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安装)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安装)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大题(共10题)
一、某拟建工业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建设期2年,生产运营期8年。

其他有关资料和基础数据如下:1.建设投资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折旧。

2.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为资本金和贷款,其中贷款为18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按年计息,贷款在两年内均衡投入。

3.在运营期前4年按照等额本息偿还贷款。

4.运营期第一年投入资本金300万元作为运营期的流动资金。

5.项日运营期正常年份不含税营业收入为1500万元,含税经营成本为680万元(其中进项税为30万元)。

运营期第1年不含税营业收入和含税经营成本分别为正常年份的80%和90%,第2年起各年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均达到正常年份水平。

6.所得税税率为25%,增值税为16%,增值税附加为12%。

【问题】
1.列式计算项目的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2.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的应偿还的本息额。

3.通过计算分析运营期第1年年末是否发生短期贷款。

4.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的总投资收益率。

(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答案】问题1:(1)建设期利息①1800/2=900万元900/2×6%=27.00万元②(900+27+900/2)×6%=8
2.62万元合计:109.62万元(2)原值:3000+109.62=3109.62万元(3)折旧:3109.62×95%/8=369.27万元问题2:(1)年初借款余额:
1800+109.62=1909.62万元(2)还本付息额:1909.62×1.064×6%/(1.064-1)=551.10万元①其中付息:1909.62×6%=114.58万元②其中还本:551.10-114.58=436.52万元问题3:
二、2009年初,某业主拟建一年产15万吨产品的工业项目。

已知2006年已建成投产的年产12万吨产品的类似项目。

投资额为500万元。

自2006年至2009年每年平均造价指数递增3%.拟建项目有关数据资料如下:1.项目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6年,项目全部建设投资为7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

残值率为4%,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

2.运营期第1年投入流运资金150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流动资金在计算期末全部收回。

3.在运营期间,正常年份每年的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为500万元,经营成本为350万元,营业税及附加税率为6%,所得税率为25%,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为6年。

4.投产第1年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60%,营业收入与经营成本也为正常年份的60%,总成本费用为400万元,投产第2年及第2年后各年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5.为简化起见,将“调整所得税”列为“现金流出”的内容。

问题:1.试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列式计算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额。

2.编制融资前该项目的投资现金流量表,将数据填入答题纸表1.1中,并计算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3.列式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并评价该项目是否可行。

(计算结果及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分析:本案例一缺少条件: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题目见附件),导至固定资产余值没法算。

折旧费无论怎么做题都不能自圆其说的:做法一:700*(1-4%)/6=112万元,固定资产余值按残值28万元,但正常年份350(经营成
本)+112(折旧)≠500(总成本),何况题目哪里告诉余值=残值;或题目也没有告诉运营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做法二:按正常年份500(总成本)-350(经营成本)=150(折旧),计算期第2年400(总成本)-210(经营成本)=190(折旧),则190+150*5≠700(全部建设投资),且固定资产余值没有了。

做法三:按正常年份500(总成本)-350(经营成本)=150(折旧),计算期第2年400(总成本)-
210(经营成本)=190(折旧),则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按190(运营期第1
年)+150*3(运营期第2~4年)+32(运营期第5年)+28(残值,运营期第6年),导致运营期第5、6年的总成本就不是正常年份500万元了。

目前唯一可以做题的是应提供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答: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适用条件Q2:Q1=0.5~
2.0;C2:Q2=f·C1:Q1即:C2=C1(Q2/Q1)f=500*(15/12)*1.033=68
2.95(万元)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假设:运营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6年固定资产余值=残值=700*4%=28(万元)折旧费=700*(1-4%)/6=112(万元)
三、某分包商承包了某专业分项工程,分包合同中规定:工程量为2400m3;合同工期为30天,6月11日开工,7月10日完工;逾期违约金为1000元/天。

该分包商根据企业定额规定:正常施工情况下(按计划完成每天安排的工作量),采用计日工资的日工资标准为60元/工日(折算成小时工资为7.5元/小时);延时加班,每小时按小时工资标准的120%计:夜间加班.每班按日工资标准的130%计。

