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检测训练(说明文阅读三)(四川专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检测训练(说明文阅读三)(四川专用)
J卷
(二)阅读《酸碱食品与健康》,完成第18—19题。

(8分)
酸碱食品与健康
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

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
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

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

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

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

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

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④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

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

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

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⑥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

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

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

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降低抵抗力,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18 阅读文章第②段,给“碱性食品”下一个定义。

(3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文中知识,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并提出建议。

(5分)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好,不断调整改变饮食习惯,喝水就让他们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吃饭更是顿顿精米白面、鱼肉海鲜,以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答案:
18.答案要点(共3分):
碱性食品是富含成碱元素的食品。

19 答案要点(共5分。

危害3分,建议2分):
危害:这些食品都属于酸性食品,过多使用易加速钙的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

长期下去会形成“酸性体质”,降低抵抗力,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建议:①少喝碳酸饮料。

②多吃杂粮、蔬菜、水果等。

K卷
(二)阅读说明文《中国风筝》,回答18——19题(共8分)
中国风筝
中国的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优美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寓意吉祥的图案。

中国的风筝就是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
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

因而为人们喜闻乐见。

中国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吉祥寓意:“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中国风筝的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

它因物喻义,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中国风筝的吉祥图案寓意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求福,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

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人们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

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风筝的翅膀和尾翼上画有蝙蝠衔着铜钱的图案,“蝙蝠”与“遍福”谐音,“铜钱”的“钱”与“前”谐音,铜钱象征富贵,中间又有眼,整个风筝寓意“福在眼前”。

其他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

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喜庆有余”“平安如意”等。

长寿,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

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如在风筝上画有郁郁青青的松柏,松柏万古长青,象征长寿,风筝寓意“长命百岁”。

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喜庆,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

喜字有不少字形,“囍”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

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囍”风筝等,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等。

吉祥,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

以瑞禽仁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

风筝不但有这么多美好的寓意,而且放风筝还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

因此,千百年来风筝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18结合第②段划线句的内容,说出“中国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不能删去的三条理由。

(3分)
1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说出材料中的风筝图案有什么寓意并作简要解说。

(5分)【链接材料】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很多,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的风筝很漂亮:风筝的翅膀上有两朵盛开的牡丹,牡丹上面有祥云点缀,尾翼上是两条红色的鲤鱼,周围有莲花点缀。

参考答案:
18.如果删去“中国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一,就不知道谁受熏陶(或“受其熏陶”的主语就没有了);其二,“受其熏陶”中的“其”指代就不明确(或就不知道受什么熏陶而使图案具有吉祥寓意的)(或受什么熏陶就不清楚了。

);其三,“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寓意就没有了产生的基础(或“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寓意就失去了产生的基础。

或“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寓意产生的基础就不清楚了。

)。

(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寓意:富贵吉祥、连年有余。

解说:因为中国风筝的吉祥图案,主要是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

而材料中的祥云象征吉祥,牡丹花是百花之王,象征富贵。

鲤鱼的“鱼”与“余”谐音,“莲花”的“莲”与“连”谐音,因此整个风筝寓意“富贵吉祥、连年有余”。

(共5分,寓意2分,解说2分,顺畅表达1分)
L卷
(二)阅读《木版年画》,完成18-19小题。

(共8分)
木版年画
①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

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

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真正地确立起来。

②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

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③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可谓无所不包。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

至于那些描写民俗风情的木版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

这些深刻地体现农民内心情感的作品,大量深藏在木版年画的遗存中。

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

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木版年画是消费品,没人收藏,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

即使到了20世纪木版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

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木版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宝贵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18.结合文章,说说第④段的“存世于中外的木版年画应该数以万计”一句中作者使用“应该”一词的三条理由。

(3分)
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19.最近两年,木版年画这种反映民俗文化的艺术品,收藏价值开始凸显。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中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哪些木版年画更具收藏价值。

(5分)
【材料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装裱张贴,收藏民间木版年画成为这几年收藏界的新兴项目。

