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随笔 (范文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的随笔 (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
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随笔 1
新年,这个富有中华民族气息的节日,就在爆竹声中拉开了帷幕。
在我眼中,春节是一个带有幸福充满希望的日子。
在春节里也有许多习俗,比如挂灯笼、烧狮子、舞狮子、放鞭炮、挂彩灯,而我们小孩子最希望的就是穿新衣服,收压岁钱了。
不过在古代小孩子过春节收到的就不一定是压岁钱,有时也会收到压岁物。
在春节里有很多人都会有希望,例如:出租车司机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来乘座他的车,清洁工希望的是大家不再乱扔垃圾,让安康变的更加美好成为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自己也不用那么忙碌的打扫,也不用整天那么累了。
家长的愿望也就不用猜了,肯定是努力工作为我们挣更多的钱,而我的愿望就不同了,我是希望能考一个好成绩,比今年的要更好。
春节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不明白,而我的理解是红色代表团圆、喜庆、希望和幸福还有美好的节日。
新年是个充满希望的日子,也是一个带有幸福的日子,春节又是一个让全家人团聚的日子,春节是多么的让人感到美好啊!
春节的随笔 2
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了,每到这个时候,我内心都是很浮躁的,半喜半忧,不知道如何是好。
现在的我,已不是特别的期盼过年,觉得一切都太虚化,没有意义,小时候的春节,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那种欢欣若狂(红包,新衣服,新鞋子,鞭炮,糖果)是留在记忆中永远不可忘记的。
今年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一个人在异乡过年,是有点小小的失落感,尤其是回到家中剩我一个人的时候,从未有过的一种感觉包围着我,为了驱散这种使我怅然若失的感觉,只好将音乐的声音开到最大,陶醉着我的心。
减少孤独。
第一次,到工厂上班,从刚开始的新鲜新颖到现在的无趣和无聊。
来回转变着,突然感觉到自己一身的毛病,是因为第一次?还是自己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车间的机器轰鸣声,盖住了人们欢声笑语,使他们变得机械,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头也不抬的做着自己的事,让我我意识到生活的不容易,也感觉到社会的愤时嫉俗,觉得悲哀,觉得可耻,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改变不了他们,就改变自己。
我不喜欢这种过于机械化的生活。
工厂里边的人,话中暗藏杀机,真的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秒杀掉。
人心好复杂,我却还一直单纯的觉得自己可以抵挡他们的风谲云诡,原来是我错了。
我们老大经常给我们几个说一句话,不该自己做的事就不要去做,真的是这样的,你帮助了他,他反而不感激你,还说你多管闲事,这点看来
现在世界上像我这样的男人是很少的了,别人帮助你,就想还别人十分的帮助。
再过两天就是20xx年了,但末日前的这两天我遇到的却是各种不顺心,各种的悲催事,让我无心再去做其它事。
春节的随笔 3
今天是大年三十,x年的春节来到了。
早上,我按捺不住兴奋,早早的就爬了起来。
看到爸爸在贴春联,就过去帮忙。
我边贴边念:“吉祥如意全家福,恭贺新禧满堂春”。
正巧,对门家也出来贴春联了,我又摇头晃脑的念了起来:“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
我发现这些春联里都是一些祝福和吉祥的话,真有意思。
我兴趣更大了,又跑到楼下去看其他邻居家门上的春联,哇,真是对仗工整,各有千秋埃看这幅,“春风春雨春光好,新岁新年新事多”,读起来就好像天真的已经就在身边了——春风轻柔的吹着,春雨轻轻的飘着,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直扑心头。
我问爸爸:“为什么过年家家都要贴春联呢?”爸爸说,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
桃符是古代挂在大门两旁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的名字,用以驱鬼辟邪,每逢春节的时候,人们就总要用新桃符来替换旧桃符,后来,就慢慢演变成贴春联了。
爸爸说到这里,我不禁喊了起来:“我知道了,王安石的著名诗句,‘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这个吧?!”
我真是喜欢这传统的风俗文化,喜欢这浓浓的“年味”!
春节的随笔 4
今天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是在十一年前的今天却不平凡,因为11年前的今天,我-- 一个调皮的女孩诞生了!这既是个令人激动,又让我回想起母亲生我的艰苦!