该分包商原计划每天安排20人(按8小时计算)施工,由于施工机械调配出现问题,致使该专业分项工程推迟到6月18日才开工。

为了保
证按合同工期完工,分包商可采取延时加班(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或夜间加班(每班按8小时计算)两种方式赶工。

延时加班和夜间加班的人数与正常作业的人数相同。

问题:1.若该分包商不采取赶工措施,根据该分项工程是否为关键工作,试分析该分项工程的工期延误对该工程总工期的影响。

2.若采取每天延长工作时间方式赶工,延时加班时间内平均降效10%,每天需增加多少工作时间(按小时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每天需额外增加多少费用3.若采取夜间加班方式赶工,加班期内白天施工平均降效5%,夜间施工平均降效15%。

需加班多少天(计算结果四舍五人取整)4.若夜间施工每天增加其
他费用100元,每天需额外增加多少费用5.从经济角度考虑,该分包商是否
应该采取赶工措施说明理由。

假设分包商需赶工,应采取哪一种赶工方式
【答案】问题1:若该分包商不采取赶工措施,该分项工程的工期延误对该工
程总工期的影响有以下三种情况:(1)若该分项工程在总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上,则该工程的总工期需要相应延长7天。

(2)若该分项工程在总进度计划的非关键线路上且其总时差大于或等于7天,则该工程的总工期不受影响。

(3)若该分项工程在总进度计划的非关键线路上,但其总时差小于7天,则该工程的总工期会受影响;延长的天数为7天与该分项工程总时差天数之差。

问题2:(1)每天需增加的工作时间:方法一:计划工效为:2400/30=80(m3/天),80/
8=10(m3/小时)设每天延时加班需增加的工作时间为A小时,则:(30-
7)×[80+10×(1-10%)×A]=2400解得A=2.71.则每天需延时加班2.71小时方法二:7×8÷(1-10%)÷23=2.71(小时)(2)每天需额外增加的费用为:
20×2.71×7.5×20%=81.3(元)问题3:需要加班的天数:
四、某工业项目厂房主体结构工程的招标公告中规定,投标人必须为国有一级总承包企业,且近3年内至少获得过1项该项目所在省优质工程奖;若采用联合体形式投标,必须在投标文件中明确牵头人并提交联合体投标协议,若某联合体中标,招标人将与该联合体牵头人订立合同。

该项目的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截止时间前投标人可修改或撤回投标文件,投标截止时间后投标人不得撤回投标文件;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每月工程款在下月末支付;工期不得超过12个月,提前竣工奖30万元/月,在竣工结算时支付。

承包商C准备参与该工程的投标。

经造价工程师估算,总成本为1000万元,其中材料费占60%。

预计
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涨价10%的概率为0.3,涨价5%的概率为0.5,不涨价的概率为0.2。

假定每月完成的工程量相等,月利率按1%计算。

问题:(1)该项目的招标活动中有哪些不要之处逐一说明理由。

(2)按预计发生的总成本计算,若希望中标后能实现3%的期望利润,不含税报价应为多
少该报价按承包商原估算总成本计算的利润率为多少(3)若承包商C以1100万元的报价中标,合同工期为11个月,合同工期内不考虑物价变化,承包商C工程款的现值为多少(4)若承包商C每月采取加速施工措施,可使工期缩短1个月,每月底需额外增加费用4万元,合同工期内不考虑物价变化,则承包商C
工程款的现值为多少承包商C是否应采取加速施工措施
【答案】问题(1):该项目的招标活动中有下列不妥之处:①要求投标人为国有企业不妥,因为这不符合《招标投标法》规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限制了民营
企业参与公平竞争);②要求投标人获得过项目所在省优质工程奖不妥,因为这不符合《招标投标法》规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限制了外省市企业参与公平竞争);③规定若联合体中标,中标人与牵头人订立合同不妥,因为联合体各方应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

问题(2):①材料不涨价时,不含税报价为:
1000×(1+3%)=1030(万元)②材料涨价10%时,不含税报价为:
1000×(1+3%)+1000×60%×10%=1090(万元)③材料涨价5%时,不含税报价为:11300×(1+3%)+1000×60%×5%=1060(万元)综合确定不含税报价为:1030×0.2+1090×0.3+1060×0.5=1063(万元)相应利润率为:(1063-1000)/1000=6.3%问题(3):按合同工期施工,每月完成的工作量为1100/11=100万元,则工程款的现值为:PV=100(P/A,1%,11)/(1+1%)
五、某国有资金占控股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对技术和性能无特殊要求,项目估算价为1.5亿元。

