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5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5 套2019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9 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26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 6 分)
栀子花没有那柔媚飘yì()的绿叶衬托,没有那一枝多花的(百花齐放争艳齐放),但它的yōu()香,常让
人如痴如醉,远远地就可以闻到,而且难以忘怀。

那清xīn()的香味,
远不是今日姑娘们身上的香水所能媲美的,那种素馨的感觉,如初春的柳芽、初夏的荷
尖,似深秋的兰花、严冬的腊梅,是当今fán()华的都市
人很难体会的(情怀情结)。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4 分)
飘yì()yōu()香清xīn()fán()华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 2 分)
①(百花齐放争艳齐放)②(情怀情结)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 分)
①,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②,沉醉不知归路。

(《如梦令》)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
④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
⑤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⑥,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⑦,老师不过引路人。

(《古今贤文》)
⑧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青海高原一棵柳》)
3.名著阅读。

( 5 分)
(1)下面对《鲁滨逊漂流记》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鲁滨逊在巴西买了一块庄园,曾在那过了四年安稳的庄园主生活。

B.鲁滨逊从第一次出海离开英国约 28 年,他是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C.鲁滨逊用近两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六尺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
外的小河里。

D.鲁滨逊在一个方柱的四边,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每七天刻一个长一倍的凹口,每
一月刻一个再长一倍的凹口。

就这样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日月了。

(2)“当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鲁滨逊在荒岛
一直践行这句格言。

请举出鲁滨逊以具体行动来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三个例子。

( 3 分)
4.仔细阅读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 5 分)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 2 分)
(2)这幅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 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4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5-6 题。

(5 分)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①青女:即青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

②素娥:即月里嫦娥。

③婵娟:美好的姿态。

5.本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 分)
6.末句“斗”字用得极妙。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3 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 7-10 题。

(8 分)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
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
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
而后私仇也。


7.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2 分)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且庸人尚羞之
B.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至之市(《郑人买履》)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徒以吾两人在也夫以秦王之威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C.子敬素好琴取子敬琴弹(《人琴俱亡》)
D.而君畏匿之华捉而掷去之(《管宁割席》)
9.翻译句子: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2 分)
10.对于舍人(门客)的言行和做法,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评价。

( 2 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11-13 题。

(8 分)
路由器也智能刘露
①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我们家中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从 PC 到手机,从电视到平板电脑,任何一款能称得上智能的设备都需要连接网络,这也促成了路由器的第一次升级,即
从有线路由到无线路由。

②但是,普通无线路由器只是满足了设备上网的需求,却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些智能设
备之间的数据共享,于是,智能路由器逐渐火爆起来,很多厂商纷纷推出智能路由器,像
小米路由器、极路由等。

③智能路由器,即智能化管理的路由器,相比普通路由器,它更像一台个人电脑,其
优点很多。

首先它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各种应用,自行控制带宽、
在线人数、浏览网页、在线时间。

其次它拥有强大的 USB 共享功能,真正做到网络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此外智能路由器还具有视频监控、远程开关机、脱机下载、USB 打印以及实现手机管理等系列功能。

④智能路由器正因为具有以上优点,它才更加智能,成为家庭存储中心和数据处理器,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网关设备,还是一个带有智能操作系统的入口平台,作为智能家居的核
心,智能路由器将承载着家庭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功能,控制着家庭的整个网络,其重要性
不言而喻。

③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中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都会与路由器相互连接。

在整个家
庭网络中,智能路由器处在绝对中心的位置,它有资格成为家庭中“信息的中心,连接的
中心、娱乐的中心”。

例如,你用手机在网上发现了一部极佳的电影,点击下载后,智能
路由器使远程帮你下载并存入路由器中,最终共享至智能电视并呈现出来,供全家人观看。

这样的体验是不是十分“智能”呢。

⑥当然,除了功能上的转变,智能路由器的“智能”还体现在用户体验上,它将一个
单一功能性的产品变成了一个平台,除了管理和配置更加简单直观外,在这个平台上还可
以安装 APP 插件来增加新的功能,让用户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⑦总之,越来越多带有鲜明个性的智能路由器陆续出现,将掀起一场“家庭网络革命”。

