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的道家道教人生与文学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结的道家道教人生与文学创作
元结,字子革,号白阁道人,是唐代著名的道家道教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在道家道教
的思想基础上,创作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以道教思想为主题的诗歌和散文,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元结的道家道教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特点
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元结的道家道教人生态度
元结生活在唐代中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生于道州(今湖南
道县),少年时聪颖过人,广泛涉猎儒家、道家、佛家等各种思想,并在长辈的熏陶下深
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修养养生、追
求长生不老。
元结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一生追求天人合一,追求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于道家的思想和生活态度的深刻领悟。
元结笃信道教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而人的行为应当顺应
自然的规律,如鱼得水,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和生命的安康。
他在《白阁诗集》中有诗云:“道当物性合,执此弃忧忧;心静万事通,节俭保神酬。
”可见他笃信道教思想,主张顺
应自然,以达到心灵的和谐。
他还提出了顺应自然的良知思想,认为人应当顺应内心的本能,遵循良知的指引,方可得到心灵的平和与安宁。
在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下,元结还倡导了清静无为的人生态度。
他主张追求心灵的清
净与宁静,摒弃浮躁的世俗欲望,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心性本真,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
满足。
他的《白阁诗集》中有诗曰:“世事流经千万枯,蓬门草径鸟归初。
彩云归处依舒去,青竹抱杖散云孤。
”可见他倡导的生活态度是清静宁静,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真善美。
元结的文学创作特点
元结的文学作品深受道家道教的影响,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他
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从形式与内容上都体现出了道家道教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等核心思想。
元结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含蓄婉约见长。
他擅长以简洁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人
物形象,通过独特的意象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壮丽。
如《登松州白岩寺》
中有“白云锁洞天,秋色入青泉。
落日下都洛,山船归客船。
”这样的诗句,简约而含蓄,富有意境。
元结的诗歌以清新淡雅、流畅优美见称,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令人心旷神
怡。
元结的散文作品以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见长。
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淡雅、富有诗意
的风格为主,内容多围绕自然山水和人物形象展开。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文言文风格,采用
了较为通俗的白话文表达方式,使其作品更加贴近民间,深受读者欢迎。
比如《菊花》中有“古人称饭后餐,四毛三簌。
”一类的句子,古朴自然,朴实无华。
元结的文学作品融汇了道家道教的哲学思想。
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透露出对“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等核心思想的认同和追求。
他的作品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对人性的思考与追问,展现出了丰富的道家道教哲学内涵。
比如他的《黄鹤楼》中有“黄鹤具佳意,翩翩结同舟。
高阁招我去,携素期所游。
”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对清静无为的追求。
元结的文学作品还融合了了佛家的一些思想元素,显示出来超然离世、崇尚清静的生活态度。
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中融入了佛家的一些禅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表现出了超然离世、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
元结是中国道家道教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作品融合了道家道教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对心灵的追求与抒发。
他一生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倡导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他的文学作品风格清新淡雅、语言优美,深受后人的喜爱,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结的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赞美,他的道家道教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特点也为后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