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及试题全套-54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1课时 二氧化硅和硅酸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B .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C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酸或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D .自然界中二氧化硅都存在于石英中
2.下列关于SiO 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SiO 2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②SiO 2对应的水化物是可溶性弱酸 ③硅原子和碳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同,SiO 2和CO 2分子结构也相同 ④SiO 2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故SiO 2是两性氧化物 ⑤SiO 2中硅元素为+4价,故SiO 2有氧化性 ⑥在SiO 2中,每个硅原子结合2个氧原子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只有③
D .只有⑤
3.下列反应能说明SiO 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
A .SiO 2+2C=====高温
Si +2CO ↑
B .SiO 2+2NaOH===Na 2SiO 3+H 2O
C .SiO 2+4HF===SiF 4↑+2H 2O
D .SiO 2+CaCO 3=====高温CaSiO 3+CO 2↑
4.熔融氢氧化钠反应选用的器皿是( )
A .陶瓷坩埚
B .石英坩埚
C .普通玻璃坩埚
D .生铁坩埚
5.现有硅酸钠、石灰石、二氧化硅三种白色粉末,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它们鉴别开,该试剂是( )
A .纯水
B .盐酸
C .硝酸银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6.Na 2SiO 3与Na 2CO 3的共同性质是( )
①易溶于水;②水溶液能与CO 2作用;③与稀H 2SO 4发生复分解反应;④水溶液有黏结性能
A .④
B .①②③
C .除②外
D .①②③④
7.要除SiO 2中的少量CaO 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 )
A .纯碱溶液
B .盐酸
C .硫酸
D .苛性钠溶液
8.把过量CO 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始终保持澄清的是( )
A .Na 2SiO 3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CaCl 2溶液
D .Ca(ClO)2溶液
二、综合题
9.为探究HCl 、H 2CO 3、H 2SiO 3的酸性强弱,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不必选其他酸性物质)。

请据此回答:
(1)若锥形瓶中装有某可溶性正盐溶液,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应为______________。

(2)装置B 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 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酸性:_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单质E 可作为半导体材料,化合物F 是有毒的氧化物,C 为液态。

据此,请填空:
(1)氧化物A 是__________。

(2)化合物F 是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A 、B 、C 、D 、E 五种都含硅元素的物质,它们能发生如下变化:①C 受热后失水生成D ;②A 溶液与钙盐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E ;③D 与烧碱反应生成A 和水;④B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D ;⑤D 在高温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E 和一种气体;⑥A 溶液与盐酸反应可生成白色胶状沉淀C ;⑦D 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单质B 。

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 溶液+钙盐溶液―→白色沉淀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 +NaOH(aq)―→A +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 溶液+盐酸―→白色胶状沉淀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二氧化硅和硅酸
1.答案 B
解析 自然界中硅元素含量很高,但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 项错误;硅元素是亲氧元素,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D 项错误;二氧化硅的性质稳定,C 项错误。

2.答案 D
解析 SiO 2不与水反应,其对应的水化物H 2SiO 3(弱酸)不溶于水;在SiO 2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SiO 2分子,且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结合;SiO 2不属于两性氧化物。

所以①②③④⑥说法都不正确。

SiO 2具有弱氧化性,如高温条件下被碳还原而制取硅单质:SiO 2+2C=====高温
Si +2CO ↑,所以说法⑤正确。

3.答案 B
解析 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B 可证明SiO 2属于酸性氧化物。

4.答案 D
解析 陶瓷的成分中含有SiO 2,石英的成分就是SiO 2,玻璃的主要成分中也含有SiO 2,而SiO 2在高温下可以跟NaOH 发生如下反应:
SiO 2+2NaOH 高温,Na 2SiO 3+H 2O
所以A 、B 、C 的器皿都不能选用,只能用生铁坩埚。

5.答案 B
解析 硅酸钠、石灰石、二氧化硅中后两种难溶于水;硅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会出现白色沉淀,后两种与盐酸反应分别出现气体和无明显现象;硅酸钠溶液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均无明显现象。

