的抗
高速冲击性能。
首先,我们将制备一定比例的剪切增稠液,并将其浸泡在
三维织物中,确保其充分渗透到纤维之间。
然后,我们将通过冲击试验仪
对样品进行高速冲击测试,测量其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抗冲击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与普通三维织物相比,剪切增稠液复合三维织物在抗
高速冲击性能上表现更为出色。
在较高冲击速度下,其破坏形态更加均匀,且冲击吸收能力更强。
这说明剪切增稠液的加入有效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抗
冲击性能,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剪切增稠液复合三维织物在抗高速冲击性能方面具有较好
的潜力。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相信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将在航空航天、
汽车工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剪切增稠液研究进展及应用
剪切增稠液研究进展及应用摘要:剪切增稠液(STF)是一种由分散相颗粒和分散介质组成的非牛顿流体。
受到剪切作用时,STF可迅速做出响应,发生剪切增稠现象。
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增长,可在短时间内增长到几十倍,并且过程可逆。
STF作为一种智能材料,由于具有剪切增稠、响应迅速、过程可逆、稳定性高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本文概述了剪切增稠液的研究进展,并对剪切增稠液在耗能减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剪切增稠;智能材料;耗能减振1STF材料概述剪切增稠液是一种具有剪切增稠特性的非牛顿流体,由分散相颗粒和分散介质组成。
分散相颗粒一般为微米或者纳米级别的颗粒,分散介质为有机溶剂。
在常态下,剪切增稠液表现为流体状态;在受到剪切作用或冲击荷载时,它的黏度会迅速提高,表现为类固体状态,从而承受外部荷载,吸收伴随而来的能量;当荷载消失时,它重新恢复流体状态。
在此过程中,其黏度的提高可以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剪切增稠效应具有过程可逆、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目前,主要用两种理论来解释剪切增稠现象。
一种是Hoffman[1]所证实的ODT 机制,该理论将剪切增稠现象归因于STF内部结构的转变。
剪切速率逐渐增大,STF内部颗粒结构由有序层状结构变为无序结构,从而导致颗粒摩擦增加,黏度上升。
另一种是Brady[2]提出的粒子簇理论。
剪切作用发生时,体系中粒子相互靠近,产生了相互作用力。
在较大的剪切速率下,颗粒进一步相互靠近,STF内部的局部颗粒浓度上升,形成粒子簇,从而导致黏度增加。
通常,主要使用粒子簇理论来解释STF剪切增稠现象。
2 STF材料性能改进STF流变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分散相颗粒、分散介质、添加剂、催化剂、外加场、温度、PH值等。
现可以改变以上因素,来增强剪切增稠液的流变性能和耗能能力。
周浩[3]利用石墨烯提高了剪切增稠液的增稠能力和抗压承载能力,其峰值黏度与基础体系相比提高了74%。
液体敷料工艺验证中的剪切性能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液体敷料工艺验证中的剪切性能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液体敷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封闭性材料,常用于创面的保护和维持湿润环境。
然而,在液体敷料的应用过程中,剪切力的大小和对创面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对液体敷料的剪切性能进行研究和验证工艺的开发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液体敷料工艺验证中的剪切性能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液体敷料的剪切性能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剪切性能是液体敷料在剪切力作用下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液体敷料在创面上的附着力和保护效果。
剪切性能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来评估,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剪切应力和剪切变形等参数来描述剪切性能。
影响液体敷料剪切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敷料成分、液体敷料厚度、创面表面特性和剪切速率等。
敷料成分是影响剪切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成分的液体敷料具有不同的黏度和弹性。
一般来说,黏度较高的液体敷料在剪切力作用下更难被剪断,表现出较高的剪切强度。
液体敷料的厚度也会直接影响剪切性能的表现,较厚的液体敷料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但过厚的液体敷料可能会影响创面的氧气交换。
