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1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句话很有道理。
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
他先是金黄金黄的,穿过一朵朵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白的了!
它高高升起来了,圆的是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这时,我想起了一首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啊!——皎白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丰富想象:嫦娥,因为你偷吃仙药,被关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砍那个不断的桂花树;小玉兔,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我多想和吴刚做个伴儿,多想去安慰孤独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爱的小玉兔呀
中秋的月亮好象也正在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
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
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该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
这月光虽然不及太阳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双手,给你帮助与温暖
愿这意境荡漾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界的不平。
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们,请开启你思维的大门,畅想明天,长项属于你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2
中秋那天,我放学回到家,妈妈告诉我说,她在路上,看到广场上摆了许多桌子,估计今天晚上有晚会看。
我回到房间,抓紧时间做作业,因为妈妈说做完作业才能去看晚会。
我飞快的挥着笔,终于在妈妈做好饭之前把作业写完了,我高兴得没法形容。
爸爸回来了,我们一家开始吃晚饭,我问爸爸去不去看晚会,爸爸说去,我乐得脸上笑开了花。
吃完晚饭,我们就走出家门去广场了。
路上,我们有说有笑。
后来,爸爸看了一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快点走吧!”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很快,我们就走到了广场。
那里已经全部布置好了。
我看到广场中间放着一排排整齐的桌椅,上面放着各种水果:桔子、香蕉、苹果、柿子,还有瓜子。
当然,桌子上还少不了放着月饼。
广场周围围了一根白线。
白线那里还站着几位民警。
他们在放哨,维持秩序。
房子上挂了一盏又一盏灯笼。
走道上都挤满了人。
啊,好热闹啊!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地方,站在那里等着晚会的开始。
导游领着各地游客入席了。
外地的游客来得还真不少,有新加坡的、香港的、马来西亚的……
过了好久,晚会终于开始了。
这时,台上出来了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
他们先向游客问好,然后说了一段话,最后宣布武术表演开始。
只见一位表演者两脚一翻,双手握拳,一阵拳打脚踢,一套武术便表演完了。
观众们立刻鼓掌表示赞赏。
接着表演的是舞单刀,只见那
单刀挥舞起来好象只有一个影子。
不一会儿,单刀表演结束了。
接着,上场的人有表演舞双刀的、有表演舞金箍棒的、有表演双打的,那舞金箍棒的可真是绝了,那个人大概四十出头,是一位有点年纪的人。