在 WIFI 环境下,无论是 PC、电视、还是手机、平板电脑,都无法“逃离”智能路由器
的管控。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概念日益流行,智能路由器对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的链
接还将向冰箱、空调、热水器领域延展,智能路由器的未来大有可为! (原文有改动) 11.智能路由器有哪些优点?(3 分)
1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13.选文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逐渐”不能删掉,为什么?( 3 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14-18 题。

(13 分)
玉米在人间李恩维
①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

它们
带着乡亲们的体温,聚着他们的心血,成为乡村最朴实、最优美的风景。

在我的眼睛里,
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涌动蓬勃的生命。

②身居城市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家乡的那些景物,
尤其是那些庄稼,那碧波如浪的玉米林。

我仿佛听到风儿吹过来的沙沙声响,嗅到阵阵夹
杂着甜味的清香。

每当这个时候,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找到了我的乡村记
忆和童年快乐时光。

③闲暇时翻阅史料,得知玉米的渊源来自墨西哥的古印第安人,墨西哥因此被誉为
“玉米的故乡”。

历史风云,世事沧桑,我想,当年墨西哥那些土著居民,做梦也想不到
他们培育的这种黄金般的玉米后来竟漂洋过海,养活了无数中国人。

在漫长的岁月里,玉
米用一代一代的生命轮回精心地呵护着村庄民众,与村庄一起经历风雨洗礼,一起接受阳
光的爱抚。

④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父亲总在这个时候左手持鞭右
手执犁,跟在那头老牛后面,用一把锋利的犁铧划开春天的序幕。

农事是一波接一波的,
耕好了地,接着就要把玉米种子播进地里。

乡间的路上,随处可见推着种子化肥、肩扛头
的人们,偶尔还能看见拖拉机“突突”地驶过,整个田野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欢腾起来。

⑤一场春雨过后,玉米就开始疯长。

放眼望去,一片葱茏、一片苍翠,漫山遍野的绿
像大海一样铺天盖地卷来,淹没了村庄。

闭上眼睛,整个田野里都是玉米拔节的声音。


时节的天空是明朗干净的,土地是妩媚舒展的。

玉米生长着,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又要
追一次肥,追过肥的玉米像发育期的少年,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下,使劲地蹿个儿,
似乎不几天,田野成了青纱帐,一片浩瀚壮观的风景。

⑥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大自然的芬芳犹如久违的甘露沁人心脾。

我们孩子们难以控
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玉米地里钻。

童年里玉米秆的美味是无与伦比的,它的
汁水甜得黏牙,是我们最喜欢的免费零食。

孩子们像挨了饿的小兽,迫不及待啃生棒子,
甜甜的有种牛奶的香味。

还有煮玉米,水是村中甘甜清澈的井水,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丢进
煮饭的开水锅里一起煮。

煮熟的嫩玉米水灵灵的,热气氤氲。

握住玉米的两头,用牙齿轻
轻地啃食,满嘴都是清香。

⑦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

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地里的玉米成熟了。

经过阳光照耀的
玉米,籽粒饱满、色泽光亮。

一个个大棒子看上去就像兵马俑的方阵,威武而庄严。

轻轻
抽动鼻翼,满口满鼻都是甜蜜的气息。

那年月收获玉米没有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
全是人工收获。

人们拉上车子,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

掰玉米的人一手握紧秆
子与玉米蒂,一手握紧玉米棒一折,一个玉米棒子就掰下来了。

⑧玉米秸秆砍下来后,捆成直径一尺的草捆子,再一簇簇地把十来个这样的草捆子聚
拢,让它们彼此依靠着,站立起来。

玉米秸秆要在收获后的玉米地里晾一段时间,等到水
分全干了,再运回家仔细地垛起来,作为牲畜越冬的草料,到了冬天,或铡成草料喂牲口,
或用来搭建菜窖的顶棚,或烧火做饭,或沤制农家肥……到了春天还可以扎成菜园子的篱
笆。

