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排水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水工程
毕业设计指导书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
2015.3
排水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性质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专业工程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技巧,学会综合运用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计算机知识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够独立翻译外文资料,为毕业后的专业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排水工程毕业设计一般应包括城镇排水管网设计和污水处理厂设计,毕业设计总体应达到初步设计阶段,部分内容应达到施工图设计阶段。

二、排水工程毕业设计步骤与设计要点
(一)城镇污水管网设计一般步骤
1.设计资料的调查
进行排水工程设计时,通常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础资料:
(1)有关明确任务的资料
包括:城镇或设计地区的总体规划平面图以及其它单项工程规划。

(2)有关自然因素方面的资料
包括:地形图、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地质资料等。

(3)有关工程情况的资料
包括:道路的现状和规划、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其它地下管线的位置、管材的供应情况等。

2.设计方案的确定
在掌握了较为完整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后,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对污水处理厂以及出水口的位置、泵站的位置、管道的布置等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

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3.污水管网设计计算
污水管网设计计算步骤包括:
(1)在规划平面图上布置污水管道
管道布置的原则:应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2)街坊编号并计算其面积
将各街区编上号码,并将各街区的平面范围按比例计算出面积,将其面积值列入表中,并用箭头标出各街区污水排出的方向。

(3)设计管段的划分
根据设计管段的定义和划分方法,将各干管和主干管中有本段流量进入的点
(一般定为街坊两端)、有集中流量进入及有旁侧支管接入的点,作为设计管段的起止点并将该点的检查井编上号码。

(4)管段流量的计算
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应列表进行计算。

在初步设计中,只计算干管和主干管的设计流量;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要计算所有管段的设计流量。

本设计为初步设计,故只计算干管和主干管的设计流量。

(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确定后,即可从上游管段开始依次进行各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

4.设计图纸的绘制
绘制污水管道平面布置图和管道纵剖面图。

初步设计阶段,管道平面布置图图采用的比例尺通常为1:5000~1:10000,图上应有地形、地物、河流、风向玫瑰或指北针等。

新设计和原有的污水(或雨水)管道用粗单实线表示。

在管线上画出设计管段起止点的检查井并编号,标出各设计管段的服务面积以及排水方向,标出污水处理厂、出水口的位置,可能设置的泵站、倒虹管等。

标注主干管和干管的管径、坡度和长度等。

此外,还应附有必要的说明、工程项目表以及相应的图例、图名、比例等。

纵剖面图是管道的高程布置图,应反映出管道沿线的高程位置,它和平面图是相互对应的。

图中,一般用细实线加图例表示原地面高程线和设计地面高程线,用双粗实线表示管道高程线,用双竖线表示检查井。

在剖面图的下方要画一表格,表中列出检查井号、管道长度、管径、管道设计坡度、设计地面高程、设计管内底高程、埋设深度、管道材料、接口形式和基础类型。

纵剖面图的比例尺,常采用横向1:500~1:2000,纵向1:50~1:200。

(二)雨水管道系统设计步骤
1.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

2.划分设计管段。

设置检查井,确认设计节点并编号,计算各检查井的地面标高并列入表中。

每一设计管段的长度在200m以内为宜,各设计管段的长度列入表中。

3.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当地形平坦时,根据就近排除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按等分角线划分。

当地形有一定坡度时,根据雨水汇入低侧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即按照地面雨水径流的方向划分。

划分汇水面积时,从上游至下游,雨水管道服务的汇水面积宜均匀增加,并应考虑街道以及绿地、公园等汇水面积。

4.计算平均径流系数:
Ψav=∑Fi ·Ψi/F
也可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一般经验值为:城市0.5~0.8;郊区0.4~0.6。

5.确定重现期P、地面集水时间t1
6.计算单位面积径流量q0
7.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Q ,并求出D 、v 、I 及埋深等。

水力计算采用水力计算表。

8.绘制图纸。

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

(三)污水处理厂一般设计步骤
1.确定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原始资料及对设计要求,提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并对各个工艺流程进行评述,在选择流程时应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2.各个构筑物的设计及计算
设计计算按现行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并参考有关设计手册。

(1)污水提升泵房
1)确定流量:最大设计流量,平均及最小设计流量。

根据经验,城市污水的最小流量约为平均日流量的4
1~21。

2)根据进入污水厂城市污水干管的管径,充满度及标高确定泵房集水井内最水位和最低水位;
3)确定水泵的扬程,根据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估计表,估算污水泵抽升到第一个处理构筑物前的最高水位,计算水泵的扬程和进行水头损失的估算,确定水泵的总扬程;
4)选择水泵机组及个数,要有备用机组;
5)进行泵房布置,选定吸水管及压水管管径,确定泵房的平面尺寸;进行吸、压水管路的布置;集水池内格栅及容积计算;
6)绘制提升泵房工艺图,编制泵房主要机电设备,闸阀及附属设备表。