业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甲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的具体事宜。

招标代理机构得到招标人的委托,在当地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等媒介发布了招标公告。

招标公告主要内容包括:(1)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2)招标项目的内容、规模等;(3)招标项目的技术标准和要求;(4)投标文件的格式要求;(5)招标项目的实施地点和工期等;(6)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和时间。

招标代理机构根据业主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招标控制价。

2018年11月1日至11月5日为招标文件的发售期,共有A、B、C、D、E、F 六家投标单位购买了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部分规定如下:(1)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金额为240万元;(2)开标时间定为2018年12月1日上午9点,投标有效期自购买招标文件时开始计算;(3)要求投标人在提交投标文件时一并提交履约保函;
【答案】
【1】
招标公告中的第(3)条“招标项目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不妥,理由:因为招标项目技术标准和要求属于招标文件的内容。

第(4)条“投标文件的格式要求”不妥;理由:因为投标文件的格式要求属于招标文件的内容。

【2】
第(1)条“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为240万元”妥当,理由:因为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即240万元<15000万元×2%=300(万元)。

第(2)条“开标时间为2018年12月1日上午9点”妥当,理由:2018年11月1日开始出售招标文件,从发售招标文件起至投标截
止时间不少于20日。

“投标有效期自购买招标文件时开始计算”不妥,理由:投标有效期应从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之日起算,即2018年12月1日上午9点开始计算。

第(3)条“要求投标人在提交投标文件时一并提交履约保函”不妥,理由:因为履约保函不是在投标时提供的,而是在中标后由中标单位提供履约保函。

第(4)条“为保证工程质量,要求投标人必须具有国企背景”不妥,理由: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

第(5)条“要求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进行报价”妥当,理由:投标人应对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进行响应。

【3】
事件一“投标人D在2018年12月1日上午10点将投标文件送达”不妥。

六、案例分析一
【背景资料】
某企业拟于某城市新建一个工业项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基础数据如下:1.拟建项目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1000m2,其项目设计标准,规模与该企业2年前在另一城市的同类项目相同已建同类项目的单位建筑工程费用为1600元/m2,建筑工程的综合用工量为4.5工日/m2,综合工日单价为80元/工日,建筑工程费用中的材料费占比为50%,机械使用费占比为8%,考虑地区和交易时间差拟建项目的综合工日单价为100元/工日,材料费修正系数为1.1,机械使用费的修正数为1.05,人材机以外的其它费用修正系数为1.08。

根据市场询价,该拟建项目设备投资估算为2000万元,设备安装工程费用为设备投资的15%。

项目土地相关费用按20万元/亩计算,除土地外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项目建安工程费用的15%,项目的基本预备费率为5%,不考虑价差预备费。

2.项目建设期1年,运营期10年,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直线法折旧。

3.项目运营期第1年投入自有资金200万元作为运营期的流动资金。

4.项目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1560万元(不含销项税额),增值税税率为17%,增值税附加税率为10%,项目正常年份年经营成本为400万元(不含可抵扣的进项税额30万)。

项目运营第1年产量为设计产量的85%,第2年及以后各年均达到设计产量,运营期第1年的销售收入,
经营成本,增值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和增值税附加均为正常年份的85%。

企业所得税率为25%。

问题:1.列式计算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

2.若该项目的建设投资为5500万元(不含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建设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为30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7.2%(按月计息),约定的还款方式为运营期前5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

分期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第2年的总成本费用和净利润以及运营期第2年年末的项目累计盈余资金,(不考虑企业公积金,公益金提取及投资者股利分配)。