6.答案 B
解析 Na 2SiO 3水溶液有黏结性能,Na 2CO 3没有此性能。

7.答案 B
解析 硫酸与CaO 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 4,除杂效果不好;苛性钠与被提纯物质SiO 2反应,也不能选;唯有盐酸只与CaO 反应且生成易溶于水的CaCl 2溶液,然后过滤即可。

8.答案 C
9.答案 (1)盐酸 (2)饱和NaHCO 3溶液 吸收HCl 气体 (3)Na 2SiO 3溶液 SiO 2-3+
CO 2+H 2O===H 2SiO 3↓+CO 2-3 (4)HCl H 2CO 3 H 2SiO 3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1)酸性强弱关系比较可利用“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

(2)可先制备CO 2,再制备H 2SiO 3,由此选择合适的药品。

根据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分析可知,分液漏斗中盛装盐酸,A 中盛放Na 2CO 3溶液,根据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可知酸性:HCl 强于H 2CO 3,然后将生成的CO 2通入Na 2SiO 3溶液中,反应为Na 2SiO 3+CO 2+H 2O===H 2SiO 3↓+Na 2CO 3,由此判断酸性:H 2CO 3>H 2SiO 3,但需注意的是A 中反应会有HCl 气体逸出,故通入Na 2SiO 3溶液前需将HCl 吸收,但不能吸收CO 2,故可选用饱和NaHCO 3溶液。

10.解析 SiO 2(CaCO 3):可利用SiO 2不溶于盐酸而CaCO 3溶于盐酸除去CaCO 3; CO 2(SO 2):可通入饱和NaHCO 3溶液;
NaHCO 3(Na 2SiO 3):通入足量CO 2气体;
SiO 2(NaCl):溶于水过滤。

11.答案 (1)SiO 2 (2)CO
(3)C +H 2O=====高温
CO +H 2
(4)2H 2+O 2=====点燃2H 2O
解析 本题为框图推断题,解题方法是找出突破口,然后逐一解答。

突破口为单质E 可作为半导体材料,应为硅,硅可用二氧化硅和焦炭在高温下反应制备。

化合物F 是有毒的氧化物,结合水煤气的生成不难推出应是CO 。

12.答案 (1)Na 2SiO 3 H 2SiO 3 CaSiO 3
(2)①SiO 2-3+Ca 2+===CaSiO 3↓
②2OH -+SiO 2===SiO 2-3+H 2O
③SiO 2-3+2H +===H 2SiO 3↓ 第2课时 硅酸盐和硅单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SiO 2不溶于水,故H 2SiO 3不是SiO 2对应的酸,或者说SiO 2不是H 2SiO 3的酸酐
B .CO 2通入Na 2SiO 3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
C .因为高温时SiO 2与Na 2CO 3反应生成CO 2,故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 .硅的性质稳定,所以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2.下列物质有固定熔点的是( )
A .水泥
B .玻璃
C .Na 2O·SiO 2
D .水玻璃
3.2019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飞船应用了许多尖端的合成材料,据报道我国科学家近来研制出一种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耐高温抗氧化
B .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 .它没有固定熔点
D .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4.新型无机材料碳化钛(TiC)、碳化硼(B 4C 3)、氮化硅(Si 3N 4)等称为非氧化物陶瓷,合成这些物质需在高温下进行,在合成工艺中必须注意( )
A .通入充足的氧气
B .可在空气中进行
C .可在氮气氛围中合成
D .通入少量氧气
5.下列不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 )
A .陶瓷
B .水泥
C .玻璃
D .光导纤维
6.制备硅单质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SiO 2(石英砂)+2C(焦炭)=====高温Si(粗硅)+2CO ↑;②Si(粗硅)+2Cl 2=====高温
SiCl 4; ③SiCl 4+2H 2=====高温Si(纯硅)+4HCl ,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③为置换反应
B .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 .②为化合反应
D .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还原
7.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 .硅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 .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氧气、氢气等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8.晶体硅与金刚石的结构相似。

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稳定,下列关于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B .硅元素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C .Si 即使在高温下也难与O 2等反应
D .Si 与所有的酸都不反应
二、综合题
9.三硅酸镁晶体被用来治疗胃溃疡病患者的胃酸过多症,是因为该物质不溶于水,服用后能中和胃酸,作用持久。