此外,创面表面特性对剪切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创面表面的湿润程度和粗糙度会影响液体敷料的附着力和剪切强度。
较干燥的创面表面可能会导致液体敷料的附着性不足,而过于粗糙的创面表面则会降低剪切性能。
最后,剪切速率是影响液体敷料剪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剪切速率会导致液体敷料剪切强度发生变化,高速剪切时,液体敷料可能表现出更高的剪切强度。
因此,敷料厂商应根据不同临床应用的要求来确定合适的剪切速率。
为了研究液体敷料在剪切力作用下的性能,可以采用一系列实验方法来评估液体敷料的剪切强度。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剪切试验、旋转试验和应力-应变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提供关于液体敷料在不同剪切力下的性能指标,为敷料的工艺验证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液体敷料工艺验证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其他因素,如敷料施加的压力和持续时间。
剪切增稠液体的缓冲机理和力学性能
摘要剪切增稠液体!;<=$是一种将纳米或微米级的颗粒分散到牛顿流体中而形成的非均质颗粒 悬 浮 液% 当 冲 击 发生时"其表观黏度发生大幅度增大而变黏稠%冲击结束后"体系表观黏度 降 低"重 新 转 变 为 液 体% 通 过 颗 粒 拥 堵 模型"解释了剪切增稠液体在冲击过程中的耗能机 理"同 时 计 算 了 冲 击 杆 在 冲 击 过 程 中 的 加 速 度 响 应% 采 用 低 速 冲击试验"测试了其抗冲击特性"与传统吸能材料 >/?$%%进行了吸能对比#结果表明&颗粒拥堵模型合理解释了低 速冲击试验中出现的局部硬化现象"规避了传统方法中边界对剪切增稠液体的 影 响 问 题% 剪 切 增 稠 液 体 具 有 优 异 的缓冲特性%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良好吻合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为剪切增稠液体在缓冲领 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线与在剪切条件下的十分类似%蒋伟峰等 利 )D* 用 改 装后的 ;LNA 测试 应 力 波 在 ;<= 中 的 能 量 衰 减 现 象"进一步说明了 ;<= 在冲击过程中具 有明显的 能 量耗散能力%因此将 ;<= 应用于冲击 缓冲领域"对 于提高结构的抗冲 击 能 力"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和 应用价值%;<= 落锤 试 验 过 程 如 图 " 所 示"冲 击 杆 速度一般在"6CB O'H之 间"属 于 低 速 冲 击 范 畴% 将冲击杆安装在导 轨 内 部"通 过 自 由 落 体 撞 击 安 装 在底部的 ;<="从而获得 ;<= 在低速冲击下的缓冲 性能%
关 键 词 剪 切 增 稠 液 体 #低 速 冲 击 试 验 #缓 冲 效 率 #颗 粒 拥 堵 模 型 #附 加 质 量 中 图 分 类 号 @!:!#<A!B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B?BC$!!$%"&$%#?%D##?%& 8@E&"%6"#!&C'F69+G060HH+6"%%B?BC$!6$%"&6%#6%%: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剪切增稠液体(STF)的研究现状,并以常用的SiO2/PEG 体系为例,对STF流变性能和应用作简单分析。
关键字:剪切增稠;STF;SiO2/PEG;流变;1、前言(ARL)据英国GIZ杂志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在“陆军研究实验室”Eric Wetzel博士和“特拉华州立大学合成物质研究中心”(UDTC)Norman Wagner 教授指导下,运用新型纳米技术成功地研制出了“剪切增稠液体”[1,2](Shear Thickening Fluid,简称STF)。
STF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其在正常状态下是略微黏稠的液体,而当受冲击作用时,表观粘度会急剧增加,呈现出固体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消失之后,又迅速回复到原来的柔性状态,由此可见,这种剪切增稠效应是一种非牛顿流体行为,并且此过程具有可逆性[3-5]。
分散相粒子和分散介质共同组成了STF体系,其中,分散相粒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天然存在的矿物质;二是化学合成的聚合物,如二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碳酸钙等[6,7],粒子可以是圆盘状、球体、椭圆体和粘土颗粒等形状,其以布朗运动、电荷作用、吸收表面活性剂等稳定分散在介质溶液中[2,6,7],分散方式有单分散、双分散或多分散;而分散介质可以是水、有机物(乙醇、乙烯基乙醇或聚乙二醇)、盐溶液(缓冲液或氯化钠溶液等)等单一介质,也可以是多种介质的复配体。
2、国内外研究现状对STF的研究目前主要剪切增稠机理、有流变性能、应用研究三个方面。
其中,关于前两个方面研究的文献较多,而对于其应用研究才刚起步,已报道的主要是在防震及防护领域上的应用:Fischer等人应用STF设计出三明治梁,达到控制振动响应的目的;美国Wagner博士等人制备出STF-Kevlar复合织物,不仅具有优异的防弹性能,同时显著地提高了材料的灵活性。
2.1、剪切增稠机理研究尽管对于STF体系的剪切增稠行为特点的研究历史已经不短,并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但是由于实验手段等各方面的限制,对其了解仍不够深入。