3.列式计算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中计算期第二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人工费占比=4.5×80/1600=2
2.5%,人工费修正系数=100/80=1.25人材机以外的其它费用占比=1-2
2.5%-50%-8%=19.5%单位建筑工程费=1600×(2
2.5%×1.25+50%×1.1+8%×1.05+19.5%×1.08)=1801.36元/m2建筑工程费
=1801.36×11000/10000=1981.496万元设备安装工程费=2000×15%=3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30+(1981.496+300)×15%=94
2.224万元建设投资=(1981.496+300+2000+94
2.224)×(1+5%)=5484.91万元
2.年实际利率=(1+7.2%/12)12-1=7.44%建设期利息=3000/2×7.44%=111.60万元每年还本额=(3000+111.60)/5=62
2.33万元运营期第1年应还利息=(3000+111.60)×7.44%=231.50万元运营期第2年应还利息=(3000+111.63-62
2.326)×7.44%=185.20万元折旧费=(5500+111.60)×(1-5%)/10=53
3.10万元运营期第1年总成本费用=400×85%+533.10+231.50=110
4.60万元
七、某企业投资建设一个工业项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相关资料和基础数据如下:1.项目工程费用为2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500万元(其中无形资产费用为200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为8%,预计未来3年的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5%。

2.项目建设前期年限为1年,建设期为2年,生产运营期为8年。

3.项目建设期第1年完成项目静态投资的40%,第2年完成静态投资的60%,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投入流动资金240万元。

4.项目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均由资本金投入。

5.除了无形资产费用之外,项目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生产运营期平均摊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折旧。

6.项目正常年份的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件/年,正常年份年总成本费用为950万元,其中,项目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550元,其余为固定成本。

项目产品预计售价为1400元/件,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税率为6%,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7.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的生产能力为正常年份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2年及以后各年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

问题:(1)分别列式计算项目建设期第1年、第2年价差预备费和项目建设投资。

(2)分别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的年固定资产折旧和正常年份的年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经营成本。

(3)分别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正常年份的所得税和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4)分别列式计算项目正常年份的产量盈亏平衡点。

【答案】问题(1):基本预备费=(2000+500)×8%=200(万元)静态投资额
=2000+500+200=2700(万元)第1年价差预备费=2700×40%×[(1+5%)1.5-
1]=82.00(万元)第2年价差预备费=2700×60%×[(1+5%)
2.5-1]=210.16(万元)项目建设投资=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
=2700+82.00+210.16=2992.16(万元)问题(2):固定资产折旧=(2992.16-200)×(1-5%)/8=331.57(万元)正常年份的可变成本=10000×550/
10000=550.00(万元)固定成本=950-550=400.O0(万元)经营成本=总成本-折旧-摊销摊销=200/8=25.00(万元)经营成本=950-331.57-25=593.43(万元)问题(3):
八、某企业的生产建设项目有关基础数据如下:1.按当地现行价格计算,项目的设备购置费为2500万元。

某已建类似项目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比例分别为45%、25%,由于时间、地点因素引起的上述两项费用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为1.1,项目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600万元估算。

2.项目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10年。

3.项目建设投资来源为资本金和贷款。

贷款共计2000万元,年初和年中各投入10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按年计息),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为运营期前5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

4.项目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10年,残值率5%,直线法折旧。

5.投产当年又投入资本金。

6.项目运营期各年的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增值税附加额分别为2400万元(其中销项税额为400万元)、1300万元(其中进项税额为170万元)、20万元。

由于第一年未100%达产,故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增值税附加额按运营期第1年的80%计。

7.项目的所得税税率25%。

8.项目计算时,不考虑预备费。

假设建设投资中无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列式计算项目的建设投资。

、列式计算项目年固定资产折旧额。

、列式计算运营期前两年应偿还银行的本息额。

【答案】
【1】
建筑、安装工程费=2500×(45%+25%)×1.1=1925(万元)项目的建设投资=2500+1925+600=5025(万元)
【2】
建设期利息=1000×6%+1000×1/2×6%=9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025+90=5115(万元)固定资产折旧额=5115×(1-5%)/10=485.925(万元)
【3】
第1年年初借款余额=2000+90=2090(万元)等额还本=2090/5=418(万元)第1年利息=2090×6%=125.4(万元)第1年应还本付息=418+125.4=543.4(万元)第2年利息=(2090-418)×6%=100.32(万元)第2年应还本付息
=418+100.32=518.32(万元)
【4】
运营期第1年的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折旧+摊销+利息=(1300-170)×80%+485.925+0+125.4=1515.325(万元)或
=1300×80%+485.925+0+125.4=1651.325(万元)(其中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70×80%=136万元)运营期第1年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增值税附加-总成本费用(不含进项税额)=(2400-400)×80%-20×80%-
1515.325=68.675(万元)运营期第1年所得税=利润总额
×25%=68.675×25%=17.169(万元)
九、背景资料某建设单位拟建设一电视机生产厂,设计能力为每日生产150台,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