三硅酸镁晶体化学式为Mg 2Si 3O 8·n H 2O 。

(1)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三硅酸镁的化学式。

(2)写出该药物中和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10.右图中
A 、
B 、
C 、
D 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化合物,其中物质A 是一种高熔点化合物,不溶于硫酸、硝酸,却溶于氢氟酸。

请填写以下空白。

(1)A 、B 、C 、D 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B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D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方法是:
(1)取少许试样,加入过量的________,有________产生,说明生石灰中含有________。

(2)充分振荡后,过滤,有滤渣存在,说明含有________。

12.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

三氯甲硅烷(SiHCl 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石英砂――→焦炭高温粗硅――→HCl 573 K 以上SiHCl 3(粗)――→精馏SiHCl 3(纯)――→H 2
1 357 K
高纯硅 ①写出由纯SiHCl 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

SiHCl 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 2SiO 3、HCl 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2还原SiHCl 3过程中若混入O 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砂纸、砂轮等
B .含4%硅的硅钢具有很高的导磁性,主要用作变压器铁芯
C .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D .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E .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第2课时 硅酸盐和硅单质
1.解析 酸酐不一定溶于水;SiO 2+Na 2CO 3=====高温
CO 2↑+Na 2SiO 3的反应发生条件是高温,生成CO 2气体从体系中逸出,才保证了此反应的发生,不是通常的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自然界中Si 无游离态。

2.答案 C
解析 水泥、玻璃、水玻璃都是混合物,无固定熔点。

3.答案 B
解析 航空材料的特点是质轻、高强度、稳定性好,故A 项正确,B 项错误;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碳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 、D 项正确。

4.答案 C
解析 合成这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过程中应杜绝氧气的存在,否则会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5.答案 D
6.答案 D
解析 在反应②中Si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7.答案 C
解析 在周期表中,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是导体材料,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可与氟气、氢氟酸、强碱溶液反应;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硅能与氧气、氯气、氢气、碳等起反应,C 项不正确。

8.答案 B
解析 Si 化学性质不活泼,但能与O 2高温下反应:Si +O 2=====高温SiO 2,也可与HF 反应:Si +4HF===SiF 4↑+2H 2↑;是一种亲氧元素,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9.答案 (1)2MgO·3SiO 2·n H 2O (2)2MgO·3SiO 2·n H 2O +4HCl===2MgCl 2+(n +2)H 2O +3SiO 2
解析 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时候,应注意书写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第二问若直接写三硅酸镁与盐酸反应,许多同学会感到无从下手。

应以氧化物形式书写。

碱性氧化物(MgO)能与盐酸反应,而SiO 2不能与盐酸反应,可当成杂质,最后写出正确的方程式。

10.答案 (1)SiO 2 CO CO 2 H 2SiO 3
(2)SiO 2+2C=====高温Si +2CO ↑
(3)SiO 2-3+CO 2+H 2O===H 2SiO 3↓+CO 2-
3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SiO 2的特性。

其突破口应从“A 是一种高熔点的化合物,不溶于硫酸、硝酸,却溶于氢氟酸”推断出A 为SiO 2,然后依次推断出B 为CO 、C 为CO 2、D 为H 2SiO 3。

11.答案 (1)稀盐酸 无色气体 碳酸钙 (2)二氧化硅
12.答案 (1)①SiHCl 3+H 2=====1 357 K
Si +3HCl
②SiHCl 3+3H 2O===H 2SiO 3↓+3HCl +H 2↑
高温下H 2与O 2混合发生爆炸
(2)ABC
解析 (1)①H 2还原SiHCl 3可制备Si ,化学方程式为SiHCl 3+H 2=====1 357 K Si +3HCl 。