剪切增稠液及阻尼器性能研究
剪切增稠液及阻尼器性能研究周鸿;郭朝阳;宗路航;宣守虎;龚兴龙【摘要】以聚苯乙烯-丙烯酸乙酯纳米粒子为分散介质,制备剪切增稠液(Shear Thickening Fluid,STF),研究以STF为工作介质的双出杆式阻尼器动态性能,利用流变仪测量STF流变特性.实验结果显示,STF粘度特性曲线呈现明显非线性:低剪切速率时轻微剪切变稀(shear thinning);达临界剪切速率后剪切增稠(shear thickening).利用MTS对阻尼器进行不同频率、不同振幅加载条件下的动态测试,结果表明,阻尼器工作在STF剪切增稠区间时,STF粘度急剧增加,储能模量、耗能模量迅速增大,阻尼器输出力跃升,表现出巨大的吸收及耗能能力.采用以有效刚度、有效粘滞阻尼建立线性模型,定性评价STF阻尼器的弹性特性、阻尼特性.【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3(032)018【总页数】6页(P15-20)【关键词】剪切增稠液;剪切增稠阻尼器;有效刚度;有效阻尼【作者】周鸿;郭朝阳;宗路航;宣守虎;龚兴龙【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1;TH703.62冲击、振动为较普遍自然现象,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军事设备中。
为避免其造成的干扰及破坏,冲击与振动的能量吸收与耗散颇受重视。
粘滞液体阻尼器便是诸多能量耗散设备中的一种。
该阻尼器一般由弹性单元与粘性单元组成,二者分别由弹簧及粘滞介质提供[1-2]。
剪切黏稠液体的制备及其性能
剪切黏稠液体的制备及其性能孙西超;李艳清;詹小芳;刘双双;祝成炎【摘要】剪切黏稠液体(STF)是一种非牛顿流体,采用SiO2作为分散相微粒,极性溶剂聚乙二醇作为分散介质.用流变仪测量了STF分散体系中SiO2固含量为10%、15%、20%、25%、30%、35%、40%和45%的稳态流变性能以及进行了剪切黏稠性能的可逆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STF分散体系先出现剪切变稀现象,当剪切速率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分散体系出现急剧增稠现象;在剪切速率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变化时,2条扫描曲线基本重合,表明STF分散体系的剪切增稠效应具有可逆性.【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4(035)008【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剪切增稠;工艺;流变性能;二氧化硅【作者】孙西超;李艳清;詹小芳;刘双双;祝成炎【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现代纺织加工技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现代纺织加工技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试验室,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2剪切黏稠液体(STF)在高速的子弹冲击下,其黏度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液相变为固相;当冲击消失后,又快速恢复为液相[1]。
国外对剪切粘稠液体的研究和报道很多,英国BAE系统公司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液体弹衣,这个具有革命性的发明采用一种名为“剪切增稠液”的液体。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合成物质研究中心和武器原料研究理事会合作致力于STF的研究,主要应用于个体防护装甲[2]。
非牛顿流体剪切增稠
非牛顿流体剪切增稠
非牛顿流体是指在剪切作用下,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而变化的一类流体。
剪切增稠是非牛顿流体的一种现象,即在剪切作用下,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在传统的牛顿流体中,粘度是恒定的,而在非牛顿流体中,粘度是变化的。
这种变化可以是剪切速率的增加导致粘度的增加,也可以是剪切速率的减小导致粘度的减小。
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增稠现象,是由于流体分子内部的结构和流动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
在低剪切速率下,非牛顿流体的分子结构比较松散,流动性较好,粘度较低;而在高剪切速率下,分子结构紧密,流动性变差,粘度增加。
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增稠现象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造涂层、油漆、胶水等产品时,需要控制粘度以确保产品质量。
此时,可以通过调整剪切速率来实现粘度的控制。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增稠现象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血液流变学中,可以通过测量血液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增稠现象还有一些不同的分类。
例如,在剪切速率增加时,粘度增加的非牛顿流体称为剪切增稠流体;而在剪切速率增加时,粘度减小的非牛顿流体称为剪切变稀流体。
