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
(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
(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
故选A。
(2)C项,“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理解错误,结尾这句话直抒胸臆,并非“委婉地表达情感”。
故选C。
故答案为:⑴A;⑵C;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相关内容、主旨、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
解答时应先通读原文,理解文意,把重点语句放到文中,联系上下文与文章主旨,分析其含义。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铁凝印象
汪曾祺
①四次作代会期间,有一位较铁凝年长的作家问铁凝:“铁凝,你是姓铁吗?”她正儿八经地回答:“是呀。
”这是一点小狡狯。
她不姓铁,姓屈,屈原的屈。
我不知道她为什不告诉那年纪稍长的作家实话。
姓屈,很好嘛! 她父亲作画署名“铁扬”,她们姐妹就跟着一起姓起铁来。
铁凝有一个值得叫人羡慕的家庭,一个艺术的家庭。
铁凝在一个艺术的环境长大的。
铁扬是个“不凡”的画家——铁凝拿了我在石家庄写的大字对联给铁扬看,铁扬说了两个字:“不凡”。
我很喜欢这个高度概括,无可再简的评语,这两个字我可以回赠铁扬,也同样可以回赠他的女儿。
铁凝的母亲是教音乐的。
铁扬夫妇是更叫人羡慕的,因他们生了铁凝这样的女儿。
“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屈铁凝。
上帝对铁扬一家好像特别钟爱。
且不说别的,铁凝每天要供应父亲一瓶啤酒。
一瓶啤酒,能值几何? 但是倒在啤酒杯里的是女儿的爱!
②上帝在人的样本里挑了一个最好的,造成了铁凝。
又聪明,又好看。
四次作代会之后,作协组织了一场晚会,让有模有样的作家登台亮相。
策划这场晚会的是疯疯癫癫的张辛欣和《人民文学》的一个胖胖乎乎的女编辑,-----对不起,我忘了她叫什么。
二位一致认为,一定得让铁凝出台。
那位小胖子也是小疯子的编辑说:“女作家里,我认为最漂亮的是铁凝!”我准备投她一票,但我没有表态,因为女作家选美,不干我这大老头什么事。
③铁凝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两腿修长,双足秀美,行步动作都很矫健轻快。
假如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形容铁凝的体态,只有两个最普通的字:挺拔。
她面部线条清楚,不是圆乎乎地像一颗大香白杏儿。
眉浓而稍直,眼亮而略狭长。
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精精神神,清清爽爽的,好像是刚刚洗了一个澡。
我见过铁凝的一些照片。
她的照片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露齿而笑的。
不是“巧笑倩兮”那样自我欣赏也叫人欣赏的“巧笑”,而是坦率真诚,胸无渣滓的开怀一笑。
一类是略带忧郁地沉思。
大概这是同时写在她的眉宇间的性格的两个方面。
她有时表现出有点像英格丽·褒曼的气质,天生的纯净和高雅。
有一张放大的照片,梳着篷松的鬈发(铁凝很少梳这样的发型),很像费雯丽。
我当面告诉铁凝,铁凝笑了,说:“又说我像费雯丽,你把我越说越美了。
”她没有表示反对。
但是铁凝不是英格丽·褒曼,也不是费雯丽,铁凝就是铁凝,世间只有一个铁凝。
④铁凝胆子很大。
我没想到她爱玩枪,而且枪打得不错。
她大概也敢骑马!她还会开汽车。
在她挂职到涞水期间,有一次乘车回涞水,从驾驶员手里接过方向盘,呼呼就开起来。
后排坐着两个干部,一个歪着脑袋睡着了,另一个推醒了他,说:“快醒醒!你知道谁在开车吗?——铁凝!”睡着了的干部两眼一睁,睡意全消。
把性命交给这么个姑奶奶手上,那可太玄乎了!她什么都敢干。
她写东西也是这样:什么都敢写。
⑤铁凝爱说爱笑。
她不是腼腆的,不是矜持渊默的,但也不是家雀一样叽叽喳喳,哨起来没个完。
有一次我说了一个嘲笑河北人的有点粗俗的笑话:一个保定老乡到北京,坐电车,车门关得急,把他夹住了。
老乡大叫:“夹住俺腚了! 夹住俺腚了!”售票员问:“怎么啦!”——“夹住俺腚了!”售票员明白了,说:“北京这不叫腚。
”——“叫什么?”——“叫屁股。
”——“哦!”——“老大爷你买票吧。
您到哪儿呀。
”——“安屁股门!”铁凝大笑,她给续了一段:“车开了,车上人多,车门被挤开了,老乡被挤下去了,——‘哦,自动的!’”铁凝很有幽默感。
这在女作家里是比较少见的。
⑥关于铁凝的作品,我不想多谈,因为我只看过一部分,没有时间通读一遍。
就印象
言,铁凝的小说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哦,香雪》一样清新秀润的。
“清新”二字被人用滥了,其实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河北省作家当得起清新二字的,我看只有两个人,一是孙犁,一是铁凝。
这一类作品抒情性强,笔下含蓄。
另一类,则是社会性较强的,笔下比较老辣。
像《玫瑰门》里的若干章节,“生吃大黄猫”,下笔实可谓带着点残忍,惊心动魄。
王蒙深为铁凝丢失了清新而惋惜,我见稍有不同。
现实生活有时是梦,有时是严酷的、粗粝的。
对粗粝的生活只能用粗粝的笔触写之。
即便是女作家,也不能一辈子只是写“女郎诗"。
我以为铁凝小说有时亦有男子气,这正是她在走向成熟的路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⑦我很希望能和铁凝相处一段时间,仔仔细细读一遍她的全部作品,好好地写一写她,但是恐怕没有这样的机遇。
而且一个人感觉到有人对她跟踪观察,便会不自然起来。
那么到哪儿算哪儿吧。
(1)给第①段中加点的字注音:狯:________
(2)第③段作者认为铁凝像英格丽·褒曼(外国影星)、费雯丽,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第④段作者是如何描写铁凝的特点的,请加以分析说明。
(4)联系全文,作者从多方面展现了铁凝形象,请加以概括。
【答案】(1)kuài
(2)①写铁疑的气质、外貌与英格丽·褒曼和费雯丽相似,表现了铁疑的漂亮和天生的纯净、高雅的气质。
②同时引出下文,突出铁疑的美、铁凝的性格、铁凝的才华具有她自己的独特性,她是人世间独无二的。
(3)动作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叙写铁凝接过方向盘,呼呼就开起来的动作和后排两个干部的反应,突出其胆量大,表现她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写的个性特点。
(4)①外貌(形象);②行事作风;③性格特点;④作品风格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字音考查题来看,一般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字词,其中大部分字词的读音都是我们熟悉的。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重平时积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根据题目类型选择合适的做题方法。