②SiHCl 3与H 2O 反应生成H 2SiO 3、HCl 和H 2;用H 2还原SiHCl 3过程中若混入O 2,则高温下H 2与O 2反应发生爆炸。

(2)A 项,碳化硅硬度很大,可用于生产砂纸、砂轮等;B 项,含4%硅的硅钢具有很高的导磁性,主要用作变压器铁芯;C 项,高纯度的SiO 2可以制造光导纤维;D 项,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 2SiO 3、CaSiO 3,是由石英(SiO 2)、石灰石、纯碱高温下反应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CaCO 3+SiO 2=====高温CaSiO 3+CO 2↑;E 项,Si 与HCl 不反应。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1课时 氯 气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只是量极少
B .海水中的氯元素主要以NaCl 等盐的形式存在
C .人体的血液中含有NaCl ,其浓度大约为0.9%
D .氯化钠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2.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尽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纯净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
B .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 .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D .氯气有毒,它曾在战争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
3.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 2+4HCl(浓)=====△MnCl 2+2H 2O +Cl 2↑。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氯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
B .每生成1 mol 氯气,就要转移2 mol 电子
C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4H ++4Cl -=====△
MnCl 2+2H 2O +Cl 2↑
D .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 .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
C .氯气有毒,氯离子也有毒
D .氯气和氯离子都显黄绿色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
B.用排水集气法便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
C.氯气有漂白性
D.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
6.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Cl2)和氯离子(Cl-)的是()
A.液氯B.新制氯水
C.CaCl2溶液D.次氯酸
7.下列关于液氯和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氯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混合物
B.液氯与氯水均有酸性
C.液氯较氯水的漂白作用更强
D.液氯无色,氯水呈黄绿色
8.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通常将氯气溶解于水中形成氯水或将其降温加压形成液氯来使用。

下列有关这两种液体的实验描述都正确的是()
A.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
B.两种液体都可以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用这两种液体都可给自来水消毒
D.分别向这两种液体中投入几颗金属锌粒均有气泡产生
二、综合题
9.由于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会使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含氯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害,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这种消毒方法,建议采用具有强氧化性的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

ClO2极易爆炸,生产和使用时应尽量用稀有气体稀释,避免光照、振动或加热。

(1)在ClO2分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欧洲一些国家用NaClO3氧化浓盐酸来制取ClO2,同时有Cl2生成,且Cl2的体积为ClO2体积的一半。

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广泛采用经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氯酸钠(NaClO3)的柱内制得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欧洲的方法相比,我国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X、Y、Z三种元素,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②X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为XZ,火焰呈苍白色;③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④每2个X2分子能与1个Y分子化合成2个X2Y 分子,X2Y常温下为液态;⑤Z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1)试写出其元素符号: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分子式:XZ________,X2Y________。

(3)写出Z单质与X2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它们可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又知D溶液为黄色,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2.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氯气溶于水能与水发生反应吗?氯水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下面的探究活动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些问题。

实验1:观察新制氯水的颜色,用pH试纸测量新制的氯水和稀盐酸的pH,将pH试纸放置片刻,比较放置前后试纸的颜色变化。

现象:
结论:
实验2: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粉末,再向试管中加入2 mL 新制的氯水,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3: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新制的氯水,再向试管中加入两滴蓝墨水,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4: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新制的氯水,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和几滴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结论:
第1课时 氯 气
1.答案 A
解析 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A 选项错误。

2.答案 B
解析 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液氯可以用钢瓶储运,所以A 是正确的;氯气和液氯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所以B 选项不正确;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选用不能和氯气反应的干燥剂,因为氯气气体呈酸性,不宜选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等,常选用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如: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因此C 选项是正确的;氯气有毒,对人体有害,可以用于制造毒气弹应用于战争中。

3.答案 C
解析 实验室至今常用的制备氯气的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的。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以看出,每生成1 mol 氯气,就要转移2 mol 电子,4 mol HCl 中有2 mol 被氧化成氯气,因此HCl 在反应中只有一半作还原剂,还有一半起酸的作用。

所以A 是正确的,B 和D 也是正确的。

C 中MnCl 2是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因此应该拆开写,正确的写法应该是MnO 2+4H ++2Cl -=====△
Mn 2++2H 2O +Cl 2↑。

4.答案 B
解析 Cl 、Cl -结构分别为: ,二者化学性质不同,Cl -比Cl 多1个电子,Cl -无毒、无色。

5.答案 D
解析 氯气是有毒气体,闻氯气气味的时候,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用排水法收集氯气会带有水蒸气且氯气能与水反应。