此外,还有
一些非牛顿流体具有同时存在剪切增稠和剪切变稀的现象,称为剪切增稠-剪切变稀流体。
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增稠现象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和剪切增稠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研究生物医学问题。
离子聚合物剪切增稠
离子聚合物剪切增稠
离子聚合物剪切增稠是一种特殊的流变现象,主要发生在高分子浓溶液或熔体中。
当体系受到外力作用时,离子聚合物中的离子基团会因为机械力的作用而发生聚集,形成一种新的结构,这种结构会导致体系的粘度增大,从而产生剪切增稠现象。
具体来说,当体系受到剪切力作用时,离子聚合物中的离子基团会被拉长并形成更紧密的排列,这种排列会导致体系的粘度增加。
同时,离子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强,形成一种类似于“缠结”的结构,进一步增加了体系的粘度。
这种剪切增稠现象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涂料、粘合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可以提高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增加涂料的附着力、改善粘合剂的粘结效果等。
总的来说,离子聚合物剪切增稠现象是流变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深入研究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增稠剂研究报告
增稠剂研究报告一、引言。
增稠剂是一种可以使液体变得更稠密的物质,常被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中,既能够提高产品的品质,又能够让其更易于加工与储存。
本文将介绍增稠剂的研究概况,以期对相关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二、增稠剂的类型。
目前,增稠剂的种类较为繁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增稠剂:1.粘多糖类:如海藻酸钠、卡拉胶等。
这类增稠剂多用于冻品、糖果、果冻等食品中,也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中。
2.蛋白质类:如明胶、鱼胶原蛋白等。
这类增稠剂多应用于乳制品、糖果、肉制品等食品中,也可用于医药、化妆品中。
3.碳水化合物类:如糊精、麦芽糊精等。
这类增稠剂多用于肉制品、糕点、果冻等食品中,也可用于医药中。
4.脂肪类:如鲸蜡醇、羊毛脂等。
这类增稠剂多应用于化妆品中,也可用于药品中。
三、增稠剂的作用机理。
增稠剂的作用机理多种多样,这里仅简单介绍一下一些常见的作用机理:1.静电作用:在许多增稠剂中,有些液体分子带有静电荷,使其他分子或颗粒产生电荷吸引,从而达到增稠的目的。
2.氢键作用:在某些增稠剂中,分子间可产生氢键作用。
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作用的,如明胶和果胶,可以增加凝胶的稳定性。
3.质子吸附和解吸附:有些增稠剂的分子内部结构呈阴、阳离子结构,这些离子可以吸附水中的质子,还原成中性分子后再解吸附质子,耗费了氢离子的浓度,从而使液体变得更加稠密。
四、增稠剂的研究现状。
目前,增稠剂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增稠效果:在增稠剂研究中,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提高增稠剂的增稠效果。
例如,一些研究者通过化学修饰卡拉胶,提高其与水的相容性,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渗透到液体中,从而达到更好的增稠效果。
2.降低成本:增稠剂的制备成本较高,因此,一些研究者致力于寻找更具成本效益的增稠剂制备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者发现以豆腐渣为原料的多糖,可以用于替代昂贵的海藻酸钠。
3.增加环保性:一些增稠剂制备方法存在一定的环保隐患,例如,卡拉胶制备需要大量的硫酸盐,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
剪切增稠原理
剪切增稠原理
剪切增稠原理是常见的利用剪切力对流体进行增稠的方式。
剪切
增稠是一种复杂的流变学现象,它在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以及工
程学等领域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剪切增稠的基本原理是:在流体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下,流体内部
的分子会发生相对运动。
这种流体内部相对运动会导致分子之间的碰撞,从而形成分子微观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流体的粘度呈现出
明显的增加,从而实现了增稠的效果。
剪切增稠的实现方式也很简单。
只需要通过施加剪切力来使流体
发生剪切,就可以实现流体的增稠,从而让流体更加适合特定的应用
场合。
在实际的应用中,剪切增稠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食品工
业中的蛋白质、淀粉等高分子物质,都可以通过剪切力来实现增稠。
同样,化妆品、涂料、纺织品、医药等领域的产品也都可以利用剪切
增稠技术来控制产品的流动性和使用效果。
