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的教学设计 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去吧》的教学设计4
教材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教材五下第八组课文的首篇,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同时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色、风情的特点,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他的文风朴实自然,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

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因此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又要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紧扣本组课文的单元主题,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挖掘作者对德国民族风情的感受为线索,充分研读“别人看到的花”与“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的句子,努力化抽象为形象,适当补充人物、时代背景,让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体悟情感、启迪思维,受到精神熏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程序
一、课前
欣赏德国风光片。

了解哥廷根大学。

二、了解背景,谈话揭题
引出季羡林,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且想一想课文写了作者几次到德国?
2、指导读难读的词语句子。

3、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作者几次到德国?出示季羡林与德国有关的经历,简单了解。

四、聚焦品读,感悟境界
1、快速默读课文:
划出别人看到的花是怎样的句子。

2、研读感受“别人看到的花”:
⑴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自由读,个别读。

②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出示补充材料品读帮助体会文中句子,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④回读句子,指导朗读。

⑵出示引读: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指名读,理解“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⑶欣赏课件,此时,你正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你有什么感觉?背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别人看到了一个花的海洋,板书:
花的海洋
3、研读感受“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
出示: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⑴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是什么?
板书:
脊梁
理解“脊梁”。

⑵读女房东的话,理解“莞尔一笑”:
想象练笔:
我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那是我们觉得……
4、感受作者的体会,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五、小节内容,拓展阅读
四五十年前,20几岁的季羡林先生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今天,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体会。

《自己去吧》的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认识12个生字。

会写“自、己、东、西”四个字。

认识新偏旁。

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下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子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
小鸭子、小鹰贴图、头饰、课文插图、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天气多好啊,老师为大家带来两位朋友陪大家一起学习,它们是(出示小鸭和小鹰的图片)。

老师先与它们打个招呼,咦,它们也有悄悄话要跟我说(师故作神秘样),嘘,我来听听(把图贴在耳边)噢,原来它们说不要我带,要自己到教室里来。

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师把图贴在黑板上。

二、板书课题
14自己去吧
读题,注意自读平舌,吧是轻声。

三、师:打开书111面,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自己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字宝宝作上记号,自己叫它们3遍
五、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开火车读
3、重点指导读准您、深、那、景的音。

4、识记字形
出示识记生字袋,每个袋外写有识记方法。

(如加减偏旁识字袋、换偏旁字袋、猜谜语识字袋、编儿歌识字袋等。

)学生采用自己好记的方法记生字。

5、去掉拼音读生字。

六、师:让我们把生字朋友放到课文中去,看你还会不会读。

指名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指两人读,正音。

七、(出示课件)看,小溪边多美呀!有花有草,小鸭子高兴极了,它看到清清的河水,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它对妈妈说了什么?自己到书上去找吧。

生读书上小鸭子说的话,师相机指导
1、抓住“您”字,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

2、指导有感情朗读时
教师语言:“小鸭子”你是不是很想去游泳呢?
可我怎么觉得你不是很想去游泳。

还有哪些“小鸭子”想去游泳?
出示小鸭子的动态课件(没声音)用配音的手法,读出小鸭子很想去游泳的心情。

教师夸奖语言(嘎嘎嘎,小鸭子在夸你读得好呢!)
3、生读小鸭子的话,师顺势回答:“好啊,我很愿意带你去游泳。

”课件演示鸭**的话,指名读,师板书:自己去吧师语言:啊,让小鸭子自己去游泳,这鸭**的心太狠了,一点也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是淹死了怎么办呢?你们说呢?生争辩,说出不同见解,体会鸭**的苦心。

师语言:谢谢你们,现在我知道怎么当妈妈了,鸭妈妈也谢谢你们对它的理解,读鸭**的话,指导读,问平时你妈妈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读出亲切,鼓励的语气。

指名读,配音,师语言:鸭**的想法真好,想让小鸭独立学会游泳的本领,请同学们再鼓励小鸭一次,再齐读吧!
4、师语言:小鸭子在妈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学会了游泳吗?你们自己在书上找找答案吧。

指名读,为小鸭子鼓掌。

小鸭子多高兴啊,再读,读出喜悦的心情。

师语言:小鸭自己学会了游泳,想一想,它在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它学会后会对妈妈说什么?
5、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1段,师生合作读,师语言:读得棒,有兴趣演一演吗?想象小鸭子会怎样学,学会心情怎样,对妈妈说什么?带头饰分角色表演,指名上台表演。

八、小鹰听了小鸭的'故事,也等不及了,想学会飞翔,刚才第1段是老师带大家学的,你们准备怎们学习第2段,你觉得老师会怎么说(自己学吧)你们真是老师的小知心,那就自己学一学小鹰学飞翔的故事,学时注意,要象第1段学习时样,弄清小鹰怎么说,妈妈怎么回答,结果怎样。

九、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说,分角色读,表演。

十、师语言:小鸭和小鹰它们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得真愉快,它们说想再次听听大家精彩的朗读,能满足它们的要求吗?齐读课文。

十一、小鸭说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也来夸夸它们吧。

十二、别的动物从小鸭和小鹰身上受到了启发,它们也学会了本领。

出示猴子自己学会了———
小狗自己学会了———
蜜蜂自己学会了—————
我自己学会了————
十三、自主作业
1回家把今天学的故事向爸爸妈妈读一读,演一演。

2、做一做,自己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下次给同学们介绍经验。

板书设计
自己去游自己去飞自己去学
《自己去吧》的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十三个生字。