(2)格栅、沉砂池设计计算
1)确定格栅栅条形式及间隙宽度,计算工艺尺寸,对格栅工艺设备进行选型;
2)确定沉砂池型式,沉砂池内的水平流速及流行时间,计算沉砂池长度、宽度及格数;
3)用最小流量校核单池的最小流速;
4)计算沉砂量和沉砂斗的容量;
5)清除沉砂方法;
6)绘制格栅、沉砂池工艺图。

(3)初次沉淀池
1)确定初次沉淀池的型式、选定设计参数;
2)计算初次沉淀池的各部尺寸;
3)进出水形式的确定和设计计算;
4)污泥斗的设计及计算,排泥方法和排泥井的布置;
q F
qF F Q q ψ=ψ==0
5)绘制初沉池工艺图。

(4)生化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根据选定污泥负荷及污泥浓度计算曝气池容积;
2)确定曝气池深度,计算曝气池的长、宽,复核曝气时间;
3)计算污泥回流比,确定回流污泥浓度,SVI值及污泥龄;
4)曝气池构造形式及进出口布置及计算,中位管、放空管的布置;
5)曝气装置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6)二次沉淀池的型式,设计计算(同初次沉淀池)
7)污泥量计算及污泥提升的计算;
8)绘制曝气池、二沉池工艺图。

(5)接触消毒池
1)确定加氯量,计算每日用氯量;
2)根据规定接触时间,计算接触池容积及接触池设计;
3)加氯间的设计,加氯机的选择、型号、台数及加氯间的布置,加氯间的安全措施,
氯库位置的选择。

(6)计量装置及排出口设计
(7)污泥处理
根据对污泥处理要求,选择合理污泥处理工艺
1) 浓缩池或湿污泥池的设计。

T在2) 消化池(中温发酵)的设计计算。

中温消化温度T D=35℃,生污泥年平均温度
S
T 在10~15℃之间。

15~20℃之间,日平均最低温度
S
3) 污泥机械脱水设计,带式过滤机的选定,污泥预处理加药量,污泥脱水机房的初
步布置。

(8)其它。

3.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及高程水力计算
(1)总平面布置
1) 污水厂总平面图应按初步设计要求完成,图上应绘出主要处理构筑物、辅助构(建)
筑物、附属建筑物、道路、绿化地带及厂区界限等,并用坐标表示其外形尺寸和相互距离,应有坐标轴线或坐标网格。

总平面图上绘出各种连接管渠,管渠以单线条表示,并进行标注。

图中应附构(建)筑物一览表,说明各构(建)筑物的名称、数量及主要外形尺寸。

图中应附图例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包括占地指标、绿化率等的说明。

图中应附比例、风玫瑰图。

2) 平面布置图应布置紧凑,力求减小占地面积,并应考虑施工上方便和有扩展的可
能,在布置上应注意充分利用地形,考虑土方平衡及管理方便;
3) 平面布置中应考虑事故排放管渠和超越管线;
4) 厂内污水污泥的流程为重力流,尽量减少连接管渠长度,避免迂回曲折。

5) 厂内的生产性辅助建(构)筑物有鼓风机房及配电间、加氯间、机修间、化验室、
仓库等,附属建筑物有办公室,宿舍、食堂、锅炉房、车库、传达室及其它等。

所需面积与处理水量和所采用的工艺有关,应因地制宜,与建设单位充分协商确定,并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GJ31-89)相关规定进行确定。

6) 厂区应有道路通向各构筑物,以便运输,合理布置厂区给水、排水、空气管道,
避免与其他管线干扰;
7) 厂区应考虑绿化,绿化面积不得少于30%。

(2)高程布置
1) 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应适当留有余地,以
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2) 计算水头损失时,一般应以近期最大流量作为处理构筑物和管渠的设计流量;
3) 污水处理后应能自流排入下水道或水体,包括洪水季节,一般按25年一遇防洪标
准考虑;
4) 高程布置要考虑某些处理构筑物的放空要求;
5) 高程布置时应注意污水与污泥流程的结合,尽量减少需提升的污泥量;
6) 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时,应与厂区地形、地质条件相联系,当地形有自然坡度时,
有利于高程布置;当地形平坦时,既要避免二沉池埋入地下过深,又应避免沉砂池在地面上架得过高,尤其是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过高时;
7) 污水处理厂高程图上应绘出主要处理构筑物和设施的构造简图,应绘出各构筑物
之间的连接管渠。