除了应用以外,剪切增稠技术在研究领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通过控制流体的剪切应用可以实现晶体生长和
微粒合成等重要的实验,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剪切增稠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可靠的方法,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剪切增稠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剪切变稀和剪切变稠的流变数据
剪切变稀和剪切变稠的流变数据导言: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其中,剪切变稀和剪切变稠是流变学中常见的现象,指的是物质在剪切应力作用下表现出的流变特性改变。
本文将从定义、原理、实验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剪切变稀和剪切变稠的流变数据。
一、剪切变稀的流变数据1. 定义剪切变稀是指物质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的流变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物质的流动性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强。
2. 原理剪切变稀的原理可以通过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来解释。
牛顿流体的粘度保持不变,不会出现剪切变稀现象。
而非牛顿流体的粘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降低,即出现剪切变稀现象。
这是因为非牛顿流体的内部结构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使得流动性增强。
3. 实验方法为了研究剪切变稀现象,可以使用旋转型流变仪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可以得到不同条件下的流变数据。
常用的流变参数有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粘度等。
通过分析流变曲线和流变参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物质是否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特性。
4. 应用剪切变稀的流变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油漆、涂料等领域,剪切变稀现象可以帮助调节涂料的流动性,提高涂布效果。
在食品工业中,剪切变稀现象也被广泛应用于搅拌、混合等工艺过程中,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地。
二、剪切变稠的流变数据1. 定义剪切变稠是指物质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流变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物质的流动性随着外力的增加而降低。
2. 原理剪切变稠的原理与剪切变稀相反。
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部分物质的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使得流动性降低,表现出剪切变稠的特性。
3. 实验方法与剪切变稀相似,剪切变稠的实验也可以使用旋转型流变仪进行。
通过改变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得到不同条件下的流变数据。
通过分析流变曲线和流变参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物质是否表现出剪切变稠的特性。
剪切增稠指数
剪切增稠指数
剪切增稠指数是用来衡量剪切流体的流动性的指标,它可以描述流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剪切增稠指数越大,表示流体的黏性越高,流动性越差。
在化学工程领域,剪切增稠指数被广泛应用于液体的工艺设计和流体力学研究中。
例如,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高黏度的液体输送到不同的设备中,如果液体的剪切增稠指数较大,就会导致输送困难和能耗增加。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输送设备和工艺参数,以降低剪切增稠指数,提高液体的流动性。
剪切增稠指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一般需要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实验时,可以使用旋转式或剪切式的流变仪来施加剪切应力,然后测量流体的变形和应力响应。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剪切增稠指数的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剪切增稠指数的大小对流体的流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润滑油的选择中,剪切增稠指数较小的润滑油可以更好地降低摩擦和磨损,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另外,在涂料和胶粘剂的配方设计中,剪切增稠指数的大小也会影响涂层的涂覆性能和粘附性能。
