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太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2.过程与方法:在交流有关太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教学内容:
认识太阳,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一、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师:太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关于太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关于太阳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三个问题,把问题记下来,回家查找资料,进行小的专题研究。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几张资料卡,将你搜集到的信息记录在上面。
(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各自研究。
)
二、导入新课:
师: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如果你想认识他们,那就请小朋友们坐好,认真听、认真看,好吗?
2.播放视频动画。
多媒体播放儿歌《淘气的太阳》
(板书课题:认识太阳)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视频《淘气的太阳》,把本节课的“主人公”太阳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儿歌形式的视频动画可以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儿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比传统的教师口头叙述有更大的优势,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加强人文科学的教育。
于此同时再加以言语引导,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讲习惯,让他们学到更多知识。
三、问题回顾。
师:我们先来一起回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指名学生朗读问题。
)
1、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2、太阳是怎样形成的?
3、太阳有多大?
4、太阳外部和内部的温度有多高?
5、太阳的表面有什么?
6、太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7、太阳的能量有多大? 8、未来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四、新课讲授
活动一:资料交流。
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请几个学生讲一下他了解的太阳。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选择了自己喜欢研究的小专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和研究,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小组长汇总组内同学的资料,挑选整理出一套详细、完整的资料在班内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表达、语言表达和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讲故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太阳在古代人心中的重要位置,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共鸣,达到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展示搜集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活动二:教师出示太阳的剖面示意图,标出了太阳的主要构造。
让学生观察太阳内部的结构图,从内到外分为哪几个层?
【设计意图】在学生展示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的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归纳。
五、知识梳理。
师:通过刚才我们对这些小专题的研究交流,我们共同把这些资料整理一下。
(出示课件)
六、拓展延伸:假如没有太阳,世界会怎样?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太阳对地球上生物的重要性。
七、课外活动:整理资料,粘贴手抄报
师:为了把大家搜集到的资料集中在一起,也为了大家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提议:让我们利用手中彩笔和双面胶,把手中的这些资料粘贴成一个以太阳为主题的剪贴报。
我们可以把它粘贴在教室里,大家一起来观看。
(学生小组合作粘贴剪贴报,展评学生做的剪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