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知道南北极地季节相反。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气温降水量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3.能探究极地资料,总结归纳出极地具有的考察价值。
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相应的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学会用比较法,列表法,比较两地的自然条件,得出相关地理结论的方法。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理解去极地地区考察,既是探险,又是梦想,更是一种使命,考察极地是为了更好的爱护极地,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二、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三、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极地美景图片,极地美不美,想不想去,怎么去?
总结:去极地探险,最佳的方案是坐雪龙号破冰船去。
(介绍雪龙号小档案和光辉功绩。
)
让我们踏上雪龙号一起朝极地出发吧!
[讲授新课]
一、相约极地——能力篇
教师:<认位置> 接头暗号:雪龙号上的邀请函上有两个接头暗号,“陆包洋”,“洋包陆”。
神秘人物:利用地球仪解读出南极北极在地球上的位置。
引出神秘的接头人物——科考队员。
[雪龙号揭秘时间]
1. 雪龙号上地图多。
在“雪龙”号上的餐厅、会议室、驾驶室、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北极地图、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的地形图……
不少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驾驶室内还有大量的航海图。
其中最重要的两幅地图,你会读吗?展示极地经纬网地图。
学生:解读雪龙号上最重要的两张地图,南极地区地图和北极地区地图,指出范围,填出大洲大洋的名称。
教师:<辨方向> 脑洞大开:科考队员想在南极地区插一面五星红旗,四面都朝北,你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吗?承转:其实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很不容易,你们愿意挑战一下吗?
教师:介绍辨别方向的小技巧:
1.用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能分清经纬线吗?
2.自转方向判东西南顺北逆为东方,谁知道在南极上空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请用地球仪演示。
3.南北极点判南北离南极点近偏南方,离北极点近偏北方。
学以致用:给出雪龙号的航线,我们来尝试帮助雪龙号航线确定方向。
教师:<知日期> 邀请函上出现了致命的错误,请帮忙指出来。
并说明原因。
学生:联系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很容易分析出如果去南极,最好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冬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这时候是南极的暖季。
[雪龙号揭秘时间]
2. 雪龙号上装备多。
在“雪龙”号上,每个科考队员都配备了标准装备,从头到脚全部武装,看图片上科考队员身上的装备,
你知道有哪些吗?这些装备体现了极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总结:从装备上体现了极地的冷干风雪。
二、走进极地——考察篇
教师:<感受极地自然环境> 看:南极某地气温降水量图和寒潮天气小实验,理解极地的严寒。
比:比较撒哈拉沙漠和极地地区的降水量,体会白色荒漠。
猜:南极地区的最大风速数值,体会南极风库。
想:通过七大洲的海拔高度对比和冰盖图,思考冰雪高原名词由来。
析:用数据分析南北极地的严寒程度,比较后得出南极环境更为恶劣,没有常住人口。
承转: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每年还会有大批的科学家去极地考察?
<发掘极地自然资源>
学生:每组领取任务卡,分为生物组,矿产组和淡水组,利用平台,将极地地区的资料发送到未来教室的大屏上去,学生利用本组大屏幕,组内分工合作,讨论热烈,记录认真。
并分小组发言,发言响亮有创意,其余组安静倾听。
任务卡内容:
生物组:1.找出两极地区几种代表性生物?
2.评说一种动物特性,说明它们是如何适应极地的地理环境。
矿产组:1.两极地区有哪几种主要矿产资源,现在的开采情况如何?
2.煤矿应该在温暖湿润的森林地区形成,为什么在严寒的南极地区存在?
淡水组:1.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总量如何?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
2.淡水资源该如何利用?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参观极地中国科考站> 出示图文:中国北极黄河站
出示图文: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提出疑问:南极的四个站点是否有相同点?从科考站造型和建造日期。
引导:极地科考站的建立与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联。
练习:我国长城站在其他三个考察站的什么方向?
[雪龙号揭秘时间]
3. 雪龙号上规矩多。
“雪龙号”上规矩多,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南极的高危险系数,决定了安全环保意识必须是重中之重,去那之前需要做多次环保意识、个人安全培训。
“雪龙号”上有四大“守则”,环保守则即垃圾实行分类管理,不准将垃圾倾倒入海;安全守则: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因为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伤;消防守则:船上居住舱外禁止吸烟。
由于“雪龙号”携带了直升机,并携带了航空汽油,因此严禁吸烟;节水守则:要节约用水。
教师:此外,雪龙号上还有一多,每次南极科考结束,雪龙号回程时满载而归,比出发时重了好多,你们知道船上装的最多的是什么?是垃圾!垃圾多。
三、保护极地——情感篇
教师:出示极地被破坏的图片,滥杀生物,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共同来保护:引出《南极条约》,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新闻链接:第30届《南极条约会议》在北京召开,激发中国在极地问题上的地位提升的自豪感。
个人行动:我们每个中学生又能做些什么?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我国建立的科考站。
[板书设计]概念: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概况
范围: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水域;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主体是北冰洋
气候特点南极地区:严寒、干燥、烈风
独特的自然环境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与南极地区相比,气温较高,降水
较多,风速较小
极地地区代表动物:南极:企鹅等
北极:北极熊等
丰富的自然资源
科学考察的宝地原始的自然环境
极地科考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北极:黄河站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