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史》:周瑜赤壁之谋,贾诩乌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兴邦,斯之谓矣。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 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 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
详见词条:渭南之战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 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
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 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 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贾诩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 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 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 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怕曹操猜忌,于是采取自 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详见词条: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 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 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
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 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 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参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贾氏武威郡宗谱》
主要作品
贾诩各类形象(8张)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全三国文》 辑录有其文。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贾诩影视形象(32张) 在《三国演义》中,贾诩是曹操五大谋士之一。善用计谋。
贾诩在演义中由第九回横跨至第八十六回,形象突出,计无不中,甚至曾令善于用兵的曹操几度败绩。其所 从属势力颇多,先随李傕,再随张绣,最后事曹操曹丕两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汉,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即使 贾诩曾助李傕、曹魏这些在《三国演义》形象比较负面的势力,他的才能仍备受肯定。而且不论是李傕、张绣, 还是曹操、曹丕,都将贾诩视为心腹。可见其人善于交际,亦深晓乱世自保之术。
建安二年(197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 患。
央视三国演义的贾诩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闻袁绍欲 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 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 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 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 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 已聚合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 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 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 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 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 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详见词条:赤壁之战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 公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公必然亲自殿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 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 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
轶事典故
弘农王刘辩的妃子唐姬在刘辩死后,回到故乡颍川,宁死不愿再嫁。李傕掌权时,想要娶唐姬,她坚持不从, 李傕最终没有和唐姬成婚。贾诩听说此事后,把事情的本末告诉了汉献帝刘协。刘协感到悲怆,便将唐姬接到宫 中,拜她为弘农王妃。
人际关系
据《新唐书》里的宰相世系表所指,贾诩是西汉时代文豪贾谊的末裔。据《贾氏武威郡宗谱》载,贾谊九世 孙名为贾秀玉,东汉时任武威太守,自此居于武威郡。其子贾衍任兖州刺史,贾衍子贾龚为轻骑将军,居武威。 衍生二子,长子名贾彩,次子便是贾诩。据《魏晋世语》,贾氏一族于晋惠帝时皆至大官,于晋初时尤为显贵。历史评价阎忠:诩有良、平之奇。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裴松之:①列传之体,以事类相从。张子房青云之士,诚非陈平之伦。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 则余无所附,故前史合之,盖其宜也。魏氏如诩之俦,其比幸多,诩不编程、郭之篇,而与二荀并列;失其类矣。 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② 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 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 甚。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昔日,明公破袁氏,如今,又 将汉水以南收入囊中,威名远著,军势已经很大了。若是凭借楚国旧都——江陵城内的丰饶物资,用以褒奖吏士、 安抚百姓,使人们安土乐业,则不需要劳师动众,就可以让江东稽服了。”曹操不听从这个休战养民的建议,依 然继续进军,于是,曹操率众离开江陵,跋涉至赤壁,结果“疾疫大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 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未达到预期战果。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 吴 、 蜀 应 先 征 讨 哪 个 ? ” 贾 诩 建 议 应 先 治 理 好 国 家 再 动 武 , 曹 丕 不 听 , 果 然 无 功 而 返 。 同 年 六 月 甲 申 日 ( 8 月 11 日),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其子贾穆袭爵。 多年后,贾诩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贾诩
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 功臣
01 人物生平
03 历史评价
目录
02 主要影响 04 轶事典故
05 人际关系
07 艺术形象
目录
06 主要作品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 曹魏开国功臣。
贾诩以举孝廉出身,起家拜郎官。后成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两次 献计打败曹操。建安四年(199年)随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在赤壁之战前,主张先安楚地, 后图江东,没有得到采纳。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 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 帝后,拜太尉,册封寿乡侯。反对曹丕征吴,没有得到采纳,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 七十七岁,谥号为肃,配享魏文帝庙庭。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
主要影响
贾诩在董卓死后,献计于其旧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长安。后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击 败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 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 为世子。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
(概述图:像取自1915年修《江苏毘陵贾氏宗谱》 )
人物生平
少年经历 效力凉州
献计张绣 劝张归曹
休战养民 离间马韩
支持曹丕 位列三公
贾诩年少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 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段颎) 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 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 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以上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1 《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2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 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3 《隋 书·经籍志》:《钞孙子兵法》一卷,魏太尉贾诩钞。 4 《日本国见在书目》:《孙子兵书》一卷,臣诩撰。 5 《隋志》:《吴起兵法》一卷,贾诩注。 6 《三国志》: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 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 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 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7 《后汉纪》: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贾诩出兵 击关东,先向孙坚。坚移屯梁东,大为傕等所破。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8 《后汉纪·卷二十七·孝献皇帝纪》 .国 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12-11] 9 《三国志》: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 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 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 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后诩为左冯翊,傕等 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 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 亲而惮之。......
参见词条:李郭之乱
贾诩 永汉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 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 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不久,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攻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 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 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抛弃属众独 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 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