他拿着金箍棒舞动转圈,又在身体周围转圈,竟然用一根细小的手指转动那根金箍棒。
他的表演博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喝彩声。
武的玩完了,又来玩文的。
主持人说:“光台上精彩还不够好,台下也要来点儿精彩的才算好。
”说着他请两位游客来了一个男女合唱。
接着,一个游客上台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
接下来台下观众中有些人上台去表演了一个大合唱。
最后,投资总裁亲手抽出了一、二、三等奖,还有一个特等奖。
发奖后,由一些阿姨们表演了一个她们精心准备的舞蹈《大丰收》。
这一个快乐的晚会在音乐声中落幕了。
回家的路上,因为刚才站太久,我的脚有点麻又有点痛,但想到看到这样好看的赏月晚会,就觉得值得了。
我想以后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是会去参加的。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3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之夜,圆月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
不知不觉到了农历八月十五。
又是一年中秋时,小区里的停车位都不够用了,家家户户锅碗瓢盆煎炒烹炸,不时飘来诱人的菜饭香;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里,大人们畅所欲言、小孩们嬉戏玩耍,好一派团圆热闹的景象。
我们一大家子也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有说有笑;吃月饼、听故事,有滋有味。
晚上,我们仰望星空,十五的月亮高挂天际,就像一轮玉盘镶嵌在天幕中,皎洁的月光穿过树梢,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影子。
月亮周围群星闪烁,众星拱月,“真美啊!……”,正当感叹时,我突然发现有一颗离群星很远的孤星,一闪一闪的,不知怎的,我有了别样的思绪。
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思念之情。
看着这颗孤星,我突然想到了丑小鸭、想到了离群的孤雁、更联想到了一年到头很少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为了祖国建设而不能休假的建筑工人、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而长年不能回家的边防战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为了工作、为了祖国很少与家人团聚。
在这中秋佳节,我们更应该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我坐在爸爸妈妈身边,吃着香甜的月饼,觉得自己很幸福,更觉得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祝我们所有的人节日快乐!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4
今天我跟着妻子到岳母家过中秋节。
中午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圆桌前吃排骨火锅。
中秋节不就是图个团圆吗?看新闻联播上多少人为了过中秋节,不远千里从工作的地方回到老家陪伴自己的爸妈。
就连我们单位放假也照顾到这个因素呢。
以前都是在八月十五下午返校,中秋节也过不完整。
今年改为八月十六上午返校。
可是呢,我的大舅哥。
人家一家倒好。
女儿在北京打工,没有回家,他在沧州打工,玉米收割完就回单位了。
儿子和儿媳在山东开了个麻辣烫门市,尚在哺乳期的孙子跟着去,捎带着也把婆婆带走了。
家里锁上大门,空无一人,房上满是晒着的玉米。
而今天过中秋的任务。
就是把他们放在房上的玉米全部脱离干净。
那叫一个累!干完活胳膊累得都抬不起来了。
一家人忙着挣钱,大舅哥的家庭是一个正在上升的家庭。
他们一起在挣钱的时候想不到中秋,想不到团圆的传统,更想不到弥漫着节日里的浓浓的亲情。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5