我伸了个懒腰,用手揉了揉眼睛,抬头往上一看日历,“耶!今天是我生日。
”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连忙穿好衣服,来到了父母房前。
隐隐约约地听见他们的谈话,原来他们正在商量如何给我过生日呢!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心想:“过生日真不错!”整个上午,我都盼望着早点到“高潮”,想着父母会给我什么惊喜呢?果然不出我所料,当我回到家的时候,父母在为我的生日忙碌。
我飞地似的跑到了厨房,只见父亲小心翼翼地打开蛋糕盒,拿出盒子里的蛋糕,并插上11根蜡烛,蛋糕上有许多奶油做起来的花,粉色的巧克力上还写着:祝你生日快乐!多么精致的花啊,那花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呢!妈妈还做了很多我最喜欢吃的菜,有斑节虾,有大闸蟹,还有我最喜欢的水煮牛肉……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开始用餐了。
饭后,我亲自点燃这11根蜡烛,然后开始许个愿,我高兴地闭上了眼睛,在心里默默地许了一个愿。
我祈祷:我们一家永远和美永远幸福!睁开眼睛后,父母和我一起吹灭蜡烛……
今天,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
我不仅知道自己长大了一岁,更了解了爸爸妈妈,知道了爸爸妈妈的艰辛。
我知道母亲生我时的痛苦,也感谢父母养育了我,陪伴我成长。
春节的随笔 5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准备了一大桌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我们举杯同庆,祝贺新年好!
往年我们过春节都会放烟花爆竹,但是今年我们没有放,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而且很危险,我们要当环保小卫士,一起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小品、相声、杂技,表演非常精彩,我情不自禁地跟着拍手叫好。
同时,今年的春节和往年的春节不一样,因为来势汹汹的疫情,这时,我在电视机上看到奋战在抗日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日夜不停的工作者。
我非常感动,我明白了,我们呆在家里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不给医护人员增加负担。
20xx年的春节,有美食带来的满足,有疫情来临时的紧张,更有被医护人员精神的感动!这个春节,有不同寻常的年味!
春节的随笔 6
今天看看依旧摆在桌上的日历,可能是我最近没打扫的缘故吧,早已被一成薄薄的灰尘覆盖,我轻轻拭去上面的灰尘,仔细一看,却发现,年都已过完大半,马上又要去独自一人,离开家乡,背上行囊,来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城市”生活,不由,心中感慨万千,眼前还依旧浮现那春节之前即将要回到家乡的喜悦的心情以及那温馨的场景。
耳
畔,总在一遍遍的回响着火车站广播里工作人员发出的声音,“各位旅客朋友们,你们好,由深圳开往武汉的动车就要进站”
背上旅行包,拉着行李,满载亲人的期盼,朋友的嘱托,踏上回家之旅,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心中的激动与喜悦,已不言而喻,望着窗外那还在大雪纷飞中等待的人们,不禁感到深深同情与怜悯。
但是,只因那些依旧在寒风中守候的人们,心中永远的燃烧着一团熊熊的火焰,将他们那寒风吹的刺骨的痛,被融化,被分解,被忘却,一点一滴的汇聚成一个最大的信念,那就是回家,吃上一顿年夜饭,享受家人欢聚的天伦之乐。
年的地位,从来没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过任何的改变,年是一个集合的名词,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他将所有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心灵在这一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用他那强大的驱动力,链接成一为一个特属名词“春节”。