如遇生僻字,可结合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读音的推断,可结合所在词语的具体语言环境进行推断。
“狡狯”一词是狡诈奸猾的意思,根据语境可知是贬义词褒用。
其中“狯”字是形声字,从犬,会声,注意不要误读成huì,应读作kuài。
(2)本题题干中要求分析作者认为铁凝像英格丽·褒曼(外国影星)、费雯丽的作用。
英格丽·褒曼和费雯丽都是国际影星,再结合文中语句“她有时表现出有点像英格丽·褒曼的气质,天生的纯净和高雅”“有一张放大的照片,梳着篷松的鬈发(铁凝很少梳这样的发型),很像费雯丽”,可知从内容上是为表现铁疑的气质、外貌出众与高雅。
后文又说“铁凝不是英格丽·褒曼,也不是费雯丽,铁凝就是铁凝,世间只有一个铁凝”,从结构上又引出下文,写铁凝的美不仅在外表,更独特的是其性格和才华,突出她是独一无二的。
(3)本文第④段内容主要写铁凝胆子很大。
具体表现是:爱玩枪,敢骑马,还会开汽车,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写。
文中“从驾驶员手里接过方向盘,呼呼就开起来”是正面动作描写;“后排坐着两个干部,一个歪着脑袋睡着了,另一个推醒了他,说:‘快醒醒!你知道谁在开车吗?——铁凝!’睡着了的干部两眼一睁,睡意全消。
把性命交给这么个姑奶奶手上,那可太玄乎了! ”写他人语言和动作反应,是侧面描写。
突出铁凝的胆识。
据此整理作
答即可。
(4)本文具体描写铁凝形象特点的内容是三至六段。
抓住这四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并加以概括。
③段写“铁凝长得不高不矮……”,这是从外貌上展现铁凝形象;④段写“铁凝胆子很大。
……她什么都敢干。
她写东西也是这样:什么都敢写”,这是从胆识或行事作风上展现铁凝形象;⑤段写“铁凝爱说爱笑”“铁凝很有幽默感”,这是从性格上展现铁凝形象;⑥段写“关于铁凝的作品……”,这是从作品风格上展现铁凝形象。
据此整理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⑴kuài
⑵①写铁疑的气质、外貌与英格丽·褒曼和费雯丽相似,表现了铁疑的漂亮和天生的纯净、高雅的气质。
②同时引出下文,突出铁疑的美、铁凝的性格、铁凝的才华具有她自己的独特性,她是人世间独无二的。
⑶动作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叙写铁凝接过方向盘,呼呼就开起来的动作和后排两个干部的反应,突出其胆量大,表现她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写的个性特点。
⑷①外貌(形象);②行事作风;③性格特点;④作品风格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
字音的辨析主要是辨识并确认汉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正确读法。
特别是常见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
注意积累和练习。
(2)本题考查文中对人物描写采用艺术手法的作用分析,写其他人物主要是为了衬托主要描写对象。
用明星英格丽•褒曼和蒋雯丽类比,既可以赞美她的美丽,又突出了她不凡的气质“天生的纯净和高雅”,“但是铁凝不是英格丽•褒曼,也不是费雯丽,铁凝就是铁凝,世间只有一个铁凝”,可见,还能用这两位明星的美貌来衬托铁凝除了美貌,还具有才华。
(3)本题考查对语段采用描写手法的分析,注意用词用语和句式特点,以及描写人物的正侧面手法分析。
先总结“胆子大”,接着连举打枪、骑马、开汽车等几个例子,用语直接简朴,是白描手法;再用其他人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突出其胆子大的特点,再引出作者真正想突出的内容:“她什么都敢干。
她写东西也是这样:什么都敢写”,塑造出铁凝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的形象。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
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
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
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
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
我不大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
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
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
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
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
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
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
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
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的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
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
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
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
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8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
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
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
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⑧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⑨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
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以判断它的未来?