九月二十五日去产检,想不到医生检查完要我马上住院,听了胎监后下午就要准备手术。
我没想到一切来得那么快,虽然小生命在我肚子里已经九个月了,可我还是一时接受不了,当时我很害怕,怕手术,怕痛,什么都怕,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我想哭,可看到老爸老妈的眼睛,忍住了,他们会担心的。
一切在我紧闭双眼的情况下进行着,16:29分,我生下了2。
7公斤的男宝宝。
下了手术室,看着他,听着他哭,我竟没什么感觉,也没有别人所说的马上轻松了起来。
我是不是冷血了呢?我突然不想当妈了,我还想过着被爸妈爱护的日子,还想有事没事的撒撒娇,我还没去最爱的云南旅游我怎么就当妈了呢?
宝宝出生第五天,因为有黄疸,要住儿科,见不到他,我一点也不想,看到旁边床上的妈妈因为宝宝送上儿科都哭了,我却一滴泪也流不出来,我怎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
回到家,因为奶水少,晚上宝宝哭闹,我都把老公叫醒让他喂牛奶,我很想好好大睡一觉,月子里出汗特多,我仿佛把这辈子的汗都出完了,所以心里特别烦躁,听到哭声更觉得烦。
到现在,一个多月了,老公比我还辛苦,他是又当爹又当妈的,我这边就像个外人一样,不关我事,有时就想,不结婚多好,我就能一个人生活,还是独处的日子好,比较清静,想干嘛就干嘛,不用理别人怎么想。
看着自己还没消下去的肚子,觉得变成师奶了。
怎么办?我怎么进入这个角色?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6
人说,中秋好时节
期盼月圆人也圆
我说,中秋好孤独
人不圆来月儿陪
月光下照见了远方的你
不是亲人心中也总念你
那年、那月、那天
正好也是中秋之夜
你给了我许多缠绵温馨的话语
从此,给我留下了美妙的印象
以后的中秋节
不想别人,只为想你
不知怎么,你的踪影一下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超越了亲人,超越了节日团圆的气氛
每每孤独,念你依旧
每每中秋,思念泛滥
看到月饼,就想起了与你一起的好时光
看到月亮,就忆起了与你那明月下辉映的画面
中秋,不念别的,只念你
念你那平易近人的思想品德
念你那缠缠绵绵的温馨情景
念你那感人肺腑的语重心长
又是一年中秋到
你在远方可否想我
我却失魂落魄念你
胜过了亲人的唠叨
中秋节,只念你
念你那感动为人的一幕
念你那对我器重的人格
更念你那热爱我的一颗月亮般的红心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7
中国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并产生心灵的感应。
周人会在中秋举行仪式,以祭月迎寒。
至魏晋以后,中国人兴赏月,唐人更是流行。
也是从唐开始,中国人有了中秋节,千年既久,到现在已经成了传统和习惯,祭月也演化成为赏月,这标志着人从对月之崇拜发展到对月之审美。
祖父所主导的一次中秋节,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中。
那天晚上,雨过云开,有月忽出,自行于天。
院子种合欢树、桐树、德国槐树,枝繁叶茂,互相交错,荫庇甚大,遂只有庭中檐下干爽,月光透明。
祖父净手整衣,搬出一张宽且矮的条桌,放在檐下庭中,并用瓷盘一一陈以石榴、柿子、月饼等果品祭月。
我的祖父1973年西归,在他生前数年再未祭月。
那次仪式虽然简陋,但它所传递的信息却自古而来,印象不可磨灭。
农历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依长安风俗,这天下午靠近黄昏之时,每户必烙月饼。
这是主妇的事,在我家当然是我母亲的事。
为了使月饼好吃,母亲要给面里放芝麻,往馅儿里加捣碎的核桃仁,也会加红砂糖或白砂糖,这种月饼是甜的,我等小孩特别喜欢吃。
烙月饼要用雪蒿,是生长于土坎上或田垄上的一种野菜。
掘雪蒿往往是我的活儿。
有时候中秋节会下小雨,天地迷茫,我也不推辞,出门,出巷,出村,在地里采一把跑回去交给母亲。
月饼会做一个大的,直径大约一尺半,做几十个小的,直径大约一寸半。
大月饼和小月饼都贴雪蒿,一是装饰,二是提味。
雪蒿一经锅炕,叶茎便绿淡黄渲,脆感毕现。
月饼在长安谓之团圆馍,因为中秋节也就是团圆节。
八月十五夜,一边赏月,一边吃团圆馍,其乐融融。
然而这一天也总有人在外羁旅,不能返乡而聚。
