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社会功能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式化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社会功能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程式化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1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6例,
对于研究组实施程式化训练6个月,而对照组自行在家康复,采用自知力与治疗
态度问卷(ITAQ)评估自知力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社会功
能状况。
结果:经过6个月的程式化训练后,两组ITAQ总分均增加及SDSS总分
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1);干预前后比较,6月末ITAQ及SDSS总分改变明显的优于入组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不明显。
结论:程式化训练对社区精
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社会功能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区自知力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216-01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极高,主要归因于患者自知力缺乏,不能清楚地认识
该的严重性及其治疗的重要性[1]。
同时,精神分裂症基本本身使得患者社会功能
逐渐衰退、认知功能减退、自知力缺乏。
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患者更加不能
很好地回归社会[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入组对象均为黄浦区13个街道的患者,共112例。
本研究对患者
的药物治疗无特殊限制。
所有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日剂量不变。
对照组不经
过干预,医生定期前往进行量表测定。
研究组接受程式训练:每周1次,每次1
至1.5h,主体按照北京大学附属安定医院编写的程式化康复训练为指导方案。
1.3 评定效果 (1)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3]:ITAQ量表共有11个问题,分别对精神疾病、是否需要住院、服药等问题进行自评,每个问题按回答问
题的完整程度分为3级评分标准:0分—无自知力,1分—部分自知力,2分—充
分自知力,评分越高自知力越好。
(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4]:评价社
会功能缺陷程度,评定时间范围为1个月。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两组间年龄、病程、婚姻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无差异 (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x-±S)
3 讨论
1990年David提出了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对精神病性经验的正确分辨和描述及对治疗的
顺从的自知力的“三维学说”,且认为同时具备该三维结构时才能称为完整的自知力[5]。
自知
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它在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价、治疗依从性和预
后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自知力被作为判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总之,程式化训练]可提高精神病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治疗依从性,同时又能提高患者的
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9.
[2]李光华,付云华. 54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8,20(5) : 434-463.
[3]刘华清,张培琰.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的应用.上海精神医学,1995,3:158.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81-168.
[5]David A S.Insight and psychosis[J].Br J Psychaictry.1990,156(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