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生存的空间》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政治《生存的空间》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情感。
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聊聊自己在集体中的成长故事,引发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思考。
2.板书课题《生存的空间》。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P45-47,了解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课堂探究
1.讨论一: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1学生分组讨论,列举集体对个人成长的正面影响。
2.讨论二:如何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2.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四、案例分析
1.案例一:某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捐物。
2.案例二:某班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保持教室卫生,为班级争光。
3.学生分析案例中学生的行为,理解集体荣誉与个人努力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2.提醒学生要热爱集体,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板书课题《生存的空间》。
二、课堂探究
1.讨论一:如何克服个人主义倾向
1.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克服个人主义倾向。
2.讨论二: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矛盾
2.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矛盾。
三、案例分析
1.案例一:某班学生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如何解决?
2.案例二:某班学生因遵守集体纪律而受到同学嘲笑,如何应对?
3.学生分析案例中学生的行为,理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矛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2.提醒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写一篇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感悟文章。
2.观察身边的集体现象,思考如何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2.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在一个集体中成长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集体对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存的空间》,看看集体和个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
二、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5-47,思考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准备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
”
三、课堂探究
1.讨论一:集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集体对你们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学生分享,教师回应:“嗯,集体确实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支持和帮
助。
”
2.讨论二:如何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呢?”
四、案例分析
教师呈现案例,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这些同学的行为对集体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分析后,教师引导:“正是这些看似小小的举动,汇聚成了集体的力量。
”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二、课堂探究
1.讨论一:如何克服个人主义倾向
教师提问:“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过于关注自己,忽视了集体的利益,大家觉得怎么克服这种倾向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并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
”
2.讨论二: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矛盾
教师提问:“如果在集体中,我们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了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后,教师回应:“确实,有时候我们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为了集体的更大利益考虑。
”
三、案例分析
教师呈现案例,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希望大家能通过写作,深入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观察身边的集体现象,思考自己能为集体做些什么。
”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本节课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讨论也很热烈。
但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矛盾这个话题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
注意事项:
1.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成长的空间。
2.多用实例来阐述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他们的代入感。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4.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保证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内化。
5.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感悟和运用所学知识。
6.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
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7.强调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避免过度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