不要紧,当给在外之人留下大团圆馍的一角,并留下几个小团圆馍,等其回家吃。
全家有多少个人,便切大团圆馍为多少块,一人一份,不过当在中秋节以后食之,八月十五夜所吃的是小团圆馍。
有一年中秋节,我父亲正在西府的扶风县做宣传工作,数月不归,属于他的那一份大团圆馍夹在几个小团圆馍之中,一直挂在厢房,也就是父母卧室的墙上。
怕我偷吃,母亲故意将其高悬。
母亲烙好月饼后会将它们放在一个簸箕里,并置之于方桌或条桌上供一会儿,而后才把小月饼拿给祖父祖母和孩子们。
大月饼继续供着,到第二天才收起来切成块儿。
也许如此供一会儿,也具祭月的意思吧,然而总之是敷衍塞责了。
到了我这一代,就连母亲都不如了。
祖父是清人,母亲是民国人,我是共和国人,三朝巨变,在中秋节的规矩上,母亲不胜祖父,我不胜母亲,我的儿女更不胜吾。
文化之变迁,文化在中秋节之衰,观之显矣!今之人,只剩下送月饼和吃月饼了。
在唐长安,赏月显然是一种盛举,充满了雅意。
道士有传,唐玄宗曾经由天师引领进广
寒宫,见宫娥,闻仙乐,流连忘返,并获得灵感,作霓裳羽衣曲。
这显然是传说,不过唐玄宗携杨贵妃赏月无假。
为延长赏月时间,唐玄宗尝令工匠在太液池西岸筑赏月台。
所选地址甚佳,可惜安史之乱爆发,赏月台只建了半截。
皇帝喜欢赏月,诗人也就喜欢。
他们所去之地,往往是曲江池之岸、杏园之边,三五成群,彼此激发,遂多咏月之篇。
有一年过中秋节,唐僖宗吃月饼,喜其油酥,十分之香。
恰闻有进士在曲江开宴,便下诏御膳房包以红绫,送月饼给进士。
月饼初入史书,大约便由于此事。
中秋节除赏月之外,也赏桂。
目遇之,月光明,鼻嗅之,桂花芳,又有耳闻之,丝竹幽,真是何等趣味!当然还有故事,凡古贤者所创作的“嫦娥奔月”“蟾蜍变玉兔”“吴刚伐桂”,甚至“朱元璋以月饼递送起义情报”,都会在中秋节讲一讲。
明清以来赏月,也会猜涉月谜语。
“长安一片月,打一小说人物,经猜是秦明。
”不是很有意思吗?这给中秋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东坡的中秋节是在密州一个超然台上过的。
有朋友陪伴,自夜至天亮豪饮,大醉。
7年不见其弟,由衷怀念。
缘于此,苏子作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国咏月之文章汗牛充栋,苏子中秋节之词空前绝后了。
没有理想的生活,就不会在生活中审美,也不会使生活艺术化。
中秋节对月之审美,显然是古人生活艺术化的表现,遗憾今人的中秋节,重以物质,轻以精神,或者说是生活粗鄙化,甚至退化了吧!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8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年年中秋各不同。
如今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中秋之前超市里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中秋之夜家家户户大团聚,一家人尽情品尝着香酥可口的月饼,观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每到中秋节,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饥荒岁月里的那个中秋节……
我生长在关中平原武功县一个叫薛祥村的小村庄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年四季几乎看不到细粮。
我家人多劳力少,生产队分配的粮食勉强够维持半年,父亲和哥哥只好背着棉布徒步一百多里到北山换回一点杂粮勉强糊口。
吃完了就以挖野菜、剥树皮维持生计,后来野菜挖光了、树叶子被捋光了、榆树皮被剥光了。
三月初,陇海铁路沿线洋槐树刚刚绽开了花骨朵,人们就迫不及待地采来食用,吃得多了,浑身就浮肿,但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饿得实在受不了,就以玉米芯做成的淀粉充饥,甚至挖“斑斑土”来填肚皮。
那一年,我只有十二岁,在长宁公社孔雀寨完小五年级上学。
孔雀寨距离我村有五六里地,学校实行的是“三大晌”,我们每天要跑三个来回。
先一晚吃的是野菜玉米糁子或面糊糊,到了早上放学时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放学的钟声刚一敲响,我就急急忙忙跑出校门,勒紧裤带赶回家吃早饭。
