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第二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减数分裂——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够快速地识别各种关于减数分裂的各时期细胞图,会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DNA含量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理解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
3.能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学习和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三、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多媒体,自制教学模板
五、教学重点
1.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及DNA含量变化
3.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六、教学难点
1.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及DNA含量的变化
七、教学方法
1.教法
减数分裂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学生无法直接感知,为了突破此难点,我采用幻灯片动画播放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向学生展示自制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模板,通过观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深刻的表象。
另外,注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索交流,多鼓励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并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2.学法
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障碍,动机和兴趣上进行分析
(1)首先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然后在知识障碍上:对于减数分裂的过程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充分利用教学幻灯片、模板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减数分裂的概念
提问:在讲述新课以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有丝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意义?
讲述:有丝分裂可以保持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恒定不变。
那么,在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下面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讨论:
1.假设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完成,生物体下一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
2.若要保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阐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讲述:如果精子或卵细胞内的染色体只有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那问题便迎刃而解。
事实是
怎样的呢?于是让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P100页教材。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看P101-103教材内容与示意图,并播放幻灯片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向学生展示自制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模板最后得出结论
首先让学生接受几个概念:
(1)同源染色体: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精子形成的过程
1.场所: 睾丸
2.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
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
减数第二次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变形→→4个精子(染色体数:n)
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1.场所: 卵巢
2.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
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
减数第二次分裂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
总结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让学生再次阅读本课的内容,相互讨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最后由师生共同的出结论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最后得到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得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
(三)疑难分析
教学过程的第四个步骤为疑难分析,本节课的疑难主要就是减数分裂的过程,因为减数分裂的过程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而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高中内容只是过程梗概,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通过本节课疑难分析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小结与练习,巩固知识
让学生练习教材P105上的复习题,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小结
减数分裂
a.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b.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c.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d.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分析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模板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