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3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教学设计_1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粒米说起》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标准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健康成长》,通过三个主题“品格的试金石”、“不可丢掉的传家宝”和“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本单元主题比较集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从一粒米说起”是本单元第二个主题的内容。

帮助学生加深对节俭这一传统美德的认识;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联系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资源与人口矛盾突出等国情,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思考节俭的意义;并且把这个传统美德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联系起来,将节俭转化为自觉、持久的行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解析:
教材以一粒米为切入口,以从一粒米说起为线索,强调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的意义;感受到不能小看这一粒米、一滴水,也不能小看自己对待一粒米、一滴水的方式,它不是小事情,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整个人类的命运,从而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感受、认识生活中节约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节俭的重要意义。

2、对生活中节约与浪费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节约的意识。

3、学习积累生活中节约的方法和窍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节俭的重要意义,积累节约的方法和窍门。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对“浪费”和“节俭”这些词并不陌生,但是真正能做到不浪费的没有几个。

原因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对生活中节约的重要性以及意义体会不大。

教学时空:
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开放性”。

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性教科书体系。

另一方面,为学生留有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观察、查找资料等方式,对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创设情境、视频等形式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中,在活动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探究生活。

三、课程资源整合
文本资源: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

媒体资源:课件、视频等。

动态资源:学生课前浪费现象的有关资料。

四、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身边浪费现象的资料。

老师:课件、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粒米的来历”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锄禾》这首诗吗?
2.读着这首诗,你脑海里出现哪些画面?
3.是啊,这一粒粒米来之不易啊!当春雷惊醒了大地,农民伯伯就开始了一年辛勤的耕耘。

他们的翻地后,要把选出来的稻谷种子进行浸泡,育出秧苗,还要把秧苗一颗颗种在水田里。

在炎炎的夏日里,农民伯伯要进行田间管理,进行大约七八次的施肥。

到了秋天,田里一片金黄,农民伯伯终于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你看,稻穗都结满饱饱的谷粒,这些谷粒经过收割、晾晒、打磨等处理后,被运送到全国各地,进入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这是粒粒皆辛苦!
(二)对浪费现象有初步的认识
师:你看,我们班的同学吃得多香,很多同学很快就吃得一粒不剩。

可是我们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很不和谐的现象。

(播放新闻视频)看完新闻你想说什么?里面是否有你或者亲戚朋友的影子?你也有过这样的浪费吗?
(三)算算“一粒米的重要性”
师:很多人认为反正吃不完就倒掉,我倒掉那么一点没有关系,倒掉那么一点也没啥大问题。

究竟一粒米值不值得珍惜?今天我们就从一粒米算起
(课件)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我们班有41个同学,那就浪费41粒米,广州市约有1000万居民,那就1000万粒,全中国约有13亿人,那就13亿粒米。

有同学称算出50粒米约重1克,那么这些大米有多重呢?
请大家看这个算式13亿粒÷50克=2600万克,2600万克=26吨。

这26吨大米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如果用一辆载重2,5吨的卡车运载,要多少辆才能运完?26吨÷2.5吨=10.4辆
3.这10.4车的大米是怎样算出来的?(全国每人浪费一粒米)这26吨大米够我们全班同学吃多久呢?猜猜看。

如果每人每天吃200克,这26吨大米可以让我们全班吃上7年。

4.看到这些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说吗?
(四)了解国内外缺粮情况
1.你知道你家吃的米饭是哪里出产的吗?
师:我们发现我们家里的很多大米都是从外国进口
以往粮食能自给自足的广东现在粮食自给自足不足50%,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状况呢?
2.我们有13亿人口的大国呢?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不由地想起一个故事
师讲故事:贫困学生每天只吃一顿饭
10月6日,12名河北省希望小学的贫困山区学生和15名广东丰顺县贫困山区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广州,他们是来荔园小学参加希望工程“手拉手”的活动。

连续三天的活动,他们分别住进了荔园小学27名少先队员的家中。

一日三餐,家长们为这些山区的孩子精心准备的鱼虾蟹美味等美食,但这些孩子每天最想吃的还是面条、白馒头和野菜。

有一个山区小朋友晚上不愿意吃饭,她告诉广州的小朋友:“今天我已经吃了两次饭了,怎么还要吃啊?”原来,她在家乡每天只能吃一顿饭。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疑问吗?
为什么他们每天只吃一餐米饭?
小结:是啊,在他们眼里白米饭是最好吃最珍贵的食物。

他们有时候一星期都难得吃得上一顿饱饭,带回学校的午餐基本上是一些干粮,晚上回家也是吃一顿稀饭。

(出示图片)
(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我国农村还有2356万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

3.同学们再看看,全世界又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在2007年开始,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1)(图片)全球粮食危机
(2)中美洲海地人吃泥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中美洲海地人吃得粮食,叫泥饼。

这种泥饼干是用黄泥、食盐、蔬菜和酥油混合而成的。

这种饼干你会吃吗?那他们为什么要吃?
是啊,他们的粮食不够吃,需要用泥饼充饥,现在你怎样看待那微不足道的一粒米呢?
(以往有浪费,现在觉得很珍贵)
4.七嘴八舌
以后当听到有人说“浪费粮食虽然不对,但我浪费的是自己的,没有浪费别人家的粮食。

”你会说什么?
师:如果我们全国13亿的人口,每个人都勤俭一点,节约一点,那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那就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听了大家的劝告,老师相信有这些想法和做法的人一定会醒悟过来。

(五)自主调查,感悟勤俭
师:课前我们各小组的资源都选择了一种资源进行探究,现在
1.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各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3.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你有话想说吗?
(板书:勤俭节约学会珍惜)
(六)走进生活,话节约
师:是啊,我们节俭的不仅仅是粮食。

还有许多生活资源。

你还有哪些节约的好办法?
1.学生介绍节约小点子
过渡:其实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社会的各个设施,都在努力实施节约这个生活理念。

例如: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就是尽最大可能运用了太阳能,雨水等自然资源,水立方的一个节约功能就是收集和循环雨水,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被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蓄水池中,这些被收集来的雨水将被循环再利用。

2.你还知道哪些公共设施有节约功能呢?
(七)总结全文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都掌握了那么多的节约办法,也明白了节约的重要,那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宣传呢?
总结:希望大家都争做节约大使,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勤俭节约,学会珍惜,拒绝浪费!要知道点滴的珍惜,造福无限!最后让我们谨记这两句话吧。

(板书)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课件出示:
•勿以恶小而为之,物以善小而不为。

•每一个节约的小习惯,都能有想象不到的大作用。

板书设计:
从一粒米说起
(贴各种资源图片)
勤俭节约
学会珍惜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