图上应标出各处理构筑物的顶、底及水面标高,应标出主要管渠、设备机组和地面标高。

图上应附处理构筑物、设备名称。

图上应附图例、比例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最后进行设计计算过程的汇总,完成排水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排水工程毕业设计图纸要求
排水工程毕业设计应完成A1图纸8~10张,设计图纸种类包括:
①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布置图;
②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布置图;
③雨水汇水面积划分图;
④污水主干管、雨水干管纵剖面图;
⑤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
⑥污水处理厂管线平面布置图;
⑦主要处理构筑物(如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消化池等)工艺图;
⑧污水提升泵站工艺图;
⑨污水处理工艺与污泥处理工艺高程布置图;
毕业设计图纸尽量采用计算机绘图,但至少有一张手工绘图。

各图纸中,应注明图名、图号及比例尺,图标采用统一格式,图框尺寸、剖切线、指北针及图例等画法,可参照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图中文字一律采用仿宋体,图纸应清楚美观,线条的粗细应主次分明。

四、排水工程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基本要求
1 前言
设计依据,设计范围,设计期限(分近,远期)
2 城市概况与自然条件
2.1 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性质,分期建设规划,人口规模,工业分布(现状与规划);建筑物层次,室内给排水现状与规划,城市给水工程现状与规划;城市地形特点,地面标高(注明高程系统)
2.2 自然资料
包括地理位置,气象资料,地质普查和水文地质勘察结论,工程地质资料,地震资料等。

2.3 水体
介绍与本设计工程有关的水系情况:江河的流域,流向,流量,流速。

各特征水位;湖泊,水库及其特征水位等。

2.4 排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雨水、污水及工业废水叙述
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总的指导思想:本工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排水制度;工业废水的出路问题,包括原则上如何解决,某些排出工业废水的主要工厂要求如何解决,污水或处理后水综合利用可能性的论证。

4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4.1 设计基本数据
包括采用的雨量公式:公式的型式,公式的来源;各设计参数及选用依据。

4.2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
是否采用明沟的论述;雨水管布置原则,布置方案,如需布置防(排)洪沟,倒虹管也应予以阐述。

4.3 管道材料和附件
4.4 雨水管渠设计计算
5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5.1 设计基本数据
5.1.1设计人口(分近期与远期)
5.1.2水量:生活污水排水量标准,工业废水水量计算,市政与公建排水量计算。

5.2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
5.2.1选址原则
5.2.2厂址选择
5.3 污水管道系统布置方案比较
每人应至少提出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分别介绍各比较方案的设计要点(处理厂位置,管道定线,中途泵站位置,处理后水的出路,近远期结合等)、工程量、投资、优缺点等。

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推荐最佳方案。

方案比较结果宜用表格对比列出,并附各方案的示意图。

5.4 管道材料和附件
5.5 污水管道设计计算
6 污水处理厂设计
6.1 工程规模
6.2 污水的水质及处理程度
6.3 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选择与方案比较。

不同方案的流程及说明,处理构筑物的选型及说明,不同方案的工程量、投资、优缺点等,并从技术、投资、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推荐最佳方案。

6.4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6.5 辅助建(构)筑物
用表列出辅助建筑物的名称、工程量,并作简要说明。

6.6处理厂内动力设计
提出处理厂的用电量、用水量。

污泥如作消化处理,说明本厂沼气产量、用途、所需蒸汽量及热量平衡。

6.7 污水处理厂厂区总体设计
6.7.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6.7.2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6.8 劳动定员
6.9 技术、维修力量等
6.10 主要设备一览表
包括标准设备与非标准设备
7 工程概算、运行费及材料用量
7.1 工程概算
说明概算的依据。

列表说明雨、污水管道工程、处理厂的工程投资(分近、远期)计算结果、工程总投资。

计算单位长度管道的投资指标,处理厂处理单位污水的投资指标。

7.2 运行费分析
计算年耗电量与年运行费;计算单位污水的电量与运行费。

7.3 材料
指工程所需要的三材(钢材、木材、水泥)。

钢材中要分别按钢筋、各种管材和管配件并提出砂、石用量。

8 问题和建议
需要说明的问题,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或下阶段设计中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甲方应进一步提供的资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