剪切增稠指数是一个重要的流变学参数,它可以反映流体的流动性和变形特性。
在化工工艺设计和流体力学研究中,剪切增稠指数的
准确测定和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工艺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深入理解剪切增稠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剪切增稠原理
剪切增稠原理
剪切增稠原理是指通过剪切力作用下的分子间作用使得液体流动性变差,从而增加其黏度和浓度的过程。
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是一种常用的增稠方法。
在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剪切增稠原理包括搅拌、高压均质、超声波处理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使得食品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增加食品的黏度和浓度,改善其口感。
例如,在酸奶加工中,通过搅拌、高压均质等剪切力作用,可以使酸奶中的乳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化,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增加酸奶的黏度和口感。
同样地,在果酱制作中,通过高压均质等剪切力作用,可以使果酱中的果胶分子发生断裂和重组,从而增加果酱的黏度和稠度,使其更易于涂抹和保存。
化妆品中的剪切增稠原理同样重要。
例如,在乳液、面霜等产品中,添加一些高分子物质,通过搅拌、打磨等剪切力作用,可以使其分子发生重组和交联,从而增加其黏度和稠度,使其更易于涂抹和吸收。
除了剪切增稠原理,还有其他的增稠方法,例如添加胶体物质、沉淀法、蒸发法等。
但是,剪切增稠原理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剪切增稠原理是一种常用的增稠方法,可以使得液体流动性变差,从而增加其黏度和浓度。
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中,剪切增稠原理被广泛应用,对于改善产品品质和口感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切增稠液体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剪切增稠液体(STF)的研究现状,并以常用的SiO2/PEG 体系为例,对STF流变性能和应用作简单分析。
关键字:剪切增稠;STF;SiO2/PEG;流变;1、前言(ARL)据英国GIZ杂志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在“陆军研究实验室”Eric Wetzel博士和“特拉华州立大学合成物质研究中心”(UDTC)Norman Wagner 教授指导下,运用新型纳米技术成功地研制出了“剪切增稠液体”[1,2](Shear Thickening Fluid,简称STF)。
STF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其在正常状态下是略微黏稠的液体,而当受冲击作用时,表观粘度会急剧增加,呈现出固体的抗冲击性能,当冲击力消失之后,又迅速回复到原来的柔性状态,由此可见,这种剪切增稠效应是一种非牛顿流体行为,并且此过程具有可逆性[3-5]。
分散相粒子和分散介质共同组成了STF体系,其中,分散相粒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天然存在的矿物质;二是化学合成的聚合物,如二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碳酸钙等[6,7],粒子可以是圆盘状、球体、椭圆体和粘土颗粒等形状,其以布朗运动、电荷作用、吸收表面活性剂等稳定分散在介质溶液中[2,6,7],分散方式有单分散、双分散或多分散;而分散介质可以是水、有机物(乙醇、乙烯基乙醇或聚乙二醇)、盐溶液(缓冲液或氯化钠溶液等)等单一介质,也可以是多种介质的复配体。
2、国内外研究现状对STF的研究目前主要剪切增稠机理、有流变性能、应用研究三个方面。
其中,关于前两个方面研究的文献较多,而对于其应用研究才刚起步,已报道的主要是在防震及防护领域上的应用:Fischer等人应用STF设计出三明治梁,达到控制振动响应的目的;美国Wagner博士等人制备出STF-Kevlar复合织物,不仅具有优异的防弹性能,同时显著地提高了材料的灵活性。
2.1、剪切增稠机理研究尽管对于STF体系的剪切增稠行为特点的研究历史已经不短,并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但是由于实验手段等各方面的限制,对其了解仍不够深入。
近年来,随着各种光学手段以及控制应力流变仪的应用,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机理,试图解释在剪切增稠区域所观察到的现象[8]。
对于剪切增稠的微观机理,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最先由Whitlock和Metzner提出,并由Hoffman 证实的ODT机理[6,9](有序到无序),即体系受到较小外力作用时,粒子的有序程度得到了提高,出现剪切变稀行为,而当外力更大时,有序结构被破坏,则会出现剪切增稠现象[1,7];其二是Bossis和Brady基于Stokesian动力学模拟而提出的“粒子簇”理论[10-12],即剪切变稀是由于连续的空间网络结构被破坏,而剪切增稠是由于体系中形成“粒子簇”,体系粘度增大,从而出现了增稠现象。
对于SiO2/PEG体系中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的现象,伍秋美等[13]认为用“粒子簇”机理解释更为合理。
