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化学 专题一 走进化学殿堂 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倾倒液体
D. 塞进橡皮塞
2.托盘天平调零后,左盘称量纸上放置1个5g砝码,右盘称量纸上放置氧化铜粉末,游码标尺调到0.7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
A. 5.7g
B. 4.3g
C. 5.3g
D. 4.7g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钢铁生锈
C. 水分蒸发
D. 冰雪融化
5.下列俗语或成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
B. 百炼方可成钢
C. 火上浇油
D. 玉不琢、不成器
6.在抢救病人时,常需用静脉点滴输入0.9%的氯化钠溶液,这是由于人体血液中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为0.9%.另有研究证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为0.9%.对此,下列猜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
A. 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B. 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0.9%,纯属巧合,无任何科学价值
C. 人体血液中,仍然带有着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D. 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也许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7.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 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8.台风“珍珠”对我国东南沿海省份造成严重影响.下列属于台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是()
A. 海啸、暴雨
B. 狂风、暴雨
C. 地震、狂风
D. 暴雨、沙尘暴
二、填空题
9.实验室中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用量,液体取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________,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
10.化学真是太奇妙了,它几乎无处不在.在你的周围时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同学们,让我们踏上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聪聪在用水煮虾过程中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变成红色,特别是虾汤的颜色更是鲜红.聪聪想,虾汤中这种红色物质会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聪聪猜想,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时,颜色会发生改变.
[收集证据]现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方案,验证聪聪的猜想.
[交流与反思]以上探究之旅,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 .
11.一些进行石刻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________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 .
(3)野外石雕的洞壁上通常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1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这种方法叫________ ,加热时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________ .
13.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利:①________;②________.
弊:①________;②________.
三、解答题
14.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一段时间后,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四、实验探究题
15.化学兴趣小组的三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来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她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查询资料】蜡烛中含有碳,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呢?
【猜想】
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汽;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五、综合题
16.煤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化学式CO),①CO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④CO燃烧后可以生产CO2,⑤在冶铁工业上,可利用CO与赤铁矿石反应制取金属铁.
(1)上述文字中描述CO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上述文字中描述CO化学性质的________
1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填字母)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__;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二、填空题
9.【答案】1﹣2mL;盖满试管底部;平;凹液面最低处
10.【答案】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把红色的虾汤分成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向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与第三份进行颜色对比;加入酸或碱的两份虾汤的颜色可能发生改变;要像聪聪那样,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猜想;(或猜想要有一定的根据,不能凭空想象;或要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来小心求证自己的猜想;或对比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11.【答案】物理;氧;H2O
12.【答案】;预热
13.【答案】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三、解答题
14.【答案】解:通过实验现象,能推测出硫化氢与二氧化硫能发生化学反应外,还可推知,构成气体的微粒在不停的运动,才能够彼此进行接触,产生反应;
四、实验探究题
15.【答案】(1)小
(2)a;外焰
(3)C
(4)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
五、综合题
16.【答案】(1)①②③(2)④⑤
17.【答案】(1)b
(2)e
(3)a
(4)f
(5)d
(6)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