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儒家思想与中医(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谈儒家思想与中医(一)
在我心中,以前有一个疑问,儒医是怎样炼成的?后来读到《论语》,有了一些心得。

《论语》的第一段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句是总纲。

有人就问这个跟中医有什么关系?我觉得最大的关系就是这一段讲了一个方法论,如何成为高手,或儒医的方法。

这个学是观察,模仿的意思,习是练习、实践。


在古人的教育观念中,首先教小孩子的是怎样行住坐卧、怎么打扫卫生、怎么衣食住行、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察言观色等符合有益身心的行为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给子女,因此你就会发现,古代人口少,但是身心素质相对强于现代。

现代人口多,但是身心素质弱于古代。

随着这方面文化的丢失,现代需要养生的越来越多,因为很多疾病本质上就是具有不良的身心行为。

那如何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身心行为?
就是通过学而时习之,即观察、模仿,不是从书本中来。


在生活中,我们去观察长寿的人,你会发现长寿的人有很多种情况:
正面的有:
有每天坚持运动的、有每天坐着不动的、有每天吃斋念佛的等等。

负面的有:
有天天跟对象吵架打架的、有婚姻感情反复波折的、有天天抽烟喝酒的、也有没事就吃喝嫖赌之一的(如齐白石)等等。

不管你看到的负面还是正面的,你看到了,想长寿就会去习,也就是跟着做。

只是你去做了以后,是不是“不亦乐乎”,这时需要中医的帮助。

此时,你结合中医的养生理论,似乎就会发现好像说不清楚。

就会怀疑: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故年半百而动作不衰。

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你一思考,就会发现:
书上讲的,与实践起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然后你再去研究前后文,就会发现:
健康不等于长寿(动作不衰,不是长寿哈!)。


如果在深入下去,你就会发现:
治未病,其实就是告诉你要怎么修养(养生),才能做到无疾而终,坐脱立亡,不用像现在在医院那样全身插满管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而儒家的认识也是这样,认为:
当你对身边的人,进行观察、模仿,然后去把人伦,日常生活做好。

做好以后才可以读书,学习文化知识。

(行有余力,则学之以文。


再去观察古代的大家,你会发现他们最后走的时候都是无疾而终,坐脱立亡。

现代中医走的时候,真不知道哈!
因此,《内经》与《论语》,最开始的路都是正心诚意,只不过是大道在不同层面的体现,一个是在医学上的体现,一个是在人伦上的体现,而本质相同。


接着,再继续聊一下,对外在的学习是怎么产生的?
前段时间,看一个新闻,里面说:
一个小男孩看了《美羊羊和喜洋洋》后,就把他班上的同学捆起来,然后架在火上烤。

这个小男孩,具备的能力,就是观察、模仿能力,只是用错了方向。

如同大家看中医书,总会是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角度。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大多被生活所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而没有去改变生活。

以《战国策》中一个故事来说明:
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预测一下事情的结果会怎样?”
学习:有病人来找你看病,开口就跟你讲:“医生,我得了某某病,西医让我做手术,我拿不定主意,你说我该怎么办?”
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


学习:医生:“你怎么了?能给我讲讲么?我会尽心尽力帮你解决问题的!”
赧王说:“宜阳在不过8里见方的地方有英勇善战的士兵10万,粮食可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国国相公仲的军队20万,附近还有楚国大将景翠率领的兵士,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成功、宜阳不会被秦国攻破的。


学习:病人说:“西医说我这是肿瘤,这是各种检查单、化验单等”(同上丙,都是在拿出病人认为的事实。


赵累回答说:“攻打宜阳的秦将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如果攻打宜阳有功,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将在秦国被革除官职。

秦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意见,执意要进攻宜阳,如宜阳攻不下来,秦武王会以此为耻。

大势如此,所以我说宜阳一定能攻下来。


学习:医生说:“你这个病去找西医治,好处有啥,坏处是啥。

如果找中医治,好处是啥,坏处是啥。

所以你要自己想好需要什么?”
这个就是学而时习之的用法。

讲的只是书本的观察法,不用思考。

而在现实中也是这样,你可以观察优秀的领导怎么讲话,怎么做事,你自己怎么讲话,怎么做事,在观察自己的对象,子女说话做事,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他某些地方不好,都是你潜移默化教出来的。

当你学会了这种方法后,你就明白古人师带徒的秘密,都是在潜移默化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最后你会变得跟师傅一样。

无论是看病,还是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