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经典】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堂作业1(无答案)苏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作业1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4.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8.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9.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震耳欲聋”-----音调很高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不能发声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2.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1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
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

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
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16.如图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
因素是声源
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结构
17.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18.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A.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不利于声音的传播
B.旷野的空气比较稀薄
C.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
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21.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22.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

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
2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24. 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
25.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学中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
A.推理法 B.类比法C.替代法D.转换法
二、填空36
1.小慧同学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敲击桌面,她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却听到_______,同时,看到米粒在_______,这说明桌子在_______,在物理学上经常用这种研究方法——转化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小慧同学想用此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当声音从空气中发出再传入水中时,声音的_______增大,而_______保持不变.(传播速度/音调)
3.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_______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_______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_______高
4.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
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
的声音会变;其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

5.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不同。

6.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
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能/不
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三、解答题10
1.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
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弦乐器之后,他
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三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弦乐
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_______.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
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
四、计算题4
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