即剪切作用较小时,受到破坏的空间网络结构在粒子间作用力下能很快得到恢复,因此粘度基本不变;随着剪切作用的增大,当受到破坏的空间网络结构不能在粒子间作用力下得到修复时,体系粘度开始下降;随着剪切作用的进一步增大,空间网络结构受到越来越大程度的破坏,使得粘度继续减小,当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流体作用力成为体系中主要作用力,由此生成了“粒子簇”,随后随着流体作用力的增大,“粒子簇”变大,其对流体的阻碍作用也随之变大,因此流体的粘度增大[14]。
2.2、STF流变性能2.2.1、流变性能分析图1 690nm SiO2/PEG-200体系流变曲线图1为ω(SiO2)=时SiO2/PEG-200分散体系的稳态剪切增稠流变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起初下降不明显,之后随剪切力增大而明显下降,到转折点b(临界剪切速率)之后,粘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急剧增大。
可以看出该体系属于复杂的非牛顿流体。
2.2.2、浓度对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由图2可知,STF临界剪切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浓度的增加,体系的起始粘度和最大粘度都会增加,但增加幅度有所区别,前者增加较为平缓,而后者增加比较迅速,并远远大于前者,体系出现明显的增稠现象。
由此推论,SiO2质量分数越大,体系粘度越大,且增稠现象越明显。
形成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体系中固液间的作用力随着固体粒子的增加而得到了增强,粘度增加,从而使得形成的“粒子簇”也更多或更大,对体系流动阻力也就增加,所以增稠效果就越明显[15]。
图2 690nm SiO2/PEG-200体系流变曲线(a)45%, (b50%, (c)55%2.2.3、PEG 分子量对STF流变性能的影响图3 PEG不同分子量STF流变性能曲线(a)200, (b)400, (c)600 图3为SiO2粒径为690nm,PEG分子量分别为200、400、600时的STF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的双对数曲线,即曲线a、b、c,其中SiO2质量分数均为45%。
由图可知,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体系粘度先减小,过了临界点后又增大,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c体系在临界剪切速率后粘度的增加趋势不如a和b 体系,且在此过程中,b体系的粘度甚至超过了c体系。
同时可以看出,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加,临界剪切速率减小,起始粘度和最大粘度增加,但c体系最大粘度并没有比起始粘度增加很多,增稠效果不如a、b体系。
这是因为体系中含有的SiO2量是一样的,对于PEG而言,由其分子式可知,-OH基团只位于长链分子的两端,则随着分子量增大,分子链增长,相同质量的PEG中含有的羟基减少,则与二氧化硅团聚体形成的氢键数也减少,这样固液间的作用力弱,只需要较小的流体作用力,就能使SiO2摆脱液相束缚参与到“粒子簇”的生成,因此,其临界剪切速率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
但对于c体系来说,由于PEG 分子量更大,分子链也更长,则形成的氢键数也更少,形成相对孤立SiO2团聚体也就更多,当流体作用力在体系中成为主要作用力时,太多的SiO2团聚体削弱了流体作用力,导致体系中二次团聚形成的“粒子簇”数量减少,所以其增稠效果不是很好。
2.2.4、SiO2粒径对STF流变性能的影响图4 不同SiO2粒径STF体系流变曲线(a)80nm, (b)250nm, (c)690nm图4为PEG分子量为200,SiO2质量分数为26%,粒径分别为80nm、250nm、690nm时的STF体系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的双对数曲线,即曲线a、b、c。
实验过程中发现,a体系的质量分数最高能配制到26%,且此时其已不能很好的流动。
由图可知,a体系的起始粘度明显高于b、c体系,这可能是因为小粒径时,粒子靠的紧密,使得体系不易流动,从而表现为起始粘度较大。
同时,相同质量分数下,a体系发生了剪切增稠现象且粘度始终大于b、c体系,而对于大粒径的b、c体系,质量分数为26%,对其来说固含量相对较低,没有出现增稠现象,但b 体系的粘度始终高于c体系。
这是因为大粒径时,相同质量的SiO2含有的粒子数少,使得增稠后形成的“粒子簇”也就少,还不足以发生增稠现象。
如果体系都能出现剪切增稠现象,则临界剪切速率会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这是因为小粒径时,要产生剪切增稠现象,需要更大的剪切速率才能生成“粒子簇”。
3、STF在个体防护装备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发展,个体防护装甲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逐渐由原来的硬质、半硬质产品,发展到目前的软质产品。
这种转变不仅减轻了装甲质量,而且改善了其舒适性。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个体防护装甲的研究仍未停止,仍再不断寻求更加舒适与轻便的材料。