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

6.答案 B
解析 液氯是氯气液化的形态,故不存在氯离子;新制氯水中既有氯分子(Cl 2)也有氯离子;CaCl 2溶液中没有氯分子;D 项中两者都没有。

7.答案 A
解析 液氯的成分就是氯分子,所以液氯无酸性,也无漂白性;氯水中存在着Cl 2、HClO 、HCl 等多种成分,所以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8.答案 C
解析 液氯成分为Cl 2,氯水成分为Cl 2、HCl 、HClO ,液氯无漂白性、无酸性,氯水
有漂白性和酸性,液氯溶于水得氯水,故选C 。

9.答案 (1)+4
(2)2NaClO 3+4HCl(浓)===2NaCl +2ClO 2↑+Cl 2↑+2H 2O
(3)2NaClO 3+Cl 2===2NaClO +2ClO 2 副产物少,原料利用率高
10.答案 (1)H O Cl (2)HCl H 2O (3)Cl 2+H 2O===H ++Cl -+HClO
11.答案 (1)Fe Cl 2 H 2 (2)2Fe +3Cl 2=====点燃
2FeCl 3
(3)Fe +2HCl===FeCl 2+H 2↑
(4)2FeCl 2+Cl 2===2FeCl 3
解析 从反应的框图看出,反应①A +B ―→D(固体),反应④F +B ―→D(溶液),可知:F 是化合物,A 是变价金属,且A 在F 中呈低价。

又从物理性质可以判断B 为Cl 2。

推出A 是Fe ,D 为FeCl 3,F 为FeCl 2。

从反应③A +E ―→F +C 可知,E 为盐酸,C 为H 2。

12.答案 实验1:现象:新制氯水的颜色为淡黄绿色,用pH 试纸测新制氯水和稀盐酸的pH ,放置前,前者大于后者,放置后,前者的pH 与后者的pH 基本相同 结论:氯水呈酸性,放置后HClO 分解生成HCl 和O 2,故其成分与盐酸几乎相同,pH 也基本相同
实验2:现象:NaHCO 3粉末溶解,有气泡生成 结论:Cl 2溶于水生成HCl 和HClO ,HCl 与NaHCO 3反应生成CO 2逸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NaHCO 3===NaCl +HClO +CO 2↑
实验3:现象:蓝墨水褪色 结论:新制的氯水具有漂白性
实验4:现象:有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氯水中有Cl -,Cl -与AgNO 3反应生成AgCl 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Ag ++Cl
-===AgCl ↓ 第2课时 氯气与碱反应及Cl -
的检验
一、选择题
1.当不慎有大量Cl 2扩散到周围空间时,处在该环境中的人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以防中毒,最适合采用的是( )
A .NaOH
B .NaCl
C .NaHCO 3
D .NH 3·H 2O
2.下列关于漂白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CaCl 2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后能变质
C .漂白粉是将Cl 2通入石灰水中制得
D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 2
3.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 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 .用干燥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4.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 -+Cl 2===Br 2+2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 .氯气是还原剂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5.现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水四种溶液,可用来区别他们的一种试剂是( )
A .AgNO 3溶液
B .酚酞试液
C .紫色石蕊试液
D .饱和食盐水
6.已知KMnO 4与浓HCl 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 2。

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其与金属的反应。

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
A .只有①和②处
B .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D.只有②、③、④处
7.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所得溶液变质的是()
①FeCl2②AgNO3③Na2CO3④AlCl3⑤NaHCO3
A.①②④B.①②③⑤
C.①②D.全部
8.自来水厂常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杀菌消毒。

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这样的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离子的浓度非常低)出售,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在下列化学试剂中,可以用于鉴别这种自来水和纯净水的是()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二、综合题
9.漂粉精是利用Cl2与________反应来制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漂粉精是________物,其有效成分为________。