他是中国人民一个的传统民俗节日,代表着一年之际新的开始,新的萌芽,新的篇章,他带动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的心,无论你身处哪里,无论你在何方,无论你是天涯还是海角,无论你是成功与否,我们华夏儿女,都会在这一重要的时刻,彼此祝福,彼此望着天上的繁星,共同祝愿新的开始,只因有一个大大的“家”字,引领着千千万万的人,犹如漆黑的天空一颗闪亮的星光,照亮着游子孤寂的心灵。
家是什么,家是梦开始的地方,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一盏夜行人的明灯,家更是一缕细细的情丝,将亲情紧紧的系在一起,家永远的安放着我们浓浓的亲情和厚重的给予。
家使我们感到轻松,快乐,在家里的我们甚至可以像孩子一样的天真烂漫,我们无需顾忌,只需有爱,有情。
家可
以让我们脱去的虚伪浮华的外表,流露于本真的自我,洗涤繁杂的世事,回归安静的心灵,是家,是我们感动久违地温暖,更是家,让我们感到心灵的归属感。
我们倚靠在家的臂弯里,细细诉说来自于心底的秘密与温情。
千里迢迢,回家之人,在外打拼多年,多少个日日夜夜都是自己一个望着黯淡的天空默默发呆,思乡之苦,又有谁能够明白啊,又有多少这样的游子,在重复着这样有家而不能回的尴尬局面啊,他们踏上回家的火车,只为家里的父母,情意绵绵的亲人,热腾腾的年夜饭,他们的要求竟是如此简单,以至于只是为一餐和家人团聚的年夜饭,每每想起,总觉有些心酸,为他们这些在外漂泊的人们,送上我满满的新年祝福。
年夜饭,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美好愿望,承载着每一个在外拼搏奋斗的家国情怀,那除夕之夜,饭菜香味的热气,袅袅升起,余香绕梁,游子们的心酸与苦痛,都在这一刻消失殆尽,饭桌上,家人的欢笑声,将成为他们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亲人们的鼓励,将那所有的不快,化为除夕之夜的礼花,升上天空,随云烟一起飘散。
春节,将我们在这一刻欢聚一起,感受家的温馨,爱的温暖,有家才有爱,有情意绵绵,绕膝之欢的家庭,才有我们健全的社会,和谐富强的国家。
写以至此,马上又要离开自己的家乡,不觉心生一缕寒凉,望着那寂静的黑夜,一个人暗自叹息啊。
春节的随笔 7
这是一个长长的假期,长得让我无所事从。
天气是那么的好,阳光暖暖的,轻轻的舔着我的脸……我记得小时侯最惬意的事就是沐浴在阳光里,啃一个大苹果,趴在沙发上,翻一本漫画书,阳光洒在红通通的苹果上,我的脸也是红的吧!也许是苹果的光反照在脸上吧!我想。
是不是人
越大就越难满足呢?现在身边有阳光,有苹果,有书,有该有的一切,可为何心却象苍老已久。
生活中没有了悸动,没有了惊喜,没有了渴望。
假期中听说高中的邻班在搞聚会,心中甚是妒忌。
于是提起电话,一个一个的问候。
电话那头的你是不是也感到了诧异和陌生。
“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更多的相遇。
”我的一个朋友这样说过。
那时的我正处高三分班,心中总是积存着深深的痛,当窗外的花瓣飘落时总觉得眼泪似乎也会跟着不争气的落下来。
于是疯狂的写同学录,发呆的望着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他们说我太多愁善感。
也许吧……站在教学大楼的顶层,望着湛蓝的'天,和一丝丝的白云,“一年后的天也是如此美丽的吧……”。
我眯着眼,自言自语着,心里的感动从未停止过。
可原来时间是可以冲淡一切的,喜欢的磁带也已因为年代太久而走音,而今连友谊也走音了。
世界上没有东西是永恒的。
磁带如此,友谊如此,思念如此,如此如此……高中是有快乐的,童年里也是有快乐的,可年少的快乐就象是绚丽的蝴蝶,美丽而不真实。
动用那句歌词:“苹果还是那个苹果,阳光还是那缕阳光,同学还是那个同学,天空还是那片天空。
”有些感情就似海边的脚印,有的深,有的浅,有的人走的远,有的人走的近。
可当时光的潮汐来时,一切的一切都会逝去。
纵然你有不愿,你有无奈。
现在,窗外已是万家灯火,有没有人也会想起以前的快乐时光,哪怕是在心灵的最角落。
蓦然回首,此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吧!
