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
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
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
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
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
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音
B.声音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音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分贝是计量什么的单位()
A.音调的高低
B.响度的强弱
C.音色的好坏
D.频率的大小
4.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5.“隔墙有耳”的意思是说,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这个现象能够说明()A.声音能够穿透墙壁传播
B.声音能够拐弯传播
C.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D.耳朵有这个特异功能
6.昆虫飞行时它们的翅膀都要振动,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蝴蝶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仅振动5~6次,而蜜蜂飞行过程中每秒翅振动达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
A.能感觉到蝴蝶飞过
B.能感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觉到它们飞过
D.都不能感觉到它们飞
7.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
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
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
8.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是研究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9.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10.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A.声源发声太强
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11.男生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段”变声期“,在此之后说话的声音会明显改变.关于声音发生改变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1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佩铃用手指甲轻轻地在木板桌面滑动,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但绍洋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却听到了声音.这个实验肯定能说明()
A.空气能传播声音
B.台面上的笔能传播声音
C.台面上的书本能传播声音
D.木板桌面能传播声音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14.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指发声体做 ______ 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______ dB.
15.你试试能用哪些方法使下面的这些物体发声?
一根棉线或者橡皮筋 ______ ;一个酒杯 ______ ;一个笔帽 ______ ;
它们在发声时的共同之处是 ______ .通过上述探究,现在我知道了:声音是 ______ 产生的.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6.同学了解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后,为探测两山峰间的距离,来到两山峰之间(非中间),手中只有一块电子手表便很快测出了两山峰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试问:
(1)她利用的物理道理是:利用 ______ 和公式 ______ .
(2)写出她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用相应字母表示) ______ .
(3)写出最后结果表达式: ______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7.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
18.一辆汽车向山崖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某一位置司机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19.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的信号经过0.6s被探测仪器接收到.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底的距离是多少米?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人听不到甲昆虫飞过;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所以能听到乙昆虫飞过.AC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声音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所以当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时,另一个人会先后听到由铁管和空气传过来的声音,则听到两个敲打声.
3.【答案】B.
【解析】A,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频率,频率影响音调的高低.不符合题意.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符合题意.
C,音色的好坏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不符合题意.
D,频率的大小用Hz表示,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
5.【答案】C
【解析】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经过空气,墙壁传到对方的耳朵中即声音可以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
6.【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蜜蜂振动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故选B.
7.【答案】B
【解析】A、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甲杯停止振动,发声停止,此时乙杯由于“共鸣”,其振动不能立即停止,故乙杯可以发声,故A错误,B正确;C、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瓶内的水.水一样高.所以频率一样,音调一样,故C、D 错误。
8.【答案】A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玻璃杯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多的玻璃杯振动慢,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
9.【答案】B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10.【答案】D
【解析】瓶内的空气被抽出时,里面的空气越来越少,但始终有剩余空气,所以声音仍然可以剩余的空气传声;另外,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悬挂声源的固体也可以传声.
11.【答案】B
【解析】男生经历变声期后,声带振动变慢即振动频率变小,音调降低.
12.【答案】D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效果差,所以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而当耳朵贴近桌面时,声音通过桌面传入耳朵,效果好便能听到声音.
13.【答案】分贝;减小
【解析】声音的强弱用分贝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单位是分贝;当附近没有机动车辆驶过时,噪声减小,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减小.
14.【答案】无规则振动;70
【解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声强弱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声音的大小;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
15.【答案】拉紧并拨动棉线或橡皮筋;敲击酒杯;吹笔帽;发声的同时产生了振动;物体振动【解析】将棉线或橡皮筋拉紧并拨动、敲击酒杯、吹笔帽都可以让它们发出声音;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发声的同时产生了振动,可以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6.【答案】(1)回声;S=Vt;(2)大喊一声后测出两山回声时间即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和第二次听到的回声时间t2;(3)S=170(t1+t2)
【解析】(1)该实验利用的物理道理是回声,测出时间后用S=Vt计算出距离;(2)测量方法:人大喊一声,声音同时向两座山峰传播,声音到达左边山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t1,声音到达右边山峰
=170(t1+t2).
反射回来的时间是t2;(3)则两山峰之间的距离是S=Vt=340m/s×t1+t2
2
17.【答案】解: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500m/s,
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1
2
×4s=2s
由v=s
t 得,此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 s×2s=3000m
⁄答:海底的深度是3000m.
【解析】利用回声计算海水深度:先找到超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公式v=s
t
计算海水的深度.
18.【答案】解:∵v=s
t
,∵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0m s×2s=2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 s×2s=68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2s=s1+s2,
∴s=s1+s2
2=20m+680m
2
=350m;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s−s1=350m−20m=330m.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是330m.
【解析】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19.【答案】解:根据v=s
t
得到,s=vt=1530m s⁄×0.3s=459m
【解析】回声探测仪器是利用声呐进行测距的.超声波发出后遇到障碍物被返回来,所以0.6秒是超声波往返的时间,超声波到障碍物的时间是0.3秒.题目中告诉了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30m/s.所以可以利用公式s=vt计算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