⑩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沙漠玫瑰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
D.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2)请根据文意,概括沙漠玫瑰的特点。
(3)有人说去掉第⑩段,对文章理解也无太大影响,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答案】(1)A
(2)外形:①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是一种地衣,松枝形状,很难看。
②开放时叶绿色,张开有玫瑰形图案。
内在:生命力强,整个浸泡在水里八天就会复活,干放一两年遇水仍会复活。
(3)不能删去,因为:①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总收全文,卒章显志,点明、深化中心。
历史告诉你,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鉴往知
来。
③运用以小见大手法,构思巧妙。
由沙漠玫瑰的开放推及应历史地看待事物的深刻哲理。
【解析】【分析】(1)A项,“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错误;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应该历史地看待事物。
故选A。
(2)筛选信息“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这是它的外形;“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它的本质;“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
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盛开的样子有绿色。
它的特点是“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可见生命力顽强。
(3)本题:首先要确定观点,一般赞同原作者的构思,因此第十段不能删掉。
接着从结构、主旨表达等角度分析;结构上开头“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结尾“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主旨上,作者最后点明主旨,并不单纯是为了赞美沙漠玫瑰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从“我们”见到它开花而惊喜欢呼,邻居却不能理解的角度得出了哲理现象,从而以小见大。
故答案为:⑴A;
⑵外形:①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是一种地衣,松枝形状,很难看。
②开放时叶绿色,张开有玫瑰形图案。
内在:生命力强,整个浸泡在水里八天就会复活,干放一两年遇水仍会复活。
⑶外形:①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是一种地衣,松枝形状,很难看。
②开放时叶绿色,张开有玫瑰形图案。
内在:生命力强,整个浸泡在水里八天就会复活,干放一两年遇水仍会复活。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沙漠玫瑰的几个特点”,概括特点可从外形和内在两个方面概括,外形要抓住两点,其遇水之前和遇水之后,要到文中找描写“沙漠玫瑰”的语句,然后概括其外形的特点,比如第二节“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第三节“真有玫瑰形的图案”。
最后根据外形的特点概括其内在的特点,注意“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这句话,指出其内在的生命力,突出其顽强。
(3)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
该句出现在第九段,位于文章之间,一般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文中来看,上文讲朋友从以色列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泡在水里后,沙漠玫瑰复活的故事,下文“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属于议论文句,该句起到过渡作用;同时文章开头有句子“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本句“鉴往知来”和开头内容相合,结构谨严。
4.小说阅读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不久,我搬家到陶然亭南的地铁宿舍。
走出宿舍,有一条大道,大道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年轻的那一位售货员,刚来不久。
她个子不太高,面容清秀,长得纤弱,人很直爽,快言快语。
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她想明年接着考。
我鼓励她:对,明年接着考!有这个心劲儿,最重要!每次去那里买东西,她都爱和我说话。
我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或者索性送给她。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有一次,她看完我借给她的一本契科夫小说选。
还书的时候,我问她读完这本书,最喜欢哪一篇?她笑了:这我说不上来,那篇《跳来跳去的女人》,我没看懂,但觉得特别有意思。
1978年的夏天,我和她相互鼓励着,一起到木樨园中学参加高考。
记得考试的第一天,木樨园中学门口的人乌泱乌泱的,黑压压拥挤成一团。
高考放榜,我考上了,她没考上。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老老实实在副食店上班。
大学毕业后,我搬家离开了地铁宿舍,发现旧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
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地好。
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脸色有点黄,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起码有七八个月了。
我惊讶地问道:这么快,你都结婚了?
她笑着说:还快呢,我25岁都过了小半年!我们有同学都早有孩子了呢!
那天告别时,地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
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技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
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
那座宾馆新建没几年,设计和装潢都很考究,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
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握了握她的手。
她又问我:您还认得出我来吗?起初,我真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会议负责接待的人。
她笑着说:我就知道您认不出我来了,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地铁宿合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个子高了些,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我对她说了这些感受,她咯咯笑了起来,说:还年轻呢?明年就整六十了。
她还是那么直爽,言谈笑语的眉眼之间,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仿佛岁月倒流,昔日重现。
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还不把我变成甜面酱里的大尾巴蛆?”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