1.建设投资50000万元,其中贷款20000万元。

贷款利率10%,建设投资与贷款在建设期内均衡投入。

2.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10年,残值率:3%
3.运营期第1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后各年达到设计能力。

每年按365天计算。

4.电视机售价为2000元/台(不含销项税)。

5.运营期第1年的经营成本为2000万元(其中含进项税500万元),以后各年为2500万元(含进项税652万元)。

6.建设投资借款在运营期前5年内等额本金偿还。

7.增值税率10%,增值税附加率10%,所得税率为25%。

问题:1.列式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

2.列式计算运营期第1年、第2年应偿还的贷款本金及应支付的利息。

3.列式计算运营期第1年利润总额及应纳所得税。

【答案】问题1:建设期贷款利息:20000/2=10000万元建设期第一年利息:10000/2×10%=500万元建设期第二年利息:(10000+10000/2+500)×10%=1550万元合计:500+1550=2050万元问题2:第1年应偿还的贷款本金及应支付的利息:本金=(20000+2050)/5=4410万元利息=(20000+2050)×10%=2205万元第2年应偿还的贷款本金及应支付的利息:本金=4410万元利息=(20000+2050-4410)×10%=1764万元问题3:
一十、某分包商承包了某专业分项工程,分包合同中规定:工程量为2400m3;合同工期为30天,6月11日开工,7月10日完工;逾期违约金为1000元/天。

该分包商根据企业定额规定:正常施工情况下(按计划完成每天安排的工作量),采用计日工资的日工资标准为60元/工日(折算成小时工资为7.5元/d,时)延时加班,每小时按小时工资标准的120%计;夜间加班,每班按日工资标准的130%计。

该分包商原计划每天安排20人(按8小时计算)施工,由于施工机械调配出现问题,致使该专业分项工程推迟到6月18日才开工。

为了保证按合同工期完工,分包商可采取延时加班(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或夜间加班(每班按8小时计算)两种方式赶工。

延时加
班和夜间加班的人数与正常作业的人数相同。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问题:1.若该分包商不采取赶工措施,根据该分项工程是否为关键工作,试分析该分项工程的工期延误对该工程总工期的影响。

2.若采取每天延长工作时间方式赶工,延时加班时间内平均降效10%,每天需增加多少工作时间(按小时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每天需额外增加多少费用?
3.若采取夜间加班方式赶工,加班期内白天施工平均降效5%,夜间施工平均降效15%,需加班多少天(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4.若夜间施工每天增加其他费用100元,每天需额外增加多少费用?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5.从经济角度考虑,该分包商是否应该采取赶工措施?说明理由。

假设分包商需赶工,应采取哪一种赶工方式?
【答案】问题1:(4分)若该分包商不采取赶工措施,该分项工程的工期延误对该工程总工期的影响有以下三种情况:(1)若该分项工程在总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上,则该工程的总工期需要相应延长7天;(1分)(2)若该分项工程在总进度计划的非关键线路上且其总时差大于或等于7天,则该工程的总工期不受影响;(1分)(3)若该分项工程在总进度计划的非关键线路上,但其总时差小于7天,则该工程的总工期会受影响;(1分)延长的天数为7天与该分项工程总时差天数之差。

(1分)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问题2:(6分)(1)每天需增加的工作时间:方法一:计划工效为:2400/30=80(m3/天)=80/8=10(m3/小时)(1分)设每天延时加班需增加的工作时间为x小时,则(30-7)×[80+10x(1-10%)]=2400(2分)解得×=
2.71,则每天需延时加班
2.71小时(1分)方法二:7×8÷(1-10%)÷23=
2.71(小时)(4分)(2)每天需额外增加的费用为:20×
2.71×7.5×20%=81.3(元)(2分)问题3:(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