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反义词: 整齐——凌乱 反抗——屈服 常见——罕见 特别——普通
八、理解词语: 【洋车】即人力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 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搅和】混合;掺杂;扰乱。 【资格】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 【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奈何】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有办法。
四、形近字: 腊(腊月)蜡(蜡烛) 栗(栗子)粟(粟米) 咽(吞咽)烟(烟火) 稠(稠密)绸(绸缎) 褐(褐色)喝(喝水) 缸(水缸)缺(缺少)
五、多音字: 匙:chí汤匙 shi钥匙 发:fā发现 fà白发 曾:céng曾经 zēng姓曾 脏:zāng肮脏 zàng内脏
六、近义词: 叹气——叹息 搅和——搅拌 反抗——抗争 奇怪——古怪 猜想——猜测 特别——特殊
三、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腊八粥 、感觉、沸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 好处。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5.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设计意图:以中国传统节日导入,创设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学生初步感受腊八喝腊八粥的 习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 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 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 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出示课件1】 (板书:腊八粥 沈从文) 【出示课件2】3.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 -1988年),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 物研究者。他主张“美在生命”,中篇小说《边城》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 采。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出示课件3】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 (1)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腊là(腊月) 粥zhōu(喝粥) 咽yàn(咽下) 匙chí(汤匙) 盏zhǎn(灯盏) 搅jiǎo(搅和) 稠chóu(浓稠) 肿zhǒng(肿胀) 熬áo(熬粥) 褐hè(褐色) 缸gāng(水缸) 脏zāng(脏乱) 筷kuài(筷子) (2)解释词语。【出示课件5】 搅和:混合;掺杂。 糊涂: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乱不清。
八、教学反思
《腊八粥》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 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 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 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 来展开教学。一方面,我抓住语言描写来帮助学生洞察心理。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 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 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 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 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 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 ,不得不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腊八粥》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 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 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 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 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 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 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抄写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腊八粥》板书
沈从文 盼 迫不及待 等粥 想 苦苦等待 猜 美妙 看 惊异 喝粥 心满意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提示: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 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 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 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 要尝上一口呢。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腊八粥》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 课时《腊八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 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作者介绍: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 物研究员。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
三、我会写:
腊:腊八 腊月 腊肉 腊鱼 粥:江米粥 八宝粥 粥少僧多 腻 栗:板栗 栗子 栗色 咽:吞咽 咽气 咽口水 狼吞虎咽 匙:茶匙 汤匙 匙子 羹匙 灌:浇灌 灌溉 灌注 灌输 灌木 搅:搅拌 搅动 搅混 搅局 搅乱 搅扰 稠:浓稠 稠密 稠人广众 嘟:嘟囔 熬:熬药 熬粥 熬夜 煎熬 熬磨 褐:褐色 褐土 褐煤 短褐 缸:水缸 鱼缸 茶缸 染缸 糖缸 脏:脏土 脏水 脏话 脏字 脏兮兮 筷:筷子 碗筷 竹筷 火筷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腊八粥》。本文是作家沈从 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 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 家庭亲情的眷恋。
二、说学情
孩子们已经有六年多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 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具备了朗读课文的能力, 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 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 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 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 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4、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
5、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 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粥的美味胜过陈腊肉,也说明八儿的爹妈也吃的非常 饱胀了。
2、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 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3、“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16-17自然段写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 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四)、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 【出示课件7】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提示: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 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 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出示课件6】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 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提示: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 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等粥 喝粥)
2.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分别写了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 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提示:
充分运用学过的手法介绍,注意每段的过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 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九、词语扩展: AABB式: 糊糊涂涂 进进出出 迷迷糊糊 清清楚楚 整整齐齐 安安静静 来来往往 里里外外 吞吞吐吐 缝缝补补 明明白白 真真切切
十、课内词语: 糊涂 搅合 浓稠 可靠 猜想 粉碎 外套 解释 腊肉
十一、句子解析: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八儿这个连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小孩子,借口“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竟然要跟妈妈 一样“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并且在得到妈妈同意后,得寸进尺想吃得更多。从中感 受到八儿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同时也说明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作者在本文中的写作手法。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 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 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