春节的随笔 8
在整个寒假里,我都是以一种快乐的心情来度过的。
放假开始的几天里,完成作业当然是一件最要紧的事了,总不可能边过节边写作业吧?这样玩也玩不好,学习也学习不好,与其这样,还不如多花一些精力,先做完作业再玩。
春节是快乐的,连天上也显出新年的景象来,蔚蓝的天空,像一块碧玉一样逗人喜爱,偶然间也有几朵白云在万里晴空中愉快地追逐着,温暖的阳光驱逐年冬的寒气。
街道上,各家各户都在忙碌着。
超市里可谓是人山人海,货架上的饼干、糖果被无数双手塞进了购物车。
大家仔细挑选年货,往日平静的王府商业街如今是挤满了人,大家在各各铺面里买来对联、“福”字、狗形装饰物来美化自己的家园。
我家也不例外,房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
接着,她小心翼翼地用胶水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甚是好看。
除夕夜,窗外,鞭炮声声脆响,烟花五彩缤纷。
室内全家人团团围坐,一个个喜气洋洋。
妈妈和姥姥来来往往,走马灯似的把一盘盘佳肴端到餐桌上。
不一会儿桌子上的鸡啊、鸭啊、肉啊、虾啊……层层叠叠的堆在了一起,像一座小山似的,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
趁人不注意,我用筷子夹起了一大块鱼肉塞进了嘴里,那种喷香的味道顿时涌进了我的心里。
“开饭!”在外公的话语声中,我们不约而同的拿起了筷子,把一盘盘山珍海味往嘴里送。
只听“喀嚓”一声,妹妹的牙齿被卡了一下,她吐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硬币。
硬币怎么会跑她嘴里呢?我心想,“哎呀,有福了,”
姥姥说道,“我特意在年糕里放上了硬币,没想到被你吃到了。
你们这个时代啊可真是好,论吃的方面,细白面馒头和新鲜鸡蛋多的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论穿的方面,红的、紫的、薄的、厚的,什么都有,连个补丁都没有……”什么?年糕里还有硬币?我赶紧拿起筷子往装着年糕的盘子里伸,一个没有、两个没有、三个……“小滑头,我就放了一个硬币,你还在抢什么啊!”姥姥笑着说,“啊……”我睁大了眼睛。
全家人看着我的滑稽样都大笑了起来。
快乐的春节过去了,马上就要开学了,总结一下,这个寒假过得挺充实的。
在这个寒假里,有似星星的趣事铭记在我心中,抹不抹不掉。
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事就是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最让我回味无穷的要属放烟花鞭炮了。
那是一个晚上,天又黑又冷,可不那么冷淡。
路上的行人都连接不断地放鞭炮。
天空中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花绿绿的大花,大花发出的淡淡的光芒映在人的身上,好像连人都成了光亮的了。
我拿着已经准备好了的烟花、鞭炮到大街上去,恰好!我和我的几个小伙伴不约而同地碰上了,她瞧瞧我手中的烟花鞭炮,我瞧瞧她手中的烟花鞭炮。
决定一起来比赛。
我迅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冲天炮,第一回合,冲天大赛开始了,由小刘当裁判。
“1、2、3、……”发射,我们一起点燃了导火线,“即……”的一声我们的冲天泡纷纷飞上了天空,在天空炸开了花,在黑夜的映衬下,形
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炸开的三朵花排成一排,仿佛在向你微笑,向你招手,向你述说着节日的欢乐,向你展示着自己的美丽……真美!
伴着新年来临的脚步,我也似乎成了一朵烟花,成了新年的一分子。
我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在这片黑夜中闪烁着春节,一年之首,我们踩下了新的一次旅程,让我们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感激;多一份进取,多一份动力。
春节的随笔 9
大年初一清晨,中国人各家都要放鞭炮。
这就是所谓的出行鞭炮。
在新年的第一天,希望有个好的开始。
于是放一挂鞭,为自己壮个胆。
鞭炮放得越响越好,如果鞭响中断,心里就不高兴。
似乎预示今年的运气不好。
中国人壮胆总是制造一些声音。
其实,人在胆怯时往往发出声音。
这是动物的本能,先用声音把对方吓住。
告诉周围一切生命“我不怕你们”!小时候,我们单身走夜路,走到害怕时或是吹口哨,或是唱歌。
其实我们心里直打啰嗦!但也有声音起来作用的,三国的张飞一声吼叫就吓得曹操的一将领从马上掉下来。
岁月流逝,放出行鞭炮再不是壮胆,而是一种期盼。
每家每户的中国人都期盼每年有个好年份——这种期盼是不变的。
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放出行鞭炮的心态也在变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家家一样穷。
出行的鞭炮大小差不多,放鞭炮的时间也差不多,大约在天刚刚亮时放鞭炮。
但不同家庭的权势不一样。
于是各家的心境也不一样。
有权势的家庭总会说“我家的鞭炮放的最
响”。
似乎告诉别人“我家的运气最好”。
出身不好的家庭,所谓地,富,反,坏,右。
放出行鞭炮是不能伸张的。
其实,那时各家的鞭炮声是差不多的,只是心态而已!
但也有将鞭炮放断的,那将认为不吉利。
以至于一年的任何不顺利都会联系到出行鞭炮上!其实是因为那时的鞭炮质量太差而已!