像变法题材的《捉拿康有为》,表现反帝国主义侵略的《刘提督克复水战得胜全图》,还有介绍西方新科技在中国应用的《唐山真迹图》、《天津马路图》等都颇具增值潜力,而《民国初年月份牌》《大战天津图》《德日争夺青岛图》和解放区木版水印《1949年新年画》12张全套等更是文物级藏品。

【材料二】
外国人对中国木版年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海外华人的传统审美取向,不但满足了自身的喜庆需求,还引发了欧美人对东方艺术的关注。

在国际上,有许多图书馆、美术馆专门收藏中国木版年画,据统计,收藏中国木版年画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木版年画《一人一性,百鸟百音》,传达着对大千世界的包容心态,反映了普通中国民众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

参考答案:
18.①木版年画作为大众不可或缺的需求,数量非常多。

②这些遗存仍散落在民间。

③由于木版年画是消费品,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所以存世情况并不确定。

评分: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19.①清末民初的木版年画,因其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体现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②描写民俗风情的木版年画,因能够反映农民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评分:共5分。

每个要点2分,语言表达1分。

M卷
(二)阅读《建筑的艺术》(节选),完成18--19题。

(8分)
建筑的艺术(节选)
梁思成
①节奏和韵律是构成一座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前面所谈到的比例,有许多就是节奏或者韵律的比例。

这种节奏和韵律也是随时随地可以看见的,例如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天安门是重点的一节或者一个拍子,然后左右两边的千步廊,各用一排等距离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下去。

但是每九间或十一间,节奏就要断一下,加一道墙,屋顶的脊也跟着断一下。

经过这样几段之后,就出现了东西对峙的太庙门和社稷门,好像引进了一个新的主题。

这样有节奏有韵律地一直达到端门,然后又重复一遍达到午门。

②事实上,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者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

我们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相像。

例如有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者由右到左,是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就像“柱,窗;柱,窗;柱,窗;柱,窗……”的2/4拍子,若是一柱二窗的排列法,就有点像“柱,窗,窗;柱,窗,窗;……”的圆舞曲。

若是一柱三窗地排列,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

③在垂直方向上,也同样有节奏、韵律,北京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由下看上去,最下面是一个扁平的不显著的月台;下面是两层大致同样高的重叠的须弥座;再上去是一周小挑台,专门名词叫平座;平座上面是一圈栏杆,栏杆上是一个三层莲瓣座,再上去是塔的本身,高度和两层须弥座大致相等;再上去是十三层檐子;最上是攒尖瓦顶,顶尖就是塔尖的宝珠。

按照这个层次和它们高低不同的比例,我们大致只是大致可以看到而不是听到这样一段节奏。

④我在这里并没有牵强附会。

同志们要是不信,请到广安门外去看看。

18第②段中,作者是怎样说明建筑中的节奏与韵律的(3分)
答:
19阅读下面介绍颐和园长廊的文字,运用文章中的知识,说一说颐和园长廊所体现出的建筑的节奏美。

(5分)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1992年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廊宽2.28米,柱高2.52米,柱间距为2.49米;廊中夹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这些亭轩既有点景作用,又有一定距离倚衬和支撑长廊的妙用。

答:
参考答案:
18.以一座建筑的柱与窗为例,把建筑的柱与窗的水平排列比喻为音乐中的节拍,把建筑的“柱,窗;柱,窗”排列比喻为2/4拍子的音乐节奏,把“柱,窗,窗;柱,窗,窗”、“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排列比喻为3/4、4/4,这样的比喻,将建筑的水平方面的节奏问题表达得非常具体形象。

评分:本题3分。

19.颐和园728米的长廊由间距相等并不断重复的廊柱来支撑,这些廊柱如同五线谱上的一个个小节线,
使得长廊有着整齐的节奏。

长廊又以排云门为中心,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这四个攒尖亭在结构上对整个长廊起着倚衬和支撑的作用,又把长廊分为四个乐章,突出了春夏秋冬四个主题,使得节奏与旋律曲折回环,景色变化无穷,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评分:本题5分。

内容4分,语言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