近来,有关研究表明,给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的剪切增稠液体(STF),被用于浸渗高性能防护材料时,在不改变材料防弹和防刺性能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防护装甲的舒适性,并进一步减轻装甲质量。
STF在个体防护装甲上的应用始于2000年,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成物质研究中心与美国陆军研究试验室下属的“武器原料研究理事会”合作,拟通过STF 浸渗高性能纤维材料,来增加个体防护装甲的柔软性,并就此减轻装甲质量。
他们先后提出了针对STF和防护织物的研究要求。
如①STF中粒子的各向异性;粒子尺寸、粒子种类和粒子表面自由能与提高防护装甲能量吸收的关系。
②防护织物中织物的结构、纤维的种类和细度。
③ STF-织物复合材料中STF 加入的模式、STF 的加入量和织物铺层的先后顺序等[16]。
虽然国外关于STF 在个体防护装甲上的应用已开展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其所用的STF 和纤维织物种类比较单一,而且对STF-纤维织物复合材料防护性能的机理研究比较浅显。
有必要继续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①STF 中分散相粒子的种类、粒度分布及分散介质对液体流变特性的影响;②织物种类与结构对STF-纤维织物复合材料防护性能的影响;③STF流变特性与STF-织物复合材料防护性能的关系。
参考文献:[1]庞娟. 纳米药水制造超级防弹衣[J]. 现代物理知识, 2008, 20(1): 51.[2]汤胜博, 孙建科, 常鹏北, 等. 纳米材料在防弹衣上的应用[J]. 材料开发与应用,2009, 24(2): 60-61.[3]Raghavan S R, Khan S A. Shear-thickening response of fumed silica suspensionsundersteady and oscillatory shear[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1997, 185(1):57-67.[4]Hoffman R L. Discontinuous and dilatant viscosity behavior in concentratedsuspensions. Ⅱ.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tests[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1974, 46(3): 491-506.[5]Barnes H A. Shear-thickening (‘‘dilatancy’’) in suspensions of nonaggregatingsolid particles dispersed in Newtonian liquids[J]. J Rheol, 1989, 33(2): 329-366.[6]徐素鹏, 张玉芳. 剪切增稠液体在个体防护装甲上的应用进展[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08, 33(3): 40-42.[7]郑景新, 陈芳, 钟婷婷. 二氧化硅粒子在剪切增稠液体中的研究和应用进[J].有机硅氟资讯, 2009, (9): 132-136.[8]莫小刚, 张春光, 刘尚营, 等. 低剪切速率下聚乙二醇/KCl/蒙脱土分散体系的剪切稠化现象[J]. 化学学报, 2003, 61(1): 129-132.[9]Hoffman R L. Explanations for the cause of shear thickening in concentrateddispersions[J]. J Rheol, 1998, 42(1): 111-125.[10]L ee Y S, Wetzel E D, Egres R G, et al. Advanced body armor utilizing shearthickening fluids[R]. Orlando, FL: Proceedings of the 23rd Army science conference, 2002.[11]E gres R G, Lee Y S, Kirkwood J E, et al. Novel flexible body armor utilizingshear thickening fluid (STF) composites[C]. San Diego, CA: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materials, 2003.[12]W etzel E D, Wagner N J. Protective fabrics utilizing shear thickening fluids(STFs)[R].Pittsburgh, PA: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afety and protectivefabrics, 2004.[13]伍秋美, 阮建明, 黄伯云, 等. 低固相含量SiO2分散体系流变性研究[J]. 化学学报, 2006, 64(15): 1543-1547.[14]赵金华. 剪切增稠流体的制备及其在软体防刺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15]伍秋美, 阮建明, 周忠诚, 等. SiO2/聚乙二醇非牛顿流体流变性能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06, 22(1): 48-52.[16]L EEL Y S. Advanced body armor utilizing shear thickening fluids[Z]. 23rdarmy science conference. Orlando, FL, 2002: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