人们一点儿也舍不得丢掉。

⑨吃过晚饭,碗一推,剥玉米又要开始了。

干这种活,不用点灯,白白的玉米皮已经
映得院里发亮。

或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围着玉米堆,去除玉米的外套,只留下
几片薄薄的内叶,成对成对地拴在一起。

待绑好一掐,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木桩上,挂
在一个个树杈上,炫耀着一个家庭、一个村庄的丰收……
14.文章第②段写到:“每当这个时候,我好像又找回了那些丢失了的东西,找到了我的乡
村记忆和童年快乐时光”。

请简要概括我找到的那些乡村记忆和童年快乐时光。

( 2 分)
15.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 2 分)
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庄包围在万绿丛中。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3 分)
孩子们像挨了饿的小兽,迫不及待啃生棒子,甜甜的有种牛奶的香味。

17.作者在第③段写到玉米的渊源,有何作用?( 3 分)
18.“玉米”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3 分)
第三部分作文(40 分)
19.请以“犹忆微笑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
人的姓名、校名;④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2019 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2
(试题共 4 道大26 题考试用时120 分钟总分120 分)
温馨提醒:请把答案工整、规范地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

(2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 分
A. 掩护(yān)迥然(jiǒng) 硕大无朋(shuò)
B. 渲染(xuàn)俨然(yǎn)沧海一粟(sù)
C. 瞻仰(zhān )屹立(yì)昂首挺胸(yáng )
D. 冠冕(guàn)斗室(dǒu)虎视眈眈(dān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 分
A. 边缘破绽龙风呈祥全神贯注
B. 娇健抵御别出心裁千钧一发
C. 憧憬风靡玲珑奇巧叱咤风云
D. 诞生干躁弄巧成拙前功尽弃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主要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B、《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纪伯伦,代表作品有诗集
《泪与笑》、《先知》等。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豪放派词人。

“西江月”是诗歌的题目。

D、《宿建德江》的作者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与王维并称
“王孟”。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的甜香。

⑶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⑷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新鲜优雅孕育优美
B、清鲜幽雅孕育柔美
C、清鲜幽雅哺育柔美
D、新鲜优雅哺育优美
5.古诗文默写。

8 分
⑴黑云翻墨未遮山,。

⑵,大渡桥横铁索寒。

⑶,山青花欲燃。

⑷千里莺啼绿映红,。

⑸九曲黄河万里沙,。

⑹,日暮客愁新。

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动写静,描写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的句子是
,。

6.名著阅读。

4 分
①《童年》的作者是。

该书讲述的是三岁到十岁期间的童年生活。

2 分
②主人公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
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你从他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 分
7.综合性学习。

(8 分)
请你参加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活动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 3 分)
②活动二:围绕“是否赞成添加陌生人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

请你发表自己
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50 字左右)(5 分)
二、现代文阅读。

(38 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1 分)
《竹节人》选段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还有同学,想,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
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谁知,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
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
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
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
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
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
暴露无遗。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
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
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
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

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
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
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8.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 )()( )(2 分)
A. 弄巧成拙
B. 别出心裁
C. 技高一筹
D. 得意扬扬
9.这些别出心裁的同学想出了什么点子?( 2 分)
10.“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
暴露无遗。

”这句话运用了描写和描写。

(2 分)
11.怎样理解文章结尾“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这句话的含义?(2 分)
12.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 3 分)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3 分)
《开国大典》节选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 6 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
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
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
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
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 3 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
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
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
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
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
大江南北,使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3.阅读选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2 分)
14.选文“这庄严的宣告”指的是什么?( 2 分)
15.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 4 分)
⑴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⑵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2 分)
17.今年我国举行了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国庆大典活动,如果你在电视机
前观看了阅兵式的经过和群众游行,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请把它写下。

(2 分)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4 分)
藕汤的味道
①每次回老家,给母亲打过电话后,我就知道母亲一定会提前给我
煨(w ēi )好藕汤,等着我千里迢迢地来到她的身边。