回到家里,吃的是稀的能看到人影的玉米稀糁子,外加一个玉米面馍馍。
午饭一般都吃玉米面搅团,就着野菜。
那野菜吃得我口泛酸水,吐个不停,但饿的没办法,吐完后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吃。
不知不觉中,这一年的中秋节到了。
艰涩的年代,寡淡的生活,每天连肚皮也填不饱,就盼望着过中秋节能吃块月饼!这一天放学后,我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当我正在书海里遨游之际,忽然,窗外传来了嫂子
兴冲冲的`声音:“娃,快来院子里宴月了!”懵懵懂懂中被嫂子一声呼唤,我这才如大梦初醒,拍了一下脑门,哎呀,今天是中秋节,要宴月了,能吃上月饼啦!我喜出望外,立即收拾好书本,吹灭了煤油灯,高高兴兴地跑出了房门。
只见银光洒满了院子,举头望去,那圆圆的月亮就像个银色的玉盘,高高地挂在墙头的天空中。
月光下父亲本来很瘦弱的身体更显得瘦弱了,他正目不转睛望着月亮发呆,好像正在思虑着数不完的生活难题。
30多岁的四哥默默地站在父亲身旁,面色凝重,一语不发。
这时,母亲端着刚刚烙好的几个月饼,在六哥、嫂子和小妹的簇拥下走出了厨房,兴冲冲地来到了院中。
这月饼不是细面做的,只是加了一点调料多滴了几滴菜油的玉米面烧饼。
一闻到这月饼的香味,我忍不住就口水长流了,从盘中抓起一个就要往嘴里塞,还是嫂子一把挡住了我,母亲轻声说道:“娃,不要急,等祭完了月亮婆婆,咱们再来吃!”我慢慢地把月饼放到了盘中,回头一看,父亲眼含泪花仰着头,把目光投向了那一望无际的天空。
母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于民间的各类讲究和祭月的一套仪式十分娴熟。
她把手中的木盘放在祭桌上,然后一本正经地开始祭月。
按照父亲的吩咐,我们依次跪在地上。
母亲把盘中的月饼和几颗红枣重新摆放整齐,虔诚地点起三支香和一根红烛,依次插在香炉里,然后端着酒盅,从小酒壶里倒了三杯酒。
母亲依次洒在祭桌前的地上以示敬意,然后面对着月亮婆婆慢慢地磕了三个头,口中念念有词,说了一些祈福平安吉祥、祈盼多打粮食、早日度过饥荒的话。
看着盘中焦黄的月饼,闻着那香甜的味道,我的肚子里就好像有几个馋虫不停地在蠕动,盼望着这祭月仪式赶紧结束,快快吃上月饼。
祭月仪式一结束,母亲把三个月饼留在了盘中,继续敬奉月亮婆婆,然后把大枣分给姊妹们每人一枚,把月饼分给我和妹妹每人一个。
我把大枣悄悄地揣在口袋里,手捧着略带余温的月饼,我和妹妹都舍不得吃,拿在手中闻来闻去,生怕吃一口就没了。
母亲把她的那一块递给了8岁的小妹,小妹赶紧把自己的月饼装到了口袋内,接过母亲递给的那一块掰了一半,美美地吃了一口,把另一半又递给了母亲。
这时,母亲眼噙热泪只尝了一点点,又递到了小妹手中,怜爱地说:“娃,快吃吧,等将来日子缓回了,妈给你做麦面月饼吃,里边加上糖,甜甜的,酥酥的,一定叫你吃个够!”
看着圆月中的阴影,我便好奇地问父亲:“月亮里有大山吗?”
父亲咳嗽了一声,说:“那是一个人,正在月亮上受罪呢!”
六哥来了兴趣,问道:“那是谁在天上受罪?”
父亲就此打开了话匣子:“传说有一个《吴刚伐桂》的故事,以前有个叫吴刚的人修道时犯了法,仙人就把他贬到广寒宫砍桂花树以此惩罚他,这棵桂花树高几百丈,他每次砍下去后,树马上就愈合了。
千百年来,他就一直砍啊砍啊,这棵桂树啊,永远也砍不完……”
六哥又问:“不是说月亮上还有个嫦娥吗?”
父亲说:“是的,传说月宫里住着美丽的嫦娥姐姐,她的身边有一只可爱的玉兔,那只玉兔时刻陪伴在嫦娥的周围,陪伴着嫦娥每一个寂寞的夜晚。
你看,月中的嫦娥正抱着玉兔正看着咱们呢……”
我抬头仔细地观察,月亮中好像真有一位仙女抱着一只兔子在向人间张望着。
这时候,我想起了读过的书上说的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父亲和六哥慢慢悠悠地唠叨着吴刚和嫦娥的故事,我痴痴地望着月亮,听得入了神,思绪不由地飘飞到月宫上去了……
“娃,别只顾着看月亮,快吃口月饼!”母亲的一句提醒,我这才想起了手中的月饼。
看着母亲亲手烙的月饼,焦黄焦黄的,我轻轻地咬了一小口,细嚼慢咽,外焦里软,香甜可口。
那是一块普通得再不也能普通的月饼,却是我一生中吃的最香最甜的一块月饼。
那里有母爱的味道,独一无二的味道……
时光如梭,几十年过去了,每当中秋节来临的时候,我就不由地想起了那个晚上一家人
赏月吃月饼的温馨情景。
难忘饥荒年代的那个中秋节,难忘母亲烙的玉米面月饼!