氯气和漂粉精用于漂白均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产生________的缘故,工业上之所以把氯气加工成漂粉精再用于漂白,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同学按下图进行实验,在A中放的是干燥的红色纸条,B中放的是湿润的红色纸条,C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Cl2一段时间后,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缓缓滴入预先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当滴到一定量时红色完全褪去。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1)
(2)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12.A、B、C、D、E五种化合物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X,C和D的水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混合时,其中的元素X跟Ag+结合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A、B、E中的X元素则不能。

A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可分解生成C和气体F,F能使余烬的木条复燃。

D与KOH溶液反应生成C和水。

B与A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在B的水溶液中通入CO2生成E和另外一种物质,E见光分解生成D和F。

试回答:
(1)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分解生成C和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见光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氯气与碱反应及Cl-的检验1.答案 C
解析该物质可以吸收Cl2,故排除B;而NaOH对皮肤有腐蚀性,氨水则易挥发出NH3有毒。

2.答案 B
解析漂白粉是由Cl2和石灰乳反应制得,它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
分是Ca(ClO)2,故A 、C 、D 错;Ca(ClO)2易和空气中的CO 2和H 2O 反应而失效,故B 正确。

3.答案 D
解析 HClO 具有漂白性,而Cl 2不具有,在干燥环境下,Cl 2不能转变为HClO ,因而无漂白性,无法与HCl 气体区分。

气体通入AgNO 3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因为Cl 2与H 2O 反应也产生Cl -。

Cl 2与KI 反应产生I 2,I 2遇淀粉变蓝,可以与HCl 区分。

4.答案 D
解析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Br -表现还原性,氧化剂(Cl 2)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Br 2)。

5.答案 C
解析 紫色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色,遇NaOH 溶液变蓝色,遇氯水先变红后褪色,遇NaCl 溶液无明显变化。

6.答案 D
解析 ①是制备氯气的装置,②是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杂质的装置,③是干燥装置,④是用于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装置。

除杂时不能消耗欲保留的气体,因为氯气可与NaOH 溶液反应,方程式为: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所以②处错误;③中进气管短,出气管却插入液面下,所以无法干燥气体也不能使气体进入④中与金属反应,所以③处错误;④是一个封闭体系,未反应的气体不断蓄积会使容器内压强过大而发生爆炸,所以④处错误。

7.答案 B
解析 由Cl 2+H 2O===HCl +HClO 知,生成的HCl 能与AgNO 3、Na 2CO 3、NaHCO 3反应而使药品变质,Cl 2与FeCl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B 。

8.答案 D
解析 Cl 2消毒过的自来水中含有HCl 和HClO ,用AgNO 3溶液即可鉴别,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自来水,不产生沉淀的是纯净水。

9.答案 消石灰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混合 Ca(ClO)2 HClO 次氯酸盐比较稳定 易于保存和运输
10.答案 (1)干燥的红色纸条不变色 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
干燥的Cl 2没有漂白作用,潮湿的Cl 2具有漂白作用 Cl 2+H 2O===HCl +HClO
(2)吸收多余的Cl 2 Cl 2有毒,以防污染环境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11.答案 (1)氯水中的HCl 或HClO 中和NaOH ,使红色溶液褪色 (2)新制氯水中的HClO 具有漂白性,使红色溶液褪色 向已褪色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 溶液,若溶液又变
红,说明使含有酚酞试液的NaOH 溶液褪色的物质是HCl 或HClO 中的H +;反之,若滴入
NaOH 溶液后,溶液不再变红,则使酚酞试液褪色的为HClO 。

解析 氯水中含有H +、Cl -、Cl 2、HClO 、ClO -、H 2O 等粒子,其中H +能与OH -发生中和反应而使酚酞褪色,HClO 能氧化酚酞而导致褪色。

12.答案 (1)KClO 3 KClO KCl HCl HClO O 2
(2)2KClO 3=====MnO 2△
2KCl +3O 2↑ 2HClO=====光
2HCl +O 2↑ 解析 解题的突破口是:E 见光分解生成D 和F ,说明E 是HClO ;A 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可分解生成C 和气体F ,F 能使余烬的木条复燃,说明F 是氧气,A 是KClO 3;C 和D 的水溶液分别与AgNO 3溶液混合时,其中的X 跟Ag +结合成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说明二者含有氯离子;然后再分别推导可得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