※※※
※※※※☆☆☆☆☆☆☆☆☆☆☆☆☆☆
考场______
②一直都很想喝母亲在炉子上煨出来的藕汤。

我喝过许多汤,都香
不过母亲煨的藕汤。

那浓稠的汤,烂烂的藕,还有杂骨的香,一想起来就让我舌上生津,垂涎欲滴。

无论走到哪里,母亲煨的藕汤常留在我的
记忆里。

③小时候,不管家里多穷,母亲每个月都要煨上一大锅藕汤。

藕是
父亲下湖采的野生藕,有一丝清甜的味道。

没钱买排骨,母亲总是买没
肉的杂骨,煨过一次藕汤后,就将里面的骨头捞出来放好,留着下一次
煨汤时再用。

这样一来,一堆杂骨可以煨上两到三次藕汤。

④有一年秋天,母亲给我们交了学杂费后,再也拿不出钱来买杂骨
了。

一连三个多月,家里闻不到藕汤的香味。

一天,为了喝到藕汤,我
说什么也不肯吃饭。

父亲见我如此不懂事,火冒三丈,将我按在板凳上
打了一顿。

边打边说,母亲腰疼多日无钱看病,你还要喝藕汤。

我嚎啕
大哭,哭声惊动了在菜园里忙活的母亲。

她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来,将
我护在身后……
⑤第二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久违的藕汤香味。

母亲见我进
门,马上给我盛了满满一碗。

这次的藕汤里,居然有一块一块的排骨,还飘着一股浓浓的肉香味儿。

我贪婪地吃了起来。

转眼间,一大碗排骨
藕汤就被我吃得干干净净。

那天,母亲坐在桌边看着我喝汤,眼神里满
是慈爱和欣慰。

晚上,我起床上厕所时,听到父亲在房里叹气:“唉!
你这又是何苦呢?把耳环都卖了,这可是你唯一的首饰啊!”
⑥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不敢再找母亲要藕汤喝。

每次看到母亲空
荡荡的耳垂,我的心里就格外难受。

母亲却还是一如往日,每个月都会
给我们煨上一大锅藕汤,有时是杂骨,有时是排骨。

每次,我喝汤的时
候,总觉得有一种酸酸的滋味。

⑦如今,条件好多了,家里经常煨藕汤,但我却一直找不到母亲煨出的藕汤里那种特殊的味道。

每次回老家,给母亲打过电话后,我就知
道母亲一定会提前给我煨好藕汤,等着我千里迢迢地来到她的身边。

⑧就这样,我一生的时光都生活在这浓浓的藕汤里。

那特殊的味道,
我怎么能忘记呢?
1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 2 分)
垂涎欲滴:
19.请在第②自然段找到直接描写藕汤非常好喝的句子,把它抄写在答
题卡上。

(2 分)20.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2 分)
A.小时候,我的家里很穷,很少能喝上藕汤,但母亲每月都买杂骨
为我炖汤。

★★★★★★★★★★★★★★★★★★★★★★★★★★★★★★★★★★★★★★★★★
★★★★★★★★★★★★★★★★★★★★★★★★★★★★★★★★★★★★★★★★★★★学校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
B.小时候,妈妈为了买杂骨给我煨藕汤,她卖掉了唯一的首饰——一对耳
环。

C.小时候,母亲每月都给我煨藕汤,甚至卖掉了耳环,藕汤的滋味伴我成
长。

D.这样,我一生的时光都生活在浓浓的藕汤里,那特殊的味道令我永生不
忘。

21.文章第⑥自然段中“我喝汤的时候,总觉得有一种酸酸的滋味。

”请联系文
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 分)
22.文章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生动刻画了母亲的形象。

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2 分)
23.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至少说明两点理由。

( 4 分)
三、古诗赏析(4 分)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4.“一水护田将绿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分)
2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分)
四、作文(50 分)
26. 任选一题作文
⑴题目:小学,一首难忘的歌
⑵题目:那一次,我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横线上可填成功了、哭了、笑了、真后悔等。

3、书写工整,字数500 字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