3、笔顺正确的书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

2、理解小猴、小鸭、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它们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它们是怎么学会的。

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它有什么本领?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好朋友,(出示小猴子、小鸭子和小鹰的图片贴在黑板上)你们看看他们是谁呀?它们有什么本领?
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鸭、小鹰是如何学会本领的,好吗?
板书课题。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小动物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由学生的喜好入手,使其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打开书112页,听好老师的要求:自由读课文,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3、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在读课文时,生字都记住了吗?老师可要考考你啦!把书扣在桌子上。

出示:去吧、学会、爬树、洗澡、游泳、那里、风景、飞翔。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出示自己自己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自己指谁?
自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己字有几笔?指导书写。

三、深入理解课文,感悟内涵。

你瞧,三位小动物都等着急了?你想先学习哪个小动物的故事?
生:我想先学小猴的故事。

师:就请你为大家读一读小猴的故事吧。

(一)品读第一段
课件出示小猴和妈妈图片。

树上有什么?小猴此时最想干什么?小猴是怎么说的?相机指导小猴的话。

听了小猴的请求,妈妈是怎么说的?
想一想平时妈妈是怎样说话的?用妈妈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朗读。

听了你们读的,老师也忍不住要做一次猴妈妈了,谁来做我的宝宝呀?师生对读。

哪两位同学做妈妈和宝宝读给大家听听。

生生对读。

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

板书:小猴学会了爬树
小猴是怎样学会爬树的,小猴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生发挥想象。

这么多困难,小猴不想学了,行吗?谁来鼓励鼓励小猴?
出示小猴学会爬树图片。

小猴学会了爬树,他多高兴呀。

我们对他表示祝贺。

(鼓掌)
(二)举一反三,自主拓展(学生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小鸭、小鹰也着急了,邀请我们去读它们的故事呢?
自读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

出示小鸭图片,我们为画面配音好吗?
要想配好音,必须把小鸭和妈妈的话读好。

自己练一练。

指名配音。

板书:小鸭学会了游泳
出示小鹰图片,看谁来了?
谁想演小鹰的故事?同桌之间演一演、练一练。

指名表演。

板书:小鹰学会了飞翔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表演真不错,老师也带来了两个小动物,(出示小青蛙、小公鸡)看它们是谁?有什么本领?谁想演它们的故事?
学生续演故事。

在生活中,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么学会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把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说说自己在学与做时,家长的做法,懂得不能事事依赖别人,体会到自强自立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家长的过多呵护对孩子成长的害处。

五、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小猴、小鸭和小鹰那样,不怕困难,什么事自己去做,自强自立,勇于实践,那样,你一定会成功的。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以后我们把自己学会的一件事或者一个本领都要写在自己的小本本中,积累起来,比一比谁是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并且语言有童趣,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猴学会爬树,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学生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学到本领,因而,我在设计课件时注意创设情景,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以表演为主线,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
思想启迪。

通过表演,在心里播下我能学好我一定能行的种子,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我自己觉得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朗读、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

课上孩子表现很好,一部分孩子挺踊跃。

只是感觉我自己在课堂上调控能力不够好,有些前松后紧,以至于拓展环节所剩时间太少了,原本想续演两个小动物的故事,只演了一个。

布置作业的时间也没有了。

复习生字环节以卡片形式出示,现在想来如果以课件形式出示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也有所缺憾,如表演小鸭的两个同学表现十分出色,而对他么的表扬去不够充分,原本可以掀起的热潮就这样被掩盖下去了。

还有,教态方面,由于紧张,不够自然。

以上几方面,都是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和改进的,尤其是评价和教态方面,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语文教学上会有更大进步。

《自己去吧》的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能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事,用书上的形式说说。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能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事,用书上的形式说说。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了很多小动物、小朋友独立的文章,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一篇这样的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自己去吧)
(教学理念:联系已学知识,能帮学生建构知识。


(二)揭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自己”指的是谁?自己去哪里?自己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理念:让学生看到课题谈自己的真实想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学生不同的想象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自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

2、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巩固识字。

3、检查生字读音。

(用生字卡片游戏)
4、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理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主识字,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理特点。


(四)细读感悟
1、刚才同学们在读文的过程中,认识了生字,了解本课的段落结构,看来读书的收获还真不小。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又能有哪些收获?再说一说你是从哪段了解到的?
2、学生的汇报:你读懂了什么,与同学交流。

3、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4、学生再读课文,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提示: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到:遇事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尝试,不要信赖他人。


5、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并试着演一演。

(教学理念:教师组织学生分层阅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目标,呈递进的形式,遵循了“快乐读屋书”以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获取知识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读书的'主体,让学生在感悟读书和角色、表演读书中读得津津有味、身临其境,获得极大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乐于进入“快乐读书屋”。


(五)拓展延伸:
学到这里,同学们都有了很多收获,可以看出同学们很会读书呀,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书上说“小猴子‘这样’就学会了爬树”、“小鸭子‘这样’就学会了游泳”。

你们能告诉我它们是怎样学会的吗?
(教学理念:以教师请教同学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表达的欲望,体现了师生共同体的学习策略,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的表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六)迁移交流:
说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教学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到学本领需要付出努力,并以所学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七)全课小结: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你快乐吗?
(八)板书设计:
自己去吧
小猴子吃桃爬树
小鸭子游泳游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