中秋节随笔500字精选9
今天是中秋节,中午我们一家人相聚在母亲家吃饭,享受着团圆,感受着家庭的温暖。
由于我们的工作都很忙,中秋节的聚餐的准备工作,完全由78岁的老母亲来完成,我们一再强调就是团聚,尽量简单,但老人还是做了几个传统的,也是我们最喜欢吃的老菜:粉蒸肉和板栗烧鸡,再准备了几个炒菜、凉菜和青菜,简单而实惠。
早上10点钟,我就赶过去帮忙,老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菜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到了中午,弟弟和弟媳拿了鸡蛋和饮料来了,女儿和女婿也拿着进口的奇异果来了,我赶紧“抢功”炒菜了……
大家吃着老人准备的美食,谈论着生活中的故事,其乐融融,吃完饭,我们帮妈妈收拾完东西,弟弟还有事,女儿还要上班,我们告别的母亲。
在下楼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前天出院的病人,现在怎么样了?
这是一个67岁的男性病人,今年7月,在某医院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肝脏多处转移,而没有做手术。
今年9月1日,肿瘤科请我会诊,病人已经是肠梗阻了,只能做急诊做肠造瘘手术了,但病人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术前与家属沟通,家属非常理解手术的风险,他们说:我们知道父亲的病情很重,就是下不了手术台,我们也理解,绝不会与医院扯皮的。
有了家属的充分理解,经过短时间的准备,2日,我们给病人做了手术,手术前,病人家里来了40~50个家属,看来是准备为病人送终的。
手术中发现病人的肠管已经高度扩张了,直径达到7~8厘米大小了,有成人的手臂那么粗了,肿瘤已经和骨盆后壁紧密粘连了,肠系膜上都是芝麻大小的转移灶,肝脏已经成菠萝样改变了,手术别说切除了,就是造瘘都非常困难,我们只有切开小肠,放出了大量气体和液体,这样才能游离乙状结肠,我们大量的时间在忍受着粪便的巨臭和反胃,为病人清理肠管里的大便,清理出的大便装满了7~8弯盘,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当病人安全出手术室的时候,家属沸腾了,连声感谢。
在后面的治疗中,病人又出现了血糖增高、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一系列问题,我天天都在病房里,甚至利用休息的时间来处理病人,病人的这些异常都被我们一一纠正了,正在逐渐的康复中,但上周病人的情绪突然发生了变化,坚决要求出院,我问其原因是,其老伴将病情全部告诉他了,他认为自己没有救了,坚决要求死在家里。
11日晚上,病人的家属30多人,又来到病房给病人做工作,仍没有说服病人,值班护士只有给我打电话,我跟家属说,病人的病情是稳定的,尽管病情很重,还没有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家属说,我们知道,但我们无法说服他。
最后我要求他们等到第二天我上班后处理。
第二天,我跟病人和家属谈话,仍无法让病人回心转意,最后,我只有给病人换了药,检查了造瘘口,并教会家属回去后如何护理,如何处理伤口。
在给病人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我才发现病人出生的月和日和我是同一天,更加深了我的遗憾。
今天是中秋节,我突然想到,病人回去三天了,他还好吗?他最后放弃治疗,执意要回家,是不是想过最后一个中秋节呢?我慢慢地理解了老人的心事。
一个医生为什么会如此牵挂一个普通的病人,我想心系病人的安危的,绝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做的,每位医生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是职业的行为,生命之托,岂能懈怠,正是这样的一种职业精神,让医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