那时放鞭炮还要防止顽童们抢鞭炮。
我们小时候就做这种事。
那时家里穷,春节时很少有家庭给小孩子买鞭炮。
于是,我们就捡没有放燃的鞭炮,红眼睛就去抢。
只要大人们把鞭炮点燃走开,我们就冲上去用脚把鞭炮踩灭,然后就用手抓地上的鞭炮。
有时抓在手上的鞭炮炸响,那十指穿心的疼痛至今还记忆犹新!由于大人们防得厉害,我们只能等出行鞭炮放完再去捡。
用从家里偷出来的手电筒照着,捡那些没有炸燃的鞭炮。
如果等天亮,那些鞭炮就会被别的孩子捡去。
后来,中国搞改革开放。
少数人富裕,放出行鞭炮就不一样。
有钱人家买响数多的鞭炮,没钱人家只能意思意思。
毫无疑问,那时的有钱人家会理直气壮地说“咱家的鞭炮最响”!没办法,这是事实。
那时的穷人买不起大鞭炮呀!
如今的中国,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但放出行鞭炮却分不清谁是穷人谁是富人!因为响数最多的鞭炮也不过几十元,穷人也买得起。
于是,放出行鞭炮又有变化。
有的初一没有到就开始放出行鞭炮,有的初一两点放,有的四点放,有的......一夜都在放出行鞭炮。
人们似乎想把自家的鞭炮声和别人家的区别开来!总想用鞭炮声显示自己的不同!当然,更多的是随大流。
既然中国有这个习俗,自己也不妨放一挂出行鞭炮。
春节的随笔 10
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极富情趣的圣诞节。
侧耳倾听,新年的脚步声近了。
翘首东望,时光隧道中正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他招手:新年,你好!
在逝去的三百六十五个充满风霜雨雪的日子里,我们奋斗过,进取过,成功过,也失败过。
我们的欢笑和失落,迷茫和困惑,都成了无比完美的记忆。
正如普希金的诗中所说:而那过去的,都会染上莫名的相思。
不是吗?
新年是时光的起点,元旦是时光的第一个里程碑。
这一天,我们更多的是畅想未来,那些就要完成的事业,即将到来的机遇和完美的前景,正在前方隐约向我们招手,以神秘的
梦幻和无尽的快乐诱惑着我们。
于是,我们心里又燃起了信心和期望,顾不得疲惫和伤痛,又要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了。
新年总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到来,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那无数的诗情画意等待着我们去感受,去描绘:洒满阳光的湖畔早晨,落满花瓣的小径黄昏,还有江南巷青石小路上的烟雨蒙蒙,北国和熙春风里一碧万顷的麦田。
是的,尽管前行的道路依然坎坷,凛冽的寒风依然肆虏呼啸,但为了心中那以前对自我许下的诺言,为了那不灭的希冀和美丽的憧憬,我们还是向前,向前。
站在新年这一雪白的起跑线上,向着明天,向着东方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让我们放飞心中的白鸽,以怒放的百合花般的情绪,真诚地道一声:
新年,你好!
春节的随笔 11
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学校都会组织书法社团骨干成员去社区开展“写春联,送祝福”活动。
要知道,我可是头一次有资格参加,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我的书写技艺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可以有机会用亲手书写的大红春联为“父老乡亲”们捎去新春祝福,忐忑的是众目睽睽之下,我能发挥出色吗?万一写不好出丑怎么办?
带上笔墨纸砚,我们师生一行10人步行来到西新桥三村附近的银丝面馆门前空地上,摆好桌椅,铺好红纸,大家开始挥毫泼墨。
隆冬清晨的风透着刺骨的寒意,我们的周围却暖意融融。
过往的大妈、大爷、叔叔阿姨把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边看边啧啧称赞着。
那位上了点年纪的大妈对着她旁边的叔叔说:“哟,芦墅小学的孩子毛笔字写的不错呀!”站在我前面的老奶奶对着我竖起了大拇指:“不得了,这么点大的小女孩字写得这么好,我可要拿一幅回家贴起来!”附近店里的营业员阿姨也跑了过来,“给我来一幅,我要带回去给老家的孩子看看,常州教育水平高,孩子有出息……”听着这些称赞的话语,我的担心和紧张缓解了,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同时心里也有了些窃喜,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哪里还顾得上已经冻红